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范进种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起来盘他

    “‘教会联络处’!这名字不错,但是和教廷联络你就先省省吧,等我长乐军完全站住脚的。还有你说的月钱二十两完全是不可能的,十两还差不多!”

    “十八两!不能再少了,现在大明的物价涨的太快,烧鸡都卖到一两银子一只了!”

    “我说十两就十两,可以每个月给你发十盒罐头!这些弗朗机人就都交由你来打理了,我即将成立学校,相信在你的领导下,他们会成为最好的教员”

    “成交!”

    此时长乐军的罐头只在给行军打仗的时候,给那些战兵享用的。在长乐军内部,那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有银子都卖不到的奢侈品。听到还有十盒罐头,迪亚哥吞着口水就答应了。这也省了范进的很多心思。

    范进让他稍微等一下,绘制好了恰西克的改进图纸和工艺后,范进让范尼先去匠作坊交给孙阿蛮,然后自己带着迪亚哥一同去了火炮作坊。

    这里是迪亚哥最引以自豪的地方,也是他的据点。范进将那些打劫回来的西方传教士交给他之后,才想起来弗朗机三磅小炮已经打制好,只是自己去了曰本还没时间查验,见到了迪亚哥他才想起来这事儿。看来今后一定要捋好行程表,不然对长乐军如此重要的事都有可能被耽误。

    火炮作坊在匠作坊的一个角落,更靠近靶场。这里已经靠近了崂山地区,有三面被丘陵阻挡。怪不得这老小子想要一个能看见海的房子。

    到地方后,见到自己改了样式的弗朗机小炮。弗朗机小炮为了陆战搬运灵活,直接去掉了子铳,并且将其架设到了类似四轮马车的轮式结构上,炮架的尾部有一个脚架,使这个小炮脱离运输后,可以直接三点支撑在地面,增大了稳定性。这就和船上的弗朗机炮有些区别,虽然都是三磅小炮,船上的可是带着备用子铳的。

    除了这两点,其余的结构和材质都按照西式样式,这个小炮一出世便走了土洋结合的路子。范进只管实用、省钱,至于外观这是用来杀人的利器,管外观干啥这种思维也导致长乐军的武器,在流水线批量制造后,呈现出了傻大粗黑的外观,但绝不影响每一样都是战场利器!

    范进命人试射火炮,在两百步外立起了靶子。

    操炮的士兵是迪亚哥亲自训练的,只见他拿起一根木尺,上面至上而下的按照一定的距离开了




第四十五章 山雨欲来
    “马大眼”范进感觉这名字非常贴切,尤其是在一个豆点儿大的小眼衬托下,旁边那个大眼显得更大了。“那,你可喜欢这火炮啊”

    “将军,小的……小的可极是喜欢啊,跟着那个洋大哥俺可开了眼界……”

    “好!以后你就跟着迪亚哥,看看能不能把这火炮玩儿出个花样来!”

    “多谢将军……”

    范进从匠作坊出来后,便带着迪亚哥亲自去了关押西方传教士的地方。说实在的,范进本身对于这些鬼神之事并不感冒,作为一个见惯了飞机、火箭、智能手机、电脑电器的人,对迪亚哥这个级数的蛊惑根本无动于衷。

    他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和为迪亚哥树立权威,将来少给自己惹麻烦,便安排众位神的使者沐浴更衣,然后又让迪亚哥牵头,摆了几桌酒菜。这些来自欧洲的传教士们几日来可遭尽了洋罪,没有范进的命令,谁愿意搭理他们

    不过在范进好酒好菜好招待以及迪亚哥的游说之下,他们终于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里是范进的长乐军底盘,以后干啥都要看范进颜色。有时迪亚哥可以为他们出头,但是他们这辈子都离不开长乐军了。

    “先生们,不要难过,我不会忘记你们神圣的职责——吉州,一个传播福音的好地方,那里景色优美,人心淳朴,定会接受你们的神的旨意。但是在我神州……”

    范进见自己的英语好歹惹起了那些正在胡吃海塞的传教士们,便接着道:“在我神州,我们只相信科学,所以,先生们,你们可以将所要传播给曰本的欧洲知识,尽可能的留在我华夏……”

    “凭什么!”这时,一个正在啃猪蹄儿啃得满嘴流油的大胡子传教士站了起来,他对于范进的“友好招待”非常不满。

    范进脸色一阴,挥手叫来五位近卫队员,让他们对准传教士们身后的屏风就是一顿乱射。对付这种不服气的,咱就来点儿手段。

    “乒乒乓乓”一阵乱响,范进止住了近卫队员。每分钟十发的发射速度,已经碾压这个时代的任何冷兵器。巨大的贯穿力将屏风射的千疮百孔,随后弩箭全都扎进了后面的墙面里。

    近卫队最先换装,身背鸟铳,手持劲弩,衣甲鲜明,头盔锃亮。每个人脸上杀气腾腾,看的这些神的使者各个如坐针毡,好像只要范进一声令下,这帮大兵就能扑上来将他们生吞活剥一般。

    大胡子传教士此时也气息散乱,道:“我,我……我是葡萄牙教会远东分会的主教蒙特罗地,正义的战士!你们,你们这些野蛮人,在欧洲早已是火枪的天下,你们还用着冷兵器,当教廷派来正义的讨伐船队时,所有的盗贼都将送向绞刑架!”

    “哦原来,你就是那个蒙特罗地”范进啐了一口,道:

    “冷兵器吗如果把冷兵器做到极致,照样完虐你们那些粗陋不堪的火枪,要知道,我华夏才是热武器的祖宗!”范进恶狠狠的对着蒙特罗地说到,同时义正言辞的语气里,喷出若干唾液溅到蒙特罗地脸上,示意他一定要认清形势。只是范进的英语词汇实在掌握的对不起观众,他用汉语说完,迪亚哥帮他翻译。

    “你,你……”蒙特罗地放下猪蹄儿,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作为主教,可以算得上是派驻机构的传教士头头了,原来迪亚哥只是他手下的一个教士,而蒙特罗地要不是当初与教廷分管葡萄牙事物的有矛盾,也早已升任葡萄牙大主教了。所以远东地区的传教士们,一向以蒙特罗地为首。

    范进懒得再和这帮洋人纠缠,公布了今后所有权限和活动归迪亚哥支配后,便离开了这里。他哪儿也没去,而是直接回了火炮匠作坊。

    马大眼是个人才,自己要知人善任。范进回来后直接找到马大眼,让他按照迪亚哥所教授的方式,尝试铸造青铜的六磅炮。刚才蒙特罗地提醒了范进,自己目前依然以冷兵器为主,这还是要落后于同一时代的欧洲的。就算是从数量上,也远远的低于一般大明的军队。

    眼下已经到了崇祯七年四月,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他找到马大眼后,告诉他六磅炮的具体样式、大概口径还有炮管长度,其余的准星、照门、楔块、丝杆等物,将三磅炮上的比例放大,安装在六磅炮上。同时要考虑机动灵活,不仅可以用马拉的动,如果人推的话,最多只能用三个人。

    而且仿照三磅炮安装在船上的方式,将六磅炮设计之初就考虑同时放在船上和陆地上两种样式,以便加强海军的火力。

    临了范进又加了一句,如果现有的轴承规格不够,在样炮出来后,第一时间告诉自己,目前长乐军的轴承规格非常有限,如果六磅炮不能用水车和机床上的全铁轴承的话,有必要研发新规格的轴承了。

    而这样将原有产品拓展的研发,范进是不需要自己动手的。他可以交代给工匠协会,由工匠协会统一调度。自己找马大眼只是因为六磅炮太过特殊,暂时还不宜让更多人知道。他又想了想,此时“行使院”还未出台关于这样的新想法落地的细则,看来自己还要思考下,如何帮着行使院,将制度完善。

    具体细事儿范进此时已经很难沉下心来了,因为距离后金乱入宣府还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了,自己的部队人数还没过千。更要命的是,刚刚从曰本拿回来的银子,随着新田开垦,购买铁料,制造海船,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他现在急需银子,银子,还是银子!

    范进回到住处后,满脑子都是如何获取银子的方法,但随着深入思考又将方案一个个否定。正当他思考入神时,“当啷”一声,旁边有什么东西打碎了。

    范进抬眼望去,见范尼红着脸,一般嘟囔“碗又碎了,可不能糟蹋粮食,咱也捡起来吃了!”然后一边把碎碗片小心踢走,一边竟然趴在地上,用嘴去舔地上掰碎了和着汤汁的杂粮饼子。

    范进一个激灵!对啊,此时还没有军用饭盒、军用水壶等部队需要的消耗品面世呢,自己何不



第四十六章 四色军旗
    虽然感慨于大明的命途多舛,范进却并没有真的动心。明代的命运即将走到尽头,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止的事实,就算是他这样的穿越者,也无法只手干预历史之轮的巨大惯性。如果历史还按既定的轨迹走,又能如何

    范进此刻想的最多的,是面对如此情况,如何能够为自己换取最大限度的利益。

    既然后金即将借着攻打蒙古的余威去进攻宣府,那自己也要乘着勤王的东风打通青岛到宣府的商路。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后金劫掠宣府时,威胁到了京师的安慰,崇祯帝下令各地派出勤王队伍支援京师,那自己就是师出有名,长乐军可以派出劲旅,按照走青州-德州-沧州-天津-京师-宣府沿线的路径,打通各地的贸易和物流通道。

    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范进还没到胸怀博大兼济天下的程度,他现在只求获得更多的银子来壮大自身。

    如果此次驰援崇祯帝勤王的号召实施,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战术目的,那就是打击后金,尽最大的可能赚取军功提升地位。虽然自己目前的实力不值一提,但是借着“勤王”的口号,从莱州出兵,就算是一个小小的胶州教谕,一旦出了“家丁”助阵,那正治方面的回报可是无以复加的。

    如果从更高的层面——战略意图考虑,这就是打通从宣府到青岛的物流通道,用罐头、肥皂等物,沿途贩卖,从而沿途打开商路和情报通道。

    四轮马车从胶州出发,沿途经过各个地点,到了宣府就已经剩下了银子,再用这些银子换取长乐军急需的战马。而且沿途布设下吉州商馆等据点,就成了可靠的情报来源和物流中转站,

    这样就完善了从青岛至京津直到口外的情报网。所以无论如何,考虑经济因素也好,正治因素也好,实用的因素也好,这趟宣府之行都是必须要走的。自己虽然仅仅筹备了几个月,人力、物力和财力远远没到支撑这一战略意图的程度,如果能够再稳定发展一年半载的,成果会更大,损失将会更小。但是山陕地区疯涌的义军,以及大败蒙古军队的后金,已经让范进无法再等下去了。

    范进现在每天和三营官兵一道,近乎疯狂的训练着部队。“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是范进此时说的最多的话。随着训练的深入,这句话甚至成了范进的口头禅。

    最开始各个战斗营对于范进的要求还有些发蒙,这启明星下凡的范大将军,怎么突然就深入到了队伍,还突然的这么玩儿命的操练起来了

    但是随着训练的逐渐深入,还有面对周围堡寨的“正义鞭挞”行动,一旦上了真正的战场,通过训练时带来的体力上和精神上的优势,让长乐军新加入的战士们倍感自信。每当战后总结时,各营的最高长官如曹兴旺、贾飞等人,撰写的“我方士兵体力充沛、技术娴熟,是故本次战斗大获全胜”这类的总结,都会遭到范进最无情的鞭挞。

    原因只有一个——“你们目前所遭遇的敌人,甚至连敌人都称不上的盗匪、乱军之流,比之成名的农民军还有恶名昭著的后金军队还查着很远,就以你们目前的技战术水平和战斗意志,一旦遇到了后金军队或是更强大的欧洲军队,那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乎,各个营的主官纷纷在范进那里吃瘪,也导致了每个营在日常操训之余,纷纷主动的加练了野外快速行军、行进间射击,嗨哟炮兵和步军更紧密配合等等战术的演练,只希望得到严苛的范进的颔首。

    不过,这样一来,周边的堡寨就遭了殃。无论大小,无论之前是否有过累累前科。此时面对平时战斗强度一直上不去的长乐军,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但最后还是被长乐军攻破。到了最后,别说莱州地区沿海的各大堡寨,就是青州、登州等地稍有些规模的堡寨,无不被长乐军攻破。

    范进此时丝毫不顾及吃相难看而让各地的士绅排挤,他现在缺的是银子,不是士绅地主的支持,凡是惹到了长乐军,惹到了范进头上,那他离死期也就不远了。范进此时的行为虽然有些霸道,但是为了尽最大的可能壮大实力,扩充地盘,范进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至此,从崇祯七年五月开始,到崇祯七年六月的这段时间莱州、登州和青州的部分地界,士绅阶层是叫苦不迭,苦大仇深。范进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将周边剿了个遍,只要他有武装、有恶行,那么对不起,我们正义的弩箭就会射到每一个邪恶的角落。

    只是这样扫荡了一番,最后发现没有“恶行”的士绅堡寨几乎没有,这就让燃尽更加的似乎忌惮起来,终于在六月中旬,范进清理干净了从陆路上连接莒州城、胶州城,青岛和青州、登州交接的各个地方,所有的堡寨扫荡一空。附近所有的人力资源、地主囤积的财富,也统统的归入了范进名下。没办法,谁让大家指认出了那些士绅们的恶行了呢

    一时间,山东沿海一带的士绅阶层流传着一句话——有事莫到胶东来,以此形容胶东局势的恶劣和当地环境的糜烂。

    虽然实际上胶东地区的百姓们接受了长乐军的管辖后,各项事务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也都吃上了饱饭但是既得利益的集体是不会甘于这样失败的!

    只是此时碍于朝廷的情面和缺少确凿的证据,甚至连真正的凶手是谁都不知道。长乐军!这好像是突然间从地底下冒出来的队伍一样,



第四十七章 千里驰援
    范进将长乐军的四种品德定格在了四色军旗当中,这也是长乐军军魂所在。

    为了让长乐军上下全都充分的理解这四色旗子的意义所在,范进安排冯剑等人,成立“长乐教训队”

    这当然不是为了“教训”所有的军民,惩戒大家所犯的错误。那些事情自有“监督院”的人来做。这个“长乐教训队”的目的,就是要让各位军民知道,长乐军四色军旗代表的意义,长乐军的努力奋斗和战场杀敌,都是为了长乐军军民更好的生活!

    而这就是为何长乐军经常出去打仗的原因。同时也让不同文化程度的人,时时记起长乐军所拥有的崇高的理想。“教训队”这些人都来自最基本的士兵或是买来的义子,甚至是普通的流民,他们每日都和士兵们呆在一起,不仅让所有人感觉到这些“传话的”人与自己同操同练、同甘共苦,更加可以随时的将长乐军的声音倾听,必要时对长乐军中的一些不满或者怨气直接疏导。

    有了这样的一层“润滑剂”,范进相信自己的精神层面的建设会事半功倍,而长乐军也脱离了原始军队的模样,有了近现代军队的影子,同时部队才算有了灵魂,有了持续为止奋斗终生的目标和准绳。

    这个队伍的建立对于范进来说,比提升火炮性能和招募更多的士兵更加重要!如果没有先进的思想,如果没有灵魂,没有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这样的部队不会有长久的战力。

    范进选的都是些心思活泛之人,如果有说书经验更是求之不得。作战未必勇猛,但口才一定要好。还要对于范进所灌输的信念深入骨髓的相信。所以范进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把这些“教训队”的人员集中在了一起,天天进行亻专销组织般的洗脑和心灵鸡汤灌溉,无时不刻都在细讲“为”、“信”、“猛”,“毅”,他编了若干个前世记忆当中的小故事,还有糅合了众多能够记住的励志鸡汤,每天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操训,一起背诵军规条例。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过后,这些短期培训速成的“教训队”终于上岗了。

    而时间到了这里,已经是崇祯七年的七月了。按照原来的历史发展,还有四处打听来的情报,后金军队应该已经和大明进行了接触,而宣、大等地也应该笼罩在了战争的阴影当中。不出意外的话,没多久崇祯帝就会通告九边,驰援宣大和京师,也就是“勤王令”。

    具体的作战时间,范进已经无法考据。现在根据各方的动向来看,已经到了不得不出发的时刻了。之前分析过,无论从战术层面还是战略层面,自己打通从青岛到宣府、京师的道路都是不得不进行的。再加上自己到目前为止仍未正式干预历史走向,自己的到来到底有没有将历史的轨迹弄跑偏,仍然是个未知数,所以范进在这两个月来,已经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只到七月初三这个黄历上写的“适宜外出、赴任”的日子,自己就将沙场点兵,千里驰援!

    好在等到六月底的时候,朝廷已经通告各地,后金从蒙古边境涌入,恐对京师不利,希望各地抽调精锐拱卫京师云云。作为一个非正式的官员,范进是有权利知道这些消息的。虽然他从没有履行一个从九品教谕应尽的义务。
1...1920212223...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