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小农民大明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在乡下

    比如《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再比如《高大的皂荚树》、《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曹冲称象》、《猴子捞月》、《让我们荡起双桨》等等。

    这些课文再加上李凡亲手绘制的插图,直让所有的家长们看得兴趣大起,甚至有了一种走进学校,重新当一回学生的想法。

    这种想法有些荒谬,但又是如此的真实。

    “看到李凡先生的这些课文,我真的好像再去当一回学生,这绝对是我真实的想法。”

    “我相信你,因为我也有这的想法。这些课文学习起来一定非常的有趣,好想再梦回小的时候。”

    “如果我们小的时候有这样的课文,说不定我会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好孩子。”

    “我们错过了,但非常幸运的是,我们的孩子赶上了。我都有些羡慕我的孩子了。”

    “感谢李凡先生,我就知道李凡先生一出手,那就绝对不会让人感到哪怕一点点的失望。”

    “感谢李凡先生,感谢孩子们的人生导师!”

    “……”

    ……

    国家教育部。

    王学民亲自在网络上查看,家长们对于李凡这一次作品的评价和反应。

    看到家长们的种种评价之后,王学民并不意外,但依然显得兴奋。

    在之前,教育部要选编入小学语文课本的古诗和课文,也同样会提前公布在网络上,收集外界和家长们的意见。

    每一次都褒贬不一,甚至是贬大于褒,说什么选材的都是些什么眼光,这样的古诗,这样的课文也能够入选甚至还会有人说,选这样的课文不是误人子弟嘛。

    而这一次,家长们的反应几乎全都是兴奋、激动和期待,唯有极少数的一些有心人,纯粹在那里故意抹黑。

    王学民很兴奋,当即又给李凡打了一个电话,表示感谢。

    而李凡在电话里表示,过两天他还有一份礼物,要送给全国的孩子们。

    “礼物”王学民眼睛一亮,他大概能够猜到李凡说的礼物,应该是一部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作品。

    李凡送给孩子们的作品,那绝对非同小可,不说惊天动地的《三字经》,就是科普类读物《十万个为什么》,那也是非同小可的作品。

    现在李凡又要送孩子们一部作品,一旦消息传开,绝对会让无数的家长和孩子们极为的兴奋。

    事实上,李凡这一次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专门创作的作品,就已经是送给孩子们的最好的礼物了。

    如果再送给孩子们一部作品,那就是礼物中的礼物了。




第二千一百八十七章 “赵”姓为什么排在第一?
    “赵钱孙李”四姓排名前四,这四个姓为什么排名前四

    这是个很多人都有兴趣的问题,答案则与《百家姓》这部作品的成书时间有关。

    在前世,《百家姓》成书于宋朝初期的吴越地区。

    因而,宋朝皇帝的姓氏“赵”,吴越国国王的姓氏“钱”、正妃孙氏的姓氏“孙”,以及南唐国主姓氏“李”,为《百家姓》前四位。

    这种说法或许并不百分之百的正确,但上千年时间以来,这种说法最被公认。

    现在,李凡将《百家姓》带到这个世界之后,想必也会让这个世界的人们,好奇李凡为什么要这样排序

    对此,李凡并不准备解释,这东西当然也没法解释,而凭借李凡此时的地位,他也完全可以不解释,外界要如何讨论和猜测,那都是外界的事。

    那么,外界会如何热议《百家姓》中,姓氏的排序尤其是排名靠前的姓氏。

    李凡颇有些好奇。

    ……

    两天之后。

    李凡将《百家姓》文稿发到了王学民的邮箱,请王学兵通过教育部渠道,向外界发表自己的作品。

    李凡当然也可以自己直接发表,但考虑了一番之后,还是决定借教育部的渠道发表。

    不是因为教育部渠道的影响力更大,而是因为这类作品通过教育部渠道发表更好。

    王学民看到李凡发过来的邮件,知道便是两天之前李凡所说的,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他欣喜而又期待。

    迫不及待的将文件下载下来,第一时间打开。

    《百家姓》!

    这是作品名,王学民自言自语道:“《百家姓》与姓氏有关的作品吗”

    再看正文,果然如此。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

    名为“百家”,但“百家”显然只是一个虚数,里面记录的姓氏远远不只一百个,而是几乎包含了华夏文明中所有的姓氏。

    《百家姓》可以说是一部非常简单的作品,就把所有的姓氏组合在一起,根据适当的押韵排序,四字一句,仅此而已。

    但王学民渐渐发现,这部看似简单的作品,其推出之后的效果,或许会出乎意料的好。

    至于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效果王学民现在也并不完全确定,他决定先把这部作品公布之后再说。

    作品字数并不多,不到一千字,公布起来非常方便。

    于是,王学民利用国家教育部的渠道,正式向外界公布了李凡的这部最新作品。

    外界无数的人,自然早已经望眼欲穿。

    现在,他们终于等到了。

    《百家姓》!原来,这一次的作品是由几乎所有的姓氏组合而成,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惊奇不已。

    姓氏竟然也能够组合成为一部作品,这可真是脑洞大开,这样的创意也唯有李凡能够想到。

    而且,如果读出声来,就会发现这部作品的姓氏排序颇为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的,竟然十分有感觉,就像是在读一首诗一样,你甚至还会感觉这首诗很有诗意。

    仅仅

    只是姓氏的组合而已,竟然能够让人有一种在读一首,十分有诗意的诗一般的感觉,这真可谓是化腐朽为神奇。

    家长们啧啧惊叹不已。在之前,他们从未想过,华国的姓氏还可以组合成如此抑扬顿挫,又有诗意的四字短句。

    李凡果然总是能够想常人之不能想,家长们惊奇而又感慨。

    那么,这部作品适合小孩子们阅读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华国的姓氏,认识这些字,学习这些字的写法,还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着背诵,以锻炼孩子们的记忆能力。

    想必,只要家长和老师



第二千一百八十八章 推广姓氏文化的最佳时机
    ?

    没有人对“赵”姓排在第一表示不服,大家有的只是非常好奇,李凡为什么要把“赵”姓排在第一

    大家只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而不是质疑“赵”姓凭什么排在第一

    那么,李凡把“赵”姓排在第一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所有的家长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个问题自然不适合孩子们去研究,即便是他们自己,也感觉自己应该研究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

    但有人或许能够为他们解惑。

    最能够为他们解惑的人,自然是李凡,但家长们并不确定,李凡是否会出面解答这个问题

    除了李凡之外,那些名人名家们,应该也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

    他们一边在网络上讨论,一边等着有名人名家出来给他们解惑。

    ……

    正如家长们所猜想的一样,很多的名人名家们,都在思考李凡把“赵”姓排在第一的原因。

    这其中就包括两位著名的历史大佬,岑庚和沈从。

    国家文化部,沈从的办公室,王学民和岑庚都在这里做客。

    王学民说道:“沈老、岑老,现在外界对于《百家姓》中,‘赵’姓为什么排名第一这个问题,格外的关注。这既在我们的预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我忽然发现,这是一次推广我们华夏文明中,姓氏文化的一次绝佳机会。”

    沈从点头道:“的确如此。而这,显然也是李凡小友这一次推出《百家姓》的一个重要目的。《百家姓》的确是为孩子们创作的作品,但李凡小友写这部作品的目的,绝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我们华夏有哪些姓氏”

    岑庚道:“我和老沈之前就商量过,什么时候要开始推广和普及一下我们国家的姓氏文化。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毕竟,要让大家突然对姓氏感兴趣,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如果大家没有对姓氏产生兴趣,就强行推广的话,效果定然极差。所以,我们一直没有找到机会。现在,李凡小友的这部《百家姓》一出,可谓帮了我们的大忙,最佳时机已经出现。”

    王学民道:“原来岑老、沈老早有此计划,李凡老弟的这部《百家姓》出现的可谓正是时候。真是没有想到,一部《百家姓》竟然就让最佳的时机出现了。不过,这也多亏了这是李凡老弟的作品,如果换作是其他人的作品的话,效果估计就没有这么明显了。因为,这个最佳时机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大家强烈好奇的想要知道,‘赵’姓为什么能够排在第一而要让大家只是想要知道‘赵’姓为什么能够排在第一而不是质疑‘赵’姓为什么能够排在第一这个排序之人,怕是非李凡老弟莫属。”

    沈从道:“正是如此。既然现在最佳时机已经出现,那么,我们便可以以此为契机,面向全国推广和普及姓氏文化。在这之前,首先要为大家解惑,李凡小友为什么要将‘赵’姓排在第一这是关键,也是契机。”

    岑庚道:“根据我的分析,李凡小友把‘赵’姓排在第一,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和一个人物有关。”

    沈从接口道:“千古一帝秦始皇。”

    岑庚点头道:“正是秦始皇。我们习惯称秦始皇为嬴政,但根据姓氏文化的传承,以及相关的记载资料,可以判断秦始皇其实是赢姓赵氏。而秦始皇所生活的时代,正处于姓氏合流的晚期,人名正确的称法应该是‘氏+名’,而不是‘姓+名’。秦始皇姓赢,氏赵,名政。所以,称秦始皇为赵政,其实更加合理。只是我们现在已经习惯性称之为嬴政罢了。但习惯归习惯,更加合理的称谓,我们也应该知晓。”

    王学民道:“原来如此,千古一帝的氏,的确有资格排在第一。这样一来,《百家姓》排在第一的‘赵’,其实是氏,而不是姓,我们以此为契机,将姓氏文化推而广之,效果自然水到渠成。”

    &



第二千一百八十九章 从姓氏的起源说起
    ,

    所有人都疑惑不解,不明白沈从为什么说,《百家姓》中“赵”排名第一,和千古一帝秦始皇有关系

    但他们并不质疑沈从的话,而是在等着沈从进一步解释说明。

    沈从的确还有下文,过了一会儿之后,沈从继续更新微博。

    在微博中说,关于秦始皇这个人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多少有所了解,知道他姓赢名政,也知道他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因而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自称为始皇帝。

    他也的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是名副其实的始皇帝。

    我为什么说《百家姓》中,“赵”排在第一与秦始皇有关

    因为秦始皇除了有“姓”和“名”之外,他还有氏。

    姓氏姓氏,关于姓氏有着自己的文化和传承,在秦汉之前,姓氏中的“姓”和“氏”其实是不一样的。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无氏。

    所以,在秦汉之前,对于有身份的人,其称呼应该是“氏+名”,而不是“姓+名”。

    而秦始皇的时代,是姓氏合流的晚期,因而对于有身份的人,其称呼也应该是“氏+名”。

    也有说法是,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不管是哪种说法,都是说,在那个时候我们称秦始皇为嬴政,其实是不恰当的,我们应该用秦始皇的“氏+名”,来称呼秦始皇。

    注意,这里说的是不恰当,而不是不可以。

    那么,秦始皇的“氏”是什么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可见,秦始皇的氏为赵。

    另外,关于秦始皇的氏为赵,还有多种说法。

    比如,秦王室和赵王室本系一脉,秦王室的先祖曾经依附于赵王室,因此随了赵王室的氏。

    再比如,秦始皇出生于赵国,以出生地为氏,故而姓赵氏。

    说法很多,也都有争议,但秦始皇的氏为“赵”这一点,却是能够肯定。

    因此,秦始皇姓赢,氏赵,名政,按照秦始皇时代的名字称法,称秦始皇应当是“氏+名”。

    也就是说,我们称秦始皇为赵政,比称其为嬴政更加恰当。

    当然,在秦汉之后,姓和氏合为一体,我们也已经习惯了称秦始皇为嬴政,继续这样称下去也没有问题。
1...10511052105310541055...1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