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丰碑杨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毕竟,以苯教那点兵力,驰援一下雁门关或许没问题。

    可是同时取招惹党项和辽国,那跟找死没有分别。

    然而,牛头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只见牛头乐呵呵一笑,道:“可以。”

    赵光义迫不及待的开口道:“如此甚好,等到贵邦收复了这三地,朕就下旨册封贵邦首领。”

    牛头当即,点头答谢。

    交易达成,剩下的事情,直接交托给鸿胪寺了。

    牛头乐滋滋的跟着鸿胪寺的人出去了,临走的时候还忍不住嘟囔了一句。

    “杨家的人都是傻货,拼死拼活的,拼光了火山军,啥都没得到。小僧们只是亮亮相,一下就得到了三地。嘿嘿嘿……”

    一句话,直接让还在为骗了苯教僧侣而沾沾自喜的文武百官们脸瞬间变黑。

    这是什么

    **裸的打脸。

    宋琪当即就出班,奏道:“臣奏请,治杨延嗣擅离职守之罪,治杨业欺君之罪。杨延嗣身为朝中言官,却擅离职守,私自前去雁门关,目无法纪,必须严惩。

    杨业身为雁门关守将,辽军南下却隐瞒不报,私自勾连异族,放苯教教众入关。这都是欺君之罪。”

    赵普瞪大眼睛,静静的瞅了宋琪一眼,痛苦的闭上了双眼。

    他发现,刚才救下这货就是一个错误。

    赵光义瞪着龙目,瞧着宋琪,讥笑道:“朕不惜受辱,才让苯教的人对雁门关的事情闭口不言。你却要朕惩治杨家父子。那么你告诉朕,雁门关大捷的功劳按在谁头上”

    赵光义一指武将班列,冷声道:“按在他们头上吗你问问他们戴在头上亏不亏心”

    宋琪辩解道:“那杨家父子私自让苯教僧侣前来报捷,让朝廷受辱,导致流言四起,也是大罪……”

    赵普听不下去了,当即出声喝斥,“你快闭嘴吧。此番雁门关的事儿,你也难辞其咎,你还好意思给别人定罪。”

    宋琪一下子脸色涨的通红,想要继续辩解,却在赵光义和赵普冰冷的眼神里生生的把话憋了回去。

    “哎”

    赵普叹了一口气,道:“听那狂僧的话,十万辽军南下,到今日,已经十日有余了。在此期间,朝廷居然没有得到一点儿风声。而那狂僧还说,雁门关附近的边军有勾结辽军的嫌疑。

    空穴未必来风。

    既然他提到了,那么就肯定听到,或者看到了什么。

    老臣以为,应当彻查此事。

    想要封锁雁门关,封锁所有的消息。

    只怕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

    这里面必定牵扯到某些人。

    对于这些个拿国事当儿戏,把军国重器当成铲除异己的刀兵之人。

    应当尽数查出,一一诛绝。”

    赵普这话说的杀气腾腾的。

    赵光义也深有同感。

    只是此前高怀德帮他分析过里面的利害关系,他深知铲除了这些人的后果是什么。

    高怀德在这个时候,站出来道:“启奏陛下,此事臣已经查明,乃是一批潘氏旧部,为了帮潘仁美报仇,叛逃出了军伍,私自勾连辽国所为。

    老臣负责接管潘氏旧部,却没想到弄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老臣难辞其咎,恳请陛下降罪。”

    赵光义明明知道其中的问题所在,但他不得不配合高怀德演戏。

    “竟有此事,潘仁美这个恶贼,当真是为祸社稷的大贼。即便是死了,也要霍乱江山。即可命西北驻军,剿灭这一股叛军,将他们尽数诛灭,以慰雁门关上两万忠魂的在天之灵。”

    赵光义又对曹彬说道:“曹爱卿,你速速从西北调遣兵马,进驻雁门关。朕不想再被一群蛮子威胁。叛军能再西北之地横行无忌,想必西北其他诸军中,应该也有潘贼旧部。朕命你彻查此事,该杀的就杀,该换的就换。

    再发生此等大事,朕唯你是问。”

    “陛下”

    宋琪想说话,却被赵普给瞪回去了。

    老奸巨猾的赵普,如何看不出皇帝和将门之间的猫腻

    既然人家暗中已经达成了协议,那就最好憋插嘴。

    现在借机打压将门,明显不是一个好时机。

    同时,赵普感觉到宋琪这货智商有点欠费,之前庭举他当参知政事,有些考虑的不周到。

    曹彬瞧了赵光义一眼,见赵光义没有搭理宋琪的意思,就施礼道:“臣遵旨。”

    赵光义又看向赵普,道:“赵爱卿,这些个狂僧们进京,胡乱宣扬一起,导致民间流言四起,沸沸扬扬的。你需要主持此事,尽快的张榜,将杨业将军雁门关大捷的事情告知给百姓。

    让百姓都知道此事的真相。且不可当他们再以讹传讹,引起民愤。”

    赵普拱了拱手,“臣遵旨。”

    赵光义摆了摆手,道:“其他人先回去吧。曹爱卿和赵爱卿留下。”

    文武百官们没料到,此事沸沸扬扬的,闹到垂拱殿上,居然如此草草了结。

    他们一个个各怀心思的离开了垂拱殿。

    一部分的将门武将,下意识的簇拥在了高怀德身边。

    待到文武百官们全都离开以后,赵光义又赶走了垂拱殿内的宫娥和宦官,只留下了王继恩伺候在身旁。

    赵光义命王继恩给曹彬搬了一个椅子,待到曹彬坐定以后,他才开口。

    “曹爱卿,赵爱卿,这满朝文武,朕能信得过的,就只有你们二人了。也唯有你们二人是真心的为国办事的。”

    曹彬和赵普对视了一眼,同时起身施礼,“臣惶恐。”

     




第0417章 代国公
    曹彬暗地里翻了个白眼,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再戴在垂拱殿了。

    曹彬起身,拱手道:“西北的军务,臣会尽快整理出来,交给陛下的,臣先行告退。”

    赵光义赞许的点了点头,他留下曹彬,主要就是为了通过曹彬,间接或者直接的控制西北的兵权。

    曹彬并没有拒绝,这让赵光义很开心。

    “啪啪啪……”

    赵光义抚掌,王继恩悄然出现在垂拱殿内。

    赵光义吩咐道:“王大伴,去岁南国进贡了一柄金柄牛角刀,你去取来,送给曹爱卿。”

    曹彬闻言,嘴角微微抽搐了一下。

    他很想告诉赵光义,你口中金柄牛角刀,我府上有一箱。

    然而,这话他不敢说出口,反而一脸惊喜的拱手道:“臣谢主隆恩。”

    少顷,王继恩拿着用红绸捧着一柄金柄牛角刀出现在曹彬面前。

    曹彬拿到手里掂量了一下,就有随手扔掉的打算。

    这一柄金柄牛角刀,重量比他府里的那些金柄牛角刀重了几分,按照曹琳的说法,这东西刀柄并不是纯金的,而是在外面包裹了一层金皮而已,和他府上那些纯金刀柄的牛角刀,有天壤之别。

    据说杨七把这种低档次的东西,都赏给了底层的官员,并且人手一柄。

    曹彬拿着金柄牛角刀,面色怪异的再次向赵光义谢恩,然后匆匆离开了垂拱殿。

    曹彬一走,赵光义脸上的笑意突然敛去,吩咐王继恩给他和赵普准备了一些茶点以后,一脸惆怅的道:“赵兄,还记得当年我兄弟二人去你府上三顾茅庐的事儿吗”

    赵普正在细细品味宫里的御茶,猛然听到赵光义叫他一声‘赵兄’,他茶点把嘴里的茶给喷出来了。

    这是有事儿要说,而且还是大事啊!

    自从赵光义登基以后,这是第二次称呼他为‘赵兄’了。

    第一次,是在他登基之处,汴京城里谣言四起的时候。

    当时,赵普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叫做‘金匮之盟’。

    这一次,赵光义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赵普收敛了心神,不动声色的咽下了口中的茶水,轻轻把茶水放在了桌上,笑道:“陛下说笑了,什么三顾茅庐的,老臣可担当不起。”

    赵光义奉承道:“当的起,当的起,刘备那个大耳贼,只是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朕和先帝,却都拥有整个中原。

    赵兄以宰执的身份,辅佐先帝和朕两位皇帝。

    赵兄比起那诸葛卧龙,还要强上三倍。”

    一般人若是听了赵光义这奉承的话,估计早都飘飘然了。

    赵普却一点儿也没飘,反而眯起眼,一脸谨慎。

    他踌躇了一下,试探的问道:“陛下可是遇到什么难处了”

    赵光义闭上双眼,沉重的点了点头,感慨道:“将门欺人太甚了。”

    赵普一下子就听懂了赵光义话里的意思了。

    此次雁门关的事儿,将门的人确实做的有些过分了。

    别人或许看不出这其中的门道,可是赵普却洞若观火。

    赵普慎重的问道:“陛下欲以何为”

    赵光义端起茶杯,请赵普一起饮茶。

    赵普端起茶杯,随意的敷衍了一下,又重新把目光投在了赵光义身上。

    赵光义喝光了茶杯里的茶,沉默了良久,低声道:“先帝在位的时候,设了一场夜宴,收缴了将门手里所有精锐的兵权,并把他们编成了禁军。

    你说朕能不能效仿一下,也设一场夜宴,收缴了将门手里所有的兵权,把地方厢军,编成各地屯军”

    赵普瞪着眼珠子,面色骤变。

    “陛下,万万不可。”

    赵光义皱眉道:“先帝做得,朕为何做不得”

    赵普在矮几上挑选了一盘糕点,指着里面的杏仁酥,道:“陛下,这兵权,就像是这杏仁酥。当年先帝在位的时候,大权在握,实力够强。所以,他从这盘子里拿走杏仁酥,将门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只能忍让。”

    赵普随手把盘子里的杏仁酥,拿的只剩下了两块,然后指着这两块杏仁酥,又道:“恕老臣说一句大不敬的话,陛下虽然已经登基了八年了。可是这根基和权力,比先帝还差一点儿。

    如今陛下要强行从这盘子里,夺走最后的两块杏仁酥。

    到时候,盘子里空了,将门没得吃了,您猜他们会怎样”

    赵光义面色凝重得说道:“举兵!造反!”

    赵普郑重的点头,“所以,掠夺将门最后兵权的事儿,陛下不能做。”

    “嘭!”

    赵光义恼怒的拍桌,“可是朕不甘心,朕不甘心让将门骑在朕的头上胡作非为。就拿这一次雁门关的事儿说。若不是有党项流民的兵马急时增援,只怕现在雁门关已经落到辽人手里了。”

    赵普抚摸着胡须,陷入了沉思。

    半晌,赵普抬头,沉吟道:“陛下想要削弱将门手里的兵权,也不是没有办法。”

    赵光义一喜,道:“什么办法”

    赵普踌躇,“这个办法可能会死很多人……”

    赵光义毫不掩饰的说道:“只要死的不是禁军和朕治下的百姓,旁人死多少,朕都不会在意。”

    赵普幽幽说道:“将门在雁门关,用了一招借刀杀人。”

    赵普话说到了这里,就闭口不言了。

    任凭赵光义如何催促,赵普都不说话。

    僵持了许久以后,赵光义只能打发赵普出宫。

    赵普一走,赵光义皱着眉头问身旁伺候的王继恩,“王大伴,你说说,刚才赵老匹夫的话是什么意思”

    王继恩眼珠子滴溜溜一转,不确定的说道:“老奴觉得,赵相公的意思应该是……辽国这把刀,足够快。”

    “辽国这把刀,足够……”

    赵光义重复了一下,说到了一半,顿时明白了。

    “辽国这把刀,确实够快。既然将门用得,朕也用得。”

    赵光义面色阴沉的冷笑了一声,一个疯狂的念头已经在他脑海里成型了,他一边沉思,一边喝骂道:“赵老匹夫越来越像个文人了,说话拐弯抹角的,还喜欢打哑谜。朕记得,当年和先帝碰见赵老匹夫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泥腿子。”

    王继恩咧着嘴,弓着腰,笑呵呵的说道:“赵相公如今可是文官之首,自然也得有一点儿文官该有的样子。”

    赵光义沉吟着,点了点头,随意的摆手道:“朕记得南国送来的象牙玉雕里面,有一件观音像,回头派人去送到赵府,说是朕的赏赐。”

    ……

    宫门外。

    赵普摆着衣袖,刚出宫,就瞧见了在门外刻意等候他的曹彬。

    赵普和曹彬也算是老交情了,说话也不客套。

    “曹贤弟,你在等老夫”

    曹彬点了点头,面色凝重的对赵普道:“恐怕要出大事了,你我要早做准备。”
1...154155156157158...5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