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魔改大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麻烦

    这个“正能量”可不是后世所说的那个正能量,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能量物质。

    饮用含有正能量的“圣水”,可以消除疲劳、恢复精神、提升精力、增强免疫力什么的。

    医疗圣术中的[治疗微伤],同样是通过给受术者注入正能量来催愈伤口。

    所以严格来说,因为饮用者自身的免疫力提升了,说是“包治百病”到也不为过。

    而原本应该释放在纯净水中的[圣水术],被白玉琦脑洞大开的释放在了酒里,所以制造出来的应该就叫做“圣酒”才对,换成华夏风,说是“仙酒”到也名副其实。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渊终于期期艾艾的开口了:“帝君……”

    见他欲言又止的模样,白玉琦大概也能猜到他想说什么,微微一笑放下酒杯道:“陛下可是想问自身‘皇道功绩’之事”

    白玉琦以“无极帝子”的身份,跟李世民这个“下界人皇”平辈论交兄弟相称的事,明白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无非就是互惠互利的py交易而已。

    他跟李世民可以互相称兄道弟,而要是有李氏宗室仗着跟李世民的血缘关系,跟白玉琦攀亲戚试试

    这就跟白玉琦“下凡”之后认了个义母,你让李世民管杨赵氏一个山野村妇叫“妈”看看

    别说什么白玉琦都已经是拥有翻天覆地之能的“神仙”了,干嘛还要当一只舔狗跪舔李世民这个古代凡人,还自降身份的管李世民叫“哥”,




第164章 太上皇,快到碗……坑里来!为1.8k月票加更
    听到白玉琦主动提起“皇道功绩”。

    李渊面上先是一喜,却又不禁颓然的点了点头。

    显然觉得自己太过失败,肯定成绩不怎么样,到时候估计是没资格飞升上界了。

    随着白玉琦时不时有意无意的透漏出一些,他所杜撰出来的那一套“上界秘辛”。

    其实已经引导大唐高层人员,自行脑补出了一个“上界”的想象画面,

    只要白玉琦这个“神仙”的身份不被戳破,这一套理论只会被大唐人民自行脑补的越来越完善。

    而这套理论越完善,对白玉琦来说局面就越有利,也越符合他的切身利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会被戳破的概率十分之小。

    “陛下不必自怨自艾。”

    “这‘皇道功绩’并非以在位时间长短而论,而是以在位期间的功过而定,天道伦常自有定数。”

    白玉琦笑了笑抬手一引,盛有竹酿果酒的竹筒,像被一只无形的手臂拿起般,自行给李渊斟上了一杯酒。

    用[法师之手]显露了一手“隔空摄物”的仙法,使自己这个“神仙”的身份更有说服力,白玉琦这才慢条斯理的道:“这世间万事,皆有因,缘有果,存在即是合理,乃是世事必然的发展,太上人皇又何必纠结旧事之中,无法超脱呢”

    白玉琦说的虽然含糊,然是却引起了李渊的反思。

    “要论‘皇道功绩’,陛下这奠定了盛世之基的‘开国之君’可不逊于那朝那代的帝王!”

    “这本就是天大的一份功绩了,待到飞升上界之时天道核算功过,必然会有陛下一份大道功德。”

    “介时诸天万界之中,得封一片上界疆域,还有的是无边操劳,陛下与其在此蹉跎岁月,不如借盛世之国运,皇家之帝气,积累自身皇道修为,为以后打下基础,何愁将来不千秋鼎盛”

    没给李渊留下太多思考的时间,白玉琦就笑意盈盈意有所指的劝慰开导了一番。

    引得猛然抬头的李渊已经浑浊的眼眸中,再度爆发出了异样的精光,有激动也有不甘和野心。

    到底谁才是奠定唐朝盛世之基的皇帝,这事在后世也有争论,有说是全靠李世民勇猛善战的,也有说是李渊替李世民打下了基础、铺好了道路的,还有说乱世出英雄,大唐盛世根本不是那一个人的功劳的。

    不过这跟白玉琦可没什么关系,他说这番话可不是无的放矢……李渊身上那滔天的信仰和魂能,可丝毫不比李世民身上的弱,他从看到开始就已经在偷偷流口水了,绞尽了脑汁才琢磨出这么一番诱导的言辞。

    作为唐朝的第一个皇帝,李渊又怎么甘愿自己在史书上,仅仅留下一个被儿子赶下皇位的失败皇帝的名声呢。

    所以其实不需要白玉琦多费口舌,就能让这老头自愿入坑……不对,信仰的事情,怎么能说坑呢

    “另外,一朝的功绩,可不是哪一位帝王的功德。”

    白玉琦状似无意的说了一句:“还是需要血脉相传,祖辈协力,代代积累的……”

    李渊思虑片刻,渐渐挺直了佝偻的背脊,眉目之间的阴郁之色尽去,衰老肥胖的身躯上重新升起了身为帝王的霸气。

    “谢帝君点化!叔德明白了!”

    李渊鞠礼而拜,恭敬的俯首道:“请帝君不吝指点叔德这皇道修行之法!”

    “不必心切,待你解开这俗世烦恼、凡尘遗务,再来与我论道不迟!”

    &n



第165章 太极皇都
    627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比往年稍晚了一些,这在没有地球暖化的古代显得有些异常。

    长安位处关中,但毕竟属于西北地区,跟温暖的南方地带气候是没得比的,要是往年的这个时候,怕不早就已经是天地一片雪白,满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凉场景了。

    如果是以往,那些穷苦之人说不定还会庆幸,可以多熬上一段时间不至于在寒冬之中被冻饿致死,可偏偏今年不用在大户人家的屋檐之下缩着膀子靠抖取暖了,嗨呀好气!

    今年别说是贫苦之人了,京畿地区连个流民都没有,长安百姓都兴高采烈的搬进了如同天宫一般的琼楼玉宇。

    而在皇帝陛下一道“贫苦无依之民,无论老弱妇孺,皆可至长安就食”的圣旨之下,四方云聚而来的流民也被像个无底洞一样的长安城,源源不断的吞没了进去,连个饱嗝都不带打的。

    这些流民入城后,只需要在天医院设立的卫生检疫站检查一下是否携带恶疫,并在名为“隔离区”的地方暂住一日。

    很快就会被编制成以“宿”为单位的队伍。

    由宿长教导规矩,并发放崭新的制式冬衣和成套的生活用具。

    以及一块写着原籍、姓名和所属宿队编号等信息,名为“流民暂住证”的身份竹牌后。

    就会被安排进像山一样高的城墙中的集体宿舍,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只需要服从宿长的安排。

    到[天工门]辖下的各个产业里务工,就可以换取能够保障他们安然度过这个冬天的一日三餐。

    如果会点什么手艺,甚至会被招纳进[天工门]成为力工,或者肯干活、能卖力还会得到“粮票”奖励,领着一家老小上集体食堂吃上一顿好的。

    也正因为源源不断汇聚到长安的庞大人力,完成了基建的新长安也在[天工门]上下匠族的携手努力下,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善后的细致修葺,可以进行搬迁入住了。

    而在长安百姓兴高采烈的,准备乔迁新居的时候。

    一支名为“搬家公司”的庞大流民力工队伍,出现在了长安旧城之中。

    如果家中境况尚可又人手不足,只需要在“坊议会”的会长那里报名,支付一笔不算贵的费用。

    就会有一支专门的搬家队,帮他们将准备搬走的坛坛罐罐等各种家什,装上那种据说叫“竹卡马拉”的大车。

    一股脑的就给拉到了新居的居民小区,并且还给搬上楼重新安置的好好的,这可省了他们不知道多少事了。

    毕竟就算为了省钱自己搬,租一辆驴车来回的倒腾也得花上不少的钱,而且碰到这种全城搬迁的时候,也租不到那么些驴车。

    知道当今陛下和帝君仁善,这个冬天要养活大批流离失所的流民,绝大多数还活得下去的长安百姓,都乐的花上几个小钱给自己省事,也算是给这些流民找个自力更生养活自己的活儿干。

    因为六十四卦坊都是那种楼高九层、一层四户、一栋楼二十个单元、一坊六十四栋楼的超级联排大厦。

    所以新长安看似从一百一十坊减少到了六十四坊,可实际上[金融门]仅仅开放了“屯卦坊、蒙卦坊、需卦坊、讼卦坊、师卦坊、比卦坊”这六座坊区,就容纳下了原长安的上百万百姓,其中还有一座是专门的[天工门]匠族宿舍。

    要是开放全部的六十四座坊区,仅六十四卦区怕不就得容纳下一千五百万人口!

    这几乎是目前全大唐的所有人口了,真要住满



第166章 帝君回山
    因为[无极门]一系,通过各种手段大肆囤粮备灾,又开设各种厂矿工坊收拢流民务工的关系。

    原本历史上在贞观元年末,极为凄凉的原长安城现太极城,反而显得无比的欣欣向荣了起来。

    不但长安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原本在历史上因为缺粮而卖儿卖女换取衣食度日,最后还是李世民出钱赎回儿童归还其父母的流民们,也没有一个冻饿受灾的。

    修建水陆交通网不知道多缺人力,来再多人都不够,那还有功夫让那些流民闲着满大街乱窜的要饭

    想吃饭就来给[天工门]的工匠们帮忙干活打下手吧,一天管三顿饭呢,比以往过年吃的都好,流民都长胖了有木有

    [天工门]的工匠们,虽然继承了白玉琦传下的“工法匠术”,但是毕竟“修为”太低。

    别说是像白玉琦这个活神仙一样,挥手之间平地起雄城了,他们连孙思邈、岐晖这样的[门徒]都赶不上。

    所以只能将有限的法力用在刀刃上,例如说打通隧道、逢水架桥之类,其他人难以完成的关键工程,而普通的力工则负责平整地面、修筑路基之类的力气活。

    再加上“内陆水域漕运股份公司”,派出了大批蒸汽轮船拖拽的平底运粮船。

    无视顺水逆流的阻碍,不断往来于南方与关中之间,运回了大批的粮食解决了关中粮荒的问题。

    通过水流交通网这个大工程拉动关中经济,悄无声息的消除了来年蝗灾的隐患,反而让整个京畿地区焕发了生机。

    民生方面有白玉琦这个无极帝君相助,无需李世民操心。

    再加上白玉琦又帮他说服了那个倔脾气的爹,父子二人之间重归于好,平息了家庭问题。

    这让李世民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政务和军事上,正月未过就大刀阔斧的接连下达了各种大手笔的决策。

    白玉琦倒是没兴趣掺合李世民的军政大事,所以在修建新长安的信仰热度平息后,就准备返回库峪城一趟。

    一来是离开终南山有段时日了,也该回去收割一波积攒的信仰。

    二来则是留守库峪城的[神农门]弟子,也需要他回去亲自主持即将到来的春耕事宜。

    这可是往后两年关中百姓是否能够安然度过蝗灾、水患,以及未来大唐是否能够兴旺发达、人口暴增的重中之重。

    水路运粮虽然解决一部分粮食问题,但毕竟不如本地有稳定粮食产出来的稳妥。

    白玉琦这个无极帝君要回山,自然是惊动了朝野。

    不但大批天工匠族、皇都百姓恭送,连皇帝都亲率百官出城送别。

    要说已经恢复成二十岁左右青年模样的白玉琦,现如今排场可大不一样了。

    不但数百弟子前呼后拥,沿途还有大批为了感谢他解决了盐荒、粮荒,让大家过了个好年和活命之恩的百姓、流民叩首跪拜,临走倒是又捎带手的收割了一批信仰,这可是最实惠的。

    李世民带着百官出城,相送了足有十里远。

    倒不是太客气、太讲究形式,而是白玉琦回山的队伍中,还有他老爹和大舅子在呢。

    解开了心结的李渊,为了跟着白玉琦学习“皇道修行”,自然是白玉琦去哪他去哪,顺便也离开长安这个连名字都改了,跟他再无一丝瓜葛的皇城帝都。

    而长孙无忌,则是因为与李世民布衣之交格外亲厚。

    既是长孙皇后之兄又是玄武首功,所以被朝中其他大



第167章 玄奘拦路.为秀羞咻万赏加更
    不得不说,老头运气不好,谁叫李世民一登基就碰到白玉琦“下凡”了呢。

    他这个“活神仙”在短短的半年里,给大唐带来的变化,可能足有数百上千年的差距。

    以致于李渊在看到发生了翻天覆地一般变化的太极皇都,感觉简直就是恍如隔世似的难以置信。

    直到出城之后,除了一条笔直的岩石大道之外,四野又恢复成了他熟悉的模样。

    李渊从万般思绪的回忆之中脱离出来,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长长的吁了口气,这才算是彻底的放下了过往。

    “拦路者何人”

    “此乃无极帝君与太上皇车驾,还不速速避让!”

    正与李渊对饮谈笑之间,车辇外突然传来了[无极门]弟子的喝问之声。

    白玉琦好奇之下探头往外看去,却见一个身穿灰色袈裟的光头拦在路中央,挡住了队伍去路。

    “贫僧玄奘,求见帝君!”

    略显富态的灰衣光头却也不惧,施施然的宣礼作揖,高声求见。

    几名[无极门]弟子正打算将其赶开,开什么玩笑

    车辇里的可是无极帝君和太上皇,那是随便什么人来了说要见就能见的么

    可是白玉琦却推开车窗笑道:“既然来了,就上来坐坐吧!”

    要是换个光头,白玉琦兴许就懒得搭理,可是这个不见见就有点遗憾了。

    见白玉琦发话,一众弟子只好放灰衣和尚登上车辇,然后启程继续前行。

    “见过帝君!见过陛下!”

    玄奘和尚上车后,被车中侍候的宫女引上二层,恭恭敬敬的向白玉琦和李渊二人行礼。

    李渊显然对这个光头没兴趣,理都懒得搭理的喝他的酒去了。
1...4445464748...3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