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优秀青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朱瞻基冷哼一声,又接着问道:“五叔爷是否知情?”

    朱有炖急道:“父王身体近来愈发的差了,若是知道了这事儿,只怕非得气死不可。

    殿下,念在宗亲的份上,千万不要让父王知晓此事,若要罚,只罚我便是了!”




第三百零二章 佛祖也留不住他们!
    “凭什么?王叔有何过错?”

    朱瞻基神色转冷,反问道:“新安王和汝南王的过错,便该由他们两个来承担,与王叔何干?

    王叔至孝,不愿五叔公听到这般的消息,本宫也是可以理解,然而新安王和汝南王行此大逆不道之举的时候可曾想过五叔公?事已至此,王叔休要再替他们求情!”

    朱有炖起身向着朱瞻基揖了一礼,拜道:“新安王和汝南王有罪,罪在我这兄长管教不严,殿下若是要罚,便只罚臣一人,切勿因新安王和汝南王之事再惊动父王。殿下,千万看在宗亲的份上,替家父想一想,可好?”

    朱瞻基霍然起身,猛的将茶杯摔在地上,怒道:“本宫视他们为宗亲,他们行的可是宗亲该做的事?

    本宫不求他们为国为民,可是他们干出来的又是什么破事儿?霸占民田!欺压百姓!倒卖仓粮!食人肝脑!

    他们这是在挖大明的根!”

    气呼呼的转了两个圈子,朱瞻基又手指着朱有炖道:“王叔年长于本宫,想来应该曾见识过民间疾苦,可是王叔见识过的,可有比登封百姓更苦的?

    即便王叔不曾见识过民间疾苦,可是王叔自幼也读过书,难道没听说过四海困顿,天禄永终这句话么!?

    蒙元之事殷鉴不远,王叔全然看不到?是不是非得逼得百姓揭竿而起了,王叔才会认为本宫顾全了宗室情谊?”

    朱有炖身子一颤,答道:“臣不敢。”

    “不敢?依本宫看来,王叔倒是敢的很!”

    朱瞻基冷笑道:“王叔说让本宫只罚你一人,放过新安王和汝南王,难道王叔以为万方有罪,罪在一人么?”

    万方有罪,罪在一人这八个字从朱瞻基的嘴里说出来,刚刚还老老实实听着朱瞻基发火的朱有炖顿时慌了,跪在地上颤声拜道:“臣,万死!”

    朱瞻基没有理会不停请罪的朱有炖,又接着道:“新安王和汝南王有罪,王叔要我放过他们两个,本宫倒是想要问一句,本宫放过他们,谁来放过那些百姓?嗯?”

    朱有炖顿时无言以对,过了好半晌之后才斟酌着道:“臣愿意拿出家产散于受灾百姓,也会让汝南王和新安王拿出家产,算是对百姓做些补偿?”

    朱瞻基更怒,向前一步后猛的一脚踹在朱有炖的肩上,反问道:“那些因他们而死的无辜百姓又该如何补偿!”

    心中越想越气,朱瞻基干脆咬牙道:“新安王和汝南王我杀定了,如来佛祖也留不住!本宫说的!”

    “殿下!”

    朱有炖抬起头望着状如疯虎的朱瞻基,哀求道:“殿下,可怜家父六十有二,近来身体多有不适,若是知道了这个消息,只怕家父实在撑不过去了呀!”

    朱瞻基怒极反笑,指着朱有炖道:“周王撑不住,百姓便撑得住?”

    说完之后,朱瞻基也不再理会朱有炖,反而直接对边城吩咐道:“去找义弟,请了王命旗牌和尚方剑,捉拿罪臣朱有爋和朱有熺前来听审!”

    边城刚刚应下,跪在地上的朱有炖就像疯了一样膝行几步,死死的抱住边城的腿,对着朱瞻基叫道:“殿下开恩!殿下开恩!纵然他们有罪,也该经过宗人府!”

    朱瞻基冷笑道:“宗人府?宗人府至多把他们废为庶人,或者圈禁,在宗室看来已经残酷无比的惩罚,可是对于百姓来说,公平么?”

    深吸了一口气,朱瞻基又接着说道:“自永乐十三年的辽州水灾和临清水灾,到永乐十八年的唐赛儿叛乱,再到永乐十九年的莒州大疫和即墨蝗灾,本宫亲眼看着百姓的日子到底有多难,也亲眼看着活不下去的百姓是如何造反,更亲眼看着百姓心里如何感念着对他们好的人!

    百姓活不下去了,自然就只能选择饿死,或者选择,太祖高皇帝当初反元,同样也是因为活不下去了,王叔不记得了么?

    再放任新安王和汝南王,等着天下各个亲王郡王都学他们两个的样子,我大明又能比蒙元坚持多长时间?”

    朱有炖叫道:“那个方子!对,就是那个方子!殿下纵然要杀了他们,也该先从老五的嘴里打听出来那个方子到底从何而来,否则贻害无穷!”

    朱瞻基道:“王叔放心。本宫既然派人前去捉拿他们,自然也会好生搜查,回来之后也会好生审问,绝不会让这方子再流传出去!”

    ……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的朱瞻基和杨少峰相对而坐,互相对视一眼,却发现对方的脸上也满是蛋疼之色。

    登封知县屈可进比较好办,左右不过是个剥皮食草,由吴明带来的锦衣卫动手将之做成稻草人然后挂在登封的城门楼子上风干就可以了。

    张臻也比较好办,虽然凌迟是门手艺活,但是在杨少峰和朱瞻基不要求具体的刀数,只要求效率的情况下,一千来刀的酷刑也足够张臻慢慢享受。

    比较难办的就是新安王和汝南王。

    周王朱橚和代王朱桂不一样。

    朱桂和朱老四是同一个爹,但是娘却不是同一个娘,而周王朱橚和朱老四既是同一个爹又是同一个娘,属于嫡亲的兄弟,这也就意味着汝南王朱有爋和新安王朱有熺这两个混账东西都是朱瞻基的嫡亲堂叔。

    当然,朱瞻基并不在乎什么嫡不嫡亲的堂叔,现在朱瞻基一门心思的就是想要死这两个混账。

    然而就像周王世子朱有炖说的那样儿,朱瞻基可以不在乎新安王和汝南王,却不能不在乎周王——现在直接宰了新安王和汝南王,很可能直接把身体不太好的周王给气死。

    而一旦气死了周王,就意味着朱瞻基很可能会背上不孝的骂名。

    沉默了半晌之后,朱瞻基才开口道:“汝南王不孝,既然皇爷爷要把他改封大理,那就让他速速起程,即日出发。”

    杨少峰沉声道:“你想好了?”

    朱瞻基嗯了一声,脸上浮现出一股狠辣之色:“南王的仇人多,路上又不怎么太平,万一有什么不隐言之事发生,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儿。

    为了周王他老人家的身体考虑,像汝南王这种不孝子的消息就不要再传给周王府了,尸首也不必再往回运了,随便找个地方埋了也就是了,只是外面野狗比较多,那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杨少峰嗯了一声道:“那新安王呢?”

    朱瞻基道:“让他跟桂王一样暴毙吧,省得再祸害人。倒是这个食人肝脑可得长生的方子,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来,到底什么人才能编出这么离谱的说法?”

    杨少峰同样犯愁:“关键是这么离谱的事情还有人相信!不光相信,还真就生食活人肝脑了!”

    朱瞻基一脸愁容的道:“这还真就像你说的那样儿,傻子太多,骗子都快不够用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若是我大明的宗室里尽出些新安王和汝南王这般的货色,那又该如何是好啊。”

    杨少峰顿时也愣住了。

    大明的宗室——

    就像被朱元璋厌恶的评价为“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的周王朱橚,这货一辈子两次被流放,三次疑似谋反,组织人手编纂了四本医书:《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救荒本草》,这本开拓性的记录和研究了可以食用的野生植物,把食用植物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出来,大大拓宽了我国食用食用植物的范围,特别重要的是,此书绘制的植物图片比以前的药用植物书里的都要准确真实。

    也就是说,假如有人穿越到永乐四年之后又赶上饿的不行了,恰好手里有这么一本书,那就可以按图索骥,找到各种野菜,还能知道怎么吃,好不好吃……可以说是一本“能怎好”的野外蔬菜指导大全了。

    还有朱重八的九世孙,被尊称为“律圣”的郑恭王世子朱载堉,万历十九年,郑恭王去世后,朱载堉在随后的十五年里七次上书辞爵,最终成功的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庶人,然后又摇身一变成了大明朝著名的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

    还有再加上为了躲避杀头而努力修仙琢磨戏曲,最终成了戏剧理论家和剧作家的第一代宁王朱权;

    朱老四造反时扔下军权跑回京城当咸鱼,在朱老四造反成功后又五次上书朝廷要求提高自己待遇的辽王朱植;

    因为从小就听人夸赞张居正而心生妒意,灌醉张居正的爷爷使其醉死之后又作死的在王府里竖白旗被误认为造反的辽王朱宪?;

    朱老四活的时候就喊着要造反等朱老四死了又消停,待朱瞻基上位之后又开始瞎逼逼,最终变成烤肉的汉王朱高煦;

    还有现在就在登封的朱有炖,这是个一生中写了31本杂剧,其中有三分之一都在描写姐儿凄惨生活的王爷……

    似乎老朱家的王爷还真是净出些奇葩!

    朱瞻基瞧着杨少峰傻愣愣的端着酒杯不说话,忍不住伸手在杨少峰的眼前晃了晃,问道:“想什么呢?”

    杨少峰道:“在想那个方子。”



第三百零三章 行刑!
    朱瞻基拿着那张所谓能让人长生的方子瞧了半晌,然后在朱有熺意欲择人而噬的目光中将方子扔进了火盆。

    “不!”

    即便被捆在柱子上,朱有熺依旧疯狂的挣扎起来,怒视着朱瞻基叫道:“那是我成仙的方子!”

    朱瞻基道:“方子是哪儿来的?”

    朱有熺叫道:“你毁了我成仙的路,还想我告诉你方子是哪儿来的?别做梦了!本王成不了仙,你也修想!”

    朱瞻基上前一步,猛的一耳光抽向朱有熺,喝道:“成什么仙!食人肝脑,不堕地狱便是老天爷瞎了眼!”

    “你敢打我?”

    朱有熺满脸的难以置信,竟是又重复了一次:“你敢打我?我好歹也是你的王叔,你敢打我?”

    朱瞻基冷哼一声道:“说,这东西到底是哪儿来的!”

    朱有熺叫道:“做梦!给我方子的人,已经被我给杀了!哈哈哈哈!本王吃的第一个活人肝脑,便是给我方子的那人的!哈哈!本王马上就要成仙了!哈哈!”

    朱有熺彻底疯了,或者说朱有熺在他生食活人肝脑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疯了,现在不过是疯得更彻底了一些。

    朱瞻基神色阴沉的瞧了瞧开始狗叫的朱有熺,又瞧了旁边的吴明一眼:“到底能不能让他开口?”

    号称能让死人开口说话的吴明也没办法,无奈之下只得躬身答道:“回殿下,新安王已经疯了,卑职也没有把握。”

    见朱瞻基将目光投向自己,杨少峰便面无表情的道:“你瞧我干什么?新安王疯了,可是汝南王又没疯,他们两个狼狈为奸,说不定会知道些什么。”

    “我说!”

    杨少峰的话音刚刚落下,同样被捆在柱子上的汝南王朱有爋就竹筒倒豆子一般的招供了:“老五是庶出,向来不得父王疼爱,因此上少了些管教,整日里醉心佛道长生之法。

    臣曾经听老五说过,他是从一个有道高僧那里得来的,平日里宝贝得紧,向来不轻易示人。”

    “那高僧是谁?”朱瞻基紧接着问道:“哪座山头的和尚?”

    朱有爋摇头道:“这个就不清楚了,老五平日里交往的佛道之人极广,臣也不清楚他到底是从何处所得。”

    吴明忽然开口道:“殿下,似新安王这般的郡王府上都有锦衣卫坐探,可从门房与锦衣卫处着手查探。”

    朱瞻基点了点头,正想开口说话,杨少峰却直接开口说道:“把该办的事情办了,省得夜长梦多。”

    朱瞻基嗯了一声,没有再提起方子的事情,反而将目光投向了朱有爋:“汝南王叔可有什么遗言要留下的?侄儿定当尽力。”

    朱有爋顿时惨叫起来:“你不能杀我!我是你王叔!咱们是一家人!我刚刚还把老五的事情都告诉你了!”

    朱瞻基却摇了摇头,说道:“我不杀你,无以面对登封万余因你而受灾的百姓,无以面对天下万万百姓。王叔还是留下遗言吧,也好走得体面一些。放心,王叔路上不会寂寞,该有的风光也一样都不会少。”

    “你好狠毒的心!”朱有爋叫道:“王妃什么事情都不知道,你居然还要杀她!”

    朱瞻基道:“王妃殉情,此乃大义,侄儿决不会阻拦,相反,侄儿还要上表皇爷爷,要求皇爷爷赐下牌坊。王叔,留下遗言吧。”

    朱有爋疯狂的喊道:“若要我死,先要经过宗人府!我是宗室郡王,我要见陛下!”

    朱瞻基怜悯的瞧了朱有爋一眼,说道:“宗人府远在京城,皇爷爷同样远在京城,王叔不用再想这些有的没的了。”

    ……

    杨少峰忍不住抬起头望了望天——风和日丽,是个杀人的好天气!

    猛的一拍惊堂木,端坐在太师椅上的杨少峰高声喝道:“带人犯!”

    河南府知府张臻,登封县知县屈可进最先被带到了刑台上,而紧随在两人后面的,则是周记粮铺的东家周兴,还有一大堆河南府和登封县大大小小的官员,最后面的则是汝南王朱有爋和新安王朱有熺,一众脖子上插着“犯”字的人犯都被锦衣卫押解着跪在了刑台上面。

    咚咚咚的三声炮追魂炮响,杨少峰又一次抬头瞧了瞧天上的太阳,先是带头向着身后的王命旗牌和尚方剑行了礼,然后在令筒之中抽出一枚令签,朗声道:“周记粮铺东家周兴,犯勾结他人倒卖仓粮得利过八十贯,依大明律,绞!诛其族!”

    令签投掷于地,杨少峰又接着抽出了第二根令签:“常平仓管仓犯渎其本职,得利百贯,绞!诛其族!”

    第三根令签:“登封老人王某、范某、张某、李某四人犯勾结他人倒卖库粮,并绞!诛其诛!”

    ……

    第二十七根令签:“登封县知县屈可进,犯渎其本职,勾结他人倒卖库粮,残害百姓,依《大明律》并《洪武大诰》,处剥皮食草!诛三族!”

    第二十八根令签:“河南府知府张臻,犯渎其本职,残害百姓,依《大明律》并《洪武大诰》,处凌迟!族三诛!”

    数百颗人头滚滚落地,甚至有刚斩下的头颅还会眨眼,鲜血浸满整个刑台,又顺着刑台流向了地面,而刑台下的百姓只在杀周兴等人的时候叫了好,等到杀屈可进等人的时候却是没有一个人叫好,只是冷着瞧着满地翻滚的人头。
1...151152153154155...2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