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大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赫墨
一切都是国际游资做的祟!
于是,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上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多头合约,逐渐的开始给市场加温,再加上小布什政府真的对伊拉克动手了,于是国际油价一头冲上30美元/桶之后,就再也不曾回过头!
只是这次针对国际原油价格的投机,是一个持续时间很长的过程,要持续十年以上。虽说最终的收益是惊人的,但需要操控着耐得住寂寞。
同样的还有针对国际黄金市场的投机行动。
其实国际黄金价格的走势和国际原油几乎差不多。
在经历了1980年那场跌宕起伏的黑天鹅行情之后,国际黄金市场进入到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大熊市,中间虽然因为1987年全球股灾以及第一次海湾战争的缘故,黄金价格曾经突破过400美元/盎司的关卡,但很快就会回落,更是在1999年的6月4日跌至到256.4美元/盎司的低点。
黄金价格的持续走低,让很多国家的银行都有点受不了了,于是在1999年9月27日,为了防止金价继续下跌,欧洲央行和欧洲十四国签署了央行售金协定,又称《华.盛顿协议》。协议决定分五年出售黄金,每年不超过四百吨。五年后的2004年的9月27日,央行售金协定第二期续签,又有两个欧洲国家加入协议。
这个协议被看为是黄金市场牛市的开端,因为从这份协议签署之后,国际金价就开始回暖。
而在世纪之初,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以及911事件引发的美国金融动荡,美国货币政策出现了调整,大幅度的调低联邦基金利率至历史低位达到刺激经济复苏的目的。受此影响,黄金价格在2001年最高上涨至330美元/盎司附近。
然后,在2003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小布什政府对伊拉克悍然动手
第九三一章 次贷危机
华夏有个词语说得好,叫做“衣食住行”。
短短的四个字,就把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四大需求解释的淋漓尽致。
事实上,这个词不仅仅是适用于华夏,放眼全世界,这个词依然通用。
别看老外是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可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依然需要“衣食住行”!
对于一个自然人来讲,衣、食还有行这三者都还好说,但唯独这个“住”,绝对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尤其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讲,如果没有一个固定的居住场所,那家还能称之为家吗
所以,自古以来,不仅仅是华夏人,就连老外都对住非常重视。
这种传统延续到现在,依然适用。
别以为这个世界就光华夏人喜欢买房置地,老外同样是如此。君不见那些有钱的老外,一个个的不是别墅就是庄园甚至是城堡吗就算是没钱的老外,也得买套公寓住着啊。
所以,在国外,自从工业革命之后,尤其是进入到二十世纪之后,这房地产生意就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意。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房地产生意都曾经成为其经济组成中的重要部分,谁都无法忽略。
即便是到了现代,全世界的房地产生意依然是各国经济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无法忽视房地产生意。
就拿世界第一大国美国来讲,房地产生意同样很重要。
美国的房地产生意是很发达的,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当然,因为美国是世界面积第四大的国家,国土面积和华夏差不多,可人口却比华夏少了好几倍,甚至连华夏人口的零头都比不上,所以房地产经济在美国的经济组成中并没有现在的华夏那么重要。
可即便是这样,一旦美国的房地产经济出现危机,那么必然会引发经济基本层面的动荡。而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一旦美国的经济基本层发生动荡,那么必然会引发这样那样的经济危机,从而波及全世界。
事实上,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美国的房地产经济先后经历过四次“危机”,每一次房地产经济发生危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都会跟着发生动荡。
根据美国官方给出的数据,从1963年到2011年的47年间,美国实际成交房价上涨了近14倍,1963年与2007年的顶峰相比更上涨了16.7倍。在这47年间间,美国的房价平均每年上涨5.9%,总的来讲,美国房产价格小波动不断,大趋势则稳定上涨。
在这47年间,美国房地产经济一共发生过四次比较大的波动,第一次是发生在1969年。
在那一年,因为越南战争、阿拉伯国家大幅提高油价以及禁运石油,美国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五次经济危机,导致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从7%上涨至8-11%,房产市场价格下跌,于是“第一次房地产危机”开始了。
这次房产危机持续了大约三年的时间,1972年房价触底反弹,之后很快回到经济危机之前水平,并且开始了开始数年的大幅上涨。
美国的第二次房地产危机爆发于1981年。在这一年,因为中东的不稳定,以及石油的大幅涨价,导致了美国的经济严重滞涨,失业率大增。
在这种情况下,住房抵押贷款利率迅速拉高到了18%,一级借贷利率高达22%。人们对市场充满了消极的态度,认为近十年房价都难以回升,于是,房产交易量大幅缩水。
但事实上,这次房地产危机仅仅持续了两年的时间,然后美国的房价便又回到了上升的轨道。
至于美国爆发的第三次房地产危机,是在1991年,只不过相比于前两次波及全国的房地产危机,这次的危机波及面并不大,仅仅只在加州等有限的几个州爆发。
第三次房地产危机持续的时间也有两年左右,然后从1993年开始,美国的房地产经济进入到了一个长达十四年的繁荣期,一直到第四次房地产危机的到来。
相比于前三次的房地产危机,这次爆发于2007年的房地产危机差点要了美国的老命,而且不仅让美国的经济遭受到了重创,更是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而且不同于前三次房地产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这第四次房地产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要严重的多,不仅仅是美国经济遭受重创,欧洲、亚洲、大洋洲的很多国家的经济也跟着遭了罪,这次房地产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恶果超过了1987年的美国股灾,甚至被人们誉为仅次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而引发这次美国房地产危机的根源就在于那些投资商的贪婪!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美国爆发了滞胀危机,不仅导致了美国爆发了第二次房地产危机,还连累了全世界的金融。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一套以复兴传统自由主义理想,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社会的干预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的思潮开始在美国蔓延开来。这套思潮被称为“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美国大行其道,其核心内容就是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打击工会,推行促进消费、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的经济政策等。
在这种经济政策下,美国政府开始鼓励老百姓寅吃卯粮、疯狂消费,以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同时,这种经济政策还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解除管制,其中包括金融管制。
于是,自八十年代初里根政府执政以后,美国一直通过制定和修改法律,放宽对金融业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和所谓的金融创新。例如,1982年,美国国会通过《加恩-圣杰曼储蓄机构法》,给予储蓄机构与银行相似的业务范围,但却不受美联储的管制。根据该法,储蓄机构可以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发放商业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甚至购买垃圾债券。
后来,美国政府又连续推出了更多类似的律法,目的就是为了将银行业与证券、保险等投资行业的之间的壁垒消除,从而为金融市场的所谓金融创新、金融投机等打开方便之门。
在上述法律改革背景之下,美国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美联储利率不断走低,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加上弥漫全社会的奢侈消费文化和对未来繁荣的盲目乐观,为普通民众的借贷超前消费提供了可能。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房地产经济又偏偏开始了回暖,而且房地产市场是越来越火爆,哪怕是新世纪之初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911事件,都没有阻挡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
俗话说,资本就像是鲨鱼,只要有一丁点儿血腥味,那么资本就会在第一时间追逐上去。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爆,自然引发了资本的追逐。
不过,在新世纪之前,那些缺乏监管的资本还稍微老实一点,那么在新世纪之后,尤其是911事件之后,这些来自于华尔街的资本就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nb
第九三二章 妖孽和金融危机的爆发
其实,早在2005年的第二季度,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就已经出现了不同寻常的表现,在这个季度,原本火爆无比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房价的停滞不前,甚至有些州的房价已经有了隐隐回调的势头。
一旦房价真的开始下跌,那么购房者必然就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而如果这种现象持续下去,那么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借款,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必然会爆发危机。
只是,前期火爆的美国房地产市场蒙蔽了几乎所有人的眼睛,在这个时间点上,没有人会认为美国房产市场会崩溃,这些人几乎囊括了全世界所有大型跨国银行、投行、保险、证券公司的高管。
但市场的崩溃并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表面的繁荣让这些大型投资机构依然坚持把大笔的资金投入到了那些金融衍生品中去获取利润,可暗地里,一股暗流已经开始隐隐出现。
首先,华尔街发生了一连串诡异的金融事件,虽说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意识到这一连串诡异的金融事件会与美国房产崩溃挂上钩,但这一连串诡异的金融事件却是不折不扣的美国房产市场崩溃的前兆!
俗话说得好“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这话,放在美国房产市场上一样通用。
如果说把美国房产市场看做是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那么在这个庞大的金融帝国崩溃时,必然会有一些让人难以置信的“妖孽”出现。
这第一个蹦出来的妖孽就是被誉为“不凋之花”的amaranth基金。
amaranth语出希腊语,原意为“永不凋零的花朵“。
2000年的9月份,华尔街一位精通可转债券交易的交易员尼古拉斯.毛尼斯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小镇成立了“不落之花”顾问责任有限公司,也就是amaranth基金。
这家基金创立之初只拥有六亿美元的起始资金,开始时主要做可转换债券套利交易,也涉猎其它一些衍生品交易,属于多策略对冲基金。
到了2005年末,amaranth基金规模增长至72.4亿美元。
在amaranth基金中有一位“明星”天然气期货交易员,这位来自于加拿大的明星交易员名字叫布莱恩.亨特,是2004年从德意志银行跳槽到amaranth基金的,之前在德意志银行工作了三年,专职于天然气期货交易。
这位亨特先生拥有丰富的天然气期货交易经验一级镇定而执著的交易风格。他在2005年9月成功抓住美国天然气价格由于卡特琳娜飓风袭击美国墨西哥湾而大幅飚升的做多机会,为amaranth基金大赚逾10亿美元,也因此获得一笔7500万美元到1亿美元左右的年终犒赏。
可成也亨特,败也亨特。
因为在天然气期货交易中尝到了甜头,加之可转债套利交易利润微薄,进入2006年后,amaranth基金继续加大在天然气期货上的投资力度,将其资产的一半左右用在天然气期货交易上。
2006年的前四个月,布莱恩.亨特为amaranth基金赚了20亿美元,5月份虽然亏了10个亿,但在6月至8月期间,亨特又赚回10亿美元。7月底,亨特在采访中对投机天然气期货的盈利回报抱有“极大”前景时说:“原油期货市场的波动周期一般需要数年时间,而天然气期货市场的波动周期却只有几个月!”
然而,人算难如天算,市场更无“常胜将军”!2006年9月中旬,亨特早前“赌”天然气期货价格还要上涨并建立的巨量“买nymex天然气期货0703合约同时卖0704合约”的肩头套利头寸,并未朝亨特判断的方向发展,而是大幅下跌,因而,亨特押下的“重注”遭受重大损失!
2006年9月18日,amaranth基金的创始人尼古拉斯.毛尼斯突然给其投资者发了一封信,告知他们amaranth基金因为天然气价格“意外”大跌导致其在能源方面的投资遭受重大损失。由于amaranth基金是nymex天然气期货市场人所共知的“大玩家”,所以,amaranth基金亏损的消息当日迅速传遍整个华尔街金融市场,并引起市场不少的震动和猜测。9月19日,《纽约时报》披露说,amaranth基金投机天然气期货亏损了30多亿美元!
amaranth基金骤然巨亏的消息传开后,其投资者、贷款银行、合作伙伴纷纷要求其退还贷款和保证金,amaranth被迫以折本价平掉亏损头寸。
然而,由于其在天然气期货上的持仓过重,大量平仓盘涌入市场后,期价加速下跌又加重其原有头寸的亏损度,到2006年9月底,amaranth基金的亏损额扩大到了66亿美元,占其总资产的70%还多。
最终amaranth基金投降认输,破产清算。华尔街上永不凋谢的花朵,在寒风中缓缓飘落。
而投资amaranth基金的投资者中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3m退休基金、圣迭戈国立退休基金协会等,这些投资者最后无一例外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第二个妖孽就是美国著名的另类资产管理和提供金融咨询服务的机构“黑石集团”,也就是
第九三三章 放心
尽管从各种资料上详细的知道发生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中的这一系列的金融行情,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亲眼看着并且亲自参与进去的那种感觉。
国际黄金、国际原油以及因为次贷危机而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三大行情能够凑在一起一块爆发,这在之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几乎是从来不曾出现过的。
哪怕1980年的那场伦敦金大幅波动,哪怕1987年的那场全球性的股市暴跌,哪怕是前苏联解体和曰本金融崩溃,都无法和新世纪前十年的这一波巨大的行情相媲美。之前爆发的那些黑天鹅行情,大都是某一个方面出现剧烈的波动,但却从来不曾像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样,国际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四个方面中的三个,除了汇市之外,股市、黄金和原油都同时发作,这绝对是百年难遇的行情。
恶龙基金名下的四大金刚ky投资基金、太平洋资本、大西洋资本以及阿卡特资本,在杨靖的指点下,在这三波大行情中兴风作浪,收获巨大。而作为通盘控制这四大金刚的杨靖,更是有一种高高在上、化身成为上帝的感觉!
这种感觉甭提多舒服了!
回到燕京的杨靖,隔三差五的就会穿梭到过去时空指点一下手下怎么去操作这三大行情,每次尽管在过去时空停留的时间都很短,可也让杨靖过足了瘾。
当然,这次操作这三大行情,虽然名义上是以尼亚姆.威尔逊、大卫.安德森以及亨利.威廉姆斯为主,但实际上他们三个更多的也是处在一种旁观的角色上。
他们三个的岁数都已经不小了,岁数最大的亨利,甚至都已经接近七十岁了。
而恶龙基金着重培养的那些接班人,也都进入到了人身最为黄金的年龄段,他们才是真正负责操作这三大行情的主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