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范进种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起来盘他

    范进仿佛一切都很自然一般,倭人的这些欺软怕硬的秉性早已摸得一清二楚。对万里英道:“三队副,留着这些懂我中原官话的倭人,我有用”随后再不言语,往大船方向走去。

    这么顺利的战斗,让身后的池重也是有些没反应过来,他问到旁边的范尼,

    “范尼老弟,这不是倭人的船吗,可是够大,范将军怎么就要上去了”

    “池大哥,你还不知道啊,这船现在被抢下来了,以后啊,这船就要姓范了”

    “当真这么说,咱也有船了!”

    ……

    范进一登上船,立即命人搜索所有地方,清点物资。如遇剩下的倭寇,不论老幼当场格杀。自己则领着范尼、池重,带上几名近卫,直奔船上最突出的那个船长室。

    船




第二十二章 怪异的队伍
    良久,范进睁开了眼睛,虽然此刻光线暗淡,范进却感觉看清了远方。

    他带领众人撤下了船,嘱咐范尼将薛一桶和董木匠叫来,安排了拆船改造事项。几位木匠望着偌大一艘船,口中啧啧声不止。

    “将军,这样大的船,打造颇为不易,若是咱拆了它,少说也要旬月。如果再改制小船,先别说时间,光是这铁钉、油布,也要耗上不少啊”

    “这个不难,待会我叫王三铁过来,看看把现有的铁钉融了,重新打造新的。此处渔家甚多,应该不缺那油布、沥青等物,咱们就地购买,给你十五天时间,我要见到新船!”

    “这个……这个……我等未曾打造过海船,且人手不足啊将军,是不是……宽容几日……”

    见到董木匠和薛一桶等人都是面露难色,范进叫来了贾飞。

    “贾队长,速去附近渔村,仗着你脸熟,找些懂造船的工匠,每人三两银子,就说本将军要造船,十五日内如造好,另有赏赐!”

    “得令!”

    看来这莒州城边的小渔村是贾飞的福地,这小子屁颠儿屁颠儿带着人就跑去了,丝毫没有一丝的疲惫。

    范进命众人将岸边倭寇尸体寻个僻静地方埋了,让李老三带众义子、后勤兵和新加入的流民来海边驻扎。大船还没拆,收拾干净住起来肯定比野外舒坦。

    他又来到了长乐军当中,指示曹兴旺和万里英进行战后总结会。这次他不再发言,而是专心的听着众人说。虽然此战没有太多的可总结之处,但众将士提到的“甲具不全”,导致混乱中被铳子打到腹部而受伤的问题,再次给范进提了醒。

    没多久,贾飞带着七八个匠人模样的人回来。范进询问下,得知都是莒州船坊的作匠。只是莒州海防荒废多年,船坊多年已不再修船,更别提造船。没了生计,匠户们各个缺食少穿,原本月前有倭人来采买些粮食器具,倒也缓过来不少。

    范进知道这莒州船坊的规模肯定小的不能再小,不然怎会只有这许多作匠他一通询问下,得知船坊的确不大,共有匠户5户,匠人十几名。只是有些匠户饥寒交迫下,舍了匠籍到南方逃荒去了。

    范进直接让他们登上了安宅船,检查船只。不久后领头的匠户回来告知,这船底破了一个大洞,许是到了近海后被礁石所破。

    “我说嘛,怪不得在日照呆这么久。”范进这才知道倭寇被困在这里的真正原因。

    他对这个领头的道:

    “姓甚名谁啊怎知这船上有破洞有了洞,船不会沉吗”

    那个匠户赶紧跪下,抱拳道“将军!大人!小的名叫陈阿大,这船虽是倭国所造,但采用了我大明的制法,载舱底有很多水密隔层,虽然破漏但还不至于搁浅”

    “水密舱!”范进心道果然这船只和车辆不同,不是你想造,想造就能造的。

    范进继续问道:

    “要是打造这样一艘船,需要多久啊”

    “回将军,大明没有此型船舶,与之相若的福船,恐怕要三年之久……”

    “三年!”范进吃了一惊,怎么这船要这么费事,竟然要三年才能打造好。这和自己估计的“十几天”相差太大了。

    范进寻思了半天,道:“如果把船板、铁钉都拆掉,重新改制为小船,可要多久啊”

    这陈阿大立刻转向了海边的安宅船方向,大致估算了半晌,道:

    “将军,拆船不难,这样一艘大船,若是变拆、变建小船,小的认为两月即可完工!”

    两个月……范进想了想,这个时间勉强能接受。他当即大手一挥,从缴获来的银子里拿出约莫有二十两散碎银子,直接扔给了陈阿大。

    “两个月,务必造好小船,等完工后,本将军还有重赏!”

    这样的话,自己是不能再在这里等两个月的了。大队人马进入胶州肯定会引起当地的注意,不如就此化整为零,自己带人先去胶州,去到自己事先考虑好了的落脚点。安排好新驻地的各项事务后,两个月的时间自然就到了。

    届时再派人手将这些流民、物资逐一的运往胶州,应该水到渠成。而且行船需要人,培养船工也需要时间,这么多人到了之后开展的活计也需要提前规划好。范进闭目凝思了盏茶功夫,随后道:

    “贾飞,你带第二队留守莒州,平日里要恪守《军规》要求,严明部队纪律,早操不可荒废,待两个月后,我亲自回来接你。你可愿意啊”

    单独把第二队留下,范进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活捉了三十多个没死透的倭寇,先用柳树皮煮水的法子保住他们一条活命,能不能活下来就看造化。然后日照有几处浅表性煤矿和铁矿,虽然无法大规模开采,但是用来练练手,为将要开展的采矿事业积攒经验还是极好的。

    据说倭人都非常吃苦耐劳,也不知真假,这个优点正好可以用来挖煤。留下贾飞,是因为单论机智灵活,其他俩队长肯定不及。这莒州城虽小,但离着自己远了,范进还是担心各种意外。而自己的众“义子”,此时还没有看出忠诚度以及具体的能力,是万万不敢让他们独当一面的。

    贾飞诚惶诚恐的接了命令,他知道这是对他能力的肯定,遂道:“贾飞唯效死力而”。

    范进又想了想,箭支无法补充,如果弩弦再绷断就更无法修理。他留下了薛一桶的两个徒弟在此地,作为军械保养之用。又命李老三支出一些银子,交给了贾飞。

    时间非常紧迫,距离后金军入宣府,还有不到五个月了。范进很清楚自己当前人少力簿,能贡献的力量太过弱小。但是既然知道了,我范进就万万没有逃避的道理,就算是自己爪牙不利,就算是后金兵强马壮,也不管沿路漫漫没有支应,只要我范进来了,就要在你身上咬下一口肉来!否则在一次次的入关劫掠当中,不断壮大的后金终成大患。而沿途的大明百姓,又会遭遇何样的痛苦

    范进想到这里咬着牙的下了决定。除第二队在此地,守着造船和流民外,其余的众多义子,以及第一、三队,全部北上走陆路到胶州。

    他又交过来贾飞,嘱咐了一些“莫要招惹官府”、“老实儿守船”等注意事项,随后便告诉他,如有兖州过来的流民,一定打听好煤、铁之物如何贩卖,如何找到相关牙行,然后适当的购买一些。

    又给了贾飞一张用毛笔勾勒的“地图”,标记着莒州城偏南的几个地方,说明了



第二十三章 跳板和桥梁
    因为白天无论如何走,都是那么拉风,范进不得不下了白日休息,夜间出动的命令。而且沿路不准出声。

    此时长乐军的新兵还好,老兵有很多人已经到了没了哨音都不知道该怎么走的地步。不得不在心里默默的数着“一,二,一,二……”

    五日后。

    范进再一次高估了这个时代的道路情况。原本以为两日的路程,走了小道之后竟然整整用了五日!到了第五日傍晚,才将将到了洋河镇。此地距离范进的目的地尚有二十余里,无奈之下只能在此宿营。

    又一日中午,有些疲惫的范进众人终于到达了胶州营海。

    此时胶州板桥坊还是一个较大的造船厂,而从少海口可以直接通向胶州湾。再往北的地方是胶州水师驻地,是万万去不得的。从板桥坊再往西不远,就是胶州县城,万历年间防备倭寇时,这里曾大兴土木,人员往来也十分频繁,现在自己一没有合法身份,二没有对私藏军械的合理解释,悄悄躲在营海才是最佳选择。

    最后的落脚点是营海极靠近海边的周家庄,这里和胶州离得较远。虽是靠海,但与水师往来航线不交叉。营海在前世的记忆当中,是一个国内数得上号的鱼虾养殖基地,又曾经有过大船进港的记载,水文和气象条件应当是符合自己需求的。

    营海与青岛港隔着胶州湾相望,只待自己有了船,就可以依靠营海为跳板,东至青岛,在那里发展自己的深海攻略,建立自己真正的大本营。南下莒州,沟通内陆各种资源的桥梁。

    留在这周家庄的目的,就是因为从陆路上去青岛,必须经过胶州和城阳,两地人口稠密,实难不被发现。最开始自己也是这样规划的,青岛为基地,胶州为跳板,莒州是桥梁。基地发展自身,跳板承前启后,桥梁沟通有无。从位置上,这三点成掎角之势。

    无论哪一个点,都对其它点起了支撑和促进的作用。范进需要的人力资源,全依靠跳板涌入。而煤、铁等物料,通过桥梁进入跳板,再走海路进青岛发展基地。而所有桥梁和跳板传来的外界讯息,都汇总到了基地。基地相对安全,进可攻、退可守,埋头发展不会有人打扰,所以三者缺一不可。

    只是目前还没有海船,只能先在这个小渔村暂做修整。这里和莒州一样,是自己发展实力的必要支点,所以依然要认真对待。

    范进叫来了王二铁和孙阿蛮。要想壮大实力,第一步就是保卫自己。

    “二铁、阿蛮,这几日忙于赶路,对于这鸟铳你们可有想法啊”

    二人对望了一眼,仿佛都有话要说,见了对方表情后,又都忍住。范进知道他们的想法,这是怕对方知道了自己的问题,然后赶超自己。

    竞争引入是对的,但前提是正当竞争。

    范进道:“你二人莫要为难,十日的期限只是我的随口之说。还是那句话,具体还要看哪个打造的鸟铳射的准,射的远!”

    二人听范进这么说,也就再没有了刚才的戒备。王二铁仗着和范进熟识一些,率先开了口:

    “将军,咱在这路上啊,可是天天琢磨。鸟铳在王家堡咱也见过,那扳机、龙头、罩壳,火门盖,皆常见形制,打造并不困难,可以照其样式,用铜来打制。而那触发的簧片,小的觉得用熟铁或百炼钢比较好”

    范进见王二铁说的同时,自己队伍里的“火器专家”孙阿蛮也是一副点头的模样,看来王二铁所言非虚。思索了一下,明白了关键——曰本缺铁而不缺铜,这倭国鸟铳自然用铜簧而不是钢簧。大明注重实用,所以普遍用钢来制作弹簧。这样会比原来击发的更为可靠。

    “接着说——”

    “这百炼钢可做簧片,也可以做铳管。只是这铳管如何打制,小的倒没有好办法,只有咱站住脚了,小的摸索摸索……”说到这里,王二铁不好意思的搓起了双手,用眼神瞄向了一旁的孙阿蛮。

    这孙阿蛮对此很是自负,满脸不在乎的样子,看来他定有祖传的妙法。范进道:

    “孙阿蛮,得意什么这是在为我长乐军制铳,不准藏着掖着!你快说,如何打制这鸟铳啊”

    孙阿蛮此时立刻憋红了一张大脸,扭扭捏捏起来——“不敢瞒将军,只是……这个……”

    范进懂了,这个时代的人,还普遍对于自己的技术进行藏私,既是祖传的手艺,那肯定是不能让外人得知的。而旁边的王二铁仿佛也十分自觉,大大方方的走到一侧。虽然此刻恨不得长出第三只加长耳朵来,不过也碍于规矩,没有继续在当场。

    范进一思索,心中有了计较。

    “你二人,可以用各自的办法去打制,时间还是十日。十日之内,我要鸟铳,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不过……”

    孙阿蛮见范进没有逼问自己的“祖传手艺”很是感激,而王二铁见范进没有对自己不知如何打制铳管也未加指责保住了面子,也很欣慰,他们见范进还有转折,赶紧立起耳朵听——

    “不过,如果你们二人的办法不灵,那就别怪我长乐军不讲规矩了,统统把你们的法子说出来,由本将军给你们参谋参谋!”

    王二铁是知道范进做圆规、制轴承,造马车和做利弩的本事的,听到他愿意指点一二,当即愈发恭敬起来。而孙阿蛮也是早已听说“启明星”下凡的范进本事不小,连工匠的奇淫技巧端的也是厉害了得,所以更是想听听他有什么道道。

    “本将军先告诉你们,不管是谁,铳子给我统一大小。喏——就是这么大!”

    范进从兜里随便摸出了一颗铳子,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随后交给了王二铁。

    “这样你们制出来的鸟铳,可以通用铳子,更能看得出在同等量、射击技术下,谁的铳更好!”

    二人一听,沉思半晌发现果然有道理,无不对范进大呼佩服。

    随后范进问了一句:“二铁,之前给你的鲁密铳图纸,研究的怎么样了啊”

    王二铁见范进并不瞒着孙阿蛮,便道:

    “将军,这鲁密铳图纸经将军修正,却是容易分辨。只是小的想不通,如按图加工,耗费的银子可是不低。光这几个机括,却要十几斤好铁打制,这一根鲁密铳打制下来,怕没有一个



第二十四章 着眼未来
    这弗朗机人带到后,比比划划的说了半天,范进是一个字也不懂。而且明显的这洋人语气不善,范进看着有些来气。

    他给了旁边范尼一个颜色,范尼心领神会,上前就赏了这洋人两个大耳刮子。

    “啪……啪……”

    这小子用了十成劲儿,扇的那弗朗机人眼冒金星,不多时两侧脸颊就肿起好高。

    看了看此时温柔的像小绵羊一样的弗朗机人,范进开口一笑,温文尔雅道:

    “这位洋大哥,可有名姓啊”

    “#¥……#……%&”

    “既然大哥不喜欢我大明话,那就再赏你几个板子吧。范尼,军杖伺候!”

    范进看到范尼如狼似虎一般的扑将过去,随后拉着这个还有些颐气指使的洋人下去打板子,心里竟然有些惬意。

    特么的,给脸往鼻子上上。刚才见到范进有了好脸色,这个洋人竟然又开始跳脚,真当这里是倭国,什么人都可以让你指了

    一刻钟后,被狠狠地打了十大板的弗朗机人,神情有些委顿的被范尼和池重两人架了回来。

    这厮已经完全失去了刚才跳脚蹦跶的神采,范进猛然间发现,这竟是第一次正式相见。以后需要从这些来远东的传教士身上榨很多东西,闹僵了不太好。看来这个老外真的不懂大明官话。弗朗机人其实是葡萄牙人,只是这葡萄牙语自己真不会说。

    然而在1373年的时候,英国与葡萄牙就建立了同盟关系。1385年,在英国的军事支持下,葡萄牙才取得了真正的独立。那个1373年的联盟,一直维持到了前世记忆的最后一天。如果用英语,兴许对方能够听懂。只是自己打小就不喜欢英语,更别提后来的初、高中,大学阶段。
1...91011121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