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的亲笔信去一趟长安,就说我们愿意归附大唐,寻求庇护。”

    临行前,突利将一封信给到自己的心腹手下,让他赶紧去一趟长安。

    对于草原民族来说,归附强者并不是一个多么可耻的事情,现在突厥周边最强

    大的国家就是大唐,而颉利可汗有矛盾的突利,只能选择背靠大唐,才有可能对抗

    颉利。

    至于归附大唐会不会给突厥民族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一直没有太多民族观念

    的突利是不会去考虑这一点的。

    死道友不死贫道,这大概就是突利现在的想法吧。

    当突利来到颉利的王帐的时候,现场果然和他想的差不多,突利坐下后连连一

    杯奶茶的时间都还没到,颉利的心腹大将执思力思就开始发难。

    “一个小小的薛延驼都搞不定,以后其他部落会怎么看我们突厥人”

    草原上的部落基本都是墙头草,哪个强大就往哪里靠,一旦你展现出自己的弱

    点,后果往往更严重。

    突厥人后面的命运也证明了这一点。

    “小小的薛延驼你看到哪个小小的部落可以轻而易举的举兵三万为什么之

    &nbs




第250章 运筹帷幄
    “驾!驾!驾!”

    一对兵马在草原上快速的奔跑,打头的一个将领拼命的抽打着马匹,不知道是

    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还是为了尽快的离开这里。

    马队一直狂奔了半个多时辰,速度才开始降下来。

    “可汗,以今天的情况看来,颉利是容不下我们了。”

    “他早就希望我倒霉了,现在总算是如愿了,看来这大草原很快就没有我们的

    容身之地了。”

    说话的真是刚从颉利的汗帐出来的突利,在经过了一轮的批斗,然后又被强制

    性的做了一堆惩罚之后,突利可谓是损失惨重。

    这几年,颉利也不是第一次对付突利,只是以前没有那么严重而已。

    所以之前突利虽然对于大唐的拉拢有点动心,但是内心还是不愿意和大唐合作的。

    但是形势比人强,现在的突利已经没我有太多的选择了。

    “看来出发前可汗你安排人去大唐,还真是对了。”

    “还不够,今日之后,忠于颉利的各个部落肯定都会开始侵吞我们的利益,这

    诺达的草原已经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了。你再亲自去一趟长安城,带着我的印信

    去,一定要见到李世民,就说我突利原因举族归附大唐,只求陛下给一天活路。”

    突利好歹也是前任大汗的儿子,虽然才华不算出众,但是多少还是有点眼光,

    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到底怎么样。

    ……

    与此同时,张华再一次被李世民叫到了宫中。

    “你看一看,这是百骑收集的最近半年草原上的动静,然后说一说你的见解。”

    虽然李世民的百骑没有后世明朝的东厂西厂那么厉害,但是经过了一年多的扩

    展,百骑的力量这已经不容小视。

    即使是在草原上,他们也已经安插了一些探子,虽然打听不到太过于机密的消

    息,但是收集一下草原发生的各种大事还是没问题的。

    “二月份西突厥多部发生纠纷,内部战乱持续了两个多月也未全部平息。东突

    厥派突利讨伐薛延驼,薛延驼联合回鹘等族抵抗东突厥……”

    张华快速的浏览了一下李世民递过来的消息,看来今天是来商讨草原的事情了。

    作为大唐最大的外患,大草原上发生的事情对大唐也是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产生

    各种各样的影响。

    “陛下,不知您想听哪方面的见解”

    今天李世民除了召集张华之外,还把自己最信任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等人叫到了跟前。

    “朝堂上这么多文武百官,在这之前谁也不敢小瞧突厥人,都认为未来十年内

    突厥人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但是只有你不这么看,甚至还断言草原上会有动乱,

    朕想再听一听你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以及对后续发展的看法。”

    虽然李世民比较欣赏张华的才华,但是说实话,在此之前,他是不相信张华对

    于草原的判断的,但是事实胜于雄辩,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只有张华的判断才

    是最符合目前的情况的。

    自然而然的,李世民就把张华再次叫过来了,要不然的话,以张华的地位是没

    有资格参与到这种关乎到大唐国策的讨论的。

    “陛下,微臣的判断依据其实很简单。颉利得位不正,突利不甘心居于人下,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他们叔侄之间必然是会发生冲突的。”

    看到在座的几个大人物都把眼光转移到自己身上,张华也没有太多的废话,直

    接开始讲解自己的观点。

    “所谓的突厥汗国,本质上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在中原王朝虚弱的时候,

    如果草原上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英雄,那么他们往往能够迎来一个阶段性的发展高

    峰,实现草原的统一。

    &nb



第251章 看怪物一样
    要改变一个人固有的看法,有时候是挺难的,越是聪明人的看法,有的时候越是坚定。

    而当这种看法差异还夹杂着个人恩怨的时候,就更加难以被说服了。

    长孙家和张家的恩恩怨怨,在场的基本上都是知道一些的,所以当长孙无忌和张华在那你来我往的发表着自己看法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说什么。

    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房玄龄,都觉得长孙无忌说的有道理,但是张华过往的表现又有点太过妖孽,所以也想听一听张华现在是怎么想的。

    “张华,你也不用再狡辩了,突利是不可能失败的,即使作战没那么顺利,顶多也就是打个平手而已。至于你说的突利作战失败被颉利处罚,从而让突利心生归附大唐的说法更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说法。”

    长孙无忌发现不管自己说什么,张华总是能够振振有词的进行反驳,并且说出一些让人听了似乎很有道理的话来,所以他也就不再那么多废话,想直接给这个讨论定下一个调子来。

    “张华,虽然你说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无忌说的也是事实,突厥人还是没有那么好对付的。”

    李世民看继续争论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也就不想再听下去了。

    事实胜于雄辩,在没有大草原上的准确消息过来的情况下,张华也知道自己很难说服大家,只能再等着了。

    就在这时,门外守候的太监进来汇报,“陛下,礼部陈尚书说是有紧急事宜求见。”

    礼部尚书陈叔达是李渊的老臣,虽然在当初李建成与李世民相争的时候,他也是倾向于李世民的,不过毕竟不算是秦王府旧人,一般李世民不找他,他也不会去主动往李世民跟前凑的。

    “礼部能有什么紧急事宜算了,让他进来吧。”

    要是兵部或者吏部这些尚书跑过来说有紧急事情,李世民还会担心一下。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位置算是很重要。

    但是在大唐,特别尚武的大唐,科举制度还刚刚开始走入上升阶段的唐初,礼部尚书的位置还没有那么重要。

    “陛下,大喜,大喜啊。”

    陈叔达一进大殿,就有点失态的大惊小怪的叫着,引得大家都将眼光转移到他的身上。

    “大喜何喜之有”李世民在脑袋里转了一圈,没想到最近朝中有什么可喜的事情,反倒是关中大旱等各种各样不利的消息倒是不少。

    “陛下,东突厥的突利可汗派人来了,说要归附大唐,世世代代为大唐守卫北疆!”

    “什么突利请求归附突利是东突厥的小可汗,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怎么会做出这等事”

    听到这个消息,长孙无忌比谁都惊讶,自己刚刚还在和张华争论突利讨伐薛延驼的事情,没想到一转眼突利就请求归附,这个变化实在是有点太大了。

    “他们可有说为什么突利为什么要请求归附”李世民强压着内心的惊讶。

    “具体的微臣还没来得及问,但是他简单的说了点是因为颉利借刀杀人,让突利去讨伐薛延驼,然后在突利讨伐受挫的情况下又借故剥夺了突利部落的大批优质草场。”

    陈叔达的话刚说完,李世民几个都看向了张华,似乎陈叔达的说的解释和刚才张华说的差不多啊。

    这张华的眼光还真是别具一格啊,不,简直就和怪物一样。

    明明大家都没有去过突厥人的地盘,为什么偏偏张华对突厥的局势了解的这么透彻

    “陛下,这会不会是突厥



第252章 蝗灾
    关中的干旱越来越严重了,原本的水田几乎全部都干涸了。

    要不是发现地瓜和土豆受到干旱的影响没那么大,特别是地瓜,很是耐旱,估

    计整个朝廷都要焦头烂额了。

    即使是现在这个情况,尚书省各部也是整天围绕着抗旱转。

    和去年相比,流民虽然暂时没有增多,但是也不少,好在长安城各家勋贵都知

    道这个时候要和朝廷一条心,不断的接收一部分流民到自己家中作坊或者田地里干

    活,总算是没有搞出大乱子。

    “陛下,长安城外的流民已经基本消失,由于关中种了大量的地瓜,虽然现在

    还没有到成熟的时候,但是那地瓜叶也是可以充饥的,所以虽然有不少老百姓家中

    已经快要断粮,但是大家对未来都还是充满希望,没有做出什么极端的事情来。”

    这段时间,除了突利请求归附大唐算是一个好消息,其他的几乎每天都是这里

    受灾那里牲畜喝水都有问题了,各种各样的坏消息充斥着朝堂。

    不过现在伴随着干旱而来的流民问题总算是处理的差不多了,李世民倒也松了

    一口气。

    “十六卫一定要严警惕,一旦哪里出事了,要随时准备支援。只要熬过去了这

    个月,一切就好办了。”

    一般灾难之后由于失去生活来源,很多人稍微被煽动一下就会做出平时做不出

    来的事情,这个时候单单依靠县衙的差役是不够的。

    就在李世民正在庆幸关中旱灾问题解决的差不多的时候,房玄龄忧心忡忡的拿

    着几个折子快速的来到殿中求见李世民。

    “玄龄,出什么事情了,怎么一脸严肃莫不是你昨晚留宿怡红楼被房夫人发

    现了”

    李世民心情不错的调侃了一下房玄龄,反正房玄龄惧内这个信息,到了一定层

    次的官员都是知道的。

    “陛下,今日同时收到了雍州和秦州快马送来的折子,说是发现了蝗灾。”

    “蝗灾”

    听到这两个词,李世民的脸色都变了。

    蝗灾是世界性的灾变,而且源远流长,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严重的蝗灾往往和严

    重旱灾相伴而生。

    《诗经》中已提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

    神,秉畀炎火”。

    中国历史上迭起蝗灾,秦汉蝗灾平均8.8年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

    年,明、清两代均为2.8年,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古代对蝗虫认知不多,故有“蝗神”的说法,又有“蝗鱼互化”之说。

    “关中连续两年大旱,从古书中的记载来看,大旱之后往往都有蝗灾,微臣担

    心的倒不是雍州和秦州的蝗灾,而是担心这个蝗灾蔓延到整个关中。那么现在好不

    容易控制住干旱的影响,立马就全部失效了。”

    房玄龄自幼博览群书,对于蝗灾的危害也是有很深的认识,对于整个关中地区

    发生蝗灾带来的影响更是看的很清楚。

    “蝗虫过后,寸草不生。这可如何是好呢!把大臣们都叫过来议一议吧。”
1...6768697071...1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