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改大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麻烦
这让白玉琦有些奇怪,他这才从长安回来没多久,李世民怎么就像块黏皮膏一样跟着跑过来了
白玉琦从自己的炼金实验室里出来的时候,担任了[神农门]掌门兼“少微天阙左辖灵丞”的长孙无忌正在接待李世民。
李世民这趟是打着探望太上皇的名义,轻装简行的带着几名侍卫和左膀右臂悄然而来的。
不过最近李渊沉迷修仙无法自拔,所以只是不冷不热的接见了李世民一下,就又回宫去修炼了……
白玉琦哪有什么真正的修仙之法。
为了糊弄李渊老头,特地让孙老道结合后世的太极拳和他自己的五禽步,琢磨出一套修身养生之法让老李头没事练去。
再加上把[冥想]传给了他,让老李头每天晚上不睡觉的熬夜修仙,既增强了体力锻炼又提升了精神状态。
再加上孙老道配置的各种减肥、降血压的食补调养,老李头能不每天精神抖擞、体力充沛,觉得自己的“皇道修为”大有进境么
至于另外一个跟老李头一起被忽悠回来的玄奘,白玉琦也是同样的处理方法。
把[冥想]之法传给他之后,除了叮嘱他每日勤加修炼之外,就是让他自己在库峪城的各个产业“多看多悟”。
再要不就是让他负责照顾库峪动物园里的动物,让他多跟动物们亲近,好“感应自然、参悟大道”。
不过这两人,白玉琦都仅仅只是传给他们了[冥想]之法,却没有传给他们用法。
为了让他们在修炼过程中消耗掉积累的法力,白玉琦还干脆把从道门弟子手中收集起来的“紫气东来石”给融了,塑了一尊“天地玄黄炉”出来,让他们把修炼出来的法力注入其中,蕴养“天火”。
别看名头取的挺吓人,其实只不过是把那些沾染了燃素的石头,照着太上老君炼丹炉的模样弄出了一座石头炉子来,又分出一朵小小的奥火附着在其中。
这种由燃素结合自然能量转化而成的“奥火”,燃烧的时候非但不会消耗燃料,反而会不断的汲取[奥能粒子]和自然能量壮大自身,提升周围空间之中的[奥能粒子]浓度。
他们修炼出来的“法力”,同样是汲取空间之中的[奥能粒子]融合自身的生物能产生的一种能量,所以主动的注入奥火之后,可以起到微弱的壮大作用。
奥火越是旺盛,散溢出来的[奥能粒子]就越是浓郁。
而空间之中的[奥能粒子]越是浓郁,他们通过[冥想]汲取和恢复自身法力的速度就越快,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为了提升[奥能粒子]浓度,白玉琦决定以后[无极门]的弟子,每天必行的修炼功课之中。
都必须加上往“天地玄黄炉”之中注入自身法力这一项,美名其曰“打熬修为,提升法力,筑造根基”,简称“筑基”。
不光是无极宫这边,之前他汲取了“紫
第176章 资瓷不资瓷
“唔……陛下的意思,是想对突厥用兵”
听完房玄龄的解释,白玉琦搓着下巴若有所思了起来。
历史上,出使突厥的鸿胪卿,郑元寿归来之后向李世民建言,趁此良机攻伐突厥,而朝中大臣也多有赞同,但李世民却拒绝了这个建议,主要就是当时大唐的情况,已经不允许再起刀兵了。
可现在,李世民显然是心动了,哪怕他从白玉琦向他泄露的“天机”之中,得知了接下来两年会有旱情蝗灾水患的出现,也依然按捺不住蠢蠢欲动的野心。
这显然是白玉琦这个“神仙”的出现,大幅度的改变了历史原有的轨迹,使得李世民不自觉的对他产生了依赖性。
国内的盐荒、粮荒都已经得到了缓解,大量的流民又被妥善的安置,再加上又刚从白玉琦这里得到了一万套具装仙铠。
心里像是放下了几块沉甸甸巨石的李世民,禁不住心痒难耐了起来,觉得是不是可以冒险拼上那么一次
反正家里有了一座坚不可摧的百丈雄城庇护。
哪怕战事失利,最坏的结果也只不过是撤回太极皇都,坚壁清野的依城而守。
那帮突厥蛮子,别说是攻打拥有五十米高墙的太极皇都了,就连原本只有5.4米高土墙的长安城他们都攻不进去。
本就不擅长攻城战的突厥蛮子们又碰到严重的雪灾,骡马牛羊冻死了无数,自然缺乏补给,更加不可能采取围城战。
这么一来,还没开打大唐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至于后两年的灾情,有无极帝君这个活神仙坐镇,旱情蝗灾水患什么的一定也能顺利的安然渡过吧
简单点来说,就是李世民被这一连串的优势,给弄的信心膨胀了,但是因为心里多少没底,所以才忍不住跑到库峪城来,向白玉琦讨一个坚定他信心的说法。
白玉琦搓着下巴琢磨了半天。
一众大唐君臣都眼巴巴的瞅着他,就盼着他给个准话。
你问我资瓷不资瓷,我肯定是资瓷……个鬼啊!
白玉琦暗中翻着白眼,要说打突厥他肯定是支持的,而且以大唐现在没有内忧的情况下,胜算还不小。
但问题是,他不能就这么娇惯了这帮子大唐君臣,要不以后碰到啥事都指望他这个无极帝君,成了是应该的,失败了就是他的锅,那他多冤得慌
“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别人危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他会感激你,
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理所当然的依赖性,一旦你不再帮助他反而会让他怨恨你。
白玉琦各种折腾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收割信仰,又不是真的为了给大唐当保姆的。
所谓“救苦救难”,自然是“有苦有难”的时候才救,提前救了人家又不感激你,救他干嘛
所以了,就算白玉琦也觉得,在现在的条件下攻伐突厥是个好机会,但是他却不能惯着这帮大唐君臣。
况且,李世民一个大唐皇帝想打突厥,为什么还特地跑来请教他一个朝堂之外的人
打仗靠的是什么
可不是骑上马、拎上刀就能出去砍人了的,打仗靠的就是后勤!
虽然古代战争不像后世那么依赖后勤,可一场战争下来人吃马嚼的耗费同样巨大,在运输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更显艰难。
李世民想趁着突厥混乱又遭灾捅刀子,就意味着大唐军队必须得同
第177章 救援九黎兄弟.求月票!
“话说这‘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在上古时期。”
“与中原的炎黄子孙同属‘五方之民’,皆是九黎之苗裔,黎民之百姓也。”
“只可惜逐鹿之战后散于四方,与中原华夏离散太久失了教化,竟然连祖源何处都不记得了!”
白玉琦一脸“悲悯天人”模样,频频摇首叹息的同情道:“现如今落得个野蛮愚昧也就算了,竟然还频频寇边犯境,与华夏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实在是可怜可悲啊!”
啥玩意
那些突厥蛮子跟咱华夏百姓居然是手足兄弟
大唐君臣一脸懵哔的面面相觑了一阵之后,都看向白玉琦,不是帝君你这话是几个意思
白玉琦将蚩尤、黄帝、炎帝同属华夏,后三皇“天皇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以及“后羿、帝俊、羲和”等上古神人也出身九黎的说法。
向大唐君臣科普了一番之后,白玉琦这才正经道:“九黎苗裔虽然失了教化、忘了祖源,可同为五方之民总不能看着他们继续野蛮愚昧下去,如今兄弟有难,身为华夏正统,怎可忍心看着他们受灾”
大唐君臣傻眼,不趁他病要他命的弄死那帮突厥蛮子也就算了,合着咱们还要去帮他们救灾
李世民下意识的张了张嘴,但突然像是想到了什么似的,眼中冒出一阵异样的神色来。
聪明点的房玄龄和杜如晦虽然一时没能反应过来,但也知道白玉琦会这么说肯定是意有所指。
而耿直的尉迟融当场就急了,炸毛的就快蹦起来了,他们跟突厥打生打死的这么些年,牺牲了多少将士就这么算啦
可他还没蹦起来,就被身旁的李靖一把摁住肩膀按了下去,引的白玉琦看了他一眼,赞赏的笑着冲他点了点头,不愧是被誉为“大唐军神”的人,反应之快不逊于房谋杜断之下。
李世民为何会对这种说辞意动
民间本就诟病他有鲜卑胡人血统,虽然只是源自于他母亲的母亲的父亲宇文泰。
可宇文泰的母亲也是汉人士族乐浪王氏,甚至于宇文泰父亲的母亲也就是他奶奶,同样也出身于乐浪王氏。
也就是说,李世民拥有1/32的胡人血统和97%的汉人血脉,可这却并不妨碍某些人拿来作为攻讦他的话柄。
可要是按照白玉琦的说法,连突厥人都是黎民百姓,那他那低于3%的胡人血统还算个毛啊
“帝君,陛下与突利可汗虽然结为兄弟,但也与那颉利有便桥之盟。”
房玄龄试探的道:“可现如今两者相争,我等炎黄后裔华夏之民虽然有心救援,怕是师出无名吧”
“怎么能算是师出无名呢”
“突利和颉利不睦,就让他们打他们的,咱们又不打算干涉。”
“这中原炎黄后裔,帮助九黎兄弟度过白灾,那里还需要什么理由”
白玉琦“大义凛然”的道:“有困难要救,没困难制造困难也要救!这跟陛下和突利是不是兄弟,跟颉利有没有便桥之盟有什么关系”
“可是……这突厥北狄与中原虽说同属五方之民,可毕竟早已忘了祖源。”
白玉琦的话让房玄龄眼神一亮,小心道:“若是咱们派人救援,他们却不领情怎么办”
“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乖了!要是不行,那就两顿!”
白玉琦理直气壮的道:“把他们带回来好好管教,尽心教导也就是了!等他们学会了知书达理,自然也就能够理会咱们的苦心了!”
&
第178章 佣兵制-1
“帝君,不知这‘民间志士’要如何招募”
心知以无极帝君之能,一言一行必有深意,所言之事往往不像字面上那么简单。
作为李世民手下智囊,杜如晦自然负责起了追问的工作,赶紧不耻下问的请教着,唯恐误解了无极帝君的“计策”。
从之前解盐荒、粮荒和备灾来年灾害的过程中,环环相套、套套相连,牵一发而动全身,走一步而看百步的计划,就可以看得出来。
这无极帝君行事,往往喜欢以阳谋大势堂堂煌煌的碾压过去,任你百般蝇营狗苟也抵挡不住其推枯拉朽的大势之局。
世家门阀搞的那些诋毁[无极门]声誉的小把戏,大唐君臣不是不知道。
本以为无极帝君会天威震怒,施以雷霆手段将那些谣言惑众的跳梁小丑轰杀至渣。
未想帝君非但未做任何反应,还勒令门下弟子不得理会那些被世家门阀怂恿来诋毁[无极门]的替死鬼。
任他百般犬吠,我自巍然不动,不容声色之间就将世家门阀给惩治的是凄凄惨惨戚戚,安排的明明白白还说不出苦来。
现在想想,其实如此这般处理才是正确的。
毕竟那些被世家门阀推出来,试探无极帝君反应的替死鬼。
都只不过是一些读圣人言都读傻了,只知道跟着人云亦云的书呆子。
被人稍加怂恿误导,就义愤填膺的“替百姓”发声,也不管百姓是不是希望自己被他们给代表。
无极帝君堂堂一位真身下凡的神仙,若是跟他们这些被人当了枪使,反而觉得自己是在声张正义的二傻子一般计较,反倒是落了下乘。
癞蛤蟆趴鞋面子,不咬人它恶心人。
跟他们计较就跟踩了臭狗屎一样,再生气还能再踩它一脚
哪朝哪代都有这种傻货,而且为数还不少,可问题是他们只是傻,还真不能说他们是坏人。
真要跟这帮子好心眼的二傻子计较,他们能把你的智商拉到跟他们同等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所以房谋杜断二人,即便自认也是计谋百出之辈,却也不敢贸然猜测帝君所言,是否还有其它他们未曾想到的巧妙。
“嗯,对这个我还真有点想法,不过需要陛下同意才行!”
本来只是打算随便出个主意的白玉琦,突然福灵心至的冒出个念头,饶有兴趣的道:“名之为‘佣兵制’!”
“佣兵制”
这个新名词,让本就是尸山血海之中冲杀出来的大唐君臣们打起了精神,细心凝听。
大唐现如今采用的,应该是沿袭自西魏时期,文皇宇文泰所创的“府兵制”。
没错!就是李世民外婆的爸爸,他外太公宇文泰创建的乡兵改府兵制。
府兵平时为民耕田种地,遇到战事则自备粮食武器,在折冲府的召集下上阵杀敌。
府兵制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国家的军费开支,在结合了屯田制的情况下,既增强了农业生产又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还扩大了兵源,可谓是一举多得。
至于府兵制度是否合理姑且不去说它,毕竟没有最正确的制度,只有最符合时代的制度。
并不是后世的优秀制度就一定适合大唐时空,所以白玉琦并没有打算强制性的在大唐时空进行各种制度的改革。
但这却并不妨碍他尝试性的在大
第179章 佣兵制-2
“而我说的‘佣兵制’,则是在‘府兵制’的基础上,发挥这些闲置兵力。”
“同时变相武装兵卒,在提升兵卒战斗力的同时,也让兵卒能够获得利益上的回馈。”
“而且还可以大幅度降低朝堂压力,提升对兵卒管理力度的一种制度,如果操作的好,让大唐全民皆兵不敢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