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优秀青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第三百五十六章 这章想不出章节名来了
    望着满脸不开心的沈颢,杨少峰顿时觉得很开心:“江鑫龙他们已经启程了?”

    沈颢躬身答道:“回师尊,师弟和叶公公他们已经启程了。”

    沈颢确实开心不起来

    伊逍是大师兄,他弄死了倭国国王,自己也是师尊的学生,不弄死个占城国王,这不就被自家师兄给比下去了?以后的脸面该往哪里放?

    杨少峰笑眯眯的道:“怎么,没捞着去占城的机会,心里不舒服了?”

    沈颢迟疑了一番,最终还是老老实实的躬身答道:“是,学生原本是打算借着这个机会去一趟占城,砍了占巴的赖的脑袋。”

    杨少峰顿时哈哈笑了起来,指着沈颢道:“另慌。你师叔原本还打算让你出使黎利的叛军来着。”

    一听可以出使黎利叛军,沈颢的脸上顿时就堆满了笑容:“师尊放心,如果学生能出使黎利叛军,一定把黎利的人头给您带回来!”

    朱老四的脸色顿时黑的看不成了难怪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当老师的是个混账,这学生也没一个好东西!

    杨少峰一看朱老四的脸色黑的跟边市煤一样,心中顿时就如同六月天吃了冰块儿一样爽快,接着就把朱瞻基给卖了:“你先别急。

    你师叔说要让你出使黎利的叛军,不是让你去宰了黎利,更不是让你带着黎利的人头回来,而是要让你去娶了黎利的两个女儿,把黎利变成你老丈人。”

    “啥?”

    沈颢也顾不得形象了,甚至连朱老四都没顾得上,直接后退了半步,疑神疑鬼的道:“让弟子娶了黎利的两个女儿?师叔怎么能这样?弟子这也没有得罪他的地方啊?”

    杨少峰嘿嘿笑着道:“对,就是黎利的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黎玉吕,小女儿叫黎玉义,你师叔说她们都是国色天香的美人儿。”

    沈颢望着猛的打了个寒颤的杨少峰道:“师尊说这话,您自己相信么?”

    杨少峰摇了摇头,哈哈笑着道:“自然是不信的。但是你师叔的意思是要让你去娶,又不是让为师去娶,所以也没有什么信不信的。”

    旁边的朱老四终于听不下去了,阴沉着脸道:“够了!混账东西,你就是这么当人老师的?好好的学生都被你教成了什么样子!”

    训斥完了杨少峰,朱老四又换了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对沈颢道:“沈颢啊,别听你师尊在那里胡说八道,你师叔再怎么混账,也不可能真个让你去娶了黎利的女儿。你放心,等你要成家立业的时候,朕会给你指一门好亲事,如何?”

    想了想,朱老四干脆把底牌给沈颢挑明了:“我大明的亲王有许多个,郡王也有许多,这郡主、县主,哪个不比黎贼家的要强上百倍?”

    沈颢这才彻底放下心来,躬身向着朱老四拜道:“是,学生谢陛下隆恩。”

    朱老四佯作不悦,拉下一张臭脸,对着沈颢道:“这不是在朝堂上,说什么学生、陛下的?没的生分了!”

    杨少峰在心底给朱老四竖起了大拇指瞧瞧这收买人心的套路,瞧瞧这试探人的方法!要不然他朱老四能当皇帝呢!

    可惜了,沈颢这货满脑子全是公羊和法家的那一套,收买人心什么的对他来说根本就没什么用处,再试探也是白白浪费时间。

    果不其然,沈颢并没有因为朱老四的态度就打蛇随棍上,反而恭恭敬敬的向着朱老四揖了一礼,拜道:“陛下是君,学生是臣,礼不可废,尊卑不可乱。”

    眼看着沈颢确实如同杨少峰和朱瞻基所说的那样儿满脑子都是是公羊派和法家的那一套,当下便笑呵呵的对沈颢道:“朕有一件事情想要安排你去做,”

    “请陛下吩咐。”

    沈颢直接向着朱老四躬身拜道:“学生定然尽心竭力以报圣恩。”

    朱老四嗯了一声,端起桌子上的茶杯,笑眯眯的抿了一口,对沈颢道:“朕听你老师和你师叔说起过你,也知道你的才学人品都是一等一的,想必到了明年秋闱,你就能考取个举人功名,继而再考取进士功名了吧?”

    不待沈颢作答,朱老四便接着说道:“朕要你做的这件事情,对于你来说,可是跟你的想法是相悖的,甚至要你做出许多的牺牲,你还愿意么?”

    沈颢直接对朱老四躬身道:“请陛下吩咐。”

    朱老四点了点头,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说道:“好,那朕也就直说了朕要你放弃明年,甚至未来几年的秋闱和春闱。”

    沈颢神色不变,依旧躬身如仪:“是。”

    朱老四心中暗赞一声,笑道:“怎么,都不问问朕是为什么?”

    沈颢躬身道:“且不提令自上出,陛下安排自有深意,单是沈颢一家,也是世受国恩,故而学生只思报效,不闻原由。”

    朱老四哈哈笑了一声,说道:“朕会先赐你同进士出身,然后由你担任这交趾的儒学提举和交趾提刑按察使。”

    沈颢还有几分稚气的脸上终于显出几分紧张:“陛下三思!学生不过是区区秀才,这一省提刑与提学之职事关重大,学生……”

    朱老四笑呵呵的挥了挥手,止住了想要拒绝的沈颢,笑道:“朕不在乎你是秀才还是进士,朕在乎的,是你身兼公羊与法家两家之长。

    交趾之治,在于公平,无法家,于民不公。

    交趾之治,在于教化,无教化,民心不归。

    然则除了你师尊门下之外,大明的那些儒学宗师们尽是些腐儒,朕瞧不上,也不放心让他们来交趾宣扬圣人教化。

    换言之,朕更希望你师尊那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公羊派来交趾担任教化之职,掌握好教化的度,要知道什么能教,什么不能教。”

    杨少峰见沈颢还是有些手足无措的模样,便笑着提点了几句:“给前来交趾的大明百姓们用的教材,礼部那里有的是,不用你操心。

    至于给那些交趾土人们用的教材,边市城和儒国、朝鲜也有例子在先,你也用不着担心。

    你要操心的,就是掌握好什么东西该教给大明百姓,什么东西该教给交趾土人,如何让交趾土人在最短的时间内彻底归心。

    至于提刑之事,为师只告诉你十五个字: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法理不外乎人情。”

    杨少峰这么一说,沈颢顿时就明白过来了。

    伟大的大明皇帝朱老四陛下肯定是想着要尽快同化掉交趾,让交趾彻底变成大明的一部分。

    可是这个想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

    最起码,自家师尊虽然口口声声的喊着要把所有的交趾猴子全部抓去做苦力,可是实际上,总不可能把所有的交趾土人全抓做苦力。

    原因很简单,因为交趾土人有众贼的,这些自然可以抓去做苦力,可是那些没有从贼,甚至是心向大明的呢?总不能把这些人也全部抓去做苦力吧?

    让人恼火的是,这些人的数量并不在少数。

    交趾有百万丁口,心向大明的没有五十万也得有个二三十万,如何对待他们,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

    大明需要个脸面,同样也需要一块实验田。

    如果交趾的问题解决的好,那么交趾这里就是其他地方的模板,当大明占领了其他地方之后,完全可以如法炮制。

    而想要把交趾的问题解决明白,这几十万心向大明的交趾土人又成了其中的关键之所在。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眼前的这一幕,自己这个身兼法家和公羊学两家之所长的秀才才会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

    公羊家讲究的是夷夏之别!

    就像自家师尊说的那样儿,什么东西能教给大明百姓?毫无疑问,自然是什么东西都能教,只要他们愿意学。

    那什么东西能教给交趾土人?同样毫无疑问,最起码三代之内,大复仇之说是不能教的,反倒是尊尊、君德、克己从人、以德报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的学说要好好教给那些土人,就像之前自己师尊在边市城和朝堂、倭国做的那样儿。

    至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指的是大明百姓跟大明百姓之间,也是指的在那些交趾土人身上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最起码,表面上看起来要是一碗水端平,让那些交趾土人感觉他们和大明百姓受到的待遇是一样的,如果涉及到了大明百姓跟交趾土人之间的问题,就完全可以法理不外乎人情了只要表面上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就行了,剩下的,谁在意?

    反正沈颢觉得自己不会在意,自家师尊肯定不会在意,师叔也不会在意,皇太子和当今天子估计也不会在意。

    至于剩下的那些人,就算在意又能怎么样?自己这个秀才出身的同进士才是正儿巴经的交趾提刑按察使和交趾儒学提举。

    想明白了这里面的关窍之后,沈颢当即便对着朱老四躬身拜道:“臣,领旨!”

    朱老四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示意沈颢退下去之后,朱老四这才端起了茶杯抿了一口,将目光投向了杨少峰。



第三百五十七章 人口不够才是关键
    “你和瞻基你们两个,到底打算在这里搞出多大的风浪?”

    面对着朱老四有些莫名其妙的问话,杨少峰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什么叫我们两个打算搞出多大的风浪?

    交趾这块破地方一年三熟,不彻底的把这里握在大明自己的手里,小冰河来了怎么办?

    这次修皇城,本公子可是特意把煤山那里给弄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工湖,连歪脖子老槐树都没有了,再没了交趾,你让你那个曾曾曾孙子辈的倒霉孩子挂哪里去?

    除了交趾,缅甸那里的铜矿产量可不小,铜这个玩意就算不拿来铸成铜板,那也是能用在铸造火炮或者其他东西的。

    还有占城,那里也是一年三熟,暹罗好像也是,这么算起来的话,哀牢和缅甸好像也是能一年三熟,只要好好耕种,那地力甚至都肥到不需要休耕了,不握在手里能行?

    就算是退上一万步来讲,就算是这些土地都不值钱,那出海口总是值钱的吧?把占城还有缅甸这些乱七八糟的地方都弄到自己手里,再跟旧港那里彻底连成一片,整个海上的咽喉就握在了大明的手里,哪怕是海上收关税,都能让子孙后代吃上万万年的红利了好吧?

    至于缅甸的翡翠,那玩意纯属就是个搭头好吗?

    朱老四显然不清楚杨少峰的想法。

    尽管朱老四已经看出来占城和旧港这两个地方对于海洋的重要性,可是给大明那么多的藩国或者说给全世界当了二十多年的爹,朱老四显然不认为有谁能在海上对大明形成哪怕是那么一丁点儿的威胁。

    更别说大明还有西洋舰队和正在组建的远东舰队杨少峰当初和徐景昌等人琢磨着弄个远东商号出来,凭借着宝船的武力和运载能力去欧罗巴坑蛮子,结果朱老四在中间横插了一杠子,好好的远东商号变成了远东舰队,无论从舰队的规模还是从火力和人员配置来看,整个远东舰队完全就是翻版的西洋舰队。

    手握这么两支舰队,朱老四当然有看谁都是战五渣的底气。

    也正是因为如此,朱老四才会觉得杨少峰和朱瞻基在交趾这里搞出来的动静有些大。

    当然,这个动静有些大指的并不是两人在交趾大筑京观,也不是柳升又一次开启了疯狂的劳工贩卖活动,而是指两个人现在有意拉暹罗下水的想法。

    因为想要彻底消化掉交趾和缅甸,再加上占城和云贵那些地方,最少也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如果再在上哀牢和暹罗,这个时间就会打着滚的往上翻,二十几年也未必够用。

    再加上还有大荒那里那么大的一片地方需要迁移百姓过去,与其现在就把精力投入到暹罗的身上,反倒不如花些力气去解决大荒那边缺人的问题。

    换言之,整个大明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并不是钱的问题,也不是物资的问题,更不是武力方面的问题,而是人口不够用的问题:“你说这大明到底需要多少人?朕以前总觉得这大明的丁口已经不少了,可是现在怎么就越来越感觉不够用呢?”

    一听朱老四这么说,杨少峰就彻底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哪怕是从永乐十四年就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口增长,可是直到现在的永乐二十三年冬,大明的丁口数量也不过是从五千多万变成了八千万左右,连着一亿大关还差的很远。

    没有足够的丁口,想要开发交趾、缅甸、云贵、大荒、辽东、奴尔干都司、旧港这些地方的想法就只能是个梦想,想要落实在纸面上,还不知道得哪年才能彻底实现。

    朱老四又接着说道:“朕来之前,户部夏爱卿也在头疼这个问题。

    大荒那里确实是个好地方,铜产无数,堪称是上天赐给大明的一块宝地,可是大荒实在是太大了,想要填满整个大荒,户部和工部给出的结论是需要五千万甚至一万万的丁口。

    也就是说,哪怕是把整个大明所有的百姓全部迁移到大荒去,一时半会儿的也不能把整个大荒都给占下。

    如果再加上缅甸和云贵,你们再把暹罗和占城、哀牢之类的地方都给拉下水,那又得需要多少的丁口?朕上哪里给你们变出来那么多的百姓?”

    被朱老四这么一问,杨少峰顿时也犯起了愁,试探着道:“要不然,鼓励百姓多生?”

    朱老四忽然哎的叹了一声道:“你以为全天下就你一个聪明人?

    打从你们太爷爷那一辈起,大明就一直在鼓励百姓多生,谁家要是一次生上三个娃子,哪怕是女娃子,官府都得报到京城,这家人都能受赏。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百姓们愿意生,也能生,可是这丁口的增长就是跟不上丁口的需要,你说头疼不头疼?”

    “头疼。”

    杨少峰道:“这确实是够让人头疼的。不过,这也算不错了,百姓们愿意生,总比不愿意生要强许多吧?”

    正说话间,被朱老四派去巡查军务的朱高炽和朱瞻基父子也回来了。

    向着朱老四躬身行礼之后,朱高炽就寻了张椅子坐下,笑呵呵的抱着一个茶壶问道:“什么愿意生不愿意生的?怎么头疼了?”

    见朱老四不愿意搭理朱高炽,杨少峰就向着朱高炽躬身道:“回义父,刚才皇爷爷说这大明的丁口有些不够用,百姓们生的再多,也赶不上大明对丁口的需求。”

    朱高炽顿时乐了,笑着对朱老四道:“不是我说您,您老人家这心也忒急了,这丁口又不是韭菜,割一茬还能再长一茬,您总得给这些年生下来的娃子们一个成长的时间吧?”

    朱老四阴阳怪气的怼了一句:“那谁给朕时间?朕今年已经六十五岁了,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七十岁呢,谁给朕时间?你们一个个的又这么争气,朕简直不用替你们操心的?”
1...184185186187188...2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