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社会是为人们提供偶然的、随意的刺激机制,还是设计创造一个持续的、制度化的激励机制呢

    结论是很明显的,通过制度化形成的激励机制,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的。

    军功赏赐制度正是通过提供激励机制来鼓励军队中所有个体自觉遵守内部秩序。

    军功赏赐制度通过激励与限制机制,使内部秩序达到和谐稳定和统一。

    它通过倡导、否定、鼓励或抑制的规定,借助奖励或惩罚的强制力量得以监督实施。

    军功赏赐制度的激励,可以引导军人行为的方向,改变军人的养成,影响军人的选择。它提供的预期,可以减少军人实践活动的不确定性,让国家的统治更加稳定。

    不喜欢军功的将士不是好将士,没有哪个人出征了不想立功的,苏定方自然也不例外。

    出征之前,苏定方也是有专门去打听自己的这个副手的情况。

    不管是当初李世民采取张华的策略在渭水退了突厥,还是坊间传闻的朝廷采用了张华的计谋分化离间突厥人,无不证明张华不是那种纸上谈兵的人。

    既然连陛下及朝中大臣都认可张华对草原上的事情的见解,并且亲自安排张华到前锋营去,苏定方自然要充分的利用起张华的智慧来。

    苏定方不是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将,但是他毕竟没怎么跟突厥打过交道,对于突厥的情况算不算多么的了解。

    如果没有张华的建议,他是不会在李靖面前随便发表观点的,只会安安静静的做一把锋利的剑,任由行军总管李靖怎么安排挥杀方向。

    但是现在张华提出了这种看似不可能,但是深思一下又是完全有可能的方案,由不得苏定方不心动。

    战场上的事情充满了偶然和巧合,虽然说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计谋都没有用,但是具体到某场战役,计谋的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

    “你再详细的跟我说一说你的想法,如果可行,等到了马邑见到了总管,我立马向他建议。”

    苏定方今年也是快四十的人了,满腔的雄心壮志一直没有机会实现,现在猛然间看到机会,自然不会放弃。

    接下来,张华先是再给苏定方说明了一下自己的打算,以及需要提前准备的东西。

    千里突袭,带的都是精兵强将,补给什么的就不可能准备的太多,带足个五六天的干粮就够了。

    这方面,热气球营的干粮储备都能够搞定。

    另外一方面,少量兵力突击,初期的打击能力必须要够强,要不然陷入对方的人海战术里头,再厉害的兵将也得折戟沉沙。

    所以这几千人携带的弓弩一定要多,所以前锋营到了马邑,一定要提前收集好箭矢。

    到时候张华也打算把热气球营的人除了气球操作人员之外,全部带上。

    这些人的马上射箭水平也许不是最强的,但是马上使用弓弩的经验却是非常丰富,这也算是张华走的一个捷径了。

    短时间内,改良后的弓弩可以提供足够多的打击力,让颉利还在懵逼之中做出错误的判断。

    “张司马,总管一向是善于用兵,我有八成把我他会同意我们的方案。”




第410章 马邑
    关中通往马邑的道路,修建的不好不坏。

    进入到九月份之后,越往被走,就开始变得越加苍凉。

    阔叶树木的叶子已经全部的掉光了,道路旁边的野草也变得枯黄,整个大地变得没有什么色彩。

    再加上最近几天都天气晴朗,虽然对于行军很有好处,但是对于张华这种垫尾的队伍来说,就有点郁闷了。

    大队骑兵从黄泥路上快速跑过,带起了阵阵的灰尘,冲在最前面的还没有什么,但是后面的队伍基本就是在灰尘之中

    张华根本就不敢张口说话,一说话跑进嘴里的全部都是尘土。

    至于身上就更不用说了,整个人都是被一层灰尘给覆盖了,随便拍一拍都能飞起一堆的尘土。

    “前方十里地就是马邑了,大家加把劲,今晚就在城里过夜了。”

    前方斥候来报之后,大家都精神一震,猛地加快了速度。

    虽然都是久经训练的精锐,但是能够有城池入驻,有热水洗澡,还能有热乎乎的饭菜,没有人会不喜欢的。

    全速前进的骑兵,速度还是很快的,十里地也就是半个时辰不到的事情。

    虽然没有办法和后世汽车动不动就一百多公里一小时,高铁更快。

    所以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怎么这么慢呢。

    古今名将分两种,一种是依靠步兵为主,步步为营,考虑周全让人找不出弱点,最后凭借实力碾压敌人,这种将领的代表是诸葛亮,曾国藩。

    而另一种,则是依靠大量骑兵为主,是以快打慢,在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一日一夜急速行军数百里,在对方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打击对方的指挥中枢,从而让对方全军崩溃,这种将领的代表,是霍去病,夏侯渊等等。

    比如夏侯渊,当时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典军校尉夏侯渊,三日五百,六日一千。”

    换算成公里有多少

    汉代的一里等于300步,尺一尺是23.1厘米,一里等于0.4158公里,所以夏侯渊的速度是:“三天207公里,六天416公里”等于每天前进70公里。

    张华所在的前锋营半个时辰不到就前进十里路,也就是一个小时走了六七公里左右,一天行军十二小时,差不多日行七十公里了。

    这个速度在古代,绝对不能算是慢了。

    海湾战争时期,美军第7军从伊拉克军队侧翼防御薄弱部位,出其不意突入伊拉克腹地,机动约260千米,达成全歼伊军作战目标。

    此次作战行动,颇似拳击动作中的左勾拳,后来的历史称之为“强力的左勾拳行动”。在这次行动中,美军在战斗中行进89小时,机动260公里,平均每天也是70公里。

    虽然美军在路途中还经历了一些战斗,如果是纯行军恐怕会比这个速度更高,不过连拥有现代通讯手段的伊拉克都在这种快速打击下崩溃了,可见这种速度在古代战场上有多么可怕。

    “总算是到了马邑了,大家应该可以好好的休整几天。”

    张华看着眼前的古城,斑驳的石头在风吹日晒之下,显得很有历史感。

    城墙虽然没有长安城那么高大雄伟,但是在茫茫的平原上一座古城拔地而起,还是很能给人冲击感的。

    “大哥,这马邑离突厥的定襄城只有不到一千里路,往前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像样的城池了,看来总管的大军应该就是集合出发了。”

    薛礼觉得浑身的血流都变快了,终于要正式上战场了。

    “想来总管很可能会带着先行部队在几天后到来,除了准备出征的东西,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就好好的放松一下吧,之后就不要在想有什么舒服日子了



第411章 李靖
    和张华预测的一样,前锋营到了马邑没几天,李靖也率领三千精锐起步力量先行赶到了。

    李靖属下虽然统领了将近三万人的大军,但是骑兵并不算多,也就五千多人左右。

    除掉前锋营的一千来人,剩下一千来人护卫这步兵前行,李靖这次也算是把精锐都提前带到了马邑。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大唐的马匹不是比宋朝的时候要丰富很多吗,骑兵不是比步兵战斗力更加强大吗,为什么不全部搞成骑兵

    事实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多数时候军队就是轻骑重步,骑兵往往都是执行侦察任务或者情报传递的,真正以骑兵组成的战斗序列可以说是非常的少。

    当然,这是有原因的,一个是没有良好的战马,但其实这点还能够克服;第二条就是骑兵的花费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为了战马去攻打大宛的故事,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了几匹战马至于这么兴师动众的嘛

    其实还真就至于。

    我国古代的时候虽说中原也有马匹,但是大多都是身材矮小的驮马,这种马无论是奔跑速度还是身材都是比不上匈奴马的,这也是为什么虽说汉武帝组建了骑兵,但是在最初面对匈奴的时候还是屡战屡败的原因。

    不过这点其实并不能影响历朝历代发展骑兵,毕竟在河套草原归入版图之后就能够饲养一些可以用来当作战马的马匹了,大唐能够养马的地方也挺多的。

    那为什么还不大规模的推进骑兵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骑兵的花费实在是太高了。

    否则的话我国是从赵武灵王开始就知道骑兵克制步兵的,要不是因为这点早就大力发展骑兵了。

    骑兵贵在哪里呢

    要知道古代的战争可以说十之**都是消耗战,甚至是在战备期间就是一场消耗战。

    古时候,国家内部本身就没有多少人,又要招募大量的战斗部队,这样一来粮食的产量就绝对不高,甚至连普通士兵的粮食供给都满足不了,又怎么可能满足马的粮食供给呢

    要知道战马可不仅仅是吃草的,古代的战马都是吃粟的。而且每匹马一天就要吃八斤的粟。

    而且马不仅仅只吃粮食,还要吃草。而且每匹马一天就要吃十二斤草。要知道虽说古代的土地还没有开发到如今的程度,割十二斤草可以说是轻轻松松,但是动不动就几千几万的队伍,哪有那么多的草给马吃啊

    说完吃的再说说武器装备,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一寸长一寸强,但是这对骑兵来说就有点无奈了,因为长兵器往往很容易折断,就算是不折断也会在刺穿敌人身体之后留在那,短兵器又不能占得先机,甚至还有可能没碰到人家就被刺下马了。

    虽说马槊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马槊实在是太贵了,只有将领才有机会配备。

    这就好比后世的导弹和火箭弹,肯定是导弹的精度和射程比火箭弹要高要远,威力也更大。

    但是我国任然装备了大量的火箭弹,为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导弹太贵,火箭弹比较便宜啊。

    大唐这两年由于土豆和地瓜的推广,粮食问题已经得到一定的缓解。

    但是连续三年都是关中大旱,导致大唐现在虽然不怎么缺粮,但是也没有太多的粮食来浪费。

    自然而然的,骑兵的数量就受到了限制了。

    也难怪历史上李靖只是率领三千骑兵去突袭定襄城。

    “大哥,苏校尉刚才派人来说今晚去总管大帐讨论军情,让你做一下准备。”

    兵贵神速,李靖作为战神级别的大将,自然很清楚这个道理。

    &n



第412章 李靖问计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用之中的这段话来形容李靖是再合适不过了。

    李靖毫无疑问是唐朝第一名将,无论战功、能力、知名度、当时后世评价,堪称大唐军神。

    唐朝朝廷设置武庙,李靖名列武庙十哲,和韩信、白起、孙武、吴起等古之名将同列。

    李靖的兵法韬略原为家学渊源,其舅父韩擒虎便是隋朝四大名将之一,对他薪火相传。而李靖却多年不得重用,被李唐王朝启用,再被委以重任时,已是年近五旬。

    即使是是用现代人的审美来看,李靖都应该是一个美男子,即使已经五六十岁了,任然可以看出来他年轻的时候那种神明爽俊。

    面如冠玉,目如朗星,鼻若悬胆,唇若涂脂,长身玉立,温文尔雅,淑人君子。

    这大概就是曾经的李靖的模样吧。

    “各位,突厥人对大唐的危害,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本将就不多赘诉了。本次大唐以举国之力出征突厥,力争毕其功于一役。眼下东突厥汗国虽经我朝分化利诱和打击,回纥和薛延陀等部叛离,又遭受惨烈天灾,实力大损,然而他们的实力任然不可小觑,拥兵仍不下二十万骑,如何取胜,大家都有什么想法,尽管说来。”

    各将领在看着李靖,李靖也一样在扫视着大家,特别是对于新加入军营的张华,李靖更是多看了几眼。

    然后便直奔主题,开始讨论起对东突厥的战事。

    “总管,东突厥的颉利可汗与突利小可汗已经闹得不可开交,等到大军全部到位之后,我们只要缓缓推进,谅那颉利也蹦跶不到哪里去。”

    “总管,眼下大唐六路大军起发,只要稳扎稳打,一步一步的消灭突厥的有生力量,胜利自然是唾手可得。”

    “总管,东突厥地域辽阔,末将建议我们不如采取一片一片区域的扫荡突厥人的力量,最**迫颉利和我们大决战。”

    “总管,虽然突厥人局势不是很好,但是眼下已经入冬,很可能随时都会下大雪,实在是不利于大军出征,不如大军在马邑过完东,来年春天再出征。”

    ……

    李靖属下的将领也算是南征北战,见多识广,他们说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却是没有一个人说到李靖心坎之中。

    “定方,你怎么看”

    李靖注意到苏定方几次欲言欲止的表情,便开口问他。

    苏定方虽然在唐高宗时期威风凛凛,但是眼下却着实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将,虽然李靖看重他让他作为前锋营的校尉,但是级别也就相当于军中的一个偏将。

    和在座的几位老将一起,还真没什么苏定方说话的份。

    “总管,末将之前和张司马也有探讨过对突厥作战的方针,不过我们的方案不是很成熟。”

    苏定方远远还没有后世那么浑身充满自信,刚刚听到其他几个老将的见解之后,再想一想自己和张华商量的方法,心里突然有点忐忑了。

    张华的方案和刚刚听到的各种建议都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这要是说出来了,会不会给张华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

    不得不说,苏定方还真是一个好领导,这个时候他心里着实有在替张华考虑。
1...112113114115116...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