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赫墨
“小靖啊,这本书是哪儿来的”
“姥爷,这本书是我买的,花了一万块,就在上午咱们看汪士慎《白梅图》的那家店铺买的。”
“汪士慎的《白梅图》还咱们一块看的小龙,咱们上午出去了吗”老爷子一脸疑惑的问老舅。
杨靖和老舅对视了一眼,都无奈的摇了摇头。
得,老爷子的记忆里现在就是这样,这才回家还没十分钟呢,老爷子就已经忘了上午他儿子和外孙带着他去古玩市场逛了。
“姥爷,您快看看这本书吧,给掌掌眼。”杨靖的话转移了老爷子的注意力,否则以老爷子的脾气,一定会问上午去的哪儿,怎么去的,去干什么了......要是给老爷子解释完,估计中午饭都吃完了。
“掌什么眼啊你自己看不出来这本书的出处啊我教你的那些东西全忘啦”得,这老头儿现在就一小孩,这火力说转就转,比一战时期德国鬼子的重机枪还厉害。
杨靖非常识趣的立刻闭嘴,老爷子看到没人呛话,这才低下头翻开了那本《花间集》。
“嗯,这应该是一本家刻本,从印刷工艺上就能看出来。咦,还是瘦金体的明刻本,这可是很罕见的啊......”外公就是外公,仅仅看了第一页就看出了这本书是一本家刻本。
什么是行家这就是行家!
古玩界的行家不见得就是专科毕业的人,专科毕业的人也不
第八十四章 赝品
老舅在书架上找了一会儿,然后就从上面抽出了一本相当厚重的书,抱着就走了过来。
这本书杨进认得,这是外公用了很长时间才自己做出来的一套书。没错,这书不是买的,是外公他老人家一点一点的做出来的。
这套书一共有五册,全都是有关于纸张方面的内容,杨靖小的时候没少看,不过那时候这套书还只有三册,后面这两册是外公病之前的那两年做出来的。
也幸亏杨靖小时候经常看这些书,否则今天他也看不出来《花间集》中夹杂的那五页宋蜀刻。
这五册书全都是对我国古时候出现的纸张的介绍和分析。书里的内容除了照片和一些纸张的样品之外,就是外公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些纸张的特点以及细微的差距之处。
据外公自己讲,之所以耗费了二十多年年的时间制作出了这五册书,其根源就是因为外公在八十年代的某一天去天衢最早出现的堤岭鬼市的时候,打眼吃药买了一幅赝品画。
那副画杨靖也见过,而且那副画一直就挂在这间屋里。
杨靖不由自主的抬头看了看那副一直挂在书架旁边的那副画。
那画是一幅水墨画,两根交叉的树枝上站立着两只小鸟,一只鸟昂头在观看什么,另外一只鸟则在低头用喙整理羽毛。
画面虽然很简单,可杨靖知道这幅画并不简单。如果这幅画是真迹的话,那价值就大了去了。
这幅画在历史上是八大山人朱耷的画作。而朱耷的画,现在在拍卖会上的平均拍卖价一平尺已经超过了四百万国币!
可惜的是,这幅画虽然看起来惟妙惟肖,但却是一副赝品。
这幅名字叫做《枯木来禽图》的画,曾经被著名书画篆刻家、收藏家冯康侯收藏,后又被著名书画家、收藏家王季迁收藏,一直不曾流落在民间。
《枯木来禽图》的真迹上,有冯康侯先生的旧题:“八大山人鸲鸪来桐图”,将二禽误认为八哥,枯木误以为桐树,目不见八大自题之名,前人所知亦有限矣。
意思是说,当年他收藏了这幅画之后,误将画中的两只鸟当成了八哥,把那两根枯枝误当做了梧桐树,结果就给这幅画起了这么一个名字。
后来这幅画被王季迁先生收藏之后,王先生给这幅画做了题签条和边跋,并在画上加印了鉴藏印。
外公当年买这幅赝品的时候,是在八六年。据外公讲,他当时在天衢最早出现的那个鬼市,也就是堤岭鬼市上遇到了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老头儿,那老头岁数得有六十多岁了,穿着的很体面,再加上那一口港岛普通话,一看就知道这老头应该是港岛同胞。
当时外公很好奇,就问这老头来这种鬼市干什么老头说他是港岛人,准备进京办事,但因为贪嘴,慕名天衢的扒鸡,就在天衢停留了两天。又听说这里有鬼市,他就一大早的来鬼市逛一逛。
八六年的外公也有五十岁了,两个人的岁数相差不大,然后就聊了起来,结果在聊天之中,老头无意中说出了自己手里有一幅朱耷的《枯木来禽图》,是家里的老人去世之后遗留下来的,他这次进京除了办事之外,就是要把这幅画卖出去。
外公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来兴致了,再一聊,这才得知这老头竟然是八三年去世的港岛著名书画篆刻家冯康侯的长子,那副《枯木来禽图》就是冯康侯先生去世后留给儿子的一幅画。
老爷子很喜欢书画,就央求着那老头说要见识一下那副画。
在那个八十年代,华夏大地刚刚经历完了动乱,很多珍贵的古书画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中被付之一炬,现在老爷子有机会见到朱耷的画,他哪儿还能
第八十五章 眉州纸和夹江纸
原来这位老馆长精通书画,所以对书画用纸也是比较有研究的。
那位老馆长说,这幅画所用的纸张是清雍乾年间才出现在北方的一种皮纸。而朱耷是明末清初年间的人,尤其是朱耷一生都在南方渡过,很少来北方。最关键的是,朱耷死的时候,康熙还没死呢,他怎么又能使用这种在雍乾年间才出现的皮纸作画呢
最终这位老馆长判定,这幅画是一幅做的非常棒的高仿,如果不是在画纸上出现了问题,很难辨别出这幅画的真伪来。
外公一开始还不死心,又带着画去了老家一趟,托人请了故宫博物院的一位专家给掌眼,结果一开始那位专家竟然也没有看出这幅画的真伪来,当外公说这幅画的画纸可能有问题之后,这位专家又找了他的一位专门研究纸张的朋友来看了看,结果那人说出的答案和老馆长的话是一样。
不过那个专家也说了,能把朱耷的画仿的如此以假乱真,估计也是某个大师的手笔,要不是世上还有相同的一幅真迹在,这幅画的价格也绝对低不到哪儿去。
至此,外公这才死心。不过那幅画外公却是从来不让外人动,所以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到底是谁仿的。
一块家传的传世玉牌就换了这么一副赝品,这个药吃的,让外公也是无话可说。
外公以前不是没有打眼吃药过,实在是这次的药吃的太厉害了。那块家传的玉牌价值先不说,关键是这块玉牌是老爷子准备留着给儿子李龙的。结果就因为一次打眼,这块传了三代的玉牌就这么没了......
外公因为这件事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甚至连鬼市都不去了。
不过外婆很好,一直在默默地关心着外公,最终外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走出那次的阴影。
外公痛定思痛,决定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重新站起来,开始琢磨起纸张来。
他花钱买了一架相机,然后每次逛鬼市的时候,都带着相机,看到古籍古画就对着纸拍下来,然后再研究那些古籍古画所用的纸张。后来天衢有了自己的古玩市场,更多的人汇聚到古玩市场,外公就有更多的机会拍照了。有的时候外公还会买下一些古籍残页,当做样品。
就这样,从上世纪的八七年开始,一直到新世纪的2010年外公病之前,外公一共积攒了五大本这样的古籍古画纸张相片和样品,里面足有上千张不同时代不同地方出产的纸张照片和样品,杨靖从小就被外公勒令勤看这五本书,看了也不知道多少遍了。
说个毫不夸张的话,外公的这五册书籍要是让行里的人看到,绝对会开出大价钱购买的。
就是目前市面上能见到的最专业的有关于古籍古画纸张的书籍,都没有外公自己做的这五册书更细致更全面。
外公打眼吃药的那件事,杨靖小时候听外公讲过无数次。
杨靖清楚的记得外公给自己总结过一句话:“怎么玩古董首先你得懂古,不懂古就玩古董,最终就会咕咚一下摔个大跟头。可咱们国家的古董界博大精深,你永远不可能掌握全部,所以就要不停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尽量的避免打眼吃药。”
外公说这句话的时候,杨靖才六七岁大,不过杨靖对这句话却是记得非常非常的清楚。也正是这句话,一直督促着杨靖在不断的学习。
除了这五册书之外,外公还做了不少其他类型的书,比如瓷器方面的、杂项古玩方面的,虽然不是什么专业的书籍,但却比专业的书籍更详实。这些书,基本上就是杨靖小时候的课外书,而且杨靖看了不是一遍两遍,而是很多遍......
托外公的福,杨靖虽然从小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古董文玩方面的培训,但因为有一个堪称民间古玩大家的外公,杨靖对于古董文
第八十六章 老爸!
杨靖当然知道这五页书的具体来历了,圣戒已经给出了最确定的答案。
只不过这五页书逛自己知道还远远不够,因此必须要由“专家”们考究出这五页书的真正身份,这样才能让这五页书的身价大涨。
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毕竟这五页书只是刻本,不像字画那样有的是考究的地方。
不过今天外公的这一番考究,却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纸张。
有了这个突破口,只要以后再找到专家大师们,让他们从这个突破口继续突破,证明这五页书的身份那是迟早的事情。
外公在看过另外三页书之后,心情大好。
其实在外公的心里,外孙杨靖就是接过他老李家传承的人,而现在外孙淘来了五页宋蜀刻,这如何能不让老爷子高兴
像外公这种岁数的人,后继有人才是对他老人家最大的安慰。
午饭的时候,外公破例喝了两小盅白酒。外公病之前的时候,酒量还是蛮不错的,只不过在他老人家病了之后,这酒就基本上不喝了。
外婆也陪着外公喝了两小盅酒,这让杨靖的大姨李真和杨靖的老妈都非常高兴。
吃饱了喝足了,外公和外婆照例去午觉了、老爷子一上午没有休息,估计这个午觉也不会再睡不着折腾人了。
收拾完碗筷,杨靖、老舅、老妈还有大姨就坐在了一起。
“妈、大姨,我想明天和舅舅去一趟阜.新,我大姨夫也一块去,来回大约得需要三四天的时间。您俩在家里能照顾的了我姥爷和姥姥吗”
“明天就去不是说等两天吗”大姨问道。
杨靖摇了摇头说道:“不拖了,再等也没有什么意思,趁着这两天天气好,那边温度也不算低,干脆就先去吧。要是赶上闹天,那边万一下雪,这路可就不好走了。”
杨靖的老爸杨秀平现在正跟着公司的一个项目部在辽省的府新(谐音)施工呢,已经在那里干了两年多了,杨靖他老爸现在基本上不在工地上干活了,他现在是给项目部的大经理开车,顺带着做一些管理方面的事情。
大姨说道:“那你们去就好了,家里你们不用操心了。小龙,家里你也不用管了,明天咱妈就能出院了,只要老太太出了院,咱爸和咱妈都在家,不用分人去医院照顾咱妈了,那就好照顾多了。我和李萍在家就能照顾过来的,再加上李蕊时不时的也能回来,有我们三个在家,家里是没问题的。”
老舅点了点头。他知道有三个姐姐在家,他在不在家都无所谓了。
“那好,姐,那我明天就和小靖还有老孙一块去看看老杨去。”
这事儿定下来之后,杨靖就回家收拾东西去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无非就是多带两件衣服罢了。
现在是十月底了,天衢这边虽然温度尚可,但到了府新,那边温度可就低不少了。
天衢这边晚上的最低气温还有十来度呢,可到了府新那边,最低气温差不多就已经在零度左右了。
第二天一大早,杨靖就开着新买来的牧马人转了一圈,在外公家接着老舅,又跑到开发区接着大姨夫孙会恩,这才直接从开发区上了京沪高速公路,然后一路向北疾驰。
上了高速公路之后,老舅就接过了方向盘。对于牧马人,老舅还是非常喜欢的,他自然要先过过瘾。
不过,京沪高速公路上的车太多,再加上这条高速公路修建的时间太早,单向两车道的路面根本就容不下这么多的车,因此杨靖他们的车子根本就提不起速来。
&nb
第八十七章 量大味美
晚饭是在项目部旁边的一家农家乐中吃的。
杨爸所在的这个项目部来到这里已经两年多快三年了,这个工程不小,光是施工工人就有好几百口子,所以围绕着项目部驻地,一个小小的集市已经自发的形成了。
就好像这个农家乐饭店一样,就是依托着项目部发展起来的。
农家乐的老板原本就是项目部附近村里的一名农民,不过这老板眼光很不错,知道这种在常年外面施工的项目部根本不差钱,所以这位老板果断贷款并利用自家的房屋建立了这么一座农家乐。
而且老板很清楚,要想让这帮子不差钱的施工者吃的满意,饭菜就必须要量大味美,否则这帮子有钱的工人可不会平白无故的照顾你的买卖,他们都有车,想吃饭了,直接开车去府xs区吃不比在你这儿吃舒服
所以这老板就在饭菜和服务环境上下了死力气,把小小的一座农家乐搞得非常的上档次。
结果还就真不错,项目部请客吃饭,如果客人没有什么要求的话,基本上都会放在这里举办。
毕竟这老板在饭菜上真的是动了心思了,这里的几个招牌菜,全都是现在比较罕见的纯正野味。
像大草原的全羊、关山和海棠山中的山货、从当地农户手中收购的野兔子、野鸡,还有佛寺水库和友邻水库中的野生鱼、王八......
反正是客户喜欢吃什么新鲜的,老板就怎么弄。
杨爸过年回家的时候,曾经和家里人提起过这个农家乐,现在终于能够吃到这里的饭菜了,还别说,包括杨靖在内的三个人,都还挺期待的。
一天的期待果然没有白费,杨爸准备的这一顿晚餐真的是让杨靖他们三个吃的大呼过瘾。
菜的样式并不多,主菜只有四个,但这四个菜却真的是让杨靖他们三个有点害怕。
这四个主菜一道是家常炖鱼,一道是红烧野兔,一道是红焖羊排,最后一道菜就是小鸡炖榛蘑。算不上是多么精致的菜肴,但这四道主菜的量真的是太大了,都是用脸盆上的......
没错,就是那种个头和咱们平时洗脸用的脸盆差不多大小的不锈钢盆!
老舅乐了,“二哥,弄这么大的量,这回可以敞开肚皮吃了。”
大姨夫也笑道:“好久没有见过量这么足的饭菜了,一会儿一定得多吃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