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吴隐怔了一怔,赶忙道:“我们怎么能收省长的钱呢!”
王乐之道:“这钱并不是给你们的,而是给西泠印社的,你们做的事情很好,金石、篆刻、书法、绘画都是我中华瑰宝,绝不可失传,而且还要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发扬光大,我做不了什么事情,只能支助一些钱财,也算是尽一份心意。”
几人还在犹豫不决,周馥道:“既然是王省长的一片诚心,几位就不必在推辞了,收下来吧。”
吴隐终于道:“即然是如此,我们就却之不恭了,不过请王省长放心,这笔钱每一分都会用在西泠印社,我们个人绝不会占用一厘。”
王乐之道:“几位的为人,我自然是信得过的。不过我这笔钱,对西泠印社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己,何况完全靠社会支助始终不是长久之策。”
吴隐道:“不知道王省长有什么高见吗!”
王乐之道:“高见不敢当,我在天津当市长的时候,曾经开办了天津书画院,由政*府的财政拨款,保证书画院的运行,但西泠印社是由四位创办,当然不能照搬天津书画院的模式,不过我们可以协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我是刚刚到浙江上任,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等忙过这一阵之后,再和几位协商,而且请各位放心,任何方案都是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绝对不会强求。” 顿了一顿,又道:“如果几位有兴趣,我可以请几位去天津书画院参观,看看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大家再商量。”
几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刚听王乐之说天津书画院的模式,几个人又紧张起来,生怕王乐之这是要把整个西泠印社一窝端了,后来听到过一阵再协商,而且完全自愿,并请几人去参观天津书画院,才安下心来。其实如何政*府真能拔款维持西泠印社的运行也不错,于是赶忙又纷纷向王乐之道谢。
众人又谈论了一阵,吴隐道:“我等久闻王省长精通书法,不知可否有幸,请王省长为我西泠印社留字为念。”
叶为铭也道:“是啊,是啊,我等都想见识一下王省长的墨宝。”
王乐之呵呵笑道:“好吧,承蒙各位盛情,我也只好献丑,只是我那几个字,和各位相比,实在是有些拿不出手,还请各位不要见笑啊。”
吴隐赶忙命人准备笔墨纸砚,在一张长条案桌上铺开一张雪白的宣纸,王乐之站到案桌前,拿起一支大提笔,醮饱墨汁,先在试纸上试写了几笔之后,在纸上一挥而就,写了两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尽下寒士俱欢颜”,写完之后,还有些意犹未尽,又写了一付“耕者有其田”五个字。又换了一支小白云,在两幅字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并取出自己的印章盖上,然后笑道:“献丑,献丑了。”
虽然王乐之仕途多年,但一直都没有落下练字,因此功力依然不减当年,而且随着年龄的成熟,又为官多年,写的字己少了几分飘逸潇洒,多了几分沉稳厚重,吴隐等人都是内行人,一看就知道王乐之的字至少有20年以上的功底,虽然还达不到名家的水准,但也以然不俗,绝不是普通的玩票水平,在印社里也是中上之作。
而且这两幅字的内容也能说得过去,第一幅是取自杜甫的长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而第二幅则是中国封建时代最理想的大同社会的标志之一。由其是王乐之的政*府官员,浙江省长的身份,写出这两幅字,也能表示出其抱复志向。可以说无论是书法还是意向,都是十分贴切的,因此吴隐等人也都纷纷赞扬,好字好句。
只有周馥明白,王乐之写这两幅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由其是后一幅“耕者有其田”,明显就是给浙江的士绅们看的,让他们知道土改是势在必行,不可能改变。原来王乐之参观西泠印社的用意就在这里。
这时吴隐己经叫人将这两幅字拿下去,立刻装裱起来,挂在社员作品的屋子里。然后再次向王乐之道谢。
王乐之接着道:“各位,国家兴衰,都是以民为本,我们从海外归国,到志取天下,只为中国民众百姓,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两幅字,实际就是我们的目标。”
叶为铭忙道:“贵众救民救国,解苍生之疾苦,救中华之危难,我等都深为佩服。”
王乐之点了点头,道:“西泠印社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这自然是极好的,但我看各位篆刻、书法、绘画,多为惜春悲秋,吟风道雪,当然也有铭志修身致远,但少有表现民间疾苦,社会风貌之作,艺术创作,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都不可少,因此希望各位以后的创作,多多贴近生活,反应社会,多为人民创作。”
吴隐等人听了,也都不觉有些惭愧起来,王乐之说的确实没有错,其实这几个人的出身都不算富贵,叶为铭、丁辅之只是小康之家,吴隐更是出身贫苦,是从学徒做起,但在成名之后,多和富贵之人打交道,因此在创作中自然也偏向于富贵之家,确实是少了对民间疾苦、社会风貌的关注,王乐之的书法或许不及他们,但这份胸襟气度却实是远在众人之上。
叶为铭深施一礼,道:“多谢王省长赐教,我等愧受。”
王乐之点了点头,这才满意告辞离开。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九四章 南方战争(一)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就在华东政*府正式对浙江省实施行政管理的时候,袁世凯和溥伟终于打起来了。
其实虽然现在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但袁世凯一直都是按兵不动,确实是十分克制,而英法等国也不主张开战,还是希望能够说服袁世凯,归附溥伟,一方面开战之后,无论谁胜谁负,都必然会有重大的损失,也是得不偿失的;另一方面英法等国实际也并不看好溥伟,尽管现在溥伟的领地、人口、军队数量都远远多于袁世凯,但英法等国都知道,这只是纸面的数据优势,而论领导力、军官的能力、军队的素质,袁世凯一方都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双方真的打起来,溥伟的赢面并不大。
但溥伟却有些一按耐不住,因为在清廷的时候,这伙宗室权贵就对袁世凯一向持敌视的态度,也并且认为袁世凯根本没有什么能力,只不过就是会溜须拍马,讨好慈禧太后,又不吝钱财,结好庆亲王奕劻,荣禧,才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并获以高官之位。而现在自己一方的实力雄厚,领土面积、人口均是袁世凯的3倍,军队也是袁世凯的两倍,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直接打过去,把袁世凯灭了,占领了他的地盘不就完了吗!袁世凯一灭,整个南方也就唾手可平,因此还等什么!
而且英法等国都不主张对袁世凯开战,也更是令溥伟等人十分恼火,本来他们对英法等国也没有什么好感,只是现在还需要各国的支持,因此才暂时与他们合作,在溥伟等人的心里,不过是在利用英法等国。而现在英法等国居然认为自己打不过袁世凯,自然是令溥伟等人非常不爽,于是溥伟与善耆、载洵、溥伦、毓朗等人协商之后决定,不顾英法等国的反对,立刻进攻袁世凯,打一个漂亮的胜仗,让英法等国看看,以后也少在自己面前趾高气扬。
这次进攻,溥伟一方将投入约10万的兵力,分三路进攻,军队的主将由良弼、荫昌担任,北路进攻修水,约3万军队,由铁良为主将;中路进攻宜春,兵力2.7万,主将庆怀;南路进攻永兴,兵力2.5万,主将永桂,铁良、荫昌领军2万,坐镇湖南长沙府,接应三路军队。虽然溥伟是以清廷的后续自居,但现在有两个势力都自称为清廷的后续,因此为了区分,溥伟的军队以年号德佑命名,称为德佑军。
在这三路当中,北路是进攻的重点,因为攻下修水县,就可以直捣江西省的首府南昌府,而拿下了南昌府,整个江西省也就基本都可以一举全盘拿下了,良弼、铁良、荫昌等人制定的作战针划就是北路军首先开打,攻下修水县之后,中路、南路再发动攻击,全线进攻江西省,因此北路军的兵力最多,并由铁良亲自领军。
袁世凯这边,驻守修水县的是第二协,统领段祺瑞,这也是段祺瑞在闲置了多年以后,终于得到重用,并可以领军作战的机会。因为修水县是南昌的门户,位置实在太重要了,因此需要有一员得力干将在这里驻守,而在袁世凯手下的诸将中,段祺瑞自然是首屈一指,只有王士珍的能力可以和段祺瑞相提并论,其他如冯国璋、曹锟之辈,都要逊色一筹,因此袁世凯才不计前嫌,重新重用段祺瑞。
当然要守住修水县,只有一个协的兵力是远远不足的,因此袁世凯还给段祺瑞增派了2个炮兵标(相当于团),共计有72门75毫米野战炮,都是从华东政*府购买的。另外又配备了一个机枪营,共计有27挺马克沁机枪。以加强段祺瑞的兵力,现在修水县的驻守兵力总计约有9000余人。
当然段祺瑞也知道,自己能够重新带兵相当不易,因此也决心要在这一战中好好的表现,打一个漂亮仗,干是在进驻修水县之后,段祺瑞就立刻亲自在修水县的周边勘测地形,测制地图,并设计修建防御工事,布置火力点、炮兵阵地、铺设电报线路等等。
防御阵地是以修水县的县城为核心,占据周边地区的高点与折冲要路,共计布置了9个阵地,2个炮兵标分成6支,布置在这9个阵地里,并将马克沁机分布在各个阵地上,同时段祺瑞又派出大量侦察兵,在德佑军有可能驻军、布置阵地的地方设置暗点,做好了充份的作战准备,现在就只等德佑军进攻了。
铁良是满族宗室权贵中最知兵的人材,到也确实有点真材实学,知道在地面进攻之前,首先要进行炮火打击,因此这次进攻修水县,他也带了有各种火炮近百门,不过口径大小不一,既有47毫米口径的哈乞开斯炮,也有各国通用的75毫米野战炮,还有少量82毫米、88毫米口径的野战炮。在进攻一开始,德佑军首先出动了60余门火炮,分成三个炮兵阵地,向修水县的三个外围前沿阵地展开炮击。
不过段祺瑞对此也早有准备,因为事先早己勘测好了修水县周边的地形,因此德佑军的炮火一响,从声音、烟雾的位置就可以判断出德佑军的炮兵阵地俱体位置。于是段祺瑞也立刻下令,命三个阵地的炮兵营立刻开火,打击德佑军的炮兵阵地。
其实德佑军的炮兵也知道,炮击结束之后,要立刻撤出阵地,但没有想到袁军的反应太快,有一个炮兵阵的撤退慢了一步,结果遭到了袁军的炮击,损失火炮16门,包括4门88毫米火炮,5门82毫米火炮,7门75毫米火炮,全部都是德佑军中较大口径的火炮,因为这些火炮较重,运动困难,因此才撤退慢了一步,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同时还阵亡了士兵600余人。
当然袁军的阵地也遭到了德佑军的炮击,尽管在修建阵地时,考虑到了防炮击的设计,但也同样造成了近300人的伤亡。
但炮兵阵地被敌方打掉一个,损失了16门火炮,显然是德佑军吃了大亏,铁良自然是十分恼火,立刻下令向袁军的阵地发动进攻。
不过这时袁军还有一个炮兵标未动,在德佑军发动进攻,就立刻开火轰击,结果德佑军还未攻到阵地前,就又伤亡了数百人。而等德佑军推进到袁军的阵地前,立刻遭到了袁军密集的火力打击,每个阵地上配备了3挺马克沁机,加上各队配备的通用机枪,每个阵地上至少有10挺以上的机枪,另外还有当数量的掷弹筒,可以代替火炮,对德佑军展开了猛烈的打击。
结果德佑军被打得伤亡惨重,在这三个阵地前尸横遍野,这一天的进攻就阵亡了1500余人,受伤2000余人,而连袁军的阵地边都没有摸到。而袁军的伤亡一共只有600余人。
在第一天的战斗结束之后,段祺瑞也兴奋异常,他也没有想到这一天的战斗竟然会打得如此轻松,赶忙向南京报捷。很快就收到了袁世凯的嘉奖电报,对段祺瑞及其军队在第一天的战争给予高度的赞扬。
不过在晚上段祺瑞总结这一天的战争时,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袁军能够在第一天的战争中打得这么轻松,除了是段祺瑞在战前的准备充份之外,华东政*府买给袁军的武器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且不说防守阵地所用的马克沁机枪、通用机枪、掷弹筒,还有这次没怎么大量使用的木柄手榴弹,就是在战开始初期的炮战,华东政*府提供的75毫米野战炮不仅射速快,而且移动方便,7、8个人推着就可以进行短距离的移动,根本就不用套马,因此可以迅速布置、迅速撤出。
也可以说,如果不是华东政*府买给袁军的武器,这一天的战斗决不会打得如此轻松,只是一但华东政*府停止买给袁军武器,那么袁军的战斗力必将大打折扣,而段祺瑞还想到,华东政*府肯定不会将他们最好的武器买给袁军,必然会留一手,将来如果是袁军和人民军对阵,今天德佑军的窘境,恐怕就会落到袁军的头上了。想到了这里,段祺瑞也不禁感到了几分恐惧,和溥伟这种沐猴而冠的跳梁小丑相比,华东政*府才是真正强大而恐怖的存在。不过段祺瑞转一想,自己现在不过只是一个统领,管得了那么多的事情吗!真正该头疼的人应是袁世凯才对,那轮得到自已操心,还是先把眼前的战争打好再说。
随后的三天,德佑军在铁良的指挥下,又连续向修水县发动进攻,并且还改变了进攻的方向,企图另辟蹊径攻破修水县的阵地。但在袁军严密的防守和密集的火力打击下,阵地几乎无懈可击,无论德佑军怎么进攻,但除了造成自身的军队损失惨重之外,其他都几乎毫无进展,修水县的阵地依旧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这时德佑军的伤亡己达5000余人,主将铁良也无计可施,眼看着这样进攻无济与事,铁良也只好下令停止攻,先撤回湖南省,和良弼、荫昌协商对策。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九五章 南方战争(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铁良领兵撤回到湖南省境内之后,立刻赶回长沙,和良弼,荫昌相见,一起协商对策。因为这是溥伟称帝,建元德佑之后的第一战,不仅关系到德佑朝廷确立自己的威信力,统一南方的进程,而且多少也有些和英法等诸国置气,如果这一战未能打好,不仅无法统一南方,而且对德佑朝廷的威信力也是重大的负面影响,在英法等诸国面前,更是彻底抬不起头来。
而在另一方面,德佑朝廷建立之后,投靠过来的宗室权贵也日益增多,也开始拉帮结派,勾朋结党,争权夺利起来。但德佑朝廷的军政大权依然是由当初和溥伟一起撤离北京的善耆、载洵、溥伦、毓朗,铁良、良弼、荫昌等老人把持,因此也引起了新进加入者的不满,认为这些老人不过就是追随溥伟的时间早,才得以掌握权力,但并真才实学,又无什么的功劳,却占据看高位,阻塞了自己的晋升之路。
而善耆、载洵、溥伦、毓朗,铁良、良弼、荫昌等人自然也看不惯这些新进,当初他们可是和溥伟一起逃离北京,辗转曲拆才到达西安,并拥立溥伟称帝,进而南进四川,可以说是一路同甘共苦,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一些基业,而你们这些中途加入进来的人算干什么,伸手就想摘桃子吗?
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现在的德佑朝廷也有了一定的规模,那么权力、利益的分配自然会引发一些人的争斗,内部的矛盾自然就会产生。不过老人毕竟是先入为主,而且又深得溥伟的信任,因此新进暂时还威胁不到老人。
不过这一次战争,铁良,良弼,荫昌等人也都知道,新进都在盯着自己,如果打不好,必将会十分被动,当然在出兵之前,这几个人可都是信心十足的,认为这一战势在必胜,也让那些新进们闭嘴。但现在刚一开打,就在修水县受阻,三个人自然也都知道现在局势的严重性。
而听铁良介绍完战况之后,良弼、荫昌也都觉得有些头疼,因为按照铁良的说法,袁军的准备充份,修建的工事十分齐整,而且火力密集,由其是炮兵的火力相当迅猛,还有大量的近战火炮,确实是易守难攻。
到了这时,几人才知道,原来打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来以前到是将战争看得简单了。而就在几个人一筹莫展的时候,溥伟发电来讯问战事的进展。
虽然进攻修水县不利的战事并没有传给溥伟,但一连四五天,教没有结果,溥伟、善耆等留守在四川的人员也都有些沉不住气了,没有消息往往就意味着没有好事,毕竟溥伟、善耆等人都是从清廷过来的人,明白官场报喜不报忧的道理。虽然溥伟对善者等老人依旧信任有嘉,但新进也给他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对于铁良、荫昌等人来说,对新进的态度相当不满,也十分排斥,但现在溥伟己是皇帝,考虑问题的立场、角度也和其他人不同,他对新进也很不满,但却不能排斥,必须要尽力团结他们,毕竟现在能用的满人并不多。
这一战如果打得好,就能证明溥伟重用老人没错,也能堵问新进的嘴,而反之,溥伟就十分为难了,必须要给新进更多的机会,从而就挤压老人的空间。因此给前线发电讯问,也是提醒铁良等人,这次战争的关系重大,不可儿戏。
现在本来就战事不利,收到了溥伟的电报之后,铁良、良弼、荫昌三人也都深感压力重大,三人经过了一番商议之后,先给溥伟发电报捷,宣称在开战第一天,在修水县城外与袁逆军大战,就取得大胜,斩首2000余级,袁逆军退军10余里,死守县城,不敢出战,己方猛攻3日,修水县城己有多处缺口,本当破城之际,袁逆大举增军,死守修水县城不退,故此战事暂时僵持不下。
当然,捷报可以这样发回去应付,但攻破修水县却是遥遥无期,因此三人决定,中路、南路均发动进攻,希望能够在中路、南路打开局面,一方面对溥伟也可以交待,另一方面如果在中路、南路打开局面,也可以调动修水县的守军。原来中路、南路本来是准备在北路打开之后再发动进攻,扩大战果,而现在北路的进攻受阻,中路、南路也只好承担更多的任务。
于是良弼下令,命中路主将怀庆,南路的主将永桂,立刻向各自的目标发动进攻。
这一次果然要顺利多了,首先是在中路,怀庆指挥德佑军向袁州府治下的宜春县发动进攻,而守卫县的袁军仅仅只是稍作抵抗,就立刻从宜春撤退,德佑军十分轻松的就占领了宜春县。而轻取了宜春县之后,兵力基本没有受损的怀庆马不停蹄,继续向东推进,进攻分宜县。袁军在分宜县的抵抗不强,一天不到,就被德佑军攻破了分宜县。整个袁州府也基本都被德佑军攻占。
而在南路,德佑军的主将永桂也指挥军队,进攻吉安府治下的永兴县,在这里德佑军也遭到袁军的顽强抵抗,战斗进行了三天,战况十分激烈,德佑军多次攻破袁军的阵地,但又被袁军反击夺回,其中一个阵地竟然反复易手三次,不过战斗进行到第三天,袁军终于支持不住,陆续放弃了永兴县的外围阵地。而德佑军在攻占了所有外围阵地后,修整了一天,然后向永兴县城发动进攻,袁军抵抗了一天,依然抵抗不往德佑军的攻势,弃城而逃,德佑军攻占了永兴县城。
而中路,南路均进攻得手,也让良弼、荫昌均松了一口气,赶忙向溥伟报捷,同时又在北路,再度向修水县发动进攻,希望借中、南两路的胜利,一举拿下修水县。
但袁军在修水县的防御仍然无懈可击,无论德佑军怎样进攻,但都无法攻破袁军密集火力组成的防线,二天的进攻,又伤亡了1500余人。
而这个时候,主将铁良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毕竟铁良是公认宗室之中最知兵的人,而且无论是官职还是资历,都要远胜过中路的主将怀庆,南路的主将永桂,但现在中、南两路的进攻都取得了战果,而自己这边却依然寸土未得,铁良自然是十分焦燥。
于是铁良向全军下达了死命令,次日一战,必须有所突破,并且设下了重奖,率先突破袁军阵地的士兵,赏白银百两,晋升三级,军官赏白银千两,晋升二级,同时也安排下了督战队,无令撤退的,当场格杀匆论。
于是在第二天,德佑军向修水县的阵地发动不计生死的疯狂进攻,同时炮兵也不顾袁军的炮火反击,为进攻的军队提供火力支援,当然对畏战后退的士兵,督战队也毫不留情,当场就枪毙了近百余名临阵脱逃的士兵。
在督战队的威逼之下,德佑军的士兵只能冒着袁军密集的火力,冒死进攻,死战不退,结果在一天的时间里,竟然伤亡了近5000余人,而最终只攻占了两个阵地,但到了夜间,段祺瑞指挥袁军趁夜发动反击,居然又夺回了一个阵地。
面对这样的局面,铁良也无可奈何,仅仅只攻占了一个阵地,还不足以动摇修水县的防守体系,而自己这一路的伤亡太大,再继续进攻下去,除了增加伤亡之外,基本看不到攻破修水县防线的希望,因此铁良也只好下令,再次停止进攻,撤军回去,一边修整,一边等另外两路继续取得突破。
当然,在连续攻占了袁州府、永兴县之后,溥伟、善耆也都大大松了一口气,毕竟从局面上看,现在德佑军的局面也不错,三条战线有两条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这样的成绩也算是不错了,因此暂时到是没有在意铁良的困局。
而就在这时袁世凯新自统领第一镇、第二镇进驻到南昌府,坐镇指挥。留下徐世昌、赵秉钧、王士珍守卫南京。
其实到目前为止,战事的进展还是让袁世凯十分满意的,虽然在中路丢掉了袁州府,在南路又丢掉了永兴县,但这也都在袁世凯的计划之中,因为这两路向位置相对较偏,既使是丢失了一些地方,但也并不响大局,本来就是准备要暂时放弃掉的。只有北路关糸重大,毕竟修水县是南昌府的门户,这才是必须要守住的地方,也走关系到这一战成败的关建。
1...516517518519520...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