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优秀青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永乐二十年六月,同样的霪雨不断,同样的民田被淹,为什么即墨受到的损失最小,即墨百姓受到的损失最小?

    因为两年多都没有停下的各种工程让即墨县拥有了别的州县所没有的抗灾能力!

    海鲜和咸鸭蛋,别的地方没有。

    但是这种利民工程,却是任何一个州县都可以做的。

    朱老四都想跑回京城去拉着夏原吉和吴中等大佬们商议备灾的事情了。

    只不过,朱老四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备灾的事情肯定要做,但是有夏原吉和吴中在京城里先行商议,这事儿也就大差不离了,自己这个皇帝只要把好最好的关就好。

    倒是即墨,杨癫疯这个混账东西最爱胡来,惹是生非的本事乃是一等一的,不好好看看他是怎么折腾的,以后岂不是要更加的头疼?

    更重要的是,自己当初来即墨的目的还没有实现,又怎么能现在就跑回去?

    ……

    杨少峰也忘了朱老四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跑到即墨来的。

    好像,朱老四来了即墨之后,除了怼完之后之后又训斥了一顿朱高炽,顺便把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发配出去之外,也没干什么正事儿?

    遛狗算正事儿吗?

    堂堂皇帝啊,跑到即墨来参观参观,然后剩下大部分时间都在遛狗看戏,这是皇帝该干的事儿?

    然而始作俑者,依旧是杨少峰自己。

    伏着朱老四给的王命旗牌和尚方剑,高高举起试验的旗号之后,杨少峰就在即墨折腾开了。

    除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工程之外,杨少峰还伙同了朱瞻基一起忽悠了朱高炽,然后一起对着即墨的官制下手了。

    或者说,杨少峰把相当多的一部分原本应该由县令完成的事情都给分了出去。

    比如即墨,原本在永乐十八年的时候还份属下县(粮三万石以下者),等到永乐十九年的时候已经混到了中县(粮六万石以下者),如今在永乐二十年的时候,已经将将够到了上县(粮十万石以下者)的标准。

    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即墨的人口和相应的事情开始增多。

    而杨少峰又是那种能躺着就不会坐着,能坐着就绝不会站着的懒散性子,乱七八糟的事情越来越多,身为即墨县令的杨少峰和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县丞职务的朱瞻基就开始不满了。

    杨少峰一合计,后世那些常务非常务的副职一大把,各自分摊一摊子的形式也挺好,所以干脆弄了几个县丞县主薄出来,然后又一次开启了咸鱼模式。

    当时还远在京城的朱老四就琢磨开了。

    一个咸鱼知县都知道偷懒,堂堂一个皇帝原本就有六部和内阁帮着分摊,非得把自己累成狗,岂不是吃饱了撑的?

    有在朝堂上跟那些大臣们扯皮的功夫,跑出来散散心,岂不美哉?

    正好还能借着这个机会,到即墨来研究研究杨少峰的套路,看看怎么能把即墨的路子总结一下,推广到大明其他的州县——这种事情根本就没办法指望朱瞻基和杨癫疯!

    在朱老四看来,朱瞻基和杨癫疯这两个都是混账,瞎折腾倒是一个比一个能耐,指望这两人总结有用的经验然后再往其他州推广,还不如指望大狗子和二狗子改了吃屎的性子。

    只不过,跑来即墨之后,朱老四忽然也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是杨少峰做的饭菜不香了?还是遛狗不好玩了?

    直到杨少峰在报纸上向那些腐儒们宣战之后,朱老四才忽然想起来自己最初的打算——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能够推广开的套路,供大明其他的州县参考。

    另朱老四倍感头疼的是,似乎不管自己怎么想,也不管自己怎么总结,似乎都是杨少峰最开始折腾的那一套。

    要想富,先修路。

    等到道路修的差不多了,各种其他的工程再跟上。

    这一套操作下来,宗族的影响力不知不觉的被削弱几分,百姓习惯了在银行里面存钱,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也不知不觉的变小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该如何从夏老抠那里弄出钱来大搞建设——这种计划之外的搞法,夏老抠肯定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反对,到时候国库不是跑老鼠就是跑马,忒也烦人了些!

    另外还要考虑怎么保证这些工程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或者说考虑这些工程完工之后又该怎么去做。

    只不过,还没等朱老四想出个眉目,纪纲就带来一个让朱老四怎么也开心不起来的消息。




第二百六十八章 跑路的杨少峰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教训。

    古时的大灾并不是特指地震或者暴雪、洪水之类的灾害,像干旱、泥石流以及连续不断的大雨,都属于大灾。

    因为城镇化比较低,医疗条件也低,每当这些乱七八糟的灾害发生之后,就很容易出现疫情。

    疫情的出现,一部分是自然灾害之后引起的人畜死亡,大量尸体没有得到及时的掩埋处理加之天气炎热或湿度很高以至于病菌横行所引起的疾病。

    但是比起尸体的危害,水源的污染则更为恶劣——人离了水不行!

    再加上由于家园受到破坏,灾后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小范围内生活,这也是疫病传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际上,种花家自古以来都算是比较不错的——像千禧年后的孟加拉国洪水爆发还会有有超过一万七千人出现腹泻的症状,换成种花家,估计早就闹翻天了。

    大明在大灾之后的应对手段相比起后世的玩法,明显简单粗暴了许多。

    撒石灰大概就是唯一的消毒手段,强制隔离大概也是唯一的治疗方案。

    不用指望医生,一个县里满打满算也没有几个靠谱的医生,光县城都顾不上呢,人口大量聚集的村庄就更顾不上了。

    像后世的种花家一样有那些最美逆行者?各地的医生奔赴疫区去救治百姓?

    别扯蛋了,等到其他地方足够数量的医生赶过去,估计人都死光了,还救个屁!

    与其指望这个法子,还不如指望某会不把口罩分给生殖整形医院来得靠谱呢。

    就像是现在,大明一共十八个州县因为不断的大雨而受灾,灾后的安顿已经让户部和地方官府都忙成了狗,忽然莒州和诸城、寿光又爆发了疫情,还有谁能顾得上?

    而且纪纲带过来的消息是锦衣卫的第一手消息,估计朱老四得到消息的时候,依旧在京城里忙碌的夏原吉等人还在琢磨着怎么安顿这十八个州的灾后重建。

    更操蛋的是,莒州和诸城、寿光所属的青州,是朱高煦的封地——偏偏朱高煦还被朱老四打发去了西域,整个汉王府现在就没有个真正的主心骨!

    在即墨县衙里来回转圈子的朱老四很想问问杨少峰,锦衣卫加上都察院的一百多个御史都搞不定那些贪腐害民的玩意儿,以至于需要老天爷亲自出马来提醒自己这个傻儿子?

    还是说,自己这个皇帝就当的这么不称职?

    年年水灾!年年干旱!年年有事儿!彼其娘之!

    想砍阿鲁台,阿鲁台乖的跟孙子一样!想砍麦铎,结果麦铎那孙子还远在西域!这个皇帝到底有没有顺心的时候!

    望着陷入暴怒的朱老四,杨少峰明智的选择了装傻。

    头铁是一回事儿,这时候跑去触朱老四的霉头是另外一回事儿,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

    来回兜了好几个圈子之后,朱老四才气咻咻的问道:“即墨的雨也没见得就少了,为何没有出现水灾?那非就是你弄的那些堤坝的作用么?”

    杨少峰当即便老老实实的躬身道:“是。另外,孙儿请往莒州等地一行。”

    朱老四阴沉着脸道:“你去了能干什么?瞎折腾你倒是行,赈灾么,朕倒也能放心让你去,可是这疫情,却不是闹着玩的,一个不慎……”

    杨少峰躬身道:“孙儿若是没有把握,又怎敢请缨往那些地方去?”

    朱老四哼了一声,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之后才问道:“说罢,你打算怎么办?”

    杨少峰道:“疫情虽然可怕,但是分拆开来,无非就是消毒,防疫,治病,这三个步骤都做好,疫情也就好的差不多了。”

    想了想,杨少峰打算干脆向朱老四解释明白:“所谓消毒,便是多多抛酒一些石灰、酒精之类的东西,能杀灭多少病菌,便杀灭多少。

    所谓防疫,便是借着消毒的机会,让百姓不再饮用生水,凡是喝水之时,一定要将水烧开,同时多备些大青根、黄莲水和姜汤之类的东西。

    另外,安置无家可归的百姓,安葬受灾而死或染疾而亡的尸首,清理地面,填埋垃圾和粪便,总是能起到一些作用的。

    至于孙儿所说的治病么,便是多带一些医生去,尽力治疗那些染了病的百姓,起码也要将这些人隔离开来,不能再让疫情扩散。”

    朱老四的脸色依旧不太好看,冷哼一声道:“你可知道,历朝历代但凡遇到大疫之时,往往一城死绝的情况也不少见,似西晋咸宁元年那般死上十余万人的大疫也不在少数。

    现在这些地方疫情既起,一个不慎,你可知道后果?”

    杨少峰抬头望了一眼朱老四,又左右瞧了瞧朱高炽和朱瞻基,然后躬身道:“是,孙儿知道。可是正因为知道,孙儿才要去。

    说句自大些的话,这世上论到对付疫情,孙儿若是认了第二,想来也没有人敢认第一。”

    “狗肚子存不了二两香油!”

    朱老四一听杨少峰这般自卖自夸的说法,直接就骂开了:“吃了灯草灰,放你的轻巧屁!

    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还当世没有人敢认第二?你怎么不撒泡尿照照你自己的模样?”

    杨少峰忍不住黑着脸道:“孙儿曾去辽州赈灾,灾后可有疫情?孙儿去过临清,灾后可有疫情?还有边市城和顺天府,再加上即墨,这许许多多的地方,难道还不能说明问题?”

    朱老四呵了一声,训斥道:“那是你走运!就算你往常每一次都幸运,但是万一这次倒霉了呢?到时候谁又能救得了你?”

    杨少峰却拧着头道:“若不是孙儿防疫有方,只怕这些地方早就起了疫情!”

    “你!”

    大怒的朱老四也不在乎什么形象了,直接伸手指着杨少峰骂道:“你个小王八蛋!你要是敢去,朕打断你的狗腿!”

    骂完了杨少峰,朱老四的火头又烧到了朱瞻基的身上:“还有你!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两个混账东西向来胡作非为惯了,又都是狗胆包天的性子,说不定还会偷偷摸摸的跑了去。

    但是这次的事儿,朕把丑话说在前面,你们两个谁敢去,朕就打断谁的狗腿,让他在床上躺一辈子!”

    杨少峰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躬身道:“皇爷爷爱护孙儿,孙儿心里自然是高兴的,可是那些受灾的百姓又该怎么办?”

    朱老四怒道:“朕自有安排!你把你知道的法子都写下来,朕安排别人去做!”

    杨少峰见朱老四是铁了心的不让自己跑去莒州和诸城、寿光等地,当下也只能拉着朱瞻基一起告辞离开,打算回屋子去把自己所知道的那些法子都写下来。

    ……

    回到了杨少峰的书房里,杨少峰刚刚说了几句之后,忽然却又停了下来,反而有些烦闷的在屋子里转开了圈子。

    笔尖悬在纸面上方一寸不到的距离,朱瞻基瞧着杨少峰道:“接着说啊,往常你想法设法的坑我,让我替你写奏疏,这次怎么安静了?”

    杨少峰不耐烦的道:“行了行了,这次的奏疏我自己写,你回去陪你儿子去吧。”

    朱瞻基顿时斜了杨少峰一眼,嘲讽道:“我就知道你是不死心,打算支开我之后偷偷摸摸的去莒城,是不是?”

    杨少峰正在转着圈子的脚步一顿,忽然发现朱瞻基这傻孩子不好忽悠了——这货什么时候变聪明的?

    自己确实是打算偷偷摸摸的跑路去莒州,反正有尚方剑和王命旗牌在手里,等离开了即墨之后,就算朱老四发火,也不可能再派人把自己给抓回来。

    好歹也得顾忌一些影响不是?

    而且真论到防治疫情上面,经历过**的自己怎么看都比这些明朝土著更有经验,也更值得信赖吧?

    至于抗旨不遵之类的罪名,这个还不是看朱老四的心情。

    自己胡作非为一些,反倒比循规蹈矩完美无缺更好。

    真要是一点儿瑕疵都没有的圣人,你看看哪个皇帝敢放心用?

    心里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杨少峰的脸上却是坦然至极:“怎么可能,我可是个老实人,皇爷爷既然不让我去,那我就老老实实的待在即墨,绝对不会乱跑。”

    朱瞻基疑神疑鬼的放下了笔,一边怀疑着杨少峰怎么忽然转了性子,一边起身向着门口走去,嘴里还不住的说道:“我跟你说啊,皇爷爷说打断咱们两个的腿,估计不太可能打断我的,但是打断你的就很有可能了,你还是老实一些的好。”

    想了想,朱瞻基又对站在杨少峰身后的狗子吩咐道:“还有狗子,这次你得看好你家少爷,不能让他乱跑,有什么事儿,记得来找我,否则出了岔子,皇爷爷肯定饶不了你!”

    狗子连忙点头哈腰的应道:“是,殿下放心,小人都记下了。”

    杨少峰冷眼瞧着一步三回头的朱瞻基离开之后,才扭头对狗子道:“别废话,赶紧收拾好尚方剑和王命旗牌,咱们去莒州!”

    狗子苦着脸道:“少爷?”

    杨少峰道:“回头倒霉还是现在就倒霉,你自己选?少爷我不是在威胁你,少爷我是在恐吓你!”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下官不清楚,不知道
    “状元公带了五十个亲兵和几个学生,还有狗子和吴明两个,除了留下一封书信,剩下的谁都没有通知,径直往莒州去了。”

    刚刚还在写着大字的朱老四顿时抬起了头,笔尖悬在纸上好半晌之后才深吸了一口气,吩咐道:“立即派人,把这个狗东西给朕带回来!”

    纪纲没应,反而万分纠结的躬身道:“启奏陛下,状元公的骑术虽然不怎么样,可是他骑的马却是真正的千里马,速度极快。

    而且他带的那五十个亲兵是跟效义营练出来的,又在边市城时和鞑靼人瓦剌人厮混惯了的,除非是效义营的人出手,否则整个青州的所有卫所都算上,也未必有人能追得上他们。”
1...130131132133134...2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