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简单的说,这两个部门一个是对内征收税收,一个是针对进出海外的物品征收
税收。
税务司负责华亭县县内各处作坊、商铺等各种交易的税收征收。
市舶司掌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事
务,类似于后世的海关,但是权利还要更大一些。
“马周,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点,华庭县现在有了海盐,又有大量的海鱼捕
捞,特别是鲸鱼,这都会给这座原本一点都不受重视的小县城带来巨大的改变。
再说了,我当初向陛下要这座城,可是为了海贸而去的,现在华庭县的海贸还
没开始就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变化,以后注定是会有很大的改变。”
马周是张华的华庭攻略的重要成员,自然是有必要让他了解自己的意图。
“伯爷是想把华庭打造成一个商业城市,不发展农业”
“也不是不发展,青菜什么的还是要有人种的,要不然所有东西都从外地运过
来也不现实。但是,把华庭县发展成大唐独一无二的商业城市,是我的目标。我希
望以后大家提起大唐,第一个想到的是长安,第二个就是华庭,一个是政治中心,
一个是经济中心。”
“伯爷,华庭一穷二白,要成为经济中心可不容易。”
“一穷二白反倒是方便了我们的操作,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比如这税务司和
市舶司,放在长安和洛阳,哪能说成立就成立”
“这倒也是。但是,伯爷你考虑到了没有,华庭县现在的作坊基本上都是张家
的,如果收税的话……”
马周的话刚说完,张华就明白他的意思了,“要想华庭县成为大唐的商业中
心,单靠张家是不行的,也是不合适的,朝堂上上下下没人会希望看到这种局面。”
“这是伯爷你安排人去西市邀请商人来华庭县的原因”
马周想到了前阵子海盐大量生产出来了,张华却是还专门安排人回长安邀请西
市的盐商来华庭县。
“算是一部分吧,长安城的勋贵也必然会来分一块肉走的,到时候江南道的商
人们肯定也会蜂窝而至,只要来华庭县可以挣大钱,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人和
其他人来到这里。”
“商人多了,各行各业就会发展的更快,需要的人手就会更多,这些有工钱的
人手中有了钱就会去消费,这又会让华庭县的商业更加的繁荣。
这么持续下去,税务司和市舶司收到的赋税就会越来越多的,县里面有了越来
越多的赋税就可以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不管是修路还是修建码头,或者是兴办蒙
学,这又会进一步促进华庭县的发展……”
马周不愧是未来当宰相的人才,张华稍微点拨一下,他就能够想到很多东西。
“你说的没错,所以我们需要早早地把规矩立好,越早确定,阻碍越小,等到
&
第295章 人都哪去了
李承乾今天早早地就来到了渭水码头。
前几天,他接到了张华的来信,知道今天传说中的鲸鱼会被运输到长安。
当然,鲸鱼这么大,是不可能真的把它运过来的,十几天下来早就臭了。
所以实际上这次运输的是鲸鱼的骨架。
张华费尽周折的安排人手把鲸鱼骨架运到长安,主要还是为了给大家长见识,让大家对海洋有更充分的认识和兴趣。
大唐要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单靠张华是绝对不够的,需要朝廷上上下下的支持和参与。
海外贸易,或者说是国际贸易,它的重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四大文明之一古国的中国,自公元前138年就开始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往来。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26年张蹇第一次出使西域,后来又有了第二次。
通过这些大规模的对外交往活动,开通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相联系的丝绸之路,货品的交换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翻开了它新的历史。
可以说丝绸和瓷器能够在古代经济体制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和海外贸易是分不开的。
现代的西方强国,基本上都是从海外贸易之中得到了重要好处的,像是英国,为了贸易,甚至不惜发动战争。
“太子殿下,船来了。”
李承乾准备给李世民一个惊喜,所以这次迎接鲸鱼骨架进京,他是私下离开东宫来到渭水这边,跟着自己的只有一队护卫。
不过,张华安排人员运输鲸鱼骨架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后续的运输和安装,所以安排的都是参与过鲸鱼分解的人手。
这鲸鱼骨重量加起来也有好几吨,要是没有熟悉的人手,还真不一定能够恢复到原样。
有东宫的印信,鲸鱼骨很快就被互助村过来的七八辆特制马车运走了,
……
承天门。
作为通往太极宫的重要门户,一向是守卫森严,也是大臣们进宫的必由之路。
“那个是什么东西,是要在这里搭建一座房子吗城门口附近这么重要的地方,不会允许搭建房屋吧”
“不像是搭建房屋,反倒是像组装一个什么模型。”
“这个老夫看起来怎么像是什么骨头呢。”
……
承天门虽然很重要,但是李承乾亲自出面,守门的将领也没发现李承乾带来的那些人有携带什么刀剑之类的,只是搬运一堆骨头的话,犯不着和当朝太子过不去。
所以,在夕阳西下之时,一座鲸鱼的骨架就被复原了。
这个时间宫中只有少部分人还在承天门出入,虽然这个搭建的东西让人侧目,不过因为做了一些围蔽,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
“好了,你们赶紧出去吧,一会就要关城门了。”
李承乾看着眼前的鲸鱼骨架,心中的震惊是无与伦比的,不过在那么多下人面前,他还是装作风淡云轻的样子。
“你们几个留意一下,明天上朝之前把这个围蔽都去掉,本宫要让那些大臣们也好好的长长见识。”
李承乾对自己身边的护卫吩咐一声之后就离开了承天门。
这次随同鲸鱼骨架一起来的还有一大箱的鲸油蜡烛以及风干的鲸鱼肉干,他还等着回去看看这些新鲜的玩意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
九月十五是个重要的朝议日子。
朝议,是指古代中国皇帝召集重要官员在朝堂开会,讨论国家军国要务,大臣畅所欲言,最后仍由皇帝决断的制度。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
第296章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要是放在以前,李承乾见到李世民就和老鼠见到猫一样,但是最近半年他的自信心明显增加,已经可以正常的面对李世民的帝王之威了。
“陛下是怎么登上皇位的,你比我还要清楚。你作为嫡长子,只要不作死的去造反,陛下绝对不会轻易的去废太子,这会给后世来一个很坏的头,立志成为秦皇汉武一样的存在,陛下绝对会很慎重的对待这一点……”
以前李承乾总觉得自己不是李世民的儿子中最聪明的,也不是最受宠的,所以一直患得患失,担心太子之位不保,所以很多时候做事畏畏缩缩,反倒是让李世民不喜。
最近半年,李承乾发现,只要自己一本心对待父皇,将张华那边学到的知识灵活的作用起来,不仅不会隔三差五被李世民教育,还能够时不时的得到表扬。
所以今天他才敢在承天门闹出这么一出。
“父皇,您请看,这是张师父安排人从华庭县送来的鲸鱼骨架。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几千里。儿臣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世上居然真的有这么大的鱼。”
“那个是鱼有这么大的鱼”
李世民也已经注意到了前面那巨大的骨架,下面的百官站在那里还不到鱼骨最高处的三分之一。
“父皇,别说你不相信。儿臣当初也是不信的,但是我详细的问了参与捕杀鲸鱼的船员,也和张师父给我的信件进行了对比,这鲸鱼应该确实就是那么大,一只就有十几万斤重!”
“嘶!”李世民倒吸了一口冷气,一只就有几十万斤。
一般的羊一只也就五十斤左右,一百斤不到的样子,这一只鲸鱼的重量就相当于一千多只羊呐!
这要是每天捕杀几只,岂不是相当于大唐每年多了一百万只羊。
要是捕杀的鲸鱼再多一点……
李世民突然对这鲸鱼充满了兴趣。
“这鲸鱼体型如此巨大,必然是海上霸王,力量应该奇大无比吧。”
李世民走到鲸鱼骨架下面,用手抚摸着用木头架子固定好的鲸鱼肋骨,那两只手都抓不住的巨大肋骨,让人充分的感受到鲸鱼身躯的庞大。
“听说是三艘渔船,几百号人花费了一早上才捕杀到这只鲸鱼,父皇,这鲸鱼不仅可以提供大量的鱼肉,还可以提炼出大量的鲸油,你看那桌子上的蜡烛,是不是觉得一点烟气都没有”
虽然天已经亮了,但是鲸鱼骨架旁边的桌子上却是还点着几根蜡烛。
“鲸鱼里面可以提炼鲸油”
蜡烛的稀少和昂贵,就是太极宫里面到了晚上也不是每个宫殿都用的起,要是有更好更便宜的蜡烛,那绝对是大唐的福音。
“是啊,听说一只鲸鱼就可以提炼出制作几万甚至几十万跟蜡烛的鲸油出来,张师父已经开始在华庭县大力发展捕鲸业了。”
“这张华还真是能搞事啊,这离开长安也才两个月吧,居然就整出了这么多事情来。”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话,李承乾有点尴尬,一个是亲爹,一个是老师,还是赶紧转移话题吧。
“父皇,你尝尝这海鲜豆腐汤,味道鲜美无比,还有这紫菜蛋花汤也一样。”
李世民听到李承乾这么一说,莫名的觉得肚子居然也有点饿了。
九月份的长安城,虽然还不能说天气寒冷,但是早晚温差也是挺大的。
凉凉的早上喝上一碗热乎乎的汤水,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第297章 海洋之利
新鲜的东西总是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好奇,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讨论。
伴随着鲸鱼骨架而来的是一船的鲸鱼肉干、海带和紫菜,有了承天门那一出戏,相当于在大唐的文武百官面前打了个活广告,鲸鱼、海带、紫菜的知名度一下子就蹭蹭蹭的上去了。
就连各家酒楼的说书人也莫名其妙的开始说什么《永定伯出海捕鲸》、《大鲸鱼》、《黄浦码头》之类的有关出海捕鱼的故事。
这些说书人道听途说了一点消息之后胡编乱造的故事反倒是很有市场,什么张华单刀下海杀鲸鱼啊,一箭射中鲸鱼眼睛之类的说法一个比一个还要夸张。
张华要是亲耳听到了,估计都要晕了,什么时候自己变得像是孙悟空一样那么牛掰了
……
“掌柜的,给我来两斤赛牛肉。”
“给我也来一斤赛牛肉,海带也来一斤。”
“我要两斤紫菜,再来两根鲸油蜡烛!”
名品阁还是一如既往地受欢迎,特别是华庭县来的新奇玩意只有它这里有卖的时候。
那鲸鱼肉干,在现在的华庭县,可以说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家家户户都吃过,只要花费十文钱就能买到一斤,算是物美价廉的肉食。
但是到了名品阁之后就变为一贯钱两斤了,还被人们起了个名字叫做“赛牛肉”。
至于海带和紫菜,特别是海带,在华庭县那是最便宜的菜了,一文钱就能买到一斤,因为随便去海滩就能搞到一大摞。
但是到了名品阁,一斤海带一百文钱,卖的还贼好!
简直就是抢钱啊!
……
河间郡王府。
“小姐,你尝一尝,这就是紫菜蛋花汤,是厨房新推出的菜式,据说这几天长安城可流行这道菜了。”
绿剑端着一个小锅到了李冰娥的房间,自从听说张华去了华庭县,这段时间李冰娥出门的热情都下降了,还真不知道最近长安城发生了什么变化。
“左右不过是一碗汤而已,能有什么奇特的。”
虽然嘴上是这么说,李冰娥还是放下了手中的《白蛇传》,这可是她最喜欢的一本书都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
求中许仙和白素贞在西湖初识的场面,与自己和张华首次见面的场景有那么些许相似。
嗯,这应该只是李冰娥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嘻嘻,小姐,这碗汤还真是不同呢,你一定没有听说过紫菜吧”绿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紫菜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是从西域新传来的蔬菜吗”
最近几百年,但凡是有新的蔬菜水果出现,基本上都是从西域传回来的,李冰娥以为紫菜也不例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