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杨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一旦让他们找到了机会,丰州的辽兵,就会长驱直入的攻入大宋。
可以说,在西北,丰州是一个兵家必争的地方。
而如今,要不要丰州,这个两难的选择就摆在老杨的面前。
老杨很犹豫,他既不想成为一家之贼,也不想成为民族大贼。
陷入到了犹豫中的老杨,皱着眉头瘫坐在了椅子上。
王贵见到老杨如此忧心困惑,他也有些于心不忍。
王贵出声道:“老哥哥,你不能钻牛角尖。拿下丰州这块地方,对大宋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这并不影响老哥哥你依旧是宋臣的事实。
杨家虽然不能像以前那么做了一个纯粹的将门。但是杨家可以成为像折家那样的蕃兵。”
王贵一语点醒了老杨。
老杨缓缓的站起身,郑重的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老夫确实钻牛角尖了。不论陛下会不会问责,先拿下丰州再说。只要把丰州拿在手里。老夫也算对得起天下百姓了。
如果陛下真的要问责,老夫大可交出代州和丰州,由其他人去掌管。
只要这两地在我大宋手里。
老夫就对得起天下百姓,对得起陛下。”
王贵扯了扯嘴角,他觉得自己这位老哥哥想的有点美好了。
一旦拿下了丰州,再想交出去,只怕由不得老杨了。
毕竟丰州是杨七打下的,真正能决定丰州去留的只有杨七。
而且,杨七现在羽翼丰满,手里貌似握着三万兵马,再加上杨七似乎已经和折家搅和在了一起。
有折家帮衬,杨七根本不需要动用老杨手里的这一群战斗力薄弱的大同军,就能掌控整个丰州。
到时候,丰州上上下下都掌控在杨七手里。
丰州的去留,只有杨七一个人能决定。
就像是现在的代州政务一样。
王贵旁观者清,看的清楚,但是他并没有说穿此事。
隐隐约约中,王贵猜测到,杨七应该是在布一个大局。
很明显,这个大局是对杨家极其有利的。
王家作为和杨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家族。
自然也向往着杨家能往更好的一面发展。
如今,王贵也帮不上杨七什么忙,他只能尽可能的说服顽固的老杨,不去给杨七捣乱。
在王贵的劝说下,老杨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心中的困惑也就没那么深了。
当即,他板起脸,朗声道:“派人密切的关注着丰州的动向,一旦找到战机,老夫就率领大同军进入丰州,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
王贵果断的领命,退下去了。
今日在老杨帐篷里这件事要是传出去,恐怕很多人都会怀疑,老杨这么利害的一个人物,为何会没有副将王贵看的透彻
其实这件事很容易解释。
老杨是一个当局者,王贵是一个旁观者。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件事最重要的关节是杨七。
老杨一直以一个封建家族大家长的眼光看待杨七。
在他眼里,杨七是孙猴子,他是如来佛。
任凭杨七有通天的本领,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当然了,这也不是老杨一个人有这种想法。
几乎封建家庭内,大部分的大家长,都有这种心态。
王贵不同,王贵虽然是老杨的副将,和杨家的关系不一样,可是他始终不姓杨。
所以,王贵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杨七。
从最初接触,到如今。
杨七给王贵的感觉,就是一天一个变化,而且每一次见面,杨七都会比以前更利害。
甚至,王贵觉得。
杨七这一只已经成为了斗战胜佛的猴子,老杨这个如来佛未必压得住。
而且,老杨手里,目前只有一支还没有成型的大同军。
而杨七,不仅拥有一支已经经过了磨练的复兴军,甚至还有折家这个天然的盟友在。
因此,以后的杨七,注定不是老杨能够压得住的。
从而,在这件事上,并不牵扯到个人的智慧。
只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不同而已。
老杨这边既然已经决定了随时参与到丰州的战事里,那就没有退缩的意思。
为了能够让大同军继续驻扎在外。
老杨亲笔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了代州府衙给寇准。
寇准拿到信以后,当即就想回信拒绝。
可是被陈江陵给拦下了。
“大人,杨老令公来信让咱们代州府衙调粮给他,看似有些越权了。但是这件事不能单从政事上看。杨老令公可从没有如此正大光明的给我们来信,让我们配合他做什么。
如今来信,很有可能是事情紧急。”
寇准拿着信件,皱眉道:“再紧急,也不能越权,从我们府衙里面拿粮食。大同军的粮饷,不论是朝廷配发的,还是知州大人让补贴的,我们可都如数给他了。
他如今一封信来,就要钱粮。长此以往下去,他若是天天要,我们岂不是要天天给
再说了,论职权,他现在无权无职的,凭什么让我们配合他。”
陈江陵抚摸着胡须,笑眯眯道:“大人,此事你看的有些片面了。杨老令公既然派人送来的是信件,而不是公文,这就说明,这并不是一件公事,而是一件私事。
大人即便是不愿意答应,也完全没必要拒绝。既然是家事,那么大人不妨把这封信送到杨府去,让杨府的人自己定夺。”
寇准仔细思量了一下,觉得陈江陵说的有理,然后派人就把信件送到了杨府。
杨府内。
自从到了代州以后,佘赛花就显得格外的放松。再也没有在汴京城里的那般提心吊胆了。
放松下来的佘赛花,在养胎之余,迷上了道学。
加上有法海老道在一旁蛊惑,佘赛花很快就陷入到了对道学的学习当中了。
当寇准派人把信件递给佘赛花的时候。
佘赛花只是
第0489章 重甲骑兵(为一剑寒光耀万赏加更!)
寇准望着那绵延数里的押送粮草的队伍,神色凝重的道:“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陈江陵挑眉,问道:“何以见得”
寇准叹息道:“杨家敛财的速度如此之快,很容易聚集起庞大的财富,假以时日,富可敌国也不在话下。你说说真到了那一天,杨家又有钱,又有兵,会怎样”
陈江陵愣了愣,摇头道:“寇贤弟,陈某没你那么多想法。陈某只希望,在杨延嗣身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护佑一方百姓,即可。”
顿了顿,陈江陵又道:“忧国忧民,那是大人物应该操心的事情。你我现在只是小人物。”
寇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你说得对,我们都是小人物……”
……
丰州。
丰州城十里处。
杨七带着手下的复兴军潜伏在此处。
三天前。
杨七在两百里外,设计了一个大局。
这个局设计的很成功。
他和殇倾子成功的把野乞部族的骑兵以及丰州城的原驻军引到了一处。
在他的谋划下,野乞部族的骑兵和丰州城的驻军,厮杀在了一起。
一战过后,双方都损失惨重。
杨七也借着这个机会,带领着他麾下的一千复兴军,逃出了敌人的包围。
逃出来的杨七,按照他私底下和复兴军的约定,赶到了丰州城。
按照杨七的计划,复兴军分散出去以后,除了偷袭削弱野乞部族的兵力外,还要在十五天以后,赶到丰州城,突袭丰州城。
然后在借着城墙之利,击溃野乞干泊。
此刻,在杨七身边聚集的大军,已经汇聚到了一万五千人左右了。
而且经过了这十五天游击战的磨砺,这些人身上都充满了狡诈和彪悍的气息。
这股气息,和之前的复兴军,完全不同。
可以说,经过了这十五天的磨砺,复兴军的将士,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得到了锤炼,开始向悍卒蜕变。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了十五天的磨砺,很多杨七原先任命的大队长的职位,都得到了变化。
折家军的将官们,在这场磨砺中,成功的取代了原复兴军的将官,渐渐控制了兵马。
对此,似乎没有什么人不服气的。
党项人都崇尚强者。
折家军在战场上表现出的智慧,轻易的就折服了他们。
言归正传。
按照杨七的计划,今日就是他们攻击丰州城的时候,可是看如今复兴军的架势,倒更像是在按兵不动。
原因我无他。
在杨七要率兵攻打丰州城的时候,突然探查到了,有一支从东边来的人马,似乎跟他们有同样的意图。
杨七当即就下令全军潜伏。
然后派人出去探查实情。
距离派出去斥候的时间过了一个时辰,派出去的斥候才匆匆赶了回来。
斥候是由静极思动的殇倾子带领着的。
殇倾子回到了大军潜伏的地方以后,杨七就迎了上去。
“弄清楚了没”
殇倾子摆了摆手,没说话,捧着桌上的一个破旧的瓦罐,灌下去了半罐子凉水。
“呼”
畅快的长出了一口气以后,殇倾子开口道:“查清楚了,这伙突然出现,想要攻打丰州城的人马,似乎是辽军。”
杨七转头看向折家军的一个将校,意思不言而喻。
折家军的将校沉吟道:“据我了解,距离此处最近的辽军,应该是胜州的郭达部。此人祖上也算是难得的忠良,后来家道中落了,他就投了辽国的萧氏,成为了萧氏门下的走狗。”
杨七闻言,一下子就猜出了郭达在打什么算盘了。
“这个姓郭的,想趁火打劫啊。他是想拿下丰州,加重自己在萧家的分量,当真是好算计。”
殇倾子问道:“辽人突然插入了进来,咱们怎么办”
杨七笑眯眯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他想做渔翁,咱们就做一次黄雀。看着辽人和野乞干泊。等到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咱们就出去捡便宜。”
杨七当即吩咐道:“传令下去,命令全军隐蔽行事,且不可暴露了行踪坏了大事。违令者,斩。”
折家军的将校们,听到了命令以后,立马下去执行了。
虽说他们人多,可是他们真心要藏起来,还真的不好找。
经过了十五天的磨练,大家都琢磨出了不少的躲藏技巧。
安置好了大军,杨七对殇倾子道:“走,咱们去观战。”
杨七和殇倾子两个人,带领了一个小队,悄无声息的摸近了丰州城。
等他们到了丰州城外以后。
就看到了郭达率领着辽军,浩浩荡荡的杀到了丰州城下。
丰州城四门紧闭,气氛很压抑。
城头上也见不到什么野乞部族的兵马。
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千人。
和城下的辽军比起来,显得很单薄。
“这丰州城的防御为何如此之弱”
殇倾子皱眉道。
杨七轻声道:“野乞部族的大部分的兵马,都来追击我们了。丰州城内自然没有多少兵马。”
殇倾子沉声道:“那岂不是说,辽人会轻易的拿下丰州城”
杨七沉吟道:“那倒未必。郭达部的辽军,在郭达训练下,确实有点强军的样子。但是毕竟不是辽军的精锐,所以装备上有些偏弱。
丰州城头上的兵马虽然不多,可是在面对郭达部辽军的时候,并没用显现出慌乱的样子。应该是有所依仗。虽然不知道这个依仗是什么。”
殇倾子郑重道:“按理说,郭达既然投了萧氏,应该不差装备才对……”
杨七翻了翻眼皮,说道:“辽人缺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