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小农民大明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在乡下

    但郑洁、梁生二人却是对联高手,二人在心里稍一琢磨,便已经有了下联。

    郑洁笑道:“这上联的确不错,但想要对出下联,却也容易。”

    沈从闻言摇头道:“看样老郑已有下联了,老梁应该也对出来了。说到对联,我和老岑只能甘拜下风。”

    郑洁道:“的确已经有了下联,速度也不算慢,但还是没有李凡小子快。”

    沈从笑道:“不错,李凡小友应该更早就对出下联了。”

    李凡故作得意的说道:“估计是要比郑老、梁老他们,快上那么一点也就是了。”

    “你小子少嘚瑟。”郑洁、梁生二人同时笑骂道。

    李凡、郑洁、梁生三人都对出了下联,但他们都并不准备上前去写出下联,还是让现场其他的人对出下联好了。

    不远处,一些人的说话声传进了几人的耳中。

    “这上联出得还真不错,为什么我就想不出这样的上联呢”

    “上联有些时候灵光一闪就有了,一句优秀的上联其实并不能代表,那个人的对联水平有多高。”

    &nbs




第二千一百九十八章 要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众人纷纷催促,表现得兴奋而又期待。

    对出下联的小伙子成为了全场的焦点,他很兴奋,他等待的就是这一刻。

    绞尽脑汁的想下联,除了对对联本身的喜爱之外,就是为了享受此时这种成为全场焦点的感觉,被人羡慕,受众人欢呼。

    他足足的享受了好一片刻之后,才提笔写出了自己的下联。

    “鸿是江边鸟。”

    下联一出,现场顿时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欢呼声,虽然很多人都对不出下联,但不代表他们不会判断下联对得好与不好

    这句下联,无论怎么看,都是上上之作,对得非常巧妙。

    鸿,也就是大雁,将“鸿”分为左江右鸟,与上联的上天下虫,对仗十分工整,也十分巧妙。

    “小伙子对得好啊!”

    “小伙子干得漂亮!”

    众人并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纷纷叫好,小伙子更是兴奋,连连向着四周抱拳,表示感谢。

    看着此时风光无限的小伙子,那些之前苦苦思索下联而不得的人,既羡慕又懊恼。

    懊恼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个下联这个下联很简单啊,自己应该想得到才对嘛。

    只可惜现在再懊恼也是无用了,这一次的风光已经属于小伙子了,他们只能期待着自己下一次能够第一个对出下联了。

    当然,除了对出下联之外,也可以出上联,如果出的上联够出彩,也同样能够成为焦点。

    就像之前的那个中年男子一样。

    可惜,下联不好对,上联它也不容易出,要出一句好的上联,甚至可以说比对下联更难。

    很多人都跃跃欲试,想要出一句上联,奈何没有想到好的上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出尽风头。

    此时的他们也都在想,要出一句好的上联,怎么就这么难呢如果有什么书籍能够教人出上联,对下联就好了。

    人群外围,郑洁说道:“这下联对得的确不错,看样子这里有一些人,已经有了颇高的对联功底。不错!不错!”

    梁生道:“下联已出,我们也该出发了。”

    李凡、沈从、岑庚三人同时点头,沈从说道:“那就走吧。”

    而后,五人从人群外围离开,继续往白云山入口进发。

    ……

    小孩子们的写作能力,是一件让很多老师和家长们都头疼的问题。

    对于老师来说,学生们写的作文往往让人啼笑皆非,但偏偏又不能去责怪学生们。

    毕竟,学生们年纪还小,写不好作文也正常。

    况且,学生们的作文写不好,与他们这些老师的教导,多多少少都有些关系,他们不能一味的去责怪学生。

    只是,他们想了各种办法来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但效果均不是太理想。

    说到学生们的作文问题,很多老师就觉得头疼。

    某著名小学的几名语文老师,这个时候就在头疼。

    其中一位老师正在批阅班里一次考试的作文,一边批阅,一边总是在无奈的摇头。

    “刘老师、黄老师、张老师,你们说到底要怎样,才能够让孩子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三位老师听后,同时无奈的摇了摇头,分别说道:

    “感觉各种方法都试过了,但始终没有什么效果。难啊!也许只有等孩子们长大一些之后,才能够有所提高吧。”

    “孩子们长大一些的时候,其作文写作能力的确会相应的提高。但那个时候,大家的作文写作水平差距会越来越大,也同样让人非常的头疼,只怕还会越来越疼。”

    “的确可能会越来越疼,但能有什么办法呢不只是我们没有办法,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

    “所以,这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了。那些宣称可以提高孩子们写作能力的书籍,一本本宣扬得好的很,说什么保证整个提升一大截的,其实都没有什么效果。”

     



第二千一百九十九章 《声律启蒙》
    ?

    李凡准备要写的一部作品,便是前世同样堪称经典的启蒙读物之一,《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一部训练孩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但它的受益者绝不仅仅只是孩童,而是所有的人。

    凡是想要学习写诗作词,出联答对,又或者想要提高自己文字写作能力的人,都可以去学习,去读《声律启蒙》。

    当读的遍数足够多的时候,绝对的受益无穷。

    整部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诗如歌,即便是小孩子,也会有很强的兴趣读下去。

    事实上,用于帮助孩子们提升各种能力的书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一定要让孩子们有兴趣去读它。

    只有孩子们感兴趣了,这本书籍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孩子们。

    毕竟,孩子们不比成人,让他们读书学习往往都是被动的。他们不像成人,如果想要学习某种技能,又或者想要提升某种技能,即便是相应的书籍十分枯燥无味,他们也能够坚持的学习下去。

    孩子们则不行,如果一部作品他们不感兴趣,他们绝不可能坚持去学习,去钻研,去读。

    市面上那些帮助孩子们提升写作能力的书籍,不能说它们编写的不好,而是它们无法让孩子们对它们产生兴趣。

    孩子们不感兴趣,自然不可能主动的去接受和学习,那自然就难有效果了。

    其实,那些书籍的编辑们,也明白这一点,也明白他们的作品,首先必须要让孩子们产生兴趣,后面才有可能真正的帮助孩子们提高写作能力。

    他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让孩子们对他们的作品感兴趣,但可惜效果始终不怎么好。明明他们自己已经感觉非常完美,认为小孩子们一定会非常感兴趣了。但可惜最后的市场则证明,孩子们依然没有什么兴趣。

    孩子们没有兴趣,他们的书自然也就难以帮到孩子们了。

    他们也非常的郁闷和无奈,明明就已经非常有趣了啊,为什么小孩子们总是不喜欢呢

    他们实在是不知道,到底要怎样的作品,孩子们才有可能会感兴趣

    这的确是个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些书籍对于孩子们来说,始终难有什么作用。

    而《声律启蒙》便能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它如诗如歌又押韵的语句,一定能够让孩子们产生兴趣。

    李凡对此深信不疑。

    不仅如此,这部作品还能够让孩子们在语音、词汇、修辞等等方面,都得到强而有力的训练,而不仅仅只是学会如何写诗作词如何出题答对

    还有,作品中所包含的大量典故,还能够让孩子们去了解典故,了解历史,甚至是在以后写作的时候,还能熟练的运用典故。

    当然,对于成人们来说也是一样的。

    这部作品既面向儿童,又针对成人,是一部绝对经典的声律方面的作品。

    整部作品分为上下两卷,每一卷又分为十五个单元,但整部作品的字数却不算多。

    李凡很快就将整部作品全都码了出来。

    全部码出来之后,李凡顺便读了其中的几段,感觉非常完美。

    之后,李凡并没有通知沈从、岑庚、郑洁、梁生几人过来看,而是打算等到明天早上再给他们看。

    免得显得太过于妖艳了,这特么才几分钟啊,整部作品就已经出炉了。

    ……

    第二天早上。

    沈从、岑庚起床之后,来到院子里,恰好看到李凡从外面回来,沈从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李凡小友,作品准备得怎么样了”

    李凡答道:“已经写好了。”

    “已经写好了真的只需要一个晚上”沈从、岑庚二人均是喜不自禁,沈从连忙说道:“现在可否让我们看一看”

     



第二千二百章 觉得不可思议,但又非常期待
    之后,沈从哈哈笑道:“李凡小友,你这部作品果然可以教人写诗作对。而且,还绝不仅仅只是教人写诗作对这么简单。可以说,任何人读这部作品,都可以从中受益。只是受益的大小有区别罢了。即便是我,刚刚就这么粗略的读了一遍,也颇有一种受益的感觉。如果细细研读的话,只怕受益会更大。”

    岑庚也说道:“的确是这样的。你的这部作品一出,无数的人都将因此而受益。现在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写诗作对他人是无法教的,也没有这方面的作品。但是现在,这种说法要改变了。写诗也好,作对也罢,那都是可以教的。了不起!”

    听两人如此夸赞,李凡心道:“这是自然,这可是前世流传了数百年的经典作品,那自然了不得。”

    不过,嘴上却是说道:“二老的赞誉太高了。这部作品究竟有没有用,还需要通过市场的检验。”

    沈从点头道:“这话的确不错,的确还需要市场的检验。但我可以绝对保证,这部作品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岑庚也道:“的确如此,如果这样的作品都无法通过市场的检验,那就实在是太诡异了。不过,现在的问题是,李凡小友打算如何推出这部作品”

    李凡道:“二老的意思呢”

    岑庚沉吟道:“这部作品最主要的功能是教人写诗作对,以及提升孩子们在写作方面的能力。那么,我认为可以让国家诗词协会那边,和国家教育部联合推出这部作品。当然,李凡小友直接推出也是可以的。”

    李凡道:“这类作品我就不直接推出了。就让诗词协会和教育部联合推出吧,这样比我直接推出更好。”

    岑庚点头道:“这样也好。”

    沈从道:“那我们这就联系王部长和韩会长他们,想必他们都会非常的兴奋。尤其是王部长,李凡小友继《百家姓》之后,这么快又送给了他这样一份大礼。”

    岑庚笑道:“那是肯定的。”

    ……

    王学民的确十分的兴奋,他正在接沈从的电话,“沈老,你说真的真的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还能够教人写诗作对竟然还有这样的作品。……没问题,没问题,我这就安排,这就安排。等等...等等,沈老,麻烦你现在就将《声律启蒙》的文档发到我的邮箱。现在啊,就现在,麻烦沈老了。”

    挂了电话,王学民欣喜得不能自已,继《百家姓》之后,李凡这么快又给了他一个如此巨大的惊喜。

    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家长们头疼,老师们头疼,他们教育部同样头疼。

    甚至是更疼。

    因为,市面上那些号称可以提升孩子们写作能力的书籍,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让家长们对他们教育部颇有微词,认为是他们教育部没有监管好,什么书都能在市场上销售。

    这让他们教育部感到非常的无奈,那些书编写的其实都不错,质量上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没有质量问题的书,他们不可能不让人家上架销售。

    只是那些书也确实效果不大,家长们有微词,教育部也能够理解。

    也正因为能够理解,教育部才头疼,他们也希望那些书能够有好的效果,但奈何孩子们就是不喜欢,能有什么办法

    现在,李凡帮他们找了办法,教育部从此之后,就可以不用再为这事头疼,王学民又如何不兴奋

    当然,更让王学民感到兴奋的,是孩子们的写作能力,终于能够得到提高这件事情本身。

    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如何让孩子们更好,更快速的成长如何为国家尽可能多的,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是他们教育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

    现在,孩子们的写作能力都有可能得到提升,那就很有可能让很多的孩子,因此而成长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王学民又如何不兴奋

    这已经是李凡这里接连着,送给他的第三份大礼了,他已经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表示感谢了。

    又或者他其实不用表示感谢,大家都这么熟了,关系也这么好,一再表示感谢就见外了不是。

    王学民正



1...10541055105610571058...11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