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优秀青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杨少峰瞧了朱瞻基一眼,问道:“你居然不担心有人会卖掉大明?”

    朱瞻基道:“那有什么好担心的?除了我大明,举目望去尽皆蛮夷,难道还有人放着好好的大明百姓不做,非要跑去跟蛮子们混在一块儿?”

    杨少峰道:“你倒是想的开。不过,读书人多了没人种地的理论,适合于朝鲜,却不适合于大明,毕竟种了几千年的地,你不让他们种地,他们才会不高兴。

    行了,别说这些没用的了,你所谓的正事儿到底是什么?如果没什么正事儿,你少在这里扯淡,我还等着去大棚里摘菜呢。”

    朱瞻基瞥了杨少峰一眼,说道:“正事儿就是李裪缺钱,现在缺钱缺疯了的李裪不仅打算跟定国公一起做生意,还想着再向银行贷一笔款。”

    “早说啊,你要早这么说,我早就精神了!”

    忽然来了精神的杨少峰坐直了身体,嘿嘿笑着问道:“贷多少?拿什么玩意儿抵押?”

    朱瞻基摇头道:“具体的不太清楚,只知道李裪打算再借贷两百万贯,剩下的就不知道了。”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那就矿山呗,不行直接让他把矿山的开采权交出来,咱大明替他勘探开采,还要向他交税,这么好的事儿他上哪儿找去?”

    “你是不是又把李裪当成傻子了?”

    朱瞻基反问一句,又接着说道:“让他直接把矿山交出来,这种事儿你连想都别想,朝鲜既然号称小中华,国中也不全是傻子,就算李裪愿意,朝鲜的臣子们也未必愿意。”

    杨少峰诡异的一笑,脸上满是高深莫测的神情:“建州那边不是有许多野人么,让他们去找朝鲜的麻烦,等李裪撑不住了,咱们再出手收拾烂摊子,既能除了野人,又能把朝鲜收入囊中,关键是谁都说不出来什么,简直就是一箭三雕,怎么样儿?”

    朱瞻基呸了一声道:“不怎么样。建州卫那边有野人不假,可是他们根本就不是朝鲜的对手,指望不上。

    再者说了,就算他们能打得过朝鲜又能如何,难道他们还敢违背大明的意思?

    如果让他们出手对付朝鲜,而大明又选择做壁上观,你当那些藩属们就全是傻子,全都看不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儿?”

    “看出来又能怎么样?”

    杨少峰反问道:“大明需要的仅仅是一块能说得过去的遮羞布,就算偶尔遮不住,把屁股露出来了,难道还有人敢指着说什么?”

    眼看着话题越聊越偏,朱瞻基无奈之下只得强行把话题给拉了回来:“现在咱们要说的是李裪要追加贷款的事儿,而不是怎么坑朝鲜。”

    “还是那句话,拿矿山来,”杨少峰道:“还想多贷款,还想不给利息,还想不拿出任何的好处给大明,怎么就他朝鲜聪明?合着我大明的官员就全是傻子?惯的他臭毛病!”

    杨少峰也没想到,朝鲜这个要大米还不给钱,吃完还有可能骂娘的毛病居然是祖传的!

    朱瞻基道:“要不然咱们回顺天府?跟皇爷爷说说,到时候你负责跟朝鲜使臣的谈判,如何?”

    杨少峰这才明白过来,盯着朱瞻基道:“不去!你自己想回顺天府你就自己回去,你少扯上我,我媳妇现在怀着孩子呢,经不得颠簸!”

    说完之后,杨少峰更是直接从椅子上起身,一边抬腿向外走去一边说道:“我去大棚里摘些青菜,你去不去?”

    “去!”

    一听到摘大棚里的青菜,朱瞻基顿时就把朝鲜的事情给扔到了一边,快步追上杨少峰后又接着问道:“大棚能种菜,是不是也能种粮食?”

    杨少峰没有直接回答,反问道:“地力支撑得起么?种了地再种菜,收了菜你还想种地,当地力枯竭的那天又该怎么办?

    明摆着跟你说,现在我都有些头疼即墨的肥料不够用,你还指望用大棚种粮食?想的怪好!”

    似乎想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朱瞻基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强忍着恶心的感觉道:“要不然把大棚种菜的事儿也安排到朝鲜,耗了他们的地力?”

    “那不行!”

    杨少峰想也不想就否决了朱瞻基的提议:“这种能让百姓生活变好的事情,除非是像修路之类,否则断然不能往外传,就算是外传,也得是我大明有更先进的手段之后才行。”

    朱瞻基好奇的问道:“更先进的手段?”

    杨少峰道:“比如肥料,当咱们能解决了肥料的问题,不用再担心地力被过度损耗之后,自然就可以把现在的技术扔给朝鲜,到时候让棒子们在冬天种菜,把他们的地力给消耗掉。

    过度的消耗地力,后果自然就是像关中一样变得土地贫瘠,到时候棒子的百姓没有粮食可以吃,自然而然的就会生乱。”

    “朝鲜跟你有仇?”朱瞻基忍不住好奇,疑惑的道:“你似乎总在算计朝鲜?”

    “没仇。”

    杨少峰这一次倒是回答的痛快。

    只不过,杨少峰没有明说,这辈子朝鲜和自己当然没仇,可是建奴唱了凉凉之后,同样被倭奴按在地上摩擦的棒子们摇身一变成了二鬼子,转过头来欺负天朝的时候,可是比真正的倭奴更狠,在种花家成立之后又甘当鹰酱的走狗,这个仇可就结的大了!

    “而且你没发现么,我算计的不光是朝鲜。”杨少峰一边向大棚的方向走着,一边说道:“今天教你个乖,老祖宗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朝鲜也好,倭国也罢,他们现在之所以老老实实的给大明当狗,是因为他们打不过大明,一旦给了他们反扑的机会,只怕他们比谁咬的都狠!”

    我不认识你,我们大队没有一个,沈书记官也不行……

    呵!

    每当想起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杨少峰的心里就窝着一肚子的邪火。

    某些人惹不起,难道还惹不起棒子和倭奴?

    瞧着杨少峰的神情不太正常,朱瞻基便没有再追问下去,只是换了个话题:“登州府言八县连年水旱,田谷不登,打算开仓赈济。”

    正说话间,两人已经来到了大棚的入口,杨少峰当先掀开门帘走了进去,随手折下一根黄瓜后斟酌着说道:“登州府?田谷不登?回头咱们把大棚里的菜送一部分过去?”

    想了想,杨少峰又摇头道:“算了,本身就没多少,送过去也没办法分,倒不如支援他们一些粮食。”

    朱瞻基却摇了摇头,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登州府的情况跟咱们这里的情况很像,我想着是不是能让他们像即墨学一学?”

    杨少峰无所谓的道:“即墨原本就是个趟路的试点,愿意学,难道我还能拦着他们不成?”

    朱瞻基点了点头,正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匆忙而来的边城打断了:“殿下,京里出大事儿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原本的历史上,如果朱老四手里有钱,如果夏原吉执掌的大明国库里有钱,一心想要超越朱重八的朱老四绝对不会同意把紫禁城修得那么小。

    然而当时的大明国库最真实的情况就是没钱,连带着朱老四的内帑里没多少钱,就算偶尔富裕一些,基本上也都是被朱老四拿去摇人砸场子了,根本不可能用在紫禁城的修建上。

    但是在杨少峰接手皇城修建的时候,工部派出了最好的工匠,拿出了最好的材料,规划出了最能显示大明气派的图纸,只想出人不想出钱的户部替杨少峰征调了大量的民夫,再加上一心折腾搞事情的杨少峰,这才最终营建出了远远超出金陵规模的顺天府皇城,而且质量上极其有保证——杨少峰当然不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毕竟是六首状元,全天下人都盯着呢,以后妥妥的要被写进史书里,这是要修出个豆腐渣工程,那不是打自己的脸么?

    工人是全世界最顶尖的那一批,材料是当时最好的那些,自从永乐十八年的时候正式启用的那一天开始,紫禁城就享受了最多的赞美之词。

    然后在永乐二十年十二月的时候,乾清宫烧了。

    问题是,怎么烧,才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是因为某些死太监管理不到位导致走水被烧,那倒也算了,可是乾清宫被烧的原因居然是冬天里打雷而导致的,连杨少峰特意要求工部增加的避雷针都没起到作用,这才是真正令人头疼的地方。

    乾清宫被烧说明了什么?

    在言官喷子们看来,往常一旦有什么天灾,别管是皇宫被雷劈被火烧,或者是地方上哪里有了洪水地震之类的天灾,基本上都可以归咎炎皇帝失德,然后大家就可以喷皇帝,在限制皇权的同时还能替自己捞上一大波名声。

    可是自打永乐十三年起,一旦有什么天灾,就会有某些不知廉耻的小人跳出来说这是上天在警示天子,偏偏好几次的天灾都出现了官员贪腐的情况,以致于所有人都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

    现在好了,大冬天的打雷,没打在地方上,也没在地方上搞得地龙翻身之类的天灾,而是直接一道雷把乾清宫给劈着火了——那这是老天爷在警示谁?

    或者说,这是老天爷在警告谁?

    更不要说,那个不知廉耻的小人还远在即墨。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朱老四对着生员的优待下手,对着田赋商税下手,对着原有的各种制度下手,原本就已经引起了许多人不满,现在不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喷他朱老四,难道还要留着过年?

    大量弹劾的奏章如同雪花一样飞进了宫中。

    有弹劾朱老四不遵祖制的,有弹劾太子阴怀不轨的,有弹劾汉王赵王想要谋反的,有弹劾朱瞻基和杨少峰兄弟两个胡作非为的,也有弹劾夏原吉等大佬尸位素餐的。

    基本上就一个意思,朱老四这个皇帝不遵祖制,教子无方,识人不明,简直就是古往今来所有皇帝中的耻辱,现在就应该趁着刚着过火的乾清宫还热乎着,赶紧下个罪己诏,然后痛改前非,一切都回到原本的轨道上去,这样儿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而且更坑人的是,朱老四改了杨少峰当初定下的规矩,由收取版面费改成了给投稿人润笔费,又让这些注重名声的御史言官们找到了一条好路子。

    光在奏疏里喷人又有什么意思?

    在报纸上喷人,不光能喷人,还能正大光明的混一笔润笔费,连带着还能让自己的名声传得更广,简直就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喷他!

    甚至于那些生员都以此绕过了生员不许议政的祖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不算议政。

    反复确认了朱老四没在乾清宫大火中受到什么伤害或者惊吓之后,杨少峰才指着自己的鼻子向朱瞻基确认:“所以说,我又被弹劾了?”

    朱瞻基随手将边城递过来的情报又递给了杨少峰:“确切的说,不止是你被弹劾了。

    事实上是咱们俩个是一起被弹劾的,就连罪名都大致相同,无非就是役使百姓,搜刮民间钱财,享乐无度,还有欺凌藩国君臣。

    对了,定国公徐景昌,永顺伯薛斌,还有吴克勤和吴克忠他们,都一起跟着被弹劾了,罪名跟咱们大致相同。”

    “我这是刨了他们家祖坟?”杨少峰一脸的不爽道:“当真是老虎不发威,他们就拿我当病猫!”

    “役使百姓?我倒是没少让百姓干活,可是咱们哪次没给钱?又有哪次给少了?还有搜刮民间钱财?关我屁事儿!我家又不缺钱,明明就是夏老抠的户部银行在搜刮好吗?

    享乐无度?我花我自己的钱,关他们屁事儿?我吃他们家大米了还是抢了他们家的女儿做小妾了?我看他们就是犯了红眼病!

    还有什么欺凌藩属,这就更扯蛋了!我他娘的欺凌谁了?朝鲜还是倭国?有苦主来官府告我么!当真是彼其娘之!”

    朱瞻基摇头道:“没有。倭国使臣赤松妹子已经第一时间上疏分辨了,声称倭国之事乃与你我无关,希望御史言官们不要过分牵扯上倭国。”

    “回京城!”

    恶狠狠的咬了一口刚刚摘下的黄瓜,杨少峰的脸色丝毫没有因为黄瓜的甘甜脆爽而变得好看,反而骂骂咧咧的道:“我倒是想回去看看,看看他们怎么有脸弹劾咱们的!”

    早就见惯了这种破事儿的朱瞻基脸色未变,似乎已经彻底麻木了:“这不是很正常么?纠察百官风闻奏事原本就是御史言官的职责,你回了京城又能怎么样?”

    “套麻袋!”杨少峰恶狠狠的道:“打断他们的狗腿!带上狗子和吴明,保证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让他们想告都没地方告!”

    朱瞻基却摇了摇头,否认了杨少峰的提议:“没用。你打断徐钦的腿没事儿,因为徐钦是勋贵,他翻不起什么风浪。

    但是这些御史言官们不同,他们原本便是清流,一旦被人套了麻袋,这事儿就不仅仅是一场案子那么简单,不仅朝堂上要给个交待,而且会变成一场流传千古的笑话。

    更重要的是,一旦他们被你套了麻袋,就等于你认下了这些罪名,而他们又会得到不畏强权,敢于仗义直言的名声。”

    杨少峰冷哼一声,沉默了下来。

    确实,大明朝对待言官喷子们实在是太好了,不仅没有什么因言罪人的说法,反而给了这些混账风闻奏事的特权,上到天子,下到百官,就没有谁是他们不敢喷的,喷自己一个区区的正七品知县,已经是这些人高看自己一眼的结果了——没看朱老四都挨喷了么!

    跟朱瞻基大眼瞪小眼的沉默了半晌之后,杨少峰才道:“打又打不得,宰又宰不得,那你说咋办?”

    朱瞻基摊开了双手,满脸的无可奈何:“还能怎么办?没看皇爷爷都直接把奏疏留中了么?

    现在咱们能做的,就是等,等着这些人骂够了,骂累了,他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消停了,要不然你越理他们,他们就跳的越欢实,最后还是咱们难受。”

    “那不行,难道就任由他们这么跳?”又一次犯了头铁症的杨少峰显然不想就这么认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我做不到。”

    “既然不能直接宰了他们,也不能打断他们的狗腿,那咱们就同样在报纸上想办法。”

    朱瞻基疑道:“怎么想?是不许报纸上发表言官的文章?还是你打算跟他们在报纸上对骂?”

    “他们不是最重名声么?就从他们的名声下手!别说他们本身就未必干净,就算他们干净,难道还不能泼脏水了?凭什么只有他们能风闻奏事?”

    杨少峰眼珠子一转,嘿嘿笑了一声道:“你没发现报纸现在有不够用的趋势么?咱们把报纸从原来的月刊变成半月刊或者周刊,然后跟他们对骂,就凭他们,又怎么可能是我的对手?”

    “那印制成本呢?”朱瞻基道:“你要多印报纸,就要增加成本,夏老……夏部堂能愿意么?”

    “必须的!”

    杨少峰道:“报纸这玩意儿又不可能会赔本,夏老抠怎么看都有的赚,那些言官喷子也巴不得能多骂人,估计这两边都会用脚投票,稳的很!”
1...142143144145146...2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