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其实保留皇室名号,是华东政*府制定的谈判条件中争议最大的一条,不少元老都认为清廷的皇室根本就没有保留的必要,干脆也取消算了,最多留光绪一条命就够可以了,而保留皇室,容易让旧守势力看到希望,再兴风作浪。但行政院经过慎重考虑,认为如果取消了皇室,基本就等于是让清廷无条件投降,清廷肯定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虽然华东政*府也并没有对这次谈判抱以多大的期望,但如果能够谈成,毕竟更好,起码可以减少战争造成的损失,即然如此,自然在谈判条件中给清廷留下一点余地,不给外界留下一个将事情做绝的印像,另一方面在舆论宣传上也好听一些。而且还要考虑到这个时代,皇权在民间还有巨大的影响力。
但华东政*府的目标是推翻清廷,建立共和国,这个底线也是不容退让的,因此唯一能够接受的,就是保留皇室名号;毕竟己经取消了清廷的国号,并且又禁止皇室再参政,仅仅只是保留皇室的名号,最多就是把皇室当一个吉祥物供起来,这在实质上也并没有突破华东政*府的底线。至于担心旧守势力会兴风作浪,只要华东政*府控制得力,也不会有什么大影响。
这时李三杰又道:“满族的人口不到汉族的百分之一,只因是清廷皇室的本族,因此这200余年以来,一直享有种种特权,结果空耗国币,养了一大堆废人,这本来就不是公平的事情,既然清廷的国号都取消了,那么满族的特权自然应该废除,应当与其他各族权利平等,以后各自靠自食其力过活。至于最后两项,我们本是前朝旧民,自从归国以后,所做所为有目共睹,对外抗击侵略,维护国家利益,领土完整,对内则是励精图治,置产兴业,富国强兵,如今在我们的治下,国库丰盈,百姓安居乐业,少有所养,老有所依,因此由我们来主持大局,有全国推行新政,仍是众望所归,而且也只有我们主政才能使中国彻底富强起来,如果这次谈判能够成功,由我们来执掌国政,10年可期有小成,20年后,可望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
等李三杰这一番长篇大论结束之后,瞿鸿禨、鹿传霖、醇亲王载沣互相看了几眼,虽然刚才李三杰所说的那一番话在清廷的角度看是大逆不道,足可以抄家灭门了,但仔细想来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自从鸦片战争之后,清廷确实找不出几件拿得出手的事情,相反丧权辱国的事到是真不少,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而相比之下华东政*府自从登陆以来,至少在对外战争中表现确实要比清廷胜强百倍,对内的治理据说也还不错,因此真要是争论起来,清廷的一方还真找不出几条靠谱的反驳理由,而且华东政*府又不可能吃清廷的那套三纲五常的理论,那么还有什么可争论的,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这时瞿鸿禨合上了华东政*府谈判条件的文件夹,道:“好吧,贵方之意我等己尽知,但此事关糸重大,不是我们几个人能够决定的,只有上奏给朝廷,由朝廷决夺。”
李三杰也点了点头,道:“当然可以,不过清廷的决议不能没有一个限期,不知道等清廷做出决议,需要几天时间呢!”
载沣道:“至少也要一个月。”
李三杰道:“一个月的时间太长了,这又不是什么大事,发个电报回去通报一声,商量一下,无非就是答应不答应而己,有那么难以决定吗!”
鹿传霖道:“这样吧,以10日为限,滋事体大,不仅是发电报回禀,我们恐怕还要派人回去,向朝廷当面禀报谈判事宜,不是短时间能决定的。”
李三杰道:“就算是如此,那也用不了10天,从天津到北京有铁路相通,6、7个小时就能到了,我看5天就够了。”
瞿鸿禨苦笑了一声,道:“5天的时间太少了,何况朝中只怕还要几番议论。就算再宽限几天,也无损大局啊!”
李三杰想了一想,道:“好吧,我们最多只能给你们7天时间,不能再多了。”
瞿鸿禨等人又互相看了看,才道:“好,那就7天时间。”
李三杰道:“好。”看了手表,道:“现在已是中午11点15分,就算是12点,7天以后的中午12点,我们再进行谈判,但如果那时清廷还没有做出决议,我们就当清廷是拒绝了我们的条件。”
谈判仅仅只进行了半天就暂时结束,而且至始至终,李三杰都没有看一眼清廷提出的谈判条件。清廷的谈判代表们也没有心情在利顺德饭店吃饭,而是急匆匆的赶回天津新城,毕竟只有7天,而且从现在己经开始计算了,这时间也并不算充足。回到天津新城之后,首先将华东政*府提出的谈判条件发回北京,然后几名谈判代表协商之后决定,由鹿传霖、载沣、毓朗、徐世昌四人在下午乘火车赶回北京,在第二天入朝面君,当面陈述谈判情况。
而在当天的谈判结束之后,李三杰也在第一时间将这天谈判的情况发回青岛。
在当天下午,青岛行政院也讨论了天津谈判的情况。
王云鹏道:“只谈了半天就暂停了,这谈判也太快了。”
秦铮笑道:“这也很正常,这次也没有什么好谈的,就是我们提条件,清廷只说接受或不接受,又不用讨价还价,可不是只谈半天就够了吗!”
徐济超道:“你们认为清廷会不会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呢!”
秦铮道:“我认为清廷接受的可能性不大,一个慈禧不可能接受,让她放弃权力,要比杀了她还难受;第二个不可能接受是满族的权贵,废除满族的特权,这就等于是断了他们的生路,只凭这两点,我对这次谈判可不把乐观的态度。”
王云鹏道:“我们不是同意保留皇室的称号吗?”
夏博海道:“那也没有用,保留皇室的称号,受益的主要是光绪,对慈禧,对满族的权贵都没有什么好处,因此我同意老秦的意见,清廷恐怕是不会接受我们的条件,最终还是要用战争来解决。”
肖建军道:“那不是更好吗!不是我喜欢战争,但我始终认为,如果和清廷和平解决,留下的隐患太多了,清廷的权贵绝不会甘心失去权力,虽然他们在明面上不敢反对我们,但在暗地里却肯定会搞破坏,由其是容易被外国利用,留下后患无穷;因此只有打一仗,把清廷的权贵收拾干净,至少收拾一大半,把旧的瓶瓶罐罐全部砸烂,一切都推倒重来,重新建立新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够彻底解决后患。”
夏博海摇了摇头,道:“那到也未必,和平解决也有和平解决的办法,只要是我们守住底线就行了,能够不打仗,还是不打仗为好,毕竟一但战争开始,总会伤及一些无辜平民,造成一定的混乱,这损失太大了。至于清廷的权贵不会甘心,想闹出一点事情来,但归根到底,只要我们自己做得好,能够让国家富强,人民的生活富足,那么他们就翻不起多大的浪来。”
秦铮道:“总之和平解决也好,战争解决也好,我们都做好相应的准备就行了,而且是和是打,七天之后就可分晓了。”
肖建军道:“这个大家可以放心,军队的准备工作基本都到位了,只要行政院下令,今天开战都可以。就是怕最后谈判成功,和平解决了,军队的这些准备工作都白白浪废了。”
夏博海呵呵笑道:“军队的准备工作当然是不会白白浪废的,如果谈判失败,那么就是直接开战,军队就打进北京城去;而如果谈判成功了,军队也同样要开进北京城,接管北京的防务,所以不管是什么结果,军队都是要进城的,因此现在做准备工作,也都是不会白白浪废的。而且现在己经确定了,只有7天的时间,淸廷不管接受不接受,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结果,所以军队的工作就按这7天的时间来准备,就在第7天下午2点钟,各路军队要么发动进攻,要么开拔进北京。”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二五四章 清廷谈判(三)
清廷是在和青岛差不多的时候收到电报,首先自然是送到內阁。这时清廷留守的内阁大臣是庆亲王奕劻、张之洞、那桐、戴鸿慈、荫昌五人。
首先自然是由军机领班庆亲王奕劻观看,而看完之后,奕劻一言不发,将电报递给了张之洞,这也是这一任军机班子的特色,虽然庆亲王奕劻名为军机领班,但凡事都是一问三不知,也决不轻易开口发言表态,什么事都推给其他人议论处理。
而张之洞接过电报一看,也不由得苦笑了一声,华东政*府这明摆着不想和平解决,因此才提出这样清廷根本不可能接受的条件。不过张之洞也能够理解,现在的大局己经明摆着,华东政*府在军事、政治、经济、声望、民心等各方面都要远强过清廷,改朝换代己是不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还会让清廷继续延续下去,甚致是还掌握权力,能够让皇室保留皇帝的名号,这己经就是格外开恩了。
在张之洞看来,如果自己是华东政*府的当家人,是决不会允许清廷的皇室保留皇帝的名号,道理也很简单,天无二日,民无二主,虽然华东政*府采取的是美国、法国的制度,不设皇帝,只设大统领,而且大统领有任期的限制,任期满后立刻退位,另选贤者接任。但对前朝的皇室不斩尽杀绝就己是宽容了,更匆论还保留皇帝的名号,因此清廷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赶紧答应下来,否则一但错过,别说皇室不能保留下来,恐怕连宗庙陵寝都要被毀了。
做为军机处仅次于庆亲王奕劻的二号人物,张之洞当然知道清廷的谈判条件,其实在开始的时候,清廷还是比较务实,当时听取了英国的建议,打算采用英国的体制,也就是虚君实相,这一点和华东政*府的条件还是比较接近的,但还是要保留清廷的国号,当然同时也要保证慈禧的权力地位;但在讨论期间,俄国插进来建议清廷,应仿校德俄的制度,实行君主立宪,由君主负责行政权力,华东政*府只负责立法权力,这样清廷还可以保留相当的权力,同时还表示俄国会全力支持清廷,于是清廷也开始犹豫起来,毕竟清廷中还是有相当一部份人是不想放弃权力的,而就在前几天,日本也向清廷表示,支持清廷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自持有日俄两强撑腰,清廷也自觉有了些和华东政*府讨价还价的底气,于是立刻全面的修改了谈判的条件。
张之洞当然知道,这样的条件华东政*府是不可能接受的,而日俄两国的支持也是靠不住的,但他也十分明智的没有据理力争,因为这个时候争也没有用,还会被人扣上私通华东政*府的帽子,而且张之洞也想通了,自己以前和华东政*府还有几分香火情,凭着这份交情,将来就算是人民军攻入了北京城,自己一家老小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因此自己又何苦去强行为清廷续命呢?他可没有陪清廷殉葬的打算。
于是张之洞在看完电报之后,也不动声色,将电报交给其他三人。而三人看完之后,也都脸色大变,荫昌首先一拍桌子,道:“伪逆也欺人太甚了,这那是什么和平谈判啊,分明是要亡我大清!”
那桐也道:“是啊,这样的条件,决不能答应。”
戴鸿慈皱了皱眉,道:“电报里说得清楚,如果不答应这样的条件,那么这次谈判就只能破裂了。”
荫昌道:“破裂就破裂,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大清还怕了那伪逆不成。”
戴鸿慈道:“现在伪逆的大军都屯驻边境,蓄势待发,一但谈判破裂,必起兵革,如何抵挡。”
荫昌犹自嘴硬,道:“打就打,大不了和伪逆拼了。再说这样的条件,如果接受了就是大清亡国,那还不和奋起一战,拼个鱼死网破呢。”
这时张之洞也不能不说话了,道:“这样的条件,接不接受自有太后和皇上圣裁,非是我等能够决议的,就不要再争了。”
他这么一说,那桐、戴鸿慈、荫昌果然也就不再争执,那桐道:“那我们就马上进宫去面圣,通禀此事,且看圣意如何裁决?”
一直没开口的庆亲王奕劻忽然道:“听说今儿太后难得高兴,上午就已经连听了三拆戏,下午还打算再听几拆,我看我们今儿就别去扫了太后的兴致。”
听他这么一说,那桐、戴鸿慈、荫昌也都有些悻悻之意,因为都知道庆亲王奕劻的消息灵通,太后的喜怒哀乐都能在第一时间内知道,而其他的百事不问,只是一味的迎奉太后,因此,尽管庆亲王奕劻也属于满族的权贵,但那桐、荫昌等人都对他颇不己为然,但到了现在这紧要关头,庆亲王奕劻还是只顾着迎奉太后的喜怒,这也未免太有些不识大局了吧。
张之洞却道:“这样也好,电报上也说了,鹿传霖、载沣、毓朗、徐世昌己经坐火车从天津赶回来,晚饭之后就能到达,我看先也不急于把电报送进去,等鹿传霖、载沣他们回来,把谈判经过讲说明白,我们也好知道底细,而且明天一早我们一起进宫,太后、皇上问起来,也好有应对。今天电报就不要送进去了。”
三人听了,也觉张之洞说的话有道理,于是也就不再说什么。
众人就在军机里等着,一直等到晚上7点多的时候鹿传霖、载沣、毓朗、徐世昌才匆匆赶到,他们是一下火车就赶到军机处来,向众人通报谈判的情况。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一共才谈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但华东政*府在谈判中表现出来的坚决态度却是十分明确,根本不容清廷再讨价还价,要么接受,要么开战,没有第三条路可选。因此听完了通报之后,几位军机大臣的心情都很沉重,可以预想到明天进宫之后,会面临慈禧怎样的怒火。
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之后,张之洞立刻叫来管家,让他安排家人出去釆购粮油菜米等日用品,至少要保证底里一个月的饮食用度,因为一但战争暴发,北京根本可能坚守多久,那时必然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自己多买些生活用度之物,到时把府门一关,不理外面怎么乱怎么闹,等局势平稳下来之后再出去。
而在第二天一早,众人在值班太监的带领下,来到养心殿上,这时慈禧和光绪均己在上首就坐,而且两个人的脸色都不大好看,因为电报己先众人一步送进了皇宫,慈禧和光绪都己经看完了,两人对华东政*府提出的谈判条件都是相当不满意的。对于慈禧来说,这样明目张胆的要求自己交出权力,还要迁出北京去安置,分明就是要置自己于死地啊!田慈禧十分清楚,自己掌权数十年,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数,在朝在野都有,因此一但自己失去了权力的保护,就算华东政*府会放自己一马,但在自乙迁出北京之后,恐怕也是逃不过其他仇家的追杀。
而光绪也同样不能接受华东政*府提出的谈判条件,虽然华东政*府同意保留皇室称号,算是对光绪有利的条件,但却要取消清廷的国号,这就等于是让大清亡国,那么仅仅只让自己保留一个皇帝的名议又有什么用,而且光绪自认为自己继位以来,权力都被慈禧控制,那些赔款割地,丧权辱国的条约都不应由自己负责,当然光绪自认为,如果由自己来掌权,现在却让自已承担亡国的后果,这怎么也不能让自己服气。
见礼巳毕之后,慈禧也没有废话,道:“伪逆提出的条件你们都看了,觉得怎么样呢?”
荫昌首先道:“太后,皇上,伪逆的条件决对不能答应,伪逆这分明是要我大清灭国啊!”
那桐也道:“是啊,一但答应了伪逆的条件,就等于是自取灭亡,恐怕是连太后、皇上也不能保全啊。”
慈禧沉默不语,光绪道:“如果不答应伪逆的条件,伪逆必然会兴兵来犯,朝廷又如何抵御呢!”
这个问题当然没有人能够回答,过了好一会儿,光绪才道:“鹿传霖,伪逆那边,是否还有协商的余地。” 说着又看了慈禧一眼,道:“如仿校英国之制,虚君实相,只要是能够保留国号,其他的事情都好商量。”光绪的立场毕竟和慈禧不一样,对第一条他到并没有异议,反到是相当支持;而且保留皇室的称号,也是对他有利,至于从此不问政事也是可以接受,毕竟光绪登基30余年,一直都是个傀儡皇帝,反正也是没权力,因此不问政事也没有什么损失,相反有华东政*府主政,光绪也能放心,唯一不能接受的就是取消清廷的国号,另立新朝,如果在这一条上还有协商的余地,光绪到是希望可以谈下去,其他条件到是都能够接受。
鹿传霖道:“回禀皇上,伪逆那边,绝无再协商的余地,我大清只能全额答应,谈判方可成功,否则只有谈判破裂,刀兵争起,除此之外,绝无他途。”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二五五章 清廷谈判(四)
光绪听了之后,也怔了一怔,满脸都是失望之色,而慈禧看了他一眼,心里冷笑不己,其实光绪的想法慈禧十分清楚,之所以没有阻拦光绪,是因为这时慈禧己经完全明白了华东政*府用意,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和清廷和解,而是打算彻底推翻清廷,另立新朝,只是光绪都是40岁的人了,还是这般不懂事。
现在光绪无言己对,而大臣们也同样是哑口无言,冷场足有2分多钟,慈禧才道:“怎么都不说话了,不答应伪逆的条件当然容易,只是战端一开,朝廷如何抵御。”
这时张之洞道:“太后、皇上,请恕臣直言,如若战端一起,以我大清之军力,绝非伪逆对手,而列强诸国亦不可倚靠,因此还请太后、皇上慎重考虑,三思而后行。”
慈禧、光绪还没有说话,那桐己怒道:“张大人,照你这么说法,朝廷就应向伪逆倒戈投降了吗!”
张之洞到也没有和他争辩,只是将头一低,不再说话。
那桐还要再说,慈禧己道:“好了,现在是谈论正事,不是吵架。”其实慈禧心里清楚,张之洞这是在给自己一个提醒,要自己别再犯庚子国变的错误。不过慈禧心里也有底,打不过还可以逃啊,反正逃跑的准备工作都己绖做好了,而且华东政*府的条件是决不能答应的。
这时鹿传霖一道:“太后、皇上,现在离伪逆的限期还有6天时间,决议也不必急于一时,依臣之见,还是去找找英法诸国,请他们从中周旋一二,也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慈禧也点了点头,道:“就这么着吧,鹿传霖、载沣,这事件就交给你们两人去办。”
鹿传霖、载沣赶忙欠身道:“是!”
荫昌又道:“太后、皇上,事到如今,也不可不做最坏的打算,北京的防务需要加强,还有伪逆在城东火车站的军营,不如趁着正在谈判之机,先出兵围攻,煞一煞伪逆的锐气。”
鹿传霖听了,也大吃一惊,道:“此事万万不可,现在谈判尚未结束,岂能轻易妄动刀兵,若是伪逆以此为借口,而且还将破坏谈判的责任都推到我大清身上。”
荫昌道:“伪逆本就没有诚意和我们谈判,我们又何必认真,何况伪逆的兵势强大,万难敌对,若是抢先出手,先打掉伪逆城东火车站的军营,尚可有一战之力,否则等伪逆兴起大军来犯,这个军营必成大患。”
慈禧听了,又沉默了半响,才道:“先不忙。”
虽然慈禧做好了跑路的准备,但清廷也一直都在加强北京的防务,毕竟北京能够守卫的时间越长,自己就可以跑出越远,自然也就越是安全。不过要慈禧现在就出兵去攻击华东政*府在北京的驻军,慈禧还真没有这个胆子,因此只能先把荫昌对付过去。
讨论到了这一步,也没有好说的,毕竟谁也提不出什么好办法来,慈禧现在也只想着怎么逃走,其他的都不抱希望,因此也就宣布退朝,众大臣叩首之后,退出了养心殿。
而就在这一天,中国主要地区的报纸都报导了谈判的情况,由其是华东政*府提出的五条谈判条件,都进行了完整的报导,而且绝大部报纸还全篇报导了华东政*府提出这五条谈判条件的理由,大体的内容和李三杰在谈判中说的差不多,但更为详细,如说到清廷的无能时,详细的列举了自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对外签署的不平等条约,割让的领土面积,以及赔偿的白银数量等等;而在提到华东政*府的功绩时,也同样罗列了大量事例和数据,这样也使华东政*府提出的五条谈判条件,显得更有说服力。
谈判的情况见报之后,首先作出反应的是各国,毕竟各国对媒体的敏感度要比清廷高得多。各国对华东政*府提出的五条谈判条件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德国、美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等国的态度基本中立,都表示希望华东政*府和清廷能够实现和平解决双方的关系,但和平的条件由双方自行协商确实,两国都不做评论。
而英国、法国则批评了华东政*府的谈判条件过于苛刻,而且也不合理,但同时也表示希望华东政*府和清廷能够和平解决双方的关系,还要求华东政*府修改谈判的条件。
日本、俄国却严厉的指责华东政*府的行为过于霸道,而且完全没有和平解决的诚意,并表示会全力支持清廷,坚决反对华东政*府的谈判条件,同时还呼吁国际社会协力阻止华东政*府的霸权行为,为清廷主持公道,伸张国际正义。
美国、德国现在都和华东政*府的关系良好,因此不可能反对华东政*府,但也不愿过于得罪清廷,而且这次华东政*府也没有请求他们的外交协助,于是两国也就不约而同的采取中立态度,两边都不得罪。奥匈帝国是唯德国马首瞻,自然是跟随德国;而意大利现在名议上还是和德国、奥匈帝国结盟,自然不能和两国背道而驰,何况意大利在中国的利益并不多,影响力也有限,也就没有为那一方站台的兴趣。
而英法二国虽然和华东政*府实现了和解和关系正常化,但二国和华东政*府之间的恩怨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何况华东政*府在远东崛起,并且和德国的关系良好,就差是直接结盟了,这当然是对英法二国十分不利的,虽然现右英法二国不敢在远东地区和华东政*府直接对抗,但如果找到机会,给华东政*府下个绊子,或者是恶心一下华东政*府,二国当然都是愿意做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