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赫墨
这些宝贝不能遗失!
杨靖小心的绕着墓室走了一圈之后,那十多尊个头巨大的唐三彩就全被收进了储存空间,然后杨靖才开始仔细的筛选那些散落在地面上的陪葬品。
这些陪葬品大都以金银饰品
第五五三章 《兰亭集序》
这个锦盒不大,同样是金丝楠木打造的,杨靖只不过是打开了盒子看了一眼里面的东西,立刻就把盒子扔进了储存空间中。
因为盒子中除了一张疑似生宣纸一样的纸之外就什么都没有了。
正是因为盒子里面盛放的是一张纸,杨靖这才慌不迭的直接连盒子一块扔进了储存空间。这里的东西都已经放了一千多年了,鬼知道盒子打开之后里面的这张纸会不会发生别的变化
最主要的是,哪怕仅仅是看了一眼,杨靖也看出来了这张纸要远远比之前发现的那些手抄佛经所用的纸张要古老的多。
那些手抄佛经都是用硬黄纸写的,硬黄纸保存好了,千年的时间是绝对没问题的,可是刚刚看到的那张放在锦盒中的纸,显然不是写在硬黄纸上的,到更像是更早的蔡伦纸。
连盒子带纸一块扔进储存空间之后,杨靖这才微微放了一下心,意识随即就进入到了储存空间,用意识再次打开了那个锦盒,并轻轻的打开了那张纸。
“还好,纸张保存的还不错,最起码没有出现一碰就变成飞灰的事情......”杨靖提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但当他看到那张纸打开之后露出的字迹之后,刚刚落回原处的心脏竟然不受控制的再次猛烈的跳动起来。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仅仅是看了十几个字,杨靖就觉得自己的脑袋瓜子“嗡”的一下!
“这、这莫非是《兰亭集序》”
怪不得杨靖这么想,实在是刚刚看到的这十几个字太熟悉了。
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王羲之亲自挥笔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而这十几个字的开头,正是那篇天下闻名的《兰亭集序》的开端部分。
杨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努力的放空自己,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之后,这才继续用意识看下去,结果,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与《兰亭集序》分毫不差。
最关键的是,杨靖在这张疑似是王羲之真迹的纸上,只看到了数量不多的鉴赏钤印,不像后世那些传世临本、摹本上到处都是鉴赏钤印。
难道这真是王羲之的真迹
要知道王羲之写出了《兰亭集序》之后,真迹就一直在家族中保存,一直到了唐太宗时期才被李二弄到了自己手里,而据说李二死后,更是自私的把《兰亭集序》的真迹给自己陪葬了。
如果要是李二真的把《兰亭集序》的真迹陪葬了,那么恰好能够说明这幅《兰亭集序》上的鉴赏钤印为何这么少。
这篇《兰亭集序》没有经过后世那些收藏着的祸祸啊!
杨靖强忍住内心的激动,让圣戒鉴定了一下这幅《兰亭集序》,结果圣戒给出的答案却是让杨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哪怕是戴着面罩,也兴奋的大吼了两嗓子。
“《兰亭集序》,王羲之,353年。”
这幅《兰亭集序》竟然是王羲之的真迹!
由不得杨靖不激动,实在是这《兰亭集序》的名头太大了。
说个不好听的话,在某些方面,这片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字帖,甚至比传国玉玺的名头还要大。
当然,要论珍贵程度,十幅《兰亭集序》也比不过一方传国玉玺。传国玉玺那可是承载着华夏上千年国运的国之至宝,而《兰
第五五四章 书画
其实这幅《兰亭集序》的真迹现在就在杨靖的储存空间中,这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既然当年李二指定要陪葬的《兰亭集序》都被他儿子给偷偷换了出来,那么作为李治的老婆,这幅真迹落在武则天手里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武媚娘绝对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主儿,她连老李家的天下都敢偷过来,区区《兰亭集序》真迹又算什么
武则天也是非常喜好书法的,如果李治真的把他爹李二准备陪葬的《兰亭集序》真迹偷偷换了出来,那么武则天在李治死后把这幅《兰亭集序》据为己有又怎么了
或许是亲眼看到李治偷偷把原本给他老子陪葬的《兰亭集序》换了出来,武则天也担心自己死后自己的儿子贪墨自己的陪葬品,于是就提前把陪葬品安置在这座陵墓中,包括这幅《兰亭集序》的真迹。
只是武媚娘恐怕没想到,她所准备的这一切他儿子虽然不知道,但她儿子更狠,直接就把她和李治一起和葬在了乾陵中,这座武则天精心为自己建造的陵墓自然也没有了用处,最终这些武则天提前安排好的陪葬品就一股脑的全都便宜了杨靖。
想通了这一切的杨靖也是不禁有些哭笑不得。他也没有想到,兜兜转转一千多年,千古一帝武则天竟然在冥冥之中和自己有了缘分......
可这终归是好事儿,先是传国玉玺,再是那些珍贵的碑刻,然后又是那些价值难以估计的名家手抄佛经,然后又是这篇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真迹。要不是武则天当年这么做,这些东西还不知道便宜了哪个盗墓贼呢。
杨靖喜滋滋的收起了这篇《兰亭集序》,然后开始把精力转移到下一个目标。
容不得杨靖不转移注意力,实在是越靠近这间墓室的中心,那种金丝楠木打造的锦盒就越多。毋庸置疑,这些锦盒中绝对都盛放着珍贵的陪葬品。
果然,当杨靖打开其中一个长条形的锦盒时,里面竟然是一卷画轴,然后杨靖果断的和刚才处理《兰亭集序》一样,直接连盒子带画全都扔进了空间。
在空间中打开这卷画之后,杨靖这才发现这卷画竟然是唐初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画的一幅画。
这幅画画的好像是长安某个坊某间店铺开张时的红火场景,这可是比较稀罕的。
阎立本擅长画人物画,不管是《步辇图》还是《历代帝王图卷》,都真实的体现出了阎立本的作画特点。就连杨靖也都以为阎立本通常只画人物肖像呢,哪儿想到竟然在这里看到一幅类似于《清明上河图》一样的画作。
当然,这幅画作可没有《清明上河图》那么庞大,几乎把半个汴京都画了进去。这幅画的尺幅也不小,但却是截取了某条街道其中的一个场景放大了之后绘画的。
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大而全,那么这幅画就是小而精。
和唐朝很多画家的画一样,画在左边,字在右边,画卷的末尾还有一段字表明画这幅画是怎么来的。
看完后面那些字,杨靖这才知道这幅名为《东市米铺开张图》是阎立本在与朋友酒后路过东市时,偶然间看到一间米铺开张,很是喜庆,于是阎立本画性大发,当场挥毫泼墨,作下了这么一副画。
只是杨靖想了很久,都没有在相关历史记载中记得有关于这幅画的记载。那说明这幅画创作完成之后并没有在外界流传,或许是被当时米铺的店老板收藏,又或者是直接被收入宫中。
阎立本在唐初可是比吴道子还牛叉的大画家,阎立本死了十多年吴道子才出生,所以在唐初时代,阎立本就是最牛叉的画家。
&nb
第五五五章 九鼎
“这、这莫非是大禹九鼎和秦十二金人”眼前的这十几个一人来高的物品真的是把杨靖吓了一跳,但随即他就意识到不对。
“不对,这不是大禹九鼎和秦十二金人,这应该是武则天仿造的。真品九鼎早就不知所踪了,即便是武则天也不可能找到真正的九鼎。”杨靖双眼紧紧地盯着这十几个大家伙,最终很肯定的说道。
在外围的那十二尊金人,杨靖现在没有心思去关注它们,他的心思全都被那九尊大鼎给吸引住了。
这可是传说中的九鼎啊,如果是真品的话,那甚至是比传国玉玺更牛叉的至尊神器!
在华夏的历史中,大禹九鼎被公认为是华夏九州的象征,而传国玉玺则是皇权的代表。也就是说,九鼎象征着华夏这个国家,而传国玉玺则是华夏正统的象征。
两者之间很难比较谁更尊贵,但毫无疑问的是,如果眼前这九尊大鼎是真品大禹九鼎的话,那绝对是属于超品物品的。
但圣戒对于这九尊大鼎并没有任何的反应,这就直接证明了这九尊鼎并不是传说中的大禹九鼎真品。
想想也难怪,早在秦始皇统一全华夏之前,象征着华夏九州的大禹九鼎就已经不知所踪,后来不管是秦始皇还是汉朝的皇帝,都找了很久,但大禹九鼎一直不见踪影。甚至就连大禹九鼎的大小、重量、形状都无人知晓了,武则天又凭什么能够找到大禹九鼎的真品
这九尊鼎哪怕不是真品,但也极其漂亮。中间是一尊接近一人高的圆鼎,这个圆鼎也是最大的一尊鼎。杨靖知道,哪怕是仿造的大禹九鼎,中间这尊圆鼎应该就是豫州鼎。
在豫州鼎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各有四尊多半人高的圆鼎,而在四个角的方位,则有四尊多半人高的方鼎。
杨靖知道,九鼎的摆放位置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按照大禹九鼎的摆放位置来看的,最上方的那尊圆鼎应该就是荆州鼎,然后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往下数,荆州鼎右边的那个方鼎应该是梁州鼎,然后是圆形的雍州鼎、方形的冀州鼎、圆形的兖州鼎、方形的青州鼎、圆形的徐州鼎以及方形的扬州鼎。
九鼎有圆有方,又这么摆放,一个是代表着古代九州的位置,一个则是在意喻着“天圆地方,阴阳顺当。正斜有位,九州泰康。”
自从大禹治理黄河有功,舜禅让帝位于大禹,大禹就开创了华夏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禹就是夏王朝的缔造者。
相传大禹创建夏王朝之后,就把天下划为九个州,并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的都城阳城。
从九鼎铸造完毕开始,这九尊青铜大鼎就成为了华夏的代名词,以及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
周显王时,相传九鼎没于泗水下,至此九鼎下落不明。后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权利象征与意义,亦曾屡次重铸九鼎,武则天、宋徽宗也曾铸九鼎。
眼前这九尊大鼎,显然就是武则天重铸的九鼎!
只是历史上记载的武则天铸造的九鼎早也不知所踪,估计没多少人知道武则天把她重铸的那九尊鼎最终当成了陪葬品。
华夏历史上,九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甚至围绕着九鼎还出现了一个著名的成语,那就是“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这个典故说的是在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发兵攻打居住在陆浑之地的戎人。陆浑在河南嵩县北部,距离东周首都洛阳不远。
陆浑戎当然不是对手,楚军大获胜利。不过,楚庄王并没有就此停手,而是大手一挥,指挥大军一路向北,进入了周天子的领地,来到了洛水边。
周定王非常恐慌,便让王孙满以劳军的名义去探探虚实。天子使者王孙满来到楚营后,楚庄王劈头便问王孙满: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
&
第五五六章 仿造的原因
这九尊鼎上都铸有精美的纹饰,也有很多花鸟鱼兽的纹饰,鼎的内部更有许多很清晰但杨靖一个都不认识的象形文字铭文。
这些铭文让杨靖精神大振。
青铜鼎价值高不高,不在于它的个头大不大,而在于鼎上面有没有铭文,在于铭文的多少。司母戊大方鼎号称华夏第一青铜器,最主要的就是因为它的个头太大了,但要论真实的考古价值,这尊鼎远远不如有着499个铭文的毛公鼎以及拥有290个铭文的大克鼎。
眼前这九尊鼎虽然不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鼎,而是武则天仿造的,但这九尊鼎本身仿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禹九鼎,每尊鼎内部更是有着多达超过五百个的铭文,最大的那尊豫州鼎的内部,更是有着多达九百多个的铭文。
这些铭文杨靖一个都不认识,但杨靖知道这些铭文显然都不是商周时期的钟鼎文,极有可能是夏朝早期使用的夏朝文字,也就是甲骨文的早期字形。
杨靖也搞不清楚武则天那时候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些夏朝早期的文字并铭于鼎内的,但想必当时武则天为了仿造九鼎也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以一国之尊的身份仿造九鼎,九鼎内的文字或许不同于真正的九鼎铭文,但绝对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些铭文的价值难以估量!
而且这九尊鼎,就算是个头较小的那八尊鼎,个头都比司母戊大方鼎大一点,至于最大的豫州鼎,杨靖估摸着这尊鼎的重量最起码得有两吨!
这九尊鼎虽然不是商周时代的青铜鼎,可就凭这个头,就凭这铭文,就凭他们是仿造的大禹九鼎的名头,一旦这九尊鼎现身,那么引发的轰动绝对不会在那方传国玉玺之下。
只是杨靖也很清楚,一旦这仿造的九鼎现身的话,估计自己也保不住这九尊鼎。
这玩意儿的象征意义太大了,哪怕是仿造的,国家也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东西流落在民间的。
你想干什么又是传国玉玺又是大禹九鼎的,难道你想坐这个天下吗
无论是传国玺还是九鼎,都绝对不能被私人保有的!谁敢拿这两样东西,国家绝对会有这样的想法的!
所以,这两样东西最好还是主动交上去为好!省的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杨靖现在虽然在名义上不是一名华夏人了,但他却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外国人。要说把传国玺和九鼎带出国外然后自己占有,杨靖压根就不曾有过这样的念头。
这东西是华夏最珍贵的国之重器,只要是一个华夏炎黄子孙,都不会做出这种生儿子没的事情来的。这样的宝贝,只能而且必须留在华夏国内才可以!
这九尊鼎加起来的重量是非常惊人的,杨靖也想不出来这九尊鼎当时到底是怎么被运到这里来的。不过想想那些匠人能够把几十吨重的断龙石都造出来,这些鼎虽然很重,可也难不住他们。
不过这些鼎对于杨靖来讲就不算什么了,他只需要左手碰触这九尊鼎,这九鼎立刻就乖乖的进入到了储存空间中。
看着空间中九尊鼎按照原来的位置摆放着,最大的豫州鼎上部漂浮着那方传国玉玺,杨靖说心里不骄傲那是假的。
他也没有想到仅仅是一个武则天墓,竟然在里面发现了华夏传说中最重要的两样物品,哪怕九鼎是武则天仿造的,可放到现代那也是比除了传国玺之外的其他任何文物都要贵重的国之重器。
将意识从空间中挪了出来,杨靖又开始把注意力放在了那十二尊金人身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