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多啦,你看一下,这是不是皂化的结果”

    虽然张华知道制作肥皂有一个皂化的过程,但是现在的这个情况到底是不是皂化,张华也不是很清楚。

    “知道还问,再等个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开始浇筑到模具上,放上一两天,肥皂就算是成型了。”多啦抬了抬自己高傲的头脑,用犀利的眼神瞟了一眼张华说道。

    对于多啦的判断,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张华还是有点怀疑,那么现在张华知道自己捡到宝了。

    活活的一本移动的百科全书,还带防护保镖功能。

    虽然不知道多啦掌握了这么多知识,那么它的“狗艺”到底会不会有所不同,但是,从多啦偶尔运动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素养,张华觉得一般的小毛贼绝对是干不过多啦的。

    “少爷,真的全部都变黄了,怎么办才好我看外面卖的胰子都是黑乎乎的,没有谁家的是黄色的啊,”梅子看到锅里的情况的时候,没有张华那么淡定,而是以为真的出漏子了。

    胰子作为猪胰腺加了草木灰等东西制作而成的产品,由于中间过程使用的物质不够纯净,再加上皂化反应发生的不完全,所以卖相一直都不怎么好。

    像是后世那种非常普通的黄橙橙的肥皂,现在的大唐人是没有看过的,这也就难怪梅子看到锅里的东西变成黄色之后,一阵紧张。

    不过张家现在还欠着一千贯钱,就现在家里所有的钱,加起来都不到十贯,但是昨天单单买猪油就花了几百文,在梅子看来,这已经是非常大的开销了。

    如果这笔开销打水漂了的话,虽然不能说会给张家带来什么太大的不利影响,但是张家的前途无疑会变得更加的灰暗。

    “潘忠,你继续搅拌,再过一盏茶的时刻,我们就可以开始真正的制作肥皂了,”听到多啦的话之后,张华对锅里的情况心中一下就有谱了。

    “啊这个样子还能制作肥皂吗,能够洗手吗,都是猪油加工而成的,会不会越洗越油腻啊。”

    猪油是潘忠负责煎炸的,对于猪油的油腻,他自




第22章 一环扣一环
    作为香水的主要成分,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

    固然,不管是香奈儿还是迪奥,都会宣传自己的香水有什么什么秘方,从纯天然动植物里面提取了什么什么精华,但是归根结底,香水成分中占据最高比例的绝对是酒精。

    将各种各样的特别成分融入到酒精之中,就成为香水。

    张华想要自己的肥皂变为香皂,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香水的制作了。

    而制作香水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需要制作酒精。

    这个年代,虽然也有蒸馏酒,但是普遍都是度数不高。

    什么千杯不醉,三碗不过岗,听起来好像古人的酒量都是海量,其实最主要的是那个时候的酒的酒精度太低了。

    有研究表明,在唐朝时期,各种酒类的酒精含量普遍在3%8%之间,这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啤酒,甚至还不如。

    张华穿越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考古专家从浙江月湖宋代都酒务遗址挖掘出大量酒坛,发现当时的一个酒坛容量一般只有1公升,相当于现在一瓶半啤酒的容量。

    在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员找到了埋于地下近800年的宋代都酒务遗址。都酒务是宋代这一地区最大的制酒作坊,这个作坊采用月湖水制成的酒曾是宫廷贡酒。

    在近200平方米的都酒务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酒瓶,其中有500多只完好如初。经测量,这些酒瓶小的容量多为1公升,大的寥寥无几,容量约为2公升。

    专家认定,这就是古时的酒坛。

    考虑到古时候的酒精容量,“小二,来一坛酒”,这样的话语,也就不见得凸显自己的酒量有多好了。

    “少爷,村西头的老茅家的手艺是最好的,我们家不少家具也都是他们打造的,并且更厉害的是,他们家还会烧瓷器。”梅子在互助村已经呆了十来年了,对于村里的情况比张华熟悉多了。

    互助村作为沣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历史其实并不算悠久,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南北朝时期各地受到战乱波及的各路人慢慢集聚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杂居村落。

    和一般村长里整个村都是同姓不同,互助村的姓氏可谓是五花八门,虽然还谈不上百家姓这么扩张,但是十几种姓还是有的。

    其中老茅家就是村里唯一一家姓茅的,据说祖先曾经在汉朝是一个有名的工匠,曾经参与建造了不少知名的建筑,不过沦落到现在,茅家也就只是负责帮忙村民打造一些家具之类的东西来维持生计了。

    “会木工又会烧瓷器,这真是瞌睡遇上枕头啊,我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才了。梅子,你去书房把握花的那套设备图纸拿过来,我们去茅家一趟。”

    “少爷,你说的设备图纸是那个书桌上放的画的奇奇怪怪的东西吗”

    “那是你家少爷的心血,怎么就奇奇怪怪了,赶紧去,小心一会少爷我打屁屁。”张华说完朝梅子挥了挥手。

    在给潘忠做了几个示范之后,张华很快就从制作肥皂的活里面解放出来了。

    对于肥皂的制作,最难的是知道皂化的原理,后面的东西其实都复杂。

    当然,如果以后大规模的生产之后,如何开发配方可能会对肥皂的成本产生重大影响,但是目前来说,肥皂是妥妥的高端产品,绝对不是面向普通老百姓而开发的,这个时候成本什么的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少爷,现在的日头这



第23章 老茅家
    沣河边上,几间茅草屋坐落在一个略微拱起的小山坡下面。

    茅草屋前面围了一个面积还算比较大的院子,周边用木头栏杆围绕而成。

    在院子里,几只白色的鹅正在悠闲的啄着嫩草,突然,鹅群里想起来呱呱呱的叫声。原本在吃草的鹅都抬起了都盯着院子门口。

    “少爷,就在这里了,”梅子用手指着茅草屋对张华说道:“老茅叔,在家吗”

    “爹,梅子姐找你”,就在梅子刚开口,从茅草屋后头突然冒出个憨厚的少年,朝着屋内大喊道。

    “阿牛,这么大热天的,你怎么还在鼓捣东西啊”

    梅子显然是认识这个少年,并且对这个少年应该有一定的了解。

    “少爷,这是老茅叔的小儿子,听说从小就喜欢自己琢磨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老茅叔也说阿牛是天分最高的木匠,但是因为阿牛总是把一些精力投入到没有实际用处的一些东西上面,老茅叔可是要愁死了。”

    梅子简单的给张华介绍了一下眼前的少年。

    少年有点木讷的表情,很难让人相信这居然是个爱好研究的工匠。放在后世,指不定就是一个原创型的科学家呢。

    “梅子姐,你看,这是我最近设计的一款水车模型,我觉得只要按照这个模型去做,互助村的水田再也不用担心用水问题了。除非沣河水干,地下水没,要不然就不用担心用水问题。”

    阿牛显然是对于自己手中的一个半成品非常的有信心,搬着一个水车模型来到张华和梅子面前。

    天朝自古就是以农立国,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水利作为农业中最不可缺的一环,各朝政府虽致力于兴修水利工程,不论是灌溉渠道或是运河都动员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营建。

    但是这些渠道大都分布在各大农业区,至于高地或是离灌溉渠道及水源较远之地,显然是无法顾及。于是中国劳动人民善用其智慧,发明了一种能引水灌溉的农具——水车。

    中国民间最早的汲水用具该是“桔槔”。

    《庄子.外篇.天地篇》中,载子贡南游,反途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丈人辛苦的抱瓮汲水灌溉,事倍而工半,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

    它的制作方式是:『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掣水若抽,数如沃汤。』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从抱瓮灌地到桔槔汲水初步利用器械,可以说是水车发明的先躯。

    水车外形酷似古式车轮。轮幅直径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高达15-18米。轮幅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以及比木斗多一倍的横板。一般大水车可灌溉农田六、七百亩,小的也可灌溉一、二百亩。水车省工、省力、省资金,在古代可以算是最先进的灌溉工具了。

    不过,阿牛手中的水车很显然是一个手工模型,尺寸大概也就半人高。

    在张华看来这已经很了不起了,在后世,阿牛这个年纪的少年还在上初中呢,除了死记硬背之外,创造力接近于零。

    见微知著,在这么一个小山村里面,能够有一个队发明创造很感兴趣的少年,说明老茅家的家学渊源应该是真的。

    别看制作一个模型很简单的样



第24章 不简单的梅子
    中午一两点钟的太阳是最热的,多啦虽然不是一条普通的狗,但是毕竟主要基因来自于藏獒,对于高温还是有点不太适应,无精打采的跟在张华和梅子后面。

    现在张家的人都知道多啦是全天和张华形影不离了。

    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多啦也是蹲守在卧室门口,像是一蹲上古巨兽一样守护者张华。

    “张家少爷、梅子,你们过来啦。阿牛,你又发什么癫,大热天的还不赶快邀请贵客进屋,在门口站着算什么。”就在阿牛滔滔不绝的和梅子说明自己的作品的时候,一个四十来岁的关中大汉从屋里走出来。

    木匠的地位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家家户户又基本上都离不开木匠,所以老茅一家的收入应该还算不错,要不然也没办法保持一个大汉的体型。

    在古代,底层老百姓普遍都是面黄肌瘦的,这基本上都是影响不良和食物不足引起的,而老茅家不管是老茅自己还是阿牛,看上去都还算结实,这就比较难得了。

    看来也是一家有故事的人啊!

    “老茅叔,我家少爷有些东西想要麻烦你帮忙制作一下,特意过来打扰你啦。”梅子一边往屋里走去,一边解释着自己的来因。

    这个时候,张华倒是没有必要太多的说什么,就地位来书,梅子和老茅是对等的。再考虑到张华这次亲自过来,已经算是很给老茅面子了。

    “你让潘忠过来喊我一声就可以,我马上就会过去的,哪里还用的着大热天的专门跑过来呢。”

    “老茅叔,我这次要制作的东西有些特别,我想结合你的工具现场看看要不要做一些图纸上的修改,再说了,走过来也就一刻钟的事,刚好出门转转透透气,以前整天闷在家里呢。”张华接过老茅的话说道。

    “哦,是什么东西,张家少爷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挺好奇的呢。”

    老茅和大唐的普通工匠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精神气。

    张华去西市的时候,也碰上过一些工匠,但是这些人的脸色蜡黄不说,精神气普遍都比较差,一双被生活压垮了的肩膀耷拉在脖子下面。

    但是老茅不一样,双眼炯炯有神,中庭饱满,整个人透露出一股普通匠人所不具备的自信和雍容。

    看来梅子说老茅祖上曾经是大汉有名的匠人,十有**应该是真的。

    “是一个蒸馏装置,里面除了一些木质品之外,还需要涉及到一些陶瓷的构件,所以我才专门过来找老茅叔你帮忙来着。”

    “帮忙不敢当啊,当初张老爷还在世的时候,一直对我们家很照顾,我一直都感激于心,张家少爷你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不是我老茅吹牛,方圆十里,在木匠和陶瓷的手工活上面,我敢认第二,就没有人敢说第一。”

    还会老茅说的是方圆十里,要是说个方圆百里,张华还真得对他说的话表示一番怀疑。

    百里都把长安城给囊括进去了。

    敢说自己是方圆百里最牛逼,那几乎就等于是大唐最牛逼了,这种工匠,往往都是在工部下面的匠户之中。

    “张家少爷,梅子来啦。”当张华和老茅踏进屋内的时候,刚好碰上从里屋出来的老茅家婶子和他的小女儿。手里还拿着一件打了补丁的旧衣服,估计刚才是在里屋缝补衣物了。

    “婶子,可算是有段时间没有看到你了,我这也是怪想你的,所以少爷说要找个高手制作一些东西,我就想到你



第25章 小小的露一手
    “张家少爷,你这图纸,素我眼拙,以前似乎从来没有看过。”一顿寒暄之后,张华将自己设计的蒸馏装置的图纸给到了老茅。

    说实在话,老茅能够看懂自己画的图纸,张华是有点吃惊的。

    “多啦,糖醋的额识字率有这么高吗我怎么感觉老茅一家都不像是个工匠,居然个个都识字呢。”

    后世有内事不决问度娘,外事不决问谷歌。

    现在,对于张华来说,凡事不决都问哆啦。

    “哼,那是你们先入为主的认为古代的识字率就非常低。因为1950年的调查数据是80%以上的文盲率,有的地方达到90%以上。但是,1860年代,外国传教士曾在湖南一带做过调查,结果是文盲率只有60%,而且还是一般的县镇山区。在城市,文盲率会低于50%。”哆啦有点不屑的回答道。

    “为什么会这样,识字率不是应该越来越高才正常的吗”

    “没错,是应该越来越高才是正常的,但是天朝几千年的历史,有多长时间是正常的就说1860年到1950年这近一百年间,文盲率的飙升有两个大的原因。

    一个是战争,我们都知道那是怎样的一百年。另一个更重要,是教育体制的急速更替。

    1912年元月民国成立,旋即废止读经,政府只承认新学堂的学历。私塾大批消失,而新学堂却一时寻不到教师。

    我们穿越回来的时候,全国都难觅国学教师,情况不是一样吗?

    只是方向相反而已。

    当年教育转型太急,以致于广大县镇农村,包括许多城市,新学堂一时难以建立,建立起来质量也没有保障,而私塾已经大量消失,结果是两代中国人,大批失去了受教育机会,文盲率一下子上升了近一倍。

    以前,不是这样的,古代的中国人,大部分是识字的,所以这个国家,叫做文明古国,这个地方,叫做天朝上邦。”

    听到多啦这么分析,张华倒是一时找不到反驳的话语。虽然觉得有点难以置信,但是从多啦嘴里说出来,又让人感觉那么的正确。

    “老茅叔,这是我们少爷自己琢磨出来的一个装置,你以前没有见过也是正常的。”看到老茅拧着眉头认真的看着张华画的图纸,梅子忍不住傲娇的插话道。
1...45678...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