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真的假的野葡萄太酸了,没法吃多的,张家要它来干什么”少年虽然比较瘦弱,但是这种瘦弱是精壮的瘦,不是那种弱不禁风的样子,并且两眼囧囧有神。
在农村,这种精神气十足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人都是麻木的过着日子。
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无数的苟且等着你。
“我不知道呢,但是阿青姐姐的哥哥在张家做事,应该不会错的。”
“秀秀,你在家待着,饿了的话锅里还有一个炊饼,我现在就去山上采野葡萄去。”
“哥哥,我跟你一起去吧,阿青姐姐说十斤野葡萄就可以换一文钱,我也可以挣一文钱回来的。每天一文钱,很快我们家就有
第82章 硝石
葡萄酒发酵的速度很快,第一批酒很快就要出来了不过这个时候张华倒是觉得自己漏考虑一个问题了。
那就是怎么储存这些葡萄酒
正常来说,肯定是放在酒窖里面最好了,但是一时半刻也挖不出一个酒窖出来,并且考虑到酒窖的稳固性,最好是等水泥搞出来之后再自己建设。
“来福叔,附近有没有什么山洞之类的,要比较深一些的那种。”
潘来福作为张家在互助村待的最久的人,张华只好试一试看看他有没有听说过。
互助村地处秦岭山脉,虽然只是离长安城才三十来里路,但是已经算是进去了山区。
秦岭地势险要,并且有不少山头都是由坚硬的石头构成,不管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开凿的,连续几百年作为离政治中心很近的高山,山洞应该是有不少的,就让互助村附近有没有了。
“少爷,山洞倒是有不少,但是大部分都不是很深,一般是猎人挖了作为临时应急过夜或者避雨的地方。如果要深一些的,早些年我倒是在北岸见过一个,但是那个地方终年阴冷,村民们觉得阴森森的似乎不吉利。”潘来福思考了一会才回答。
“阴森森的,山洞里面有水”
“是的,但是那水也是冰冷冷的。一般的泉水都是冬暖夏凉,据说那个洞的水一年四季都是冷的,甚至夏天都能结冰。”
“多啦,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情况”秉承着万事不决问多啦的观点,张华想不通是什么原因,就不去想了。
“不知道,要去看了才好判断。”
看来多啦也不是万能的!
“来福叔,正好今天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北案的那些地丈量好之后我也还没有过去看过,我们顺便过去看看吧。”
自从张华将永业田选择在北岸之后,张华就安排阿牛开始制作几条大一点的木船,便于两岸之间的移动。
现在刚好去看看阿牛新做的木船效果如何,说干就干,张华带上多啦,跟着潘来福父子往北岸而去。
本来梅子死活要跟着,张华想着那地方还没有开发,连像样的一条路都没有,就没同意。
北方天气,进入十月之后,就算是快要入冬了,大部分的树叶都已经变黄、掉落,剩下一些松树等针叶或者细叶的树木留下来点缀冬天。
路上时不时的能看到几只野兔和野鸡,不过多啦这只已经成精的狗狗显然没有兴趣去做打猎的事情。
看来得考虑再养只猎狗,有多啦帮忙调教,想必再傻的狗都能变聪明几分。
“少爷,转过前面这个湾就到了。”
过了沣河之后,张华跟着潘来福走了差不多大半个小时,终于快到了。
其实这没走多远,主要是没什么路,到处都有荆棘,所以走不快。
潘来福的话刚说完没一会,大家就进入了一个山坳里,这个山坳位置毕竟隐蔽,山坳口长满参天大树,单从远处看是看不出来这里居然还有个山坳。
“少爷,你看,那颗大松树下面就是我说的山洞了。”潘来福指着不远处的一个巨松说道。
只见那巨松长的虽然不高,大概就二十米左右,但是树干粗壮无比,在一块巨石旁显得气势非凡。
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我好像没有看到有山洞呢。”张华睁大眼睛看了好一会,都没有发现山洞。
&n
第83章 老茶树
沣河北岸和南岸,风景大有不同。
北岸除了靠近沣河的地方比较平摊,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山脉,并且山势还比较险峻。
放在后世,倒是非常有旅游开发潜力,不过对于现在森林覆盖率远超九成的大唐,没有几个人会稀罕什么山山水水。
沣河边上北岸山脉在互助村附近几公里,只有互助村边上那一块冲击平原,其他的都是山,基本上可以说是人迹罕至,把红酒放在这么一个山里的洞中,基本上不需要人看管也不用担心被偷。
再加上这个山洞还蛮大,有阴凉干燥,很是适合红酒的存放。
至于过河之后要走小半个时辰这件事,其实只要好好的整理一下山路,需要的时间就大大的缩短了。
“来福叔,村里的劳力这段时间估计也把附近的野葡萄摘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可以雇佣他们来北岸平整一下田地,修一修路之类的。并且北岸整体大约有几千亩的良田可以开发,虽然现在只有一部分是属于我们,但是迟早这一块都会是我们的,包括后面的山林,适当的投入一些资源还是很有必要的。”
敲定了红酒存放的事情,张华便开始从山洞里出来往回走。
“我看行,先在沣河边上修建一个简单的码头,这样南北来往比较方便,反正附近石头山那么多,就地取材修建起来应该也不难。至于北岸的地,我觉得先把水渠和路修一下,然后再耕地,明天开春重新再耕一次,基本上就可以用来种粮食了;少爷,这件事我会亲自去跟进。”
对于这种光大张家基业的事情,潘来福一向是非常支持的,投入的也非同一般。
“少爷你看,那里有猴子,金色的猴子”
出了山洞,才走了几百米,潘忠就兴奋的指着一处峭壁。
互助村已经算是山里的村子,不要说猴子这些动物,即使是老虎和黑熊这种大家好,潘忠也是见过的,但是金色的猴子倒是第一次见。
“咦,金丝猴多啦,金丝猴不是云南那边才有的吗”张华顺着潘忠的眼光,一下就认出了那猴子是金丝猴。
前世基本上大一点的动物园基本上都还有金丝猴这种猴子品种,并且初中地理书的封面就有金丝猴,张华想要忘记都难。
“云南的滇金丝猴是最有名,也是最广为所知的,但是其实金丝猴有有5种,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金丝猴属于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3300米的高海拔地区的森林中。
按理说,互助村这里应该不属于他们常规的生活范围,但是秦岭之中应该还是有属于适合他们的地方的,因为金丝猴所在的植被类型和垂直分布带属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以及次生性的针阔叶混交林等四个植被类型。也有可能这群金丝猴是秦岭里面出来的,至于为什么跑出来就不知道了。”
“好像有一只猴子受伤了。”潘忠往猴群方向走了几十米,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猴子。
随着张华当人的接近,猴群迅速的往两边的树上跳去,除了那只受伤的金丝猴。不过估计猴群也在担心这只病患,基本上都没有远离,只是跑到了一个它们认为安全的距离之外。
“这只猴子的腿似乎断了。”金
第84章 炒茶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曲小令道尽了古人对茶的喜爱,也为茶叶的光明前途指明了方向。
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
不管怎么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茶文化发现最快的时代,奠定了茶在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而在唐初的时候,就张华看到的情况来判断,贵族阶层虽有吃茶的习惯,但是远远还没有到家家户户都喝茶的这种情景。
最关键的是,现在吃茶的方法和后世喝茶的方式差别太大,甚至可以说是暴殄天物。
互助村如果能够参考后世炒茶的方式推出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必定能够引领唐朝喝茶的新习惯!
历史证明,中国人还是喜欢喝炒茶的!
“少爷,那茶叶我们之前也不是没有喝过,又咸又苦的,有什么好喝的”
虽然潘忠心里不乐意,但是还是一大早就和薛礼去老茶树上摘了一大筐的茶叶回来。
“那是你没有喝到好的茶叶,喝的方法也不对,你先按照我的方法去准备,到时候就知道茶的好了。”张华看着鲜嫩的茶叶,仿佛看到一堆堆的金元宝在飞进张家的库房。
“梅子,以后茶房的钥匙就交给你保管,没有我的同意,任何人都不可以进去。”
炒茶的工艺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要不然后世有些茶村也不会家家户户都自己炒茶。
外人只要简单的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当然,火候之类的,肯定不是一眼就看的出来的。
但是只要让人家知道茶是在锅里炒出来的,别人试验几次,总是能够推出属于自己的炒茶,无非就是口感差一些而已。
在绝对的价格差异面前,些许口感差异,是不会阻止人家去买的。
如果不对炒茶的所有工艺严格保密,张家把炒茶推出来之后,也许可以靠着独特的工艺垄断高端市场,其他的要干过现在的茶行,难度可就大了。
这也是张华要求茶房严格保密的原因。
要不是条件不允许,张华甚至想单独圈块地建设作坊,外人只能看到新鲜的茶叶进去和茶叶成品出来。
“少爷你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这钥匙就一定安安全全。”梅子郑重的结果大铜锁的粗大钥匙。
在梅子看来,这是自家少爷对自己信任的表现。
“小兰会生火吧”
炒茶分生锅、二青锅、熟锅,三锅相连,序贯操作,只是一个人的话,难免会忙不过来。
所以张华就想到了整天粘着梅子的小兰,这姑娘看着挺机灵的,又是自家买回来了的奴仆,比起外面雇佣的帮工来看,要靠谱多了。
“当然会,像小兰这个年纪的女孩子,都是需要帮家里干活的,再过几年都可以嫁人了。”梅子说到“嫁人”两个字的时候,莫名的有些羞涩。
现在才九岁的小兰过几年就可以嫁人了,那自己还比小兰大四五岁呢。
“你去让薛礼帮忙搬一些柴到茶房外面,一会我们就开始炒茶。”
炒茶需要的东西非常简单,难的是火候控制,不过多试几次,总是能找到合适的方法。
&nb
第85章 敬业的梅子
虽然张华是带着bug来到这个世界,不过很显然,第一锅茶叶是失败的。
当梅子尝了一口张华泡的茶,就坚信自家少爷煮茶的方式有问题。
张华也喝了一口就直接喷出来了。
“呃呵呃呵”,什么玩意,比中药还要难喝,又苦又涩。
“少爷,茶叶加了葱姜之后,味道就会变好一些,要不我去给你试煮一杯”
看到张华吐出的茶水弄湿了自己的衣裙,梅子没来得及给自己擦,就伸出手一边轻轻的给张华拍着背,一边提出自己的建议。
“少爷,会不会是我刚才生火没有生好”小兰在一旁怯生生的说道。
色泽、味道都不对,肯定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好。而火候是最关键的,小兰的声音倒是提醒了张华。
“这样,我们再来几回,第一锅的温度要高一些,第二第三锅的要区别开来,把温度降下来。”张华想到多啦和自己说的炒茶第一锅的锅温180-200c,第二锅主要起继续杀青和初步揉条的作用,锅温比生锅略低,而第三锅锅温比二锅更低,约130-150c。
没有温度计,张华也没办法直接把手贴到锅上去感觉,再说,即使敢贴上去,也不知道200c是什么一个感觉啊。
只能多试几次了!
“嗯,我记得少爷你刚才说第一锅要转得快,用力匀,结合抖散茶叶。但是由于是第一次炒,我觉得我用力还是不均匀,转的也不够快,所以炒出来的茶达不到少爷的要求。”梅子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操作是否达到了张华的要求。
当然,她没有去想为什么张华说的就是对呢
对梅子来说,只要自家少爷说的,就是对的,没有为什么!
一回生两回熟,再次开始炒茶的时候,明显节奏更快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出锅了。把两锅茶叶放在一起,很明显第二次的色泽要好一些,也有一些淡淡的香气。
“少爷,还是挺苦的,不过喝下去之后又有一点点香香的感觉。但是我还是觉得有点难喝。”
不等张华自己动手,梅子就先泡了一杯茶,然后喝了一口。
张华拿过杯子也喝了一口,入口涩涩的,夹杂这一点茶香。总的来说比第一次要好多了。
“梅子,这样,我们在一旁点一炷香,然后每次炒茶的时候都记录下来每锅花了多长时间,也及时把锅温的感受记录下来,这样等到哪次的炒茶炒的很好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固定下来,这样我们每批次的茶叶就都会差不多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