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赫墨
外公显然不记得这里了。事实上,这块区域才开发了没几年,外公当年病的时候,这片区域还没开发呢。
那条东西走向的大公路叫三八西路,原本市里的意思是准备把这条刚开辟的路和市区的三八路连起来,形成天衢市第三条纵贯东西的主干路,结果这条路修好了,却无法和市区那边的三八路连起来。
因为中间还隔着一条京沪铁路线!
要说起这个事,杨靖也是感到很操蛋。
国棉厂所处的这个区域在铁路以西,以前就叫铁西。天衢市最大的几个工厂都在这个区域,这个区域光是工人就有好几万。
这个区域除了南北走向的京沪铁路线之外,在铁路线的西边就是著名的京杭大运河。之前从铁西到市区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北边的天衢路,一条是南边的东风路。
以前没那么多私家车的时候,有这两条路连接铁西和市区还能撑得住,可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仅仅这两条路就远远不够了。
运河还好说点,之前的两座运河桥都很窄,后来直接拆除建了两座双向八车道的大桥,让运河不再成为交通咽喉所在,可铁路就不行了。
无论是天衢路还是东风路,在通过京沪铁路的时候,都有一个地道桥。这两座地道桥就成为了铁西和市区之间的交通咽喉。之前私家车数量少的时候,这两座地道桥的宽度还能撑得住。可随着私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每天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你的车要是不在这两个地道桥堵上半个小时,那就算是老天爷开眼了。
为了缓解铁西的交通压力,天衢市政府在很早之前就准备拓宽这两座地道桥,或者是在铁路上方修建两座立交桥。后来更是准备把三八路打通,让三八路成为联系市区和铁西之间的第三条主干道,可结果呢全都让铁老大给卡住了。
也不知道这铁老大是怎么想的,你说人家天衢市政府为了缓解交通压力,拓宽一下以前的铁路地道桥或者是在铁路上方修一个立交桥又怎么了又不会破坏你们铁路的安全和完整,你铁老大为啥不允许天衢市政
第七十六章 嚣张的游击队
天衢市的名字带有“天衢”二字,据说是来源自明朝嘉靖年间的太子太师严嵩之手。
明永乐皇帝靖难成功,成为了永乐大帝,并迁都到燕京。从那个时候起,京杭大运河的地位就越发的重要起来。
天衢就位于京杭大运河的河畔,成为了冀、鲁、豫、苏、皖、浙、湘、鄂、赣九省通往燕京的漕运通道,故有了“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
天衢市在古代是漕运的重要通道,到了现代依然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京沪线贯穿天衢境内,而石德线则把京沪线与京广线连接在一起。此外,京沪高铁、石济客运专线和德龙烟铁路也在天衢交汇,是五条铁路线的交汇枢纽。
在公路方面,天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优势,京福高速、青银高速、德衡高速、德滨高速、济聊高速、济乐高速等高速公路在天衢境内纵横交错,还有104、105、205、308、309国道以及十九条省道,早在 2006年,天衢就被确定为全国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从古自今的便利交通,造就了天衢的繁荣,同时也让这里成为了一个文化中心,来自全国天南地北的人在途经天衢的时候,也会把当地的一些特色文化传播到这里,同时也会把天衢独特的传统文化传播到各地。
更别说天衢市还是著名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因此,天衢虽然不是很大,但文风颇盛。从古玩方面也能体现出这一点来。
在不足六十万人口的天衢市区内,就拥有五个古玩市场,论规模的话,大运河古玩市场是天衢市最大的一个古玩市场。
因为这个市场建成的时间最晚,再加上又是在地价不是很贵的铁西,所以在规划上就有着充足富余量。
按照官方给出的资料,大运河古玩城拥有两万个摊位,还有一千多套上下两层的营业门市房。
不过,大运河古玩城虽然规模不小,但因为建成时间并不长,所以商户的入住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很多商户并不去市场内部的摊位摆摊,而是在开市的日子,就把自己的小摊子摆在三八路的路边......
乍一看过去,大运河古玩市场很像是英国和法国的跳蚤市场,几百个个人商户就拿着一个马扎,然后用塑料布往地上一铺,把携带的工艺品往塑料布上一摆,这就是一个摊。
大运河古玩市场杨靖也是第一次来,毕竟这个市场开业的时候,杨靖刚去英国读书,他两年没回来过,自然也就不曾来过这个市场。
看到熟悉的场景,杨靖的手也不由自主的哆嗦了两下。好几百个个人摊位,铺张开来也是好大的一片呢。
杨靖推着外公一边走一边打量着这些个人地摊,结果看了没几家,外公不高兴的说话了:“这都是一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啊!一点儿水平都没有。”
杨靖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无他,实在是因为这些地摊上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一眼就能看穿的“新.加坡”——这是行话,取自“新假破”的谐音。
而且你新假破就新假破吧,还偏偏自以为是的做旧做的特“叛眼”——对物品做旧做的不好的行话。
偶尔能看到一些高仿,但也架不住琢磨。
老爷子甚至不用上手,就能一眼看出这些地摊货的好赖,而且一看还是一片一片的,老爷子能不生气吗
老舅低声笑着说道:“咱们不在外面看了,到里面转悠转悠。这里我曾经来过两次,外面的东西真心没看头,这些摆摊的大都是专门跑农村收货的游击队,他们手里的货绝大部分都是‘高八爷’。咱们还是去市场里面看看吧,里面多少还有点一眼货,赶好了,还能看到大开门的好物件。”
杨靖点了
第七十七章 老舅偷懒的方式
这是一副立式水墨画画片,被店主精心的装裱在镜框中。
画中画的是一枝梅花,画中的梅花淡墨柔条,千花万蕊,梅花优雅的姿态和韵味体现的淋漓尽致。
老爷子一看到这幅画就轻咦了一声,似乎是看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物一般。
当杨靖看到外公从兜里把老花镜都掏出来了,杨靖对这幅画也重视了起来。
那位店主看到杨靖他们三个站在这幅画跟前,也跟了过来,笑呵呵的说道:“这位老爷子好眼力,一眼就看中了敝店中的镇店之宝啊。”
店主的话杨靖和老舅没有理会,在古玩市场混的人,那嘴皮子能把死的说活了,能把黑的说白了。你要是相信他们的话,一准儿能把你坑的什么都剩不下。
对付这种人的最好办法就是左耳朵进右耳多出,任凭他说什么,你就当个笑话听就可以了。
杨靖和老舅更关心的是老爷子的变化。
外公自从做了开颅手术之后,平时浑浑噩噩的,而此时竟然主动的对一幅画感兴趣,而且还拿出了老花镜,这个变化让杨靖和老舅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不用说,潜伏在老爷子骨子里对古玩的热爱,现在已经开始在支配老爷子的身体了。
老爷子扭头低着头,双眼从老花镜的上沿露了出来,看着店主问道:“老板,这幅画能不能拿下来让老头子看看”
外公这话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根本就不像是做过开颅手术、脑组织受损的人。
店主听到这话却是有点为难,犹豫了起来。
老舅不高兴了,“怎么你这画挂在这里不就是向外卖的吗我们不看看又怎么知道这幅画是真是假啊还是老板你担心我们买不起这幅画”
杨靖不动声色的冲着老板露出了左腕,待到老板的视线被左腕上的表吸引之后,这才淡淡的说道:“这块表是我在法国带回来的,正宗的百达翡丽表,不过恐怕你也不知道这块表的真正价值。”
老板讪讪的笑了一下,说道:“我这幅画可真是店里的镇店之宝,不过你们既然想看,我这就给你们摘下来。”
说着,店主上前小心翼翼的把那副画摘了下来,杨靖打眼一瞄,看到镜框后面和墙壁接触的地方并没有填充物,淡淡的说道:“老板,你这幅画这么放可不对劲啊。古画即便是装裱在镜框里,最好也不要直接和墙面接触,避免墙面返潮损及镜框里面的古画啊。”
那老板一听这个,放下了画之后就冲着杨靖比划了一个大拇哥,“呦,一看您就是一位懂行的。没关系,我这幅画是今天早晨才挂出来的,平时这幅画都放在保险箱中。”
杨靖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而是戴上手套把老板放在桌子上的那副画拿了过来。
这幅画虽然装裱在镜框中,可尺寸不算小,杨靖打眼一瞄,差不多就知道这幅画差不多是100厘米50厘米的尺寸。
把画放在了外公前面,外公立刻推了推老花镜就凑了上去。
这幅画中的那枝梅花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但在右上角和右下角处却是有一些空档。
在右上角上有行书题识,杨靖仔细辨认了一下,依稀可以看出题识的内容。
“午日昏昏头懒梳,梅花零落雨模糊。晓来忽见晴光逈,顿觉心如酒病苏。朋辈翩翩逸兴该,出门随意步山隈。杏花羞涉梅飘粉,一阵香风过
第七十八章 发脾气的老爷子
外公缓缓地摘掉了老花镜,用手摸着这幅画的镜框,脸上带着一丝笑容说道:“好画,好画啊!大开门的好东西,确实是汪士慎的画不错。”
店老板的眼光还算不错,他看得出来外公是被杨靖和老舅推着进来的,很显然,这三位就是以这位老爷子为主了。
店老板笑着弯腰对老爷子说道:“老爷子,不得不说您这眼光是这个!”店老板再次竖起了大拇哥。
外公被表扬了,就好像一个孩子一样笑了起来。
老舅低头问外公:“爸,这幅画您喜欢吗”
老爷子点头,不过随即又摇头说道:“这画如果我没看错的话,应该就是汪士慎的真迹,我曾经见过很多有关于梅花的画,可要论飘逸灵动,还要数汪士慎啊。这画很不错,我很喜欢,不过,这画咱买不起啊。以这幅画的尺幅来讲,现在估摸着怎么也得三十万啊。小龙,算了,这画我不要了,看过了我就满足了。”
店老板一听老爷子这话,脸色变得有些不好看起来,低声嘟囔着:“老爷子,这画可不止三十万啊,这幅画现在最起码得一百万啊。”
杨靖拉了那位店老板一把,低声说道:“我外公七年前做过开颅手术,做手术之后的事情他基本上都记不得了,但还能记得做手术之前的事情,他老人家说的这个价格,最起码也得是2010年的价了。”
那老板一听这话,脸色变得稍微好了点,低声说道:“老爷子还得过这种病啊”
杨靖点了点头,做了一个“你请见谅”的表情。
老舅问店老板:“这幅画最低多少钱”
店老板看了看老爷子,又看了看那副画,咬了咬牙说道:“这幅画的尺寸是10448.5厘米,在汪士慎的画作中算是中等靠上的了,您如果真的想要的话,一百万您拿走。再低我就卖不着了。”
这个价格让杨靖微微的点了点头。现在汪士慎的画增值还是比较快的,2013年保利香港春拍的时候,曾经有一幅汪士慎的《山茶幽兰图》,尺寸是88.529厘米,比这幅画还小呢,结果拍出了184万港币的高价。
同年的嘉德秋拍上,汪士慎的一副和这幅画尺寸差不多大小的《傲梅图》,拍出了101万的价格。
要是到了现在,汪士慎的画绝对还能再拍出更高的价格来
当然,那是在拍卖会上拍出的价格,汪士慎画作的真正价格应该要比拍卖价低一些。
汪士慎画梅花在华夏历史上是绝对可以排进前五的大师,按说他的画的梅画的价格还应该更高才对,但汪士慎一辈子就是以卖画为生,去世后留下了不少的作品,因此他的画虽然是业内公认的好画,但却一直拍不上什么高价。
平心而论,现在店老板给出了一个一百万的价格,真心不高,这毕竟是汪士慎的真迹。
老爷子虽然耳朵背,可老板这话他听到了,老爷子顿时就不高兴了。
“什么一百万现在汪士慎的画怎么这么值钱了前两个月我还在一位老友那里刚看到一副汪士慎的《墨兰图》,那尺寸比拟这幅画大多了,可我那老友买那副画也不过才花了四十六万。老板,你这价格贵了......”
杨靖和老舅相互对视了一眼,都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苦笑。不用说,老爷子这又是把七年前的记忆套到了现在。
 
第七十九章 偷梁换柱
相比于一册能够轻松上百万的宋版书,清版书的价格无疑要低的低,有些清版书甚至几百块钱就能买下来。
毕竟到了清朝,印刷术已经大行其道,印刷成本也低了很多。最关键的是,相比于七八百年前的宋版书,距今只有三四百年的清版书保存下来的要多得多。
这本清版书的品相还说的过去,按照杨靖判断,这本书的品相应该可以到八五品。
这一册书大约有七八十页的样子,封皮上写着书名——《古人杂谈》,左下方是作者的名字——刘正。
很显然,这应该是一本介绍古人的书。
不过无论是书名还是作者,杨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看着杨靖在看封面,店老板说到:“这本书应该是清康熙年间民间出版的一本书,在我收藏了这本书之后,曾经特意的查询过这名作者。根据我的查证,刘正这个人字石歧,江南浙省人,是清康熙四十二年的举人。”
这位刘正刘石歧虽然不是什么名人,但既然老板能确定他是康熙四十二年的举人,那想必这本书就是康熙年间的书了。最关键的是,这本书到现在还能保持八五品的品相,也算是比较难得了。
杨靖小心翼翼的翻开了第一页,映入眼帘的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的大名。
介绍韩愈大约用了不到两页,再往后就是柳宗元、苏轼等人的介绍。
到了这里杨靖才明白,这本书应该就是清朝某个不得志的秀才或者举人,在无聊之下编撰的一本专门用来介绍唐宋明时期的著名文人的书籍。其作用有点类似于现在度娘的人物百度百科。
这个时候,杨靖的电话响了,是老舅打过来的。
“老舅,你先陪外公转转吧,我在刚才那个店里再看看,一会儿我去找你们。”
挂掉电话,杨靖继续看起这本书来。
书编撰的不错,最关键的是杨靖发现这本书应该不是普通的清版书,而应该是一本刻本。
在古籍中,无论是宋版书还是明版书又或者是不值钱的清版书,都包含了雕版、活字、手抄等方式,但要论最值钱的,莫过于刻本了。
所谓的刻本就是专指用雕版印刷的方式印装的书籍。就拿最值钱的宋刻本来讲,如果说宋版书是古籍善本中的皇冠,那么宋刻本就是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钻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