花都狂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周小王
苏星晖微笑着跟禇征喝了一杯。
于锐志道:“星晖,你是月底要到粤东省去搞招商引资活动是吧到时候让项总帮你找几个朋友,他在粤东省有不少有实力的朋友,我父亲也有朋友在粤东省工作,到时候这个活动也可以请我父亲的那个朋友帮忙组织一下。”
于锐志的话让苏星晖大喜过望:“于哥,那真是太谢谢你了,来,我敬你一杯!”
不怪苏星晖这么高兴,在中国办事,不管哪里总要有当地的地头蛇帮忙,这事才能办得顺利,项天禄的朋友当然也是有用的,不过于锐志的父亲于延安的朋友就更有用了。
因为项天禄的朋友多半是生意场上的朋友,而于延安的朋友肯定是粤东官面上的人物,这样的招商引资活动,不止是要找那些生意人,有官面上的人帮忙,这事才能更加顺利,要不然苏星晖这么一个小小的镇长去了粤东那么繁华的地方,谁认识他是哪根葱啊
禇征道:“咱们在粤东也有朋友,到时候我们也跟你一起去一趟,就当是旅游吧,猴子,你去不去”
韩向东道:“去啊,你们都去,我干嘛不去反正我现在也没什么大事好做,去粤东玩一趟,算是散心吧。”
听他们这么说,苏星晖心中感动,他又举杯向他们敬了一杯,算是感谢他们了。
吃完饭,几人一起去了酒厂,酒厂依然是一副产销两旺的景象,虽然酒厂一直都在增加产量,可是跟需求量相比,还是跟不上形势,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来拉货的车一直排到了厂门口。
禇征道:“嘿,你们这酒厂还真挺兴旺的。”
苏星晖道:“那当然了,你们都喜欢喝这里的酒,这说明这里的酒好啊,酒好,再加上广告做得好,当然卖得就好了。”
进了酒厂,苏星晖直接带他们去了厂长室,找到了陈贤贵,陈贤贵正在跟几个要货的经销商磨嘴皮子呢,见到苏星晖来了,他好像看到了救星,他指着苏星晖对那几个经销商道:“几位,我领导来了,我们下次再聊好不好”
那几个经销商有些狐疑的看着苏星晖,有些不信,这个看起来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是陈贤贵的领导他们怎么这么不信呢
陈贤贵道:“你们可别不信,这是我们彭家湾镇的镇长,苏镇长,前几天人大会上刚选举出来的镇长,我们彭湾大曲现在这么火,都是他的功劳呢。”
苏星晖笑道:“几位,我找老陈有点事情,最多不过半个小时,你们想跟他谈事情,可以在外面等一会儿。”
那几个经销商这才点头道:“好的,苏镇长你跟他谈,我们出去等一下。”
苏星晖双手合十做了一个抱歉的手势道:“不好意思啊。”
那几个人连忙说:“没事,没事。”
等他们出去了,陈贤贵道:“镇长,你干嘛让他们等着啊,我嘴皮子都磨破了。”
苏星晖笑道:“我可听说了,他们都是要货的,这不是好事吗”
陈贤贵叹道:“唉,现在酒卖得太火了也不是好事啊,想当年,有个人上门来要货,我可高兴了,现在看到有人来要货,我这头就大,产量跟不上啊。”
苏星晖道:“没事,等你们的新厂区落成了,产量就又可以增加不少了。”
陈贤贵道:“嗯,新厂区落成,我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对了,镇长,你们找我有什么事情”
苏星晖道:“我们也是要酒啊。”
陈贤贵对于锐志和于若秋倒是也有印象,记得他们来买过酒,他笑道:“是要三十年的陈酿吧”
苏星晖道:“对,他们都喜欢喝你们的三十年陈酿,现在还有货吧”
陈贤贵道:“别人来没有,你来了当然有了,你们要几箱”
苏星晖道:“多要点行不行”
陈贤贵苦着脸道:“也不能要太多了,三十年的陈酿,厂子里的存货也不算多啊。十来箱的还没什么问题。”
苏星晖道:“这样吧,就二十箱,我这几个朋友一人五箱,怎么样”
陈贤贵显然有些为难,不过他还是一咬牙道:“行,就二十箱,不过还请几位老总省着点喝,今年的份额都没剩下太多了,等过几年就好了,过几年就多一些了。”
当下苏星晖就让陈贤贵把财务人员叫来,当场付款开票,苏星晖笑道:“老陈,那就谢谢你了啊!”
陈贤贵憨笑道:“镇长可别这么说,酒厂要不是你的话,也没有现在的兴旺啊,本来你要多少酒我们都应该给你的,主要就是这三十年的陈酿存货太少了。”
苏星晖点头道:“行,那我们先走了。”
回到镇政府,苏星晖
第四百六十三章 潘永春
更重要的是,如果以后环境保护成为了企业引进的一个标准,那引进企业的难度无形中也大了许多,他们获取政绩的难度自然也就大了许多,这不等于就是这篇文章得罪了许多人吗
于若秋可以想见,无数人对着苏星晖群起而攻之的场面,一想到那种场面,她就有一些不寒而栗。
苏星晖洒然一笑道:“再艰难的道路,也总得有人去走,就算这件事情得罪再多人,我也必须去做。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于若秋看着苏星晖豪迈洒脱的样子,虽然心中还是替他感到忧虑,可是也不自禁的为他心折。
于锐志的手用力的在茶几上拍了一下道:“星晖,你果然是个好汉子!虽千万人吾往矣,好好好!你放心吧,我们都会全力帮你的!小五,猴子,你们说呢”
禇征笑道:“我们几家的老爷子当年打天下的时候,不也是提着脑袋的吗最后不也成功了,现在这件事情总还没到需要我们提着脑袋的地步吧所以,这件事情算我一个。”
韩向东点头道:“这件事情看上去还是挺有趣的,也算我一个,我也不希望京城的空气差到我们住不下去的地步。”
苏星晖心中感动,他点头道:“于哥,小五哥,向东哥,谢谢你们了!”
于锐志道:“你这说的什么话咱们不是哥们儿吗你这件事情做的是对的,我们就帮你一下。”
苏星晖道:“其实这件事情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我们的同盟军会越来越多的。”
禇征道:“那是一件好事啊。”
韩向东道:“希望我们的同盟军会越来越多。”
于若秋点头道:“星晖说的,一定会实现的!”
三月上旬的上俊县,特别忙碌,哈克特又一次来了上俊县,他给苏星晖带来了好消息,上新长江大桥项目向世界银行的贷款,世界银行总部已经批了下来。
这笔贷款的审批,还是侯光弼帮了忙的,他向他在世界银行总部的朋友打了电话,请他们尽量加快对这笔贷款的审批过程,再加上哈克特对这个项目的评价非常高,包括上俊县和新河县两地政府的偿还能力都得到了他的高度评价,这笔贷款的审批才能这么快下来。
在这之前,上俊县政府、新河县政府和法国侯氏集团三方已经共同成立了一家长江大桥管理公司,按各自的出资额占据股份,共同对长江大桥的建造进行监管,对建成后的长江大桥共同进行经营,收取过桥费来偿还贷款,收回投资。
世界银行的贷款审批下来之后,上新长江大桥管理公司与世界银行签订了贷款合同,贷款将以上俊县和新河县两个县的财政收入作为担保,这笔高达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款项将在短期内打入管理公司的账户,而省政府的两亿人民币拨款和侯氏集团的一千五百万美元投资也将同时打入管理公司的账户。
到那个时候,长江大桥工程项目也将启动了,事实上,从现在开始,上新长江大桥管理公司已经向社会公开招标,准备工作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而高速公路项目,也将在同时启动,这两个项目,不止对苏星晖很重要,对田晓鹏也同样重要,这也是他的政绩,因此,田承祖对这两个项目的推动也是不遗余力。
这便是如今的上俊县中,情况微妙之处,苏星晖跟田晓鹏虽然是对手,可是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目标,必须要携手合作。
当然,在另外一些问题上,他们又没有丝毫妥协的可能。
在世界银行的贷款审批通过之后没几天,田晓鹏的那个办钢铁厂的朋友,带着他的手下到上俊县来了,他们是来考察这里的投资环境的。
田晓鹏的这个朋友是闽东人,名叫潘永春,他来的那一天,排场大极了,他们一行人来了十好几个,开了六台豪车组成的车队,奔驰在车队里都算不上什么了,有好几辆车,整个上俊县都没几个人认识。
潘永春的名字听起来比较秀气,可是当田晓鹏迎接到他,他下车之后,大家才发现,他的个人风格与名字完全不相匹配。
这位潘总身穿一件貂皮大衣,发型是一个小平头,脖子里挂着一条又粗又长的金链子,身材矮壮,那手指头就像是一根根小胡萝卜。
田晓鹏在县委招待所宴请了潘永春一行,之后他在上俊县城住了一晚上,第二天就来到了彭家湾镇,说是考察选址。
虽然苏星晖对这个钢铁厂不以为然,不过投资商上门来考察,他自然也不能直接就把别人赶走,他也只能耐着性子参与了对潘永春一行的接待。
潘永春一行开来的六辆豪车,让彭家湾镇的干部和老百姓们都是大开眼界,他们围着这些豪车,啧啧赞
第四百六十四章 没得商量
对潘永春的作派,田晓鹏都有点无奈,不过他显然不能说什么,他只好点了点头道:“好的,早就听说了大红袍,还没喝过,今天就尝一尝吧。”
潘永春道:“没事,我车上还有好几包呢,等会儿我让人给你拿两包。”
彭家湾镇的干部们,对潘永春这样的作派一个个目瞪口呆,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潘永春的助理进行着清洗茶具、烧水、洗茶、泡茶的一整套工序,这样的事情真的是超越了他们的想象。
苏星晖倒是见怪不怪了,他前世也没少跟闽东那边的老板打交道,他知道那边的人嗜好喝功夫茶,虽然没人出门都随身带着这么一整套茶具,可是他在对方那里还是喝了好几回的。
因此,他也不着急,他好整以暇的看着对方泡茶。
茶泡好了,潘永春的助理先给他端上去一杯,然后给田晓鹏倒了一杯,接下来是苏星晖、杨华凯、童跃进等人,不过这套茶具只有六个茶杯,后面的人也只能看着了。
童跃进端着那一杯茶,脱口而出道:“这么小的杯子啊,这喝得多不爽利”
功夫茶的茶杯确实很小,讲究的就是小杯慢饮,不过童跃进从来没喝过功夫茶,自然也不明白这一点,在他看来,这杯子喝酒还不错,喝茶就嫌太小了。
童跃进的话惹来了潘永春手下的一声嗤笑,童跃进估计是自己说错什么话了,他有些面红耳赤,他看着其他人的样子,分几口喝掉了那杯茶,把茶杯放到了桌上。
田晓鹏道:“潘总这茶果然好,不愧是顶级大红袍啊!”
潘永春道:“田县长喜欢就多喝几杯。”
田晓鹏道:“茶就慢慢喝就好了,咱们来说一下正事吧。”
潘永春点头道:“好的,那咱们就来说正事。苏镇长,我们办这个钢铁厂需要大约两千亩土地,我希望彭家湾镇能够多给一点优惠政策,请苏镇长说一下你们能够提供哪些优惠政策,比如几年免税,地价能够优惠多少。”
苏星晖慢条斯理的道:“潘总不用着急,只要是合乎我们规定,能够符合各项标准的外来投资企业,该给的优惠政策我们一定会给,不过还请潘总把你们的各种相关材料给我们看一下吧。”
“材料”潘永春一脸的愕然道:“什么材料”
苏星晖也是好笑:“潘总,你们想在我们这里投资,难道什么材料都没准备吗比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各种申请书、环评报告什么的。”
潘永春又让助手给自己点上了一支雪茄,抽了一口,吐了一个烟圈道:“要那些材料干嘛只要我们看好了地点,你们答应了我们的优惠政策,我马上就把三亿人民币打过来,材料不过是文字游戏罢了,有什么用”
苏星晖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不过潘永春说得也不是没道理,现在的地方官员看到投资商,就跟看到父母一样,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
像潘永春这样单笔投资达到三亿的投资商,没有材料算什么地方政府完全可以派出专人帮他们把各项材料制作好,只要他们投资到位就行了。
苏星晖道:“就算没有其它的材料,你们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要有一份吧或者说,你们准备投资多少,投资花在什么地方,工艺流程如何,这些东西总要有一份吧”
潘永春的右手夹着雪茄,摆了摆手道:“苏镇长,你别说那些没用的,等你们的优惠政策给了我,那些东西自然有我的手下去办,只要到时候把手续补齐不就行了吗”
潘永春说的,也是这个时代很多地方政府的操作手法,这个时代不但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就算是违规操作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违规操作,也就是先开始启动项目的建设,然后再报各种手续。
在这个gdp第一的时代里,连违规操作这样的事情都敢干,投资商的一些小问题就更不被地方政府放在心上了。
但是,苏星晖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官员,他还是微笑着说:“潘总,还是先把这些材料准备一下吧,这是必要的程序,我们连你们想要建一个什么厂,这个厂子使用怎样的工艺流程都不清楚,怎么给你们优惠政策”
潘永春勃然作色,起身道:“苏镇长,你这是不欢迎我们的投资是吗既然不欢迎,那我就走了。”
田晓鹏连忙说:“潘总,先坐下,脾气不要这么急嘛。”
潘永春这才气哼哼的重新坐了下来,他狠狠的又抽了一口雪茄,吐出了一个烟圈,会议室里弥漫着呛人的烟雾。
田晓鹏道:“星晖同志,这样吧,就让潘总给你口头介绍一下吧,手续什么时候办都可以嘛。”
苏星晖点头道:“可以。”
田晓鹏又对潘永春道:“潘总,那你就把你的投资计划口头跟苏镇长讲一下吧。”
潘永春带着很明显的不耐烦的情绪对身边一位戴着眼镜的助手道:“胡工,你给他讲一下我们办这个钢铁厂的具体计划。”
第四百六十五章 雪中送炭
这个三月注定是个多事之秋,苏星晖气走了田晓鹏和潘永春之后,田晓鹏又带着潘永春去了其它几个乡镇,去考察适合的建厂地点,这几个乡镇对潘永春自然都很热情,不过对于潘永春来说,他总是觉得这几个乡镇的条件比不上彭家湾。
就在这个时候,陆小雅在《湖东日报》上再次发表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标题是《既要青山绿水,也要吃饱肚子!》,这是一个针对性非常强的标题,针对的自然是前几天那篇《要青山绿水,还是要吃饱肚子》的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