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杨门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杨七和寇准又相继商讨了两府的府衙的位置,以及升迁后两府的名称。
胜州由州升迁到了府以后,杨七准备将其命名为复兴府。
对此,寇准并没有异议。
但是在为代州由州升迁到了府的命名,两个人颤声了分歧。
杨七坚定的认为,“代州有一个大同军,那么以后就应该叫大同府。”
寇准头摇的像各拨浪鼓,嫌弃的说道:“代州还有雁门关呢,为什么不叫雁门府再者说,真正的大同还在辽人手里,你把代州定名为大同府,你觉得合适吗”
“没什么不合适的。我就是要借此告诉辽地的汉民,我们从没有忘记过他们。”
“你这有点儿戏了……”
“就这么定了,我是三州兵马大总管,这三州的事儿。我说了算。”
寇准怒气冲冲的瞪着杨七,“杨延嗣,你要不要脸,居然以权势压人。”
杨七嘿嘿一笑,道:“有一天,你骑到了我头上,你也可以以权势压我,我不介意。”
寇准气的别过头去,不想打理杨七。
杨七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因为久坐而僵硬的四肢,说道:“回头你就张榜出去,把具体的消息,告诉百姓们。我现在去胜州,监督他们把各大工坊都搬到这里。”
辞别了还在生闷气的寇准。
杨七跨上了马,领着彭湃,直奔复兴关。
从丰城到复兴关,骑马得四天才能赶到。
杨七和彭湃昼夜兼程,只用了三天就到了复兴关。
过去了半个月,复兴关又有所不同了。
复兴关的民夫虽然被杨七遣散了,但是仍有大量的人留在这里。
复兴步卒、农垦兵团,外加各大工坊的工匠和家眷们,加起来足有十五万的人。
因此,复兴关前可以说一日一变。
复兴关的关城,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已经有了几分真正的雄关的味道。
高大的城墙,戒备森严的东西两门。
城头上,战旗漂荡,将士们威风凛凛。
整个复兴关,再也没有了以前热闹的铸城场面,取而代之的是一袭肃杀气。
南北两侧的山头也变了一个模样。
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已经被砍伐的光秃秃的。
在山阳面,布满这一根根低矮的树桩,些许的树桩上,还长出了翠绿的枝芽,它们在借助着树桩的养分,在茁壮成长。
虽然现在它们很渺小,也许一阵风都能吹断。
但是,迟早它们会长成参天大树。
山阴面,也就是被杨七定名为忠义山的一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墓碑,近四万多的墓碑,近四万多的忠魂,静悄悄的躺在此地,继续守护着复兴关。
在密密麻麻的墓园里,有些许身体残缺的人,扛着锄头,在墓碑的两侧种植上了松柏。
那一片整整齐齐的翠绿色,就是他们的劳动成果。
当日,把战死在复兴关的将士们埋进了忠义山的时候,杨七就曾亲手在他题名的忠义山石碑前种植了两棵松柏。
如今,似乎被当成了一种传统。
在关城后,农垦兵团的农兵们、已经变成守墓人的身残志坚的老兵们,挥汗如雨的在开垦荒地。
杨七瞅着那绵延几十里地的开垦场面,觉得十分壮观。
在荒地两侧,有一个又一个的村落形成,那是守墓人所在的村庄。
还有连成排的一片片的营地类的建筑。
那是复兴步卒们迁移到了关城内以后留下的营地,如今已经划拨给了农垦兵团居住使用。
一路上碰到了不少认识杨七的人,他们见到了杨七以后,就赶忙凑上来给杨七施礼。
行的还是军礼。
杨七在复兴关的名头可是比天还大,战神的标签,已经深入人心。
开始的时候,杨七只是坐在马背上,像是在检阅自己的军队。
到最后,前来问候的施礼的人实在太多。
杨七就干脆跳下马背,凑在人群里,和他们一起唠家常。
一直到了傍晚的时候。
杨七才辞别了他们,进入到了复兴关。
复兴关如今已经被杨大打造成了一座兵城。
关城内没有多少私人活动的地方,除了一部分的物资囤房处以外,剩下的基本上就只有兵营和训练场。
进入到营地的训练场以后,杨七就看到了杨五,赤着上身,带领着一百多个赤着上身的汉子,在练习刀法。
“砍!”
“喝!”
“撩!”
“喝!”
“劈!”
“喝!”
“……”
来来去去就是简单的三招,他们却练习的汗流浃背。
杨七特别关注了一下,发现他们手里的刀很独特。
他们手里的到脱胎于横刀,但是跟横刀又有所不同。
比横刀厚重,又比横刀的刀柄更长。
四周观看的军卒们很多,但是他们看着这些训练辛苦的人,却没有怜悯和同情,反而充满了羡慕。
杨七跨马从杨五面前走过的时候,直接被杨五给无视了。
杨七不得已,又跨马多走了一遍。
“停!”
杨五收刀,让他身后的人停下。
杨五嫌弃的盯着马背上的杨七,说道:“怎么,封了一个虎侯,就准备在我这个当哥的面前炫耀一下”
杨七愣了愣,失笑道:“一个虎侯而已,听着好听。但我还真没看在眼里。”
如果是杨七以前说这话,杨五估计会啐他一脸。
不过,现如今的杨七,坐拥三州之地,封王也不为过,一个虎侯确实不算什么。
杨五知道,在这件事上,跟杨七探讨下去,他是占不到便宜。
所以他得意的让开了身躯,让杨七清清楚楚的看到了他身后的赤着上身的精装的汉子们。
“怎么样,我挑的人如何”
杨五身后的汉子们,听到了杨五的话,一个个一脸傲气的挺直了腰板。
杨七没有回答杨五的话,他跳下了马背,把马缰绳交给了彭湃。
踱步到了其中一个汉子面前,握紧了拳头,捶打了一下他的胸膛。
“多大了……”
“十八。
第0531章 满载而归的殇倾子
杨七见到杨大的时候。
杨大第一句话就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殇倾子和他麾下的复兴游骑兵有消息了。他们距离复兴关,还有不到三天的路程。为了防止有意外,我已经派人去接应了。”
“好!”
杨七叫了一声好,朗声笑道:“这一次复兴关一战,殇倾子和他麾下的复兴游骑兵,可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这就让人去准备酒肉,三天后,犒赏他们。”
目前,复兴关,以及复兴关附近的一切后勤问题都是由陈耀掌管。
陈耀在理政方面,颇有天分。
复兴关的事情,被他打理的井井有条。
杨七见一次陈耀,陈耀就变一次样子。
初见陈耀的时候,陈耀是一个怯怯的小卒。
再见,就变成了一个站在一群膀大腰圆的将领中间的小将。
之后,在复兴关见到陈耀的时候,这家伙又变成了一个民夫。
如今,陈耀也算是复兴关里的三把手。
他不仅掌控着复兴关的辎重调配,还掌管着城外的农垦兵团。
论权利,其实已经超过了一心只扑在战场和兵卒的杨五之上。
唯有统筹全局的杨大,全面的压着他一头。
这一次见到陈耀,陈耀变的成熟稳重了不少,身上那种怯怯的感觉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笑容。
陈耀套着一身监军的官服,站在杨七面前,躬身笑道:“下官陈耀,见过虎侯。不知道虎侯招来下官,有何吩咐”
杨七点点头,道:“殇倾子带领复兴游骑兵回归在即,我准备在复兴关内犒赏他们,你现在就去准备。”
这一次犒赏复兴游骑兵,可不能像上次那么草率,所以很多东西都要准备,杨七提前吩咐陈耀就是让他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到时候出现尴尬的事情。
陈耀拱手道:“下官明白了。目前复兴关内的米面都不缺,各色的肉食和酒水有也不缺。筹办一场三万人的庆功会,应该没什么问题。
回头下官下去以后,就让手下人开始杀猪宰羊,提前准备。”
杨七满意的点了点头,聊过了正事,杨七准备和陈耀辽一些私事。
杨七请陈耀坐下,说道:“陈耀,你确实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成长的速度也很快。这才短短半年时间,你就从一兵小卒,成长成了一个掌管着十几万人吃喝的军司马。”
陈耀谦逊的笑道:“虎侯言重了,若是没有虎侯的提携,下官也许现在还只是一介小卒。下官能有今日的成就,全是因为虎侯您的成全。”
杨七摆了摆手,道:“客套的话,咱们就不多说了。今日叫你过来,除了让你筹备复兴游骑兵的庆功宴外,就是想问问你,对于自己以后的路,有没有什么想法”
“以后的路”
陈耀明显愣了愣,目光迟疑的左右摇摆,似乎在思考杨七说这话的用意。
短短几个呼吸,陈耀就目光坚定的盯着杨七,道:“下官能有今日的成就,全赖虎侯提携。侯爷有什么吩咐,尽管吩咐。陈耀必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临了了,似乎还觉得表现的不够忠心,又补充了一句,“即便是侯爷您要自立称王,下官也甘愿当侯爷麾下的马前卒。”
陈耀把这话说的斩钉截铁,似乎是为了表忠心一样,显得很悲壮。
杨七正在喝茶,听到了陈耀的话,险些把嘴里的茶水喷了出来,勉强的咽下了嘴里的茶水,哭笑不得的道:“我又不造反,你不用把话说这么悲壮,我也不是让你去死。我就是瞧着你有几分理政的才能,而我手底下文官有欠缺,所以想给你换一个地方。”
陈耀明显会错了意,他尴尬的笑道:“侯爷准备让下官去哪儿”
“丰城!”
“丰城”
见陈耀有疑惑,杨七就把代州、胜州、丰州,三州改制,准备建立府制的事情,告诉了他。
陈耀听完了杨七的解释以后,旷然大悟,道:“原来如此,侯爷准备建府,并且把丰州城,改为了丰城。
按照侯爷刚才所述,改制以后的丰城,应该会是一个以商业为基础的繁华的城。”
陈耀顿了顿,尴尬的道:“可是下官也不懂从商的事宜,去管理一个全都是商人的城,能惯例好吗”
在这个时代,商人没有什么好名声。
特别是十几年前刚被灭亡的南唐,更是在商人身上泼了一盆屎。
南唐存在的时候,兵力虽然羸弱。但是南唐的商业却极其的发达。
其纺织业,冠绝天下。
其商道由沿海出发,遍及五湖四海,甚至还和辽国、高丽、倭国、交趾、大食等各国都有贸易往来。
可以说,整个南唐,富的流油。
偏偏就是这么一个富的流油的南唐,国库里却空的能跑老鼠。
而钱财,却全部流到了商人手里。
由此逼的南唐后主李煜不得不巧立名目,横征暴敛来供应自己的花销。
最终国难当头,商人没有人站出来帮助国家度过难过。
南唐也因此灭亡。
因此,在很多人眼里,商人就是奸诈狡猾、不顾国家不顾家庭,只知道追求私利的一群人。
这也导致了几乎除了商人以外,其他阶级的人都看不起商人。
陈耀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才会有所顾虑。
在复兴关,他管理的是一群赤贫的人。
这些人,重要陈耀能保证他们吃到五成饱,他们就不会有任何的怨言,而且任劳任怨。
可是让他去惯例阴险狡诈的商人,陈耀心里有些抵触。
他虽然能干,但是也有自知之明,他怕自己不一定斗得过那一帮商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