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优秀青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大明朝的文武官员外加一众勋贵宗室乃至于外藩使臣们就这么看了一出好戏——堂堂六首状元被人像捆猪一样五花大绑的捆了起来,然后像抬猪一样往文华殿抬去。

    走了一路,杨少峰骂了一路,无心倒也不生气,只是笑吟吟的走在最前面。

    夏原吉低声对张辅道:“狠人啊,敢这么骂无心的,杨翰林倒还真是头一个。”

    张辅摇了摇头,说道:“不一样,不一样啊。你别看他一口一个死太监的骂,可是无心他们偏偏不当回事儿。若是换了咱们,这般骂法……”

    夏原吉岔开了话题,说道:“也不知道陛下找咱们是什么事儿,还要把杨翰林给带上?”

    张辅道:“大概是山东的事儿吧。昨天的急报,你不是看过了么?”

    夏原吉嗯了一声,脸色有些不好看:“该死的,山东那破地方到底是怎么了,免了民赋民税还能活不下去,简直是见了鬼了!”

    徐景昌凑了上来,低声道:“要我说,这民赋民税的,就不该免!不光正常的不该免,就连灾年的时候也不能免!”

    夏原吉瞪了徐景昌一眼,怒道:“你说的这还叫人话?”

    徐景昌道:“夏部堂也是去赈过灾的,难道你还不知道那些官吏和士绅们都是个什么鸟样?

    若是陛下没有免了民赋民税,那这些赋税是收往国库的,他们收的上来也好,收不上来也罢,反正跟他们没什么关系,所以也就无所谓了。

    可是现在陛下把民赋民税都给免了,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能多收几成租子,佃户们再敢赖着不交,可就不是陛下的事儿了,这是他们的银子,他们还能轻易放下这么大一块肥肉?”

    嘿嘿笑了一声,徐景昌的脸色多少有些不自然:“如果不是状元公带着我等发财,我等肯定会将租子涨上那么一成两成。”

    夏原吉捋着胡须的手不自觉的多用了几分力,险些将胡子给薅下来:“这说的是人话吗!陛下免了民赋民税,你们还要多涨一成两成的?你们就不怕将百姓给逼反?”

    “很明显,百姓已经开始反了。”自打决定跟杨少峰出海之后就降了租子的徐景昌一点儿不慌,更没有卖了队友的愧疚:“那些土鳖地主没什么眼光,眼睛就盯着那一亩三分地,陛下看不上的,他们看的上,陛下不要的,他们要。

    如果本公所料不错的话,山东那边就是这种情况,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要不然百姓也不会打着反贪官不反陛下的旗号。”

    “那也是造反!”

    张辅斩钉截铁的说道:“无论如何,他们造反了就是造反了,你我现在该考虑的不是他们为什么造反,而是如何将动乱平定下去!”

    夏原吉瞧了张辅一眼,摇头道:“英国公言之差矣。你是带兵出身的,考虑的自然也是这些战阵上的事情,可是陛下要考虑的,可不仅仅是这么点事儿。”




第二百三十四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
    朱老四召集夏原吉和张辅等人的原因确实如同张辅所猜测的那样,就是因为山东那边叛乱问题。

    唐赛儿是何方神圣,朱老四不关心,山东现在到底乱什么了什么样子,朱老四同样不关心。

    真正让朱老四上火的是地方官府居然有胆子隐瞒不报,还有官兵的征剿不力。

    挥挥手命人给杨少峰松绑之后,朱老四就直接将锦衣卫递上来的密报扔给了张辅:“瞧瞧,青州卫指挥使战死,莒州千户孙恭所率兵马中计被杀,地方官府隐瞒不报,若不是锦衣卫将消息递了上来,只怕朕现在还不知道。”

    朱老四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到听不出一丝的怒火,然而张辅拿着密报的手却不自觉的抖了一下。

    想了想,张辅还是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想法卖了徐景昌:“启奏陛下,方才定国公说陛下免了民赋民税,那些士绅定然会提高佃租,再加上山东非旱即涝,百姓活不下去,自然也就揭竿而起了。”

    朱老四难得的没有生气,反而意外的瞧了徐景昌一眼。

    真要是说起来,徐景昌这个定国公其实跟徐钦那个魏国公差不多,都属于那种打断腿不心疼的混蛋。

    可是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徐景昌却能说出来这么一番话,倒也足以告慰徐增寿的在天之灵了。

    脸上看不出喜怒之色,朱老四只是淡淡的说道:“现在的问题是,山东那边该如何处置?”

    朱高煦惦记着青州这个大本营,当下便躬身道:“启奏父皇,儿臣以为应该派遣得力的人手率兵前往,尽快平定叛乱。”

    朱老四没理会朱高煦,反而将目光投向了夏原吉:“夏爱卿怎么看?”

    夏原吉躬身道:“启奏陛下,臣刚刚在想定国公所说的。

    陛下一片爱民之心,已经免了民赋民税,百姓旦凡还能活的下去,便不会不念着陛下的恩德。

    可是如今的情况,却是山东叛乱,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就蔓延了十几个州县。

    臣在想,到底得是多狠的心,才能狠得下心去收取七成的租子?”

    夏原吉的话音落下,朱老四也跟着长叹了一声。

    到底得是多狠的心?一提起来就是孔孟之乡,圣人之地,可是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就摆在那里,只怕孔孟复起于地下,也要被活生生的再气死一回。

    可是,跟这些狠心的士绅比起来,那些官场上的人,却更加的该死!

    隐瞒不报?招安?

    如果长此以往,是不是就会出现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的局面?会不会有人心中一旦不爽就杀官造反?

    是的,在朱老四看来,那些士绅该死,隐瞒不报的官员们也该死,那些平叛不力的官军该罚,那些带头造反的就更加该死了!

    眼见朱老四也开始叹气,张辅忍不住低声道:“陛下大可宽心,山东再乱,也不过是疥癣之疾,给臣五千精兵,叛乱只手可平。”

    朱老四摇了摇头,却没有说话。

    是啊,叛乱确实只手可平,尤其是张辅说出来这句话,就代表着张辅是真的有信心靠五千精兵去平定叛乱。

    可是叛乱平定了之后呢?

    杨少峰忽然低声道:“祖父大人何必叹气?不如先让山东乱一乱?”

    夏原吉顿时不满了,瞪着杨少峰道:“这说的什么话?还让山东乱一乱?你知不知道,现在拖的时间越长,以后平定起来也就越麻烦。”

    杨少峰见朱老四依旧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便斟酌着说道:“山东现在乱起来,其实也未必就是一件坏事儿,相反,现在乱起来,总比以后乱起来要好的多。

    就像人生病一样,偶尔有些小病未必就是坏事儿,如果一直不得病,一旦得病了,可能就会要了命。”

    朱瞻基在旁边也帮腔道:“皇爷爷,孙儿以为义弟说的是,山东那边,确实还是乱一乱的好。”

    如果单只杨少峰这么说,夏原吉和张辅还可以理解,现在就连朱瞻基也是这么个说法,懵逼的就不只是夏原吉和张辅了,就连朱老四也有些懵。

    “正所谓不破不立,”朱瞻基斟酌着说道:“山东的问题,存在了已经不止一天两天,现在乱起来,确实要好过以后再乱。”

    夏原吉道:“如果不乱,那岂不是更好?”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左右也没什么外人,那我有什么话也就直接说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平定叛乱,莫说是英国公,就算我都有把握率五千精兵将之平定。

    可是现在的叛乱平定下来之后,百姓该活不下去的还是活不下去,那些横征暴敛的士绅依旧会横征暴敛,根本就不会有什么根本性质的改变。

    若是让山东乱一乱,起码能让那些士绅见识到百姓的力量,以后等叛乱彻底平定下来,天下的士绅就会收敛一些,暂时苦了山东一地,却能让天下的百姓都跟着受些长久的好处。”

    瞧瞧,到底是皇太孙,到底是朱老四培养起来的接班人,说起这些乱七八糟的屁话简直就是老母猪戴胸罩,一套又一套。

    杨少峰向着朱老四躬身行了一礼,然后说道:“孙儿愿往山东一行,替祖父大人巡抚山东。”

    “不可!”夏原吉想要打消杨少峰这个想法:“山东叛军自有军府处置平叛,民间及官场也自有监察御史查访,状元公还是好生留在顺府的好。”

    朱老四同样嗯了一声道:“你去山东干什么?还不够添乱的!”

    杨少峰道:“孙儿就是想去山东,最好是能去即墨做个县令。”

    “即墨?”夏原吉顿时就急了:“那更不行了,叛军如今正在向即墨进军,状元公不能去!”

    别人去即墨送死不送死的,夏原吉不关心,但是杨少峰去即墨,那肯定不行。

    七万万两白银啊,给山东叛军每人一万两白银还能剩下好多,可千万不敢让杨少峰这种招财童子去冒险!

    朱老四却来了兴趣:“你个混子不是一向喜欢做咸鱼的么,这次怎么敢主动往山东去了?”

    摇了摇头,朱老四又接着说道:“忘了,你在辽州之时就犯过浑,带着辽州卫的五千将士去堵河堤的事情,也就你这种有脑疾的人才能干得出来。”

    你在夸我?我就当你在夸我!

    杨少峰心中暗自吐槽不已,然后向朱老四躬身拜道:“回祖父大人的话,其实是孙儿心中有一些想法,想要去即墨那里试试。”

    朱老四嗯了一声道:“说说看。”

    “别让他说!”夏原吉急道:“陛下怎么能让状元公去即墨?这刀枪无眼,万一有个闪失,国库……”

    “你可别提国库了”杨少峰道:“七万万两的白银,够你国库跑上一百年的老鼠了!

    再说了,我又不是真的脑子有病,我去即墨只不过是想试试我心中的一些想法,看看能不能彻底解决掉山东的问题。

    如果可行的话,我这种想法就可以向其他地区推开,大明以后也不用担心百姓吃不上饭了。”

    杨少峰的话音一落,就连朱老四都有些动容了——不用担心百姓吃不上饭,那可比万万两白银更重要!

    仔细打量了杨少峰几眼,朱老四才开口道:“说吧,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杨少峰道:“孙儿想去即墨,是想着看看能不能从种植、养殖、商业、河道、桥梁、交通等等方面入手,先让百姓富起来。

    另外,就是试一试郑公公从海外带回来的那些种子,看看到底有没有合用的,能不能让粮食多产一些。”

    朱老四嗯了一声,说道:“让秦子宁率五千班军和你一起去,朕再让吴克勤率领效义营的三千骑兵和你一起前往。”

    挥手阻止了想要话说的夏原吉,朱老四又接着说道:“行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夏原吉急道:“那山东的叛军?”

    朱老四道:“慌什么。他带着五千班军和三千骑兵,叛军若是还能伤到他,那他躲在京城也是一样,就连朕这个皇帝都不安全了。

    叛军的事儿,就按瞻基所说的,先让叛军乱一会儿,英国公做好随时平叛的准备也就是了。”

    诸般事情都吩咐完毕之后,朱老四才开口道:“都退下吧,瞻基你们两个留下。”

    等到其他人都退出去之后,朱老四才扭头对无心吩咐道:“让所有人都退到百步之外,殿外也不需要留人把守,让记录起居注的史官也先行退下,下面的事情,不必留档。”

    无心躬身应了,然后向着殿外走去,过了半晌之后才回来将殿门也给关上了。

    朱老四这才瞧着杨少峰道:“刚才你就一个劲的向朕使眼色,你到底想干什么。”

    杨少峰躬身道:“启奏祖父大人,义兄这些说法,不过是替孙儿的某些想法找借口罢了。”

    朱老四嗯了一声道:“说吧。”

    杨少峰向着满脸担忧的朱瞻基使了个安心的眼色,然后直接就开口说道:“孙儿就是想借着叛军的手除去某些人。”

    朱老四道:“那一家?到时候你这名声……”

    “孙儿还有什么名声?反正早就臭了大街了,今天喷完那些言官喷子们,孙儿也不介意名声更臭一点儿。”



第二百三十五章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
    自打元末开始,山东就是元军和红巾军反复争夺的兵家重地,等到朱老四起兵靖难,山东就又一次遭了兵灾,连续不断的战争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十室九空,千里无人烟。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这首山东人很熟悉的民谣,就是因此而来。

    因为从朱重八到朱老四,一直都在不遗余力的从山西往山东移民。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

    战争中死伤最重的往往是那些平民百姓,而那些有钱有势的士绅们却很少受到影响,甚至还能借机扩大家业。

    最简单的玩法,就是两头下注。

    比如独孤信把三个女儿嫁给了以下三人:北周明帝宇文毓、唐国公李昞(唐高祖李渊父亲)、隋文帝杨坚。

    再往近了说,还有一首著名的音乐,《宋家王朝》,又名《宋氏三姐妹》。

    这种玩法,中原的那些世家大族向来玩的极溜,比如出身山东琅琊的诸葛氏,诸葛亮效忠刘备,其兄长诸葛瑾却是东吴重臣,官至大将军。

    至于杨少峰打算借着叛军的手除掉的那一家,就更是个中翘楚中的翘楚,世家之中的世家。

    正所谓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世家,在则天皇帝向着世家下手之前,中原王朝几乎就把持在世家集团的手里,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世家依旧是世家,甚至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比如传说中的五姓七望,向来就瞧不起陇右出身的李二陛下,偏偏杀兄宰弟且为乐的李二陛下还拿五姓七望没办法。

    比如出身“关中四姓”的盛唐宰相薛元超,想要娶五姓女依旧不可得,以至于薛元超感慨:“此生所遗憾者,未能娶五姓女!”

    为了降低世家的影响力,李二的儿子李小九还强力禁止包括五姓七望在内的五姓十家私自通婚。

    然而并没有什么鸟用,五姓七望顶风作案,仍旧互相通婚,原来就没把李二当回事儿的他们更没把李小九当回事儿。
1...109110111112113...2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