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大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麻烦
至于赐良田百倾,就纯粹是礼尚往来了。
不然他一大唐皇帝陛下,收人家万石“大罗玉宝”没点回礼,好意思
唐代一顷是多大
《旧唐书》卷48记载:“凡天下之田,五尺为步,二百又四十步为亩,百亩为顷。”
而唐代一尺30厘米,也就是说1.5米为一步,1.5x1.5x240=540平方米一亩,一百亩为一顷。
一百顷可就是540万平方米,折合后世8100亩,5.4平方公里的巨大面积!
这可是平时皇帝赏赐那些王公大臣的时候,都不可能开的大口,一次赏个几百亩上千亩就顶天了。
皇帝谕旨一下,整个长安城都躁动了起来,上千千牛卫全副武装的直奔城外流民区。
吓的数万流民惊慌失措,有哭喊奔逃的,有跪下磕头求饶的,都以为皇帝终于要对他们这些流离失所的小民下手了。
等待大批小吏上前安抚解释,说是孙老神仙打算招募他们进山干活,流民们这才镇定下来,欣喜若狂的四下奔走寻找家人。
老神仙可是说了,这次招募以一家一户为优先,只招那些老实本分的人家,偷鸡摸狗、行凶作恶的一概不收。
不论男女老少、老弱妇孺一并招走,并在城外架设起大锅煮粥,让愿意进山的流民吃饱了好上路。
而在流民们欢欣庆幸喜极而泣的时候,城中大户也纷纷闻风而动,带着大批管家仆役赶至城外。
这次有大批的盐币可换是一方面,再一方面就是希望能跟孙老神仙混个脸熟,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
孙老神仙那可是当世神医,又常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难寻踪迹,这次听说要在终南山中安顿下来,住下不走了。
那还不赶紧跟孙老神仙打好关系,到时候万一有点什么急症、难症求上门去,也能保住一条老命
之所以还带上管家、仆役,主要是听说孙老神仙为了赈济流民,要用盐宝采买大宗物资,买什么到没细说,只是听说有什么要什么,有多少要多少。
要养活几万流民得耗费多少粮食物资,这可是几万人的大买卖啊!
这一下可就把东西市里的豪商都惊动了,弄的城外人头躜动,老神仙周围密密麻麻的围满了人。
孙真人一看这人多吵杂的围着也不是个事,干脆在众目睽睽之下念咒施法,凭空升起一座偌大的土台来!
这一手可就把所有人给惊住了,仙法啊!这可是仙法啊!
不是那什么江湖术士捣鼓的小把戏,而是在无数双眼睛注视下凭空聚土成台,活生生的神迹仙法啊!
结果现场哗啦就跪下去了大片人山人海,磕头的、叫嚷的闹腾成了一片,原来孙老神仙真的是神仙啊
孙真人露这一手,倒不是为了显摆新学会的法术,而是若大一座库峪城肯定是瞒不住的。
库峪城中的种种神迹一般的事物也是瞒不住的,自然“大罗黄道宗,万象无极门”同样瞒不住。
与其到时候让人胡传谣言各种猜忌,还不如直接露一手给世人看看,也算是向世人宣告自家宗门正式入世。
孙真人突然来了这么一手,不仅仅是现场的流民和城中大户被吓住了,就连负责护卫的千牛卫也同样被惊住了。
一时间人呼马啸乱做一团,更有隐在人群之中的百骑,快马加鞭冲进城中去向皇帝
第059章 库峪仙城
城中商家一个个的排着队上来,又一个个排着队下去。
大批大批的锅碗瓢盆鸡鸭鱼肉,就没有孙真人不要的。
最后孙真人也懒得问,反正都要了,直接让下面还在排队的商家,回去把货都给拖来送到城外。
数量少、价格低的,直接现场用大罗玉宝付款。
大宗货物则清点数量,让书吏写个白条,让他们自己派人跟着去山中领盐。
而流民那边也让他们自己推举出领头的,来一批货物就让流民肩挑手提的先行上路。
来一批走一批,来一批走一批,大有将长安城搬空的意思。
这么多人和货,一时半会肯定是处理不完的。
看到时候不早了,孙真人干脆就委托给了帮忙的书吏。
反正卖货的来者不拒,让他们直接往山里送就是了,人手更是不缺,几万流民都在那等着帮忙送货进山。
而孙真人则在千牛卫的护送下,先行回山安排流民。
带着皇帝口谕赶来的百骑来晚一步,皇帝想要见神仙就只能等下次了。
城外流民区这种混乱的场合,自然是不适合皇帝亲至的。
而孙真人事先又跟皇帝打过了招呼,宗门事务繁杂容后再来觐见,皇帝自然也不好强求。
至于成群的商家大户则聚在一起津津乐道,那精致的盐宝果真是仙家出品,一般人可炼制不出来!
这时就有前两次换到过盐币的商家,亢奋的说道:“上次那些孙老神仙手下的仙奴来贩盐时,说起这些盐宝乃是世外高人拿来炼丹入药用的,某还不信,没想到果真是妥妥的仙盐啊”
随着孙真人售仙盐,换取粮资赈济流民的事情传开,仙门入世的消息也像燎原之火一般迅速蔓延。
而在人群之中一名富态的管事,则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似是恐惧又是怨恨,匆匆挤入人群消失不见。
撇下今夜注定喧嚣的长安城不提,随着流民一同上路的孙真人和苦水村商队,在千牛卫的护送下一路入山。
这终南山来的人多了,山中小道也走过无数遍。
可是这一次所有人都吃惊的发现,原本崎岖不平的山道,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一截一截的岩石地面,仿佛有人特地将泥土铲掉,然后将岩石凿平一般。
可如果说有人专门来开凿山路,为什么又不一路都铺平了,而是隔一段才铺一段呢
不过很快他们就知道了答案,坐在一头大青驴上的孙真人,一路嘴里念念有词的比划着神秘的法诀,伸手一指就是一段山路化作平整的岩石。
而这个过程中,大青驴脚步不停,驮着孙真人不断前进。
有时候脚步过快,很快就经过了平整的地段,孙真人凝出的“仙法”就只能释放到下一段路面上去。
可能是在库峪城专心搞了好几天装修的原因,孙真人各种“建筑法术”都提升到了4级的关系,他现如今一次可以控制12个立方米的土石。
由于这时代没有什么重型卡车,对地面造成的压力不大,并不需要铺上多厚的岩层,差不多十厘米厚的岩石就足以承载人马的重量了。
所以按照铺开的山路宽一丈(3米)计算。
孙老道释放一次[化泥为石],足可铺出一条长达四十米的岩板路来。
不过由于孙老道的法力值还不足2000的关系,升级后的法术消耗又比较大。
所以各种法术轮换着使用,很快就不得不坐在青驴背上闭目[冥想]恢复法力,导致山路有一截没一截的。
但好在下山的时候,孙老道就很勤奋的铺过一遍了,回去的时候只需要查遗补漏就
第060章 你爹不叫尉迟恭?
说是城门,但其实没有门板。
建造城墙兼宿舍楼的时候,倒是留下了一座巨大的门洞以供出入。
门板倒是好解决,无非是到时候伐些木头来,用[塑木术]融合一块巨大的门板就好。
但问题是白玉琦找不到合适的材料,来制造固定门板的门轴。
无论是木头还是石头,都承受不住巨大门板的重量,所以在没有想到解决办法之前,只好让门洞就这么暂时先空着。
等骑着狗子跑到城门附近,白玉琦被乌泱泱的一片人马给弄的吃了一惊,这是多少人啊
他让孙老道去长安招募流民的时候,也没说个详细数字。
考虑到大唐皇帝估计不会允许太多流民,被控制在一个不知底细的势力手下。
所以白玉琦觉得孙老道能招来个几百上千人就不得了了,便让他自己看着办,尽量多招些人来就是。
可现在看来,光是已经进城的就已经不止一千人了,城门里还在源源不断的涌入。
顿时把白玉琦给吓了一跳,这老头该不是大发善心,把长安城外的那好几万流民都给招了过来吧
卧槽
招这么多人来,且不论养不养得活。
反正宿舍楼里的房间多得是,来再多人也住得下。
吃的方面,只要长安城中的大户愿意要那些盐币,哪怕是粮荒也不会缺粮食,什么时候听说过粮荒饿过有钱人了
可问题是,招这么多人来让他们干什么啊全当宠物养着每天带他们出去溜着玩么
白玉琦是想建造起一座自己熟悉的“未来城市”,满足自己对环境的熟悉感没错,可那也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啊
突然来这么嗨大一帮子人,老子化粪池都还没建好呢,拉屎撒尿的岂不是要把库峪城弄的臭乎乎的
见到白玉琦赶来,孙老道连忙过来行礼:“师尊,弟子回来了!”
“你怎么……”
白玉琦话说了半句又说不下去了。
毕竟是他自己估计有误,让老徒弟尽量多招些人的。
好吧,多点人就多点人吧,他就不信给这帮人找不到活儿干。
实在不行把库峪城附近的山地都开成梯田,让他们全都特么种地去!
陪着孙老道一起过来的千牛卫领队校尉,见孙老道向白玉琦这么一个还未断奶的小屁孩恭敬行礼还口称“师尊”,不由吃了一惊。
可仔细打量却发现这小屁孩似乎的确与众不同,下意识的跟身边两名千牛卫“兵士”对视了一眼,不敢胡乱说话的在旁边小心看着。
“……就是如此了!”
“弟子献上制盐之法后,陛下赏赐了良田百倾充作宗门基业。”
“虽然暂时还未拨划下来,但应该很快就会有官吏送来田契,估计就在终南山外不远。”
孙老道简单的将此行过程讲述了一番,白玉琦闻言打开他的子系统模板投影看了一眼,差点没倒抽一口冷气!
后悔啊!孙老道只是在长安城外装了个哔,居然就收割了不下十万信仰回来,早知道有这种收割信仰的装哔机会,他就该自己亲自去的!
不过一想到孙老道收割的信仰,有九成都得上供给自己,白玉琦的心情顿时就又愉悦了起来。
而且真要是他自己去的话,以他现在这副小娃娃的形象,估计也达不到孙老道这副老神仙形象的效果,所以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闷声发大财好了。
李大大赏赐的一百顷良田什么的,白玉琦倒是不甚在意。
毕竟没种过田的他对一亩地究竟有多大,并没有太过直观的概念,只是觉得应该不小,但也仅此而已了。
毕竟那一百倾地位于山外某处,距离深处山中的库峪
第061章 工分管理制-1
如今信仰大有富余的白玉琦,连忙激活了释放出来一看,只见库峪城城门楼子上的阁楼光芒大作,照亮了整片地区!
白玉琦修建宿舍楼兼城墙的时候,是模仿华夏古式城墙修建的,所以在门洞上方的城墙上,还修建有一座城门楼阁。
而当白玉琦将[城楼之光]释放出去,只见整个城门楼都像一只大灯泡似的亮了起来,将城门内外的区域照的灯火通明。
白玉琦见状大喜,吩咐杨氏村民去将山后“天罡至阳大阵”的数百座镜墙,调整了方向对准了库峪城中,折射回来的光线照亮了整片苦谷!
虽然不如白天那么明亮,可折射[城楼之光]的镜墙投射下来,却也让苦谷之中如同点亮了路灯一般,足以看清环境了。
解决了这大唐时代的夜间照明问题,白玉琦连忙连夜安排那些远道而来的流民。
先是安排苦水村的杨氏村民一字排开大锅大鼎,一边在苦谷被休整的一片平坦的空地上开始熬煮食物,还一边安排流民入住宿舍楼。
因为第一批来的流民不多,大概在3000左右,所以只用了宿舍楼一层的150个房间就安顿了下来。
而一千余名千牛卫和一千多名将作监派来的各类工匠,干脆就就近安排在了城楼周围的宿舍中休息。
反正正逢夏季,山间气温到也不太凉,所有人打个地铺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怎么也比他们在长安城外的窝棚强。
等到天明,以宿舍为单位,二十人一组上山伐木,运回大量的木料制作家具,主要是白玉琦设想中的双层架子床。
然后还把流民之中的妇女组织了起来,从采买来的物资中取出大批的布匹缝制统一的制服……为了节省布料,白玉琦给出的制服样式,干脆就是后世的t恤、沙滩裤模样,女式倒是多加了一条长裙。
因陋就简,炊事组、伐木组、缝纫组、搬运组……白玉琦差点没忙到飞起。
好不容易将第一批的三千多人安顿下来,第二批的一万多人又上山了,紧接着又是第三批的两万多人,连续忙活了好几天,才将所有流民安顿下来。
而皇帝陛下派来的一千多名千牛卫和一千多名将作监工匠,则是全程一脸懵哔的被白玉琦当作了搬运工,负责往新建的一排仓库中收纳搬运流民运上山来的各种物资。
特别是那些将作监的大匠,都已经开始怀疑人生了,我们不是来帮忙盖房子的么为什么跟驴一样一直在搬东西
这也不能怪白玉琦安排不周,实在是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
孙老道一下子弄上山三万多人,他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只能是想办法先把流民们安顿下来再考虑其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