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于是王乐之道:“这个请李市长尽管放心,到时候一定会做好充份的准备,给投资考察团呈现一个良好的考察环境。”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九一章 浙江上任(四)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王乐之又问道:“现在在浙江主持政务的还是周馥,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因为我和他没有接触,只是查过他的资料,知道他曾经是李鸿章的得力幕僚,只是不知道他的具体能力、情况如何,李市长应该和他的接触比较多,觉得这个人怎么样,可不可以继续任用呢。”
李松晨的眼光也带出几分赞许的神色,因为周馥的去留,也是管理浙江省的一个关建点,道:“不管李鸿章的名声怎样,但他绝对是个有能力的人,因此他用的人自然也不会是无能之辈,周馥当然是有能力的,而且他久历洋务,在清廷的大臣中,也算是有眼光的,另外这个人也比较务实,不是死脑筋,在日本的威胁下,果断的向我们投降,不仅保住了领土,而且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很好的投降我们的借口,不被人诟病。另外他在浙江省任职多年,对浙江省的情况十分熟悉,如果能够留他做助手或是顾问,当然是对在浙江的工作有利的。”
王乐之道:“你的意思是,我应该继续任用周馥!”
李松晨点了点头,道:“当然是能够继续任用更好,不过周馥毕竟是从清廷那边过来的,还带有几分清廷官场的习气,因此也不能完全信任,至少还要再考查一段时间,才能够委以重任。”
王乐之也连连点头,道:“我明白了,李市长,真是太感谢了。”
李松晨呵呵笑道:“别客气了,到了浙江之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向我提出来,只要是我这边帮得上忙的,一定会尽量帮忙的。”
再次谢过了李松晨,王乐之在上海休息了一夜,然后重新启程,乘船出发,又经过了一天的航行,由上海出海,转入杭州湾,驶进钱塘江,到达杭州城。
这时早己接收到消息的周馥己经带领着浙江省的主要官员、士绅、名流等近百余人,在码头迎接王乐之。
王乐之在船舷上看到岸上的场景,也有些意外,不过他现在也己为官多年,练出了几分喜怒不形于色的功夫,因此也不动声色,等船停稳之后,搭上舷梯,王乐之才带领众人,从船上下来。
周馥首先迎了上来,道:“欢迎王省长的到来。” 居然还伸出手来,和王乐之握了握手,看来他到是对华东政*府的习惯风格己十分熟悉了。
王乐之道:“这段时间浙江的事情都有劳周先生费心了。”
周馥忙道:“那里那里,这些都是我应尽之责,而且如果不是人民军到来,挡住日本入侵,浙江早己是物是人非了,而我们这些浙江的官员恐怕也死于非命了。”
王乐之道:“守土护疆,本来就是政*府的责任。”
周馥也道:“是啊!浙江省上下早就在盼望政*府派人来接管浙江的政务了,现在省长终于来了,真是我浙江万民之幸啊。”
王乐之笑道:“周先生太客气了,今天这个排场可不小啊。”
周馥道:“这是浙江士绅、名流的一片心意,我也不好阻止,还请省长恕罪。”
王乐之笑道:“来都来了,也是他们的一份好意,还请周先生给我引见,也让我认识认识浙江的士绅名流。”
周馥心里微微一怔,不知道王乐之这话是什么用意,不过这时也不能迟疑,立刻给王乐之介绍起来,首先当然是介绍浙江各府州,以及杭州邻近几个县的官员,这些人王乐之到是都知道,因为在相关的资料上都看过,现在也一一对上号。
接下来是浙江的知名士绅,这一伙的人数是最多的,足有30余人,而这些人王乐之也知道大部份,基本都是有钱的主,其中就有几个是浙江省的知多大地主,家里的田产都是以10万亩起步,也有就是浙江的知名商人,当然大部份都是买办。王乐之的脸上不动声色,一一的寒暄客气,同时也留意观察每个人的态度,有讨好、有谄媚、有谨慎、有警惕,各不相同,王乐之也都一一记在心里。
最后介绍的才是浙江的名流,这一伙的人数最少,只有9个人,基本都是浙江省在文学艺术方面有所造诣成就的人,而王乐之对这一批人的言语之间到是客气多了,介绍到最后两人,是一大一小,年龄大的在45岁左右,身形微胖,颔下微须,小的大约30岁左右,中等身材,颇为削瘦,周馥介绍,年长的姓吴名隐,字石泉,是浙江的篆刻名家;年轻的姓王名福庵,字维季,也是精通书法工篆之术。
一听这两个人,王乐之也有些意外,道:“两位莫非就是与叶舟先生、鹤庐先生一起创立西泠印社的。”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显然也有些意外,吴隐道:“王省长也知道西泠印社!”
周馥笑道:“你们不知道吗!王省长可是书法大家啊!”
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位于杭州孤山南麓西泠桥畔,因此得名。是由浙江的篆刻书法名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四人为首,志于弘扬和发展国粹,召集同人,集资规划,发起创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在旧时空里,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近代中国许多知名的书画金石篆刻大家,如吴昌硕、李叔同、丰子恺等人都是其社员,因此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
王乐之在旧时空里自然是知道西泠印社的大名和历史,毕竟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绘画、书法、篆刻基本都是不分家的。王乐之去游览参观过几次,还参加过一次王乐之书画展,送去一幅自己的作品。他参加浙江省长的竞争,西泠印社也是原因之一,主要也想为保护弘扬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做点事情。
不过王乐之本不打算一到浙江就去西泠印社,而是等自己把浙江的事务都安排好之后,再去西泠印社,和吴隐、王福庵等人结交。毕竟现在西泠印社才刚刚创立不久,现在最多只能算小有名气,远不是后来的“天下第一名社”,也不用急于一时。却没想到刚一到浙江,两位西泠印社的创始人居然到码头迎接自己,而且从周馥的言语之中,这还是浙江方面刻意安排的。
原来解决了浙江的危机之后,浙江的士绅、商人、富户在松了一口气之余,又紧张起来,一方面他们都知道华东政*府的土地政策,大地主们谁能不紧张,同时华东政*府接管浙江之后,虽然还没派来地方官员,但却首先接管了海关,大幅提高关税水平,令浙江的买办阶层损失巨大,因为从本质上说,买办就是国内国外贸易的中间商,赚的就是内外的差价,以前清廷的关税只有5%,而现在华东政*府将浙江的关税大幅提高,自然是大大挤压了买办的利润空间。因此浙江的地主、买办也联合起来,努力的展开自救,希望通过游说能够让浙江维持清廷的状态。而首先要疏通的,自然就是浙江省长,只要浙江省长能站在自己这一边,就大有希望了。
华东政*府确定了王乐之出任浙江省长之后,浙江的地主、买办立刻开始打听其人的喜好,因为元老的行为清廉,拒收钱礼己是共识,因此单纯的钱财显然是没用的,只能投其所好,不过王乐之的喜好到也不难打听,就是爱好书法,于是浙江的地主、买办在迎接王乐之的人员安排中,特意找来了几位书画金篆的名家。周馥当然知道浙江的地主、买办的行动,不过装不知道,且看这位省长怎样应对。
王乐之看了周馥一眼,没有理他,转向吴隐、王福庵道:“我这个人没什么爱好,就是爱胡乱写几个字,在天津工作的时候,就听闻过西泠印社之名,颇为神往,对几位先生的壮举也甚是敬佩,本想到了杭州之后,定要去见识一番,瞻仰各位的大作,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两位。”
吴隐、王福庵听了,也颇有几分受宠若惊,搞艺术的人多半都有几分清高孤赏之气,并不想刻意结交官员,但在清代想要结社,就必须和官府搞好关系,否则这社就结不起来,西泠印社在成立之时,就分别在杭州府与钱塘县以官府批文登记备案。因此见王乐之对西泠印社的印像甚好,两人自然也十分高兴,这样西泠印社也就不用担心官方刻意刁难了。
吴隐忙道:“多谢大人厚爱,敝社上下无不感念大人之情,大人若是有空,还请光临寒社,必会使寒社蓬荜增辉。”
王乐之笑道:“这是自然,即是如此,择日不如撞日,明天我就去西泠印社参观,瞻仰各位的大作,也与各位交流一番,怎么样。”
吴隐也有些意外,原来不过是个客气话,没想到王乐之明天就要去,竟是迫不及待一样,不过这时也不能说别的,立刻道:“欢迎之致,欢迎之致啊。”
王乐之哈哈笑道:“那好,就这么定了。”
而其他浙江的地主、买办听了,也都面露喜色。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九二章 浙江上任(五)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对王乐之欢迎仪式算是十分圆满结束,各人都觉得自己收获颇丰。
随后周馥和迎接的官员们一起,将王乐之一行人领到省政*府办公地点,实际上就是原来的浙江巡抚衙门,现在作为临时的省政*府办公点。
王乐之入主之后,先招集省政*府的官员,简单的说了几句,并将自己带的一行人员向他们作了介绍,并各自安排办公的位置。然后又会见浙江各地的官员,当然基本都还是原清廷的地方官员留任,就算的有地方的主管官员不愿留任,也是在地方官员中选人来代理。王乐之先肯定了众人在前一段时间里的工作,对众人保持地方的稳定进行了赞称,并表示这些成绩华东政*府不忘记,然后才告诉他们,接任的官员将陆续到任,要求众人做好交接的工作,确保地方权力平衡过度,而且他们的出路也都有安排,大可不必担心。
其实这些人也早有这个思想准备,毕竟一朝天一朝臣,浙江易帜,地方官员自然都要换上华东政*府的人,之前是因为日本的威胁,为确保浙江省的稳定,才将原来的官员全部留任,现在危机解除了,那么新的地方官员上任,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因此原来暂时留任的清廷官员也都十分坦然的接受了这个现实,能留下来另有安排就留下来,不能留下来就回老家去当个普通百姓。
接下来的工作当然是省政*府的交接,周馥己经把相关的资料都准备好了,因此立刻就着手进行交接,当然资料的检查,记录、签收等工作都是有工作人员完成,到是用不着王乐之、周馥亲自动手,不过周馥还是需要将相关情况向王乐之进行简单的汇报。
听完了周馥的汇报之后,王乐之道:“不知道周先生对自己的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周馥道:“在下自然是听凭政*府的安排。”
王乐之呵呵笑道:“这段时间周先生在浙江的工作有目共睹,我们自然是不会忘记,只是不知道周先生是想去青岛任职,还是仍然留在浙江工作呢。”
周馥听了,心里也连翻了好几个念头,从他心里来说,当然是希望留在浙江任职,因为去了青岛之后,肯定只能被任命一个闲职,李经方也是等了好几年,才是在外事委员会是谋了个职位,而留在浙江,还能干一些实事,毕竞自己在浙江任职多年,熟悉情况,不过华东政*府是否能放心自己在浙江呢,王乐之又是不是在试探自己,因此最终还是道:“在下愿听从政*府的安排。”
王乐之点了点头,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再纠缠,道:“今天安排王福庵、吴隐这些人到码头来接我,是周先生安排的吗!”
周馥心里一紧,赶忙道:“不是,他们是应浙江的士绅相邀,而且听闻省长精通书画,久慕大名,因此才前来迎接省长的。”
王乐之又呵呵笑道:“这么看来我的名声不小啊,连浙江这边都知道了。”
周馥的心里又是一突,不知道王乐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略一思索,道:“省长不是也知道西泠印社之名吗!浙江的士绅这也是一番好意。”
王乐之道:“是啊,确实是好意,而且我也真的是久闻西泠印社的大名,到浙江来上任,也早就想会西泠印社,只是没想到一来就碰上了。”
周馥心里也有些不解,西泠印社虽然是以研究金石印画为主,王福庵、吴隐等人也算是篆刻书画方面的名家,但现在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社团,就算是王乐之喜欢书法,也没有必要对西泠印社如此重视吧,而且在码头就约定,明天去西泠印社参观,不是到是什么用意。
这时王乐之又道:“今天我在码头就和王福庵、吴隐说好了,明天去西泠印社,周先生如果有空,不妨陪我去一趟,也欣赏一下他们的收藏。”
周馥忙道:“是,在下愿陪省长同行。”
当夜无话,第二天一早,王乐之、周馥带上几名工作人员和警卫员,一起出发,去西泠印社。
西泠印社位于杭州孤山南麓,东至白堤,西近西泠桥,北邻里西湖,南接外西湖。占地面积7090平方米,建筑面积1750平方米。印社建筑不是传统的纵横格局,而是因山势高低而错落有致,一层叠一层,亭台楼阁井然有序,堪称江南园林之佳作。 主要建筑均挂匾披联,室外摩崖凿石林立,名人墨迹触目可见。在旧时空里,也是杭州的著名景点之一。
王乐之在旧时空里,多次游历西泠印社,对这里十分熟悉,但到了之后,王乐之却是大失所望,因为旧时空的西泠印社是全盛时期留下来的地域建筑,而现在的西泠印社却是刚刚创建不久,地域建筑还不到旧时空的一半,而且就是这一半的区域中,也还有不少建筑根本没建成,有几间建筑还搭着木架子,但却没有人施工,院墙有不少还是用木栅围成。
原来西泠印社的四位创始人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虽然都是这个时代篆刻、书法、绘画方面的名家,生活也算富足,衣食无忧,但要创建西泠印社,却还是力不能逮,尽管靠4个人在业内的名气,招集了一些同仁,并筹备了一些资金,但也只能让西泠印社达到现在的规模。毕竟除了买山立社,起房建阁,还要收集历代字画、印章都是花钱的事情,不是这4个人能够承担的。
在旧时空里,西泠印社建社10年时,推举第一任社长,四位创始人无一当选,而是由中国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出任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不仅仅是因为吴昌硕是一代艺术宗师,名望远大过四人,而且也是只有吴昌硕才能更好的吸引支助。
果然在吴昌硕出任社长之后,西泠印社才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期,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篆刻、书法、绘画方面的名家入社,另一方面也引来许多知名人士的支助、盛宣怀、张謇、康有为等都出资支助过西泠印社,才使西泠印社有充足的资金扩大规模,同时收集贮藏历代字画、印章,一直到建社30年时才算是基本达到旧时空的规模。
这时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也领着其他的社员,早就在西泠印社的门口恭迎王乐之的到来。
双方见面之后,互相客气了一番,吴隐忙道:“是,是,我们也久仰王省长的大名,精通书法,有大家之风,今天王省长光临敝社,使敝社蓬荜生辉啊。”
其他人也赶忙附合道:“是啊!是啊!”
王乐之笑道:“各位先生,我虽然爱乱写几笔字,但也有自知自名,‘大家’二字,实在不敢干,和各位先生相比,更是望尘莫及。其实我对各位闻名久矣,今天来到西泠印社,可不是省长,而是一个普通人,以字会友,因此大家也不必拘紧。”
这时周馥笑道:“各位就都不必客气了,还是先让我们进去再说吧。”
吴隐这才回过神来,赶忙道:“实在是失礼之至,各位请进,请进。” 说着还擦了一把汗。
王乐之到也并不以为意,只以为吴隐见官不多,太紧张了,跟着吴隐一起,走进了西泠印社。
首先自然是参观社内的景观建筑,虽然现在社内的规模并不大,但占地面积也有3000余平方米,构思布局颇为精巧,社内园林小景虽不大,却十分精雅,这时社内连同还没有完工的建筑,也只有13、4座,却是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依稀己有几分全盛时期的风彩。
而每到一处景观,王乐之都要点评几句,当然这些点评,都是他在旧时空里参观西泠印社时所见,但这时却都是恰到好处的点出景观的精髓,随后王乐之又向众人建议西泠印社以后的扩建方式,还有应增加的景观,让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等人听了也十分佩服,看来这人胸中到是有些邱壑, 原来众人听说王乐之喜欢书画,以为不过是附庸风雅而己,但现在看他的谈吐,到不是泛泛之辈。
参观完了社内的景观建筑之后,接下来自然是再去看印社收藏的藏品,还有各位社员的作品,在旧时空里,西泠印社收藏的文物12000余件,其中字画、印章多达600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107件,其中不乏有精品。不过这时西泠印社才是初创期,藏品并不多,精品更是寥寥无几,但多少也有几件。当然在旧时空里,西泠印社的藏品精品王乐之早就参观过,而且还买了好几本书册,因此很快就从藏品中指出了这几件精品,并且一一评价这几件精品的时代,作者、以及风格特点等等。
这一下更是让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等人目瞪口呆,没想到王乐之竟然有这样的眼光见识,看来今天是遇到真行家了。而周馥也有些惊异王乐之在金石书画方面的材识,不过他对金石书画之道只是略知皮毛,到并没有多少深研,因此冷目傍观,发现这时己有不少人的神色十分紧张,甚致都在暗暗的抹汗。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三九三章 浙江上任(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周馥先是有些意外,但转念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估计是怕王乐之看中印社中收藏的这几件精品,想据为己有,不过周馥也没有说破,静观其变。
等王乐之看完之后,吴隐才道:“王省长喜欢这几件藏品吗?”
王乐之怔了一怔,这才发现这几个人的神色不对,他也不是笨人,马上就明白过来,笑道:“潜泉先生这是什么意思,是否打算割爱。”
吴隐一咬牙,道:“若是省长喜欢,我等自然……”
王乐之笑着打断了他的话,道:“君子不夺人之美,你们的藏品,好好收藏便是,不用担心我夺爱,而且我们也有纪律,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千万不要再提了。”
原来昨天王乐之定下了今天来西泠印社参观之后,浙江的士绅都大喜过望,自以为得计,在接迎结束之后,士绅们立刻来到西泠印社,告诉丁辅之、王福庵、叶为铭、吴隐四人,明天王乐之来参观,如果看中了那件藏品,尽管相赠,事后士绅们将以双倍的价格补偿,同时还承诺支助西泠印社1万两白银。
四人昨天为此纠结了一天,一方面现在西泠印社确实缺钱,有了这1万两白银,印社的财力将大大改善,但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西泠印社的藏品,几个人收藏印信字画并不是为了钱财,而纯是爱好,以及弘扬、发展中华文化,只是这可不仅仅是1万两白银的是,如果这位王省长真的喜欢印信字画,强抢明要,区区西泠印社根本无法拒绝,因此最终四人想了个办法,将收藏的精品混在其他藏品中,只希望能蒙混过关,躲过王乐之的关注,让他选几样无关紧要的藏品走就算了。那知这王乐之目光如注,竟然硬是从藏品中找出了几件精品,四人心里叫苦不迭,但又无可奈何。
却没想到王乐之到是有君子之风,不夺人所爱,也让四人松了一口气,虽然最终得不到那1万两白银,但总算是保住了藏品,吴隐道:“王省长高风亮节,我等佩服之致。”
王乐之笑道:“少给我戴高帽子,我们可不是清廷,所有的元老,包括其他归化人员,都不许倚仗权力欺压平民,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你们就尽管放心吧,绝对没有人敢惦记你们的藏品。”
吴隐叹道:“久闻贵众清正廉明,两袖清风,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叶为铭也道:“贵众能得天下,确实是天命所归啊。”
王乐之道:“什么天命不天命的,我们不信这个,只信事在人为,好了,不说这个了,我说的是真是假,以后你们就知道,不过我还想看看各位的作品,不知道是否方便。”
吴隐忙道:“方便,当然方便,请省长随我们来。”
于是众人转到另一间房屋,这边收集的是印社会员的作品,当然是以四人的居多,而作品也是以印信、篆刻、书法为主,也有少量的绘画,四人当中,吴隐是专攻篆刻;王福庵、叶为铭都是精通篆刻与书法;只有丁辅之还兼通绘画。
王乐之一一看过,不过再没有点评了,四人请他指正一二,也哈哈过去,四人以为他是不愿当面褒贬,因此也就没有强求,谁都不知道这次王乐之是真的点评不了。
又谈论了一会儿,王乐之才道:“我方才看印社还有几座房舍无人施工,有几处院墙还是用木栅围挡,是否是经费不足呢!”
众人听了,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王乐之道:“这又什么不便说呢,我看几位都非豪富之家,要维持这么大一个摊子,只怕是不易吧。”
吴隐叹了一口气,道:“不瞒省长说,印社现在确实是很艰难。那几间房舍都是因为没有钱停工了。”
王乐之点了点头,招手叫来一名工作人员,从一个文件夹里插出一张纸笺,递给吴隐,道:“这是2000银元的支票,算是我个人对西泠印社的一点心意。”
1...515516517518519...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