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不过面对权力,元老们基本还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但一部份本土官员,包括部份元老的本土娘家人,却很容易在权力面前迷失方向,他们或是利用手里的权力,或是借用元老的权威,进行种种突破底线的活动。有些元老根本不知道,有些虽然知道,但也睁一眼闭一眼,听之任之,毕竟有些元老根本就管不过来。
但华东政*府的各种纪律、制度也都十分齐全,监管制度也十分严格,因此绝大部份突破底线的都逃不过检查监督,而且华东政*府对这些人的惩罚也是绝不手软,既使是元老的本土娘家亲属,也照样毫不留情,一经查出,不仅是严惩不贷,对元老也会提出内部批抨,因为管好娘家人,也是元老必须的责任之一。甚致还有少数元老因受娘家人的牵连,影响了自己的前途。
当然华东政*府这样做,一方面固然是要确保整个华东政*府的官僚体系的廉洁作风,并且遏制腐败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是借此来警告元老,不要越线。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效果确实还是不错。
王宇创建的华运物流公司,由于要广泛布点,因此和各地的政*府都有交集,但每到一处也都十分小心,既使是使用了元老的权利,但也基本都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行事,当然这个时代的中国,对物流的需要量很大,因此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和关系网络,基本就能够实现盈利,何况还有政策优惠,当然也不需要动歪脑筋。
两人边收拾东西边谈着,不知不觉过去了1个多小时,王宇随身带来的衣服物品也都收拾好了,于是两人走出卧室,这时晚饭也差不多都做好了,而孩子们都己清理好了各自的房间,正在院子里玩闹。于是夫妻两人把孩子叫进房里,一起吃饭。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四零九章 内务(四)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晚饭之后,王乐之又检查了孩子们的学业,以及所写的字贴。虽然华东政*府也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且也在学校里开设了书法课,但也并未做太高的要求,每周写两幅字贴也就够了。毕竟钢笔书写才是时代的发展趋势,而中国书法只能是作为一个传统艺术的存在。
但王乐之对自己的孩子们要求,是每天必须写完一幅字贴,而在周日休息,还要再加写两幅,虽然王乐之并没有打算让自己的孩子都成为书法家,但学习一定的书法技术水准还是有必要的,而且练习书法也有助于孩子养成坐姿端正的习惯,并能磨练耐心、增加修养,益处也有很多。
由于年龄尚小,孩子们写的字贴都是正楷,笔法虽然还有些幼稚,但去笔画工整,也看得出是用了心的,因此看完了孩子们写的字贴以后,王乐之也十分满意,对每个孩子都夸赞了几句,并且拿出了给每个孩子准备好的礼物,一一送给他们。
第二天正好是休息日,于是王乐之带着一家人去西湖游玩,并且参观了西湖岸边的岳王庙,于谦祠等地。岳飞、于谦的故事,在学校里讲过,这个时代出版时少年儿童读物里也有,虽然这时孩子们的年龄尚小,未必能够真的理解岳飞、于谦所代表的精神意义,但从小对孩子们灌输岳飞、于谦所代表的精神,让他们养成正确的历史观,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家人游玩了一天,一切又都恢复了正轨,孩子们办理了在杭州的上学手续,开始学习的生活,王宇则开始筹备浙江分公司的事务。而王乐之也将各个土改小队分派到浙江各地,全面展开土改工作。
土改小队到了各地之后,又从在各地方补充人员,同时各地方还调派护卫军保护,下到各乡村去进行土改工作。这时华东政*府己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土改经验,因此一到各乡村,招集村民,宣传土改,组建村委会,约谈地主富农,清查土地等等,都有条不紊的展开。虽然浙江的地方士绅乡贤都不甘心,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敢反抗,毕竟大势己去,无力回天,当然有少数平时鱼肉乡里,作恶多端的地主自知逃不过清算,只能孤注一掷负隅顽抗,但在军队面前,地主的反抗终究是难成大势的。
而王乐之在杭州也没有松懈,除了外理正常的政务事情之外,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审阅各地送来的土改报告,了解土改工作的进度,同时还要派出监督审查人员到各地去检查土改工作的进行情况,是否有过激行为,由其是对平时作恶较多的地主进行清算,是否合适等等。王乐之依旧不放心心,又亲自到杭州周边的乡村去视查了一番,大体也都十分顺利。
回到杭州之后,王乐之又抽了个时间,再次到西冷印社拜访,这次当然是协商西冷印社的经营模式。
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四人也十分热情的接待了王乐之,因为前段时间,王乐之为西冷印社拉来的不少捐赠,前后共计有10000多银元,印社也算是发了一笔小财,财务上宽松多了,几处停工了的房屋建筑也都重新开工了,而且印社还添置了不少家当,还收回了两件原来没钱收购的精品印章,因此四人自然是十分高兴。
另外王福庵、吴隐从天津回来,向其他人详细说明了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因为天津书画院是由政*府拔款,可以确保书画院的正常运作,
同时加入书画院的成员根据艺术水平高低,分成大师、名家、艺匠三个层次,另外还有特级大师,不过不是常设,每个层次的成员都有一份固定收入,虽然不算太高,但也都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这样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潜心投入书画金石的研究与创作。
不过书画院的成员都要定期向书画院交纳部份作品,或是完成书画院指定的艺术创作,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作品,可以归个人所有。当然书画院也专成立了作品鉴定小组,对交纳的作品进行鉴定评议,一方面确定是认真创作,不是敷衍之作;另一方面也是进行评层级的依据。
当然政*府的拔款只能确保书画院的正常运作,但要收购珍藏艺术品,政*府的拔款就不够了,毕竟收购珍藏艺术品的费用是个无底洞,除非是某些国宝级的精品,可以审请额外拔款,但大部份收购费用,还需要书画院自筹。当然政*府可以给书画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书画院自筹费用的方式首先当然是社会捐赠,其次是靠出售书画院的成员作品,这又分为两种,一是专门的高端定制,这主要是由大师、名家来负责;二是自由创作的作品出售,这是艺匠负责,主要是走量,也是书画院要求成员定期向书画院交纳部份作品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招收会员,开办培训班,举办展览等方式自筹费用。而这些自筹的费用将存入专项基金,一但要动用,需要经过书画院的高层讨论并投票决定。同时每个月都要公布专项基金的流水帐目,做到财务公开透明。
听了王福庵、吴隐的介绍之后,另两人,还有其他社员也都对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很感兴趣,毕竟大师凤毛麟角,名家也是屈指可数,大多都是学匠,要养活自已并不容易,如果有一份稳定收入,自然是都愿意的。
天津书画院自筹费用的方式,西冷印社其实都偿试过,但并不算成功,社会捐赠的前提是社团本身要有足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按照天津书画院的层级划分,必须要有大师级的艺术家坐镇才行,而王福庵、吴隐等四人最多只能达到名家的水准,养活自己并不困难,但要为西冷印社拉来大笔的社会捐赠,确实是有些免为其难了。天津书画院一来是有几位大师坐镇,其次是有政*府背书,这样才能拉到不少的社会捐赠。
而出售作品,西冷印社也在做,但大部份成员首先是要养活自己,其次才能为印社创作,只有王福庵、吴隐等少数几人才有较多的空闲时间进行创作,但王福庵、吴隐等人的知名度还略有不足,接高端定制的活不少,而走批创作,只靠这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西冷印社无法完全校仿天津书画院的运作模式,除非是向天津书画院一样,由政*府来背书才行。
但天津书画院是由王乐之在天津主政时一手创办,从一开始全部产权都是华东政*府所有,而西冷印社是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四人创办,并且为之投入了大量心血和精力,要将西冷印社完全交给政*府,几个人心里也是难以接受的,毕竟现在印社的经营虽然困难,但还没有到维持不下去的地步,因此几个人自然是不愿将西冷印社交出来。
不过几个人对王乐之还是相当有好感,一来是同道之人,王乐之喜好书法可不是附庸风雅,而是有相当的功底,志同道合自然就意气相投;二来王乐之的到来,也解决了西冷印社不少难题,起码前段时间拉来的捐赠,确实给西冷印社解决了许多困难,只是这笔捐赠是不可重复的。另外四个人也确实看出来,王乐之建议采用天津书院的模式,也是真的为西冷印社的发展着想。因此无论是否接受王乐之的意见,几个人对王乐之仍然是十分感激的。
几个人将王乐之请进社内,分宾主落座,又互相客套了几句,并且又再次向王乐之表示了感谢,闲谈了一会儿,王乐之才道:“维季兄和石泉兄去了天津一趟,不知道有什么想法呢!”
吴隐道:“王省长,我和维季的这次天津之旅,确实是不虚此行,我和维季也都增涨了不少见识。”
王乐之点了点头,笑道:“那么两位对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又是怎么看的呢!”
吴隐道:“实不相瞒,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很好,可见王省长确实是花费了相当心血,而且真心也保护发扬我中华之国粹,我等都深感敬服,只是……”
王乐之道:“只是什么?石泉兄尽管直言无访!”
这时王福庵道:“王省长,我们也直话直说,这西冷印社是我们四人创建,可谓是穷尽毕生之所能,虽然西冷印社不比天津书画院,但在我4人心里,却是无价之宝,非世俗所能度量。”
王乐之笑道:“这是自然,各位的心情我当然能够理解,而且也请各位尽管放心,我建议西冷印社学习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只是希望能够让西冷印社能够更好的发展,从而也能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华国粹,但决不是要夺诸位之所爱。”
王福庵道:“我等自然是相信王省长,只是不知王省长有什么好办法吗!”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四一零章 内务(五)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王乐之笑道:“这好办,可以将西冷印社改为股份制,政*府参股,至于股权如何分配,我们可以协商。”
四人听了,也都怔了一怔,股份的概念,其实中国自古就有,而且由于浙江受外来资本经济的影响较大,因此对股份的概念也更为深刻一些,四人当然多少也都了解一点,只是四人成立西冷印社,主要是出于对金石字画的热爱,并非盈利,也就没有引入股份的概念,四个人都没有计算各自的股份。但现在要政*府参与,王乐之提出了股份的概念,四人一下就明白了,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当然股份如何分派,还需要再认真协商,一来是政*府参股,是按参股比例承担印社的费用,因此如果参股比例底了,意义不大,而如果参股比例高过了50%则可以实际控制印社,那还不如直接把印社卖给政*府算了;二来即然是政*府参了股,其他人的股份自然也要计算清楚,虽然西冷印社是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四人合力创办,但也有其他人投了一些钱进来,因此这时也都要算个明白。
经过了3天的协商,最终确定的方案是,政*府入股比例为36%,作价30万银元,同时政*府并不干涉西冷印社的经营决策,但印社的重大决策,需要提交给政*府的相关机构审议,同时如果印社内部的意见不能统一,可以由政*府出面进行决策,而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四人每人占股13%,这样尽管政*府占股比例最高,但四人合计占股52%,可以超过半数,因此四人合计仍然可以控制印社。
本来最初4人只打算把政*府入股的36%作价20万银元的,毕竟当初成立印社时,也不过只筹了10万左右的白银,大半是用来购买地皮,折算成银元,还不到14万,当然现在西冷印社尽管经营艰难,但在业内己颇有些名气,而且数年以来,又不断投入扩建,同时不收购了一些金石字画精品,这样印社的品牌价值自然会上涨,不过4人计算20万银元也就够多了。而且这样一来,多了20万银元的本钱,而且政*府还要承担印社1/3的开支费用,印社的日子当然是要比以前好过多了。甚致四人还做好了被王乐之砍成10万银元的准备,其实36%的股份作价10万银元,四人就己经满意了。
但看了四人拿出的方案,王乐之也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他申请的购股预算可是50万银元,而且还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要知道在旧时空里,西冷印社可是有“天下第一社”的美誉,只用50万银元收购天下第一社36%的股份,想赔都难。
当然这个时代,现在的西冷印社还不是天下第一社,但在业内己颇有些名气,现在只是缺少宣传,也没有大师坐镇,但就是社里现在收藏的藏品文物价值也不是50万银元可比的,何况一但政*府入股之后,有政*府背书,宣传自然是不会缺少,同时也完全能吸引大师,甚致特级大师级别的艺术家坐镇,不仅完全可以在这个时代也成为天下第一社,甚致更有盛之,更不要说西冷印社的地印价值,因此将来西冷印社的品牌加实体价值,何至是千万上亿的级别,而只用50万银元收购西冷印社36%的股份,这比白菜还白菜价了。
不过四人只开出了20万银元的价格,王乐之总不能把预算的50万都送出去,于是给加了10万,算成30万银元,购买下了西冷印社36%的股份,而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四人听了,个个都是欣喜若狂,这是他们作梦都没想到的价格。
至于还剩的12%股份,则散分给其他在印社创建之初,投过钱的,按每人1-2%股计算,当然如果有人不想要股份,则按当初投入资本的3倍奉还,毕竟现在得了30万银元,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也能够大方一次。
最终有人选择留住股份,也有人决定要钱,毕竟是3倍奉还,可也不是小数目,何况现在印社也不差钱了,不当股东,还是可以当会员,又不会被赶出印社去。
确定了股份,又在工商部门办好了相关的手续,30万银元也很快就到了位,同时在报纸上还发表了一篇报导,称政*府与民间合作,共同为继承弘扬发展国粹努力,同时又详细的介绍了西冷印社的4位创始人,这实际就是在为西冷印社进行宣传了。
当然这笔钱是到了帐,但要怎么花,四位创始人还要再认真协商,同时政*府也会派人到印社任职,算作政*府的代表,还有印社的内部制度,包括仿效天津书画院的评级制度,给成员开工资,每个月的创做数量等等,也都要重新制定,毕竟政*府入股之后,西冷印社必然会一个高速的发展期,而相应的制度自然是要跟上。
这些事情王乐之就不管了,毕竟他手上的事情太多,虽然政*府入股西冷印社,确实是探索了一条继承弘扬发展国粹的新路,但毕竟这个时候,发展文化并不是华东政*府的重点,而浙江的工作重点,则是土地改革。
而就在这时,王乐之的妻子王宇,要去上海出差。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王宇也没有闲着,办手续、跑部门、租场地、买地皮、建仓库等等,几乎也是忙得马不停蹄。不过很快华运物流公司浙江分公司成立起来,初据规模。而这个时候王宇去上海,主要是为浙江的业务开通处理最后的问题,因为浙江的业务,是上海的延伸,因此需要在上海开通。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开通浙江的业务,根本用不着王宇亲自前往,不过王宇这次去上海,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首先是买船,现在华运物流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业务也越来越多,由其是开通了浙江的业务,海运的业务也扩大了许多,现有的船只是肯定不够用,因此王宇决定向上海江南造船厂定购4艘5000吨级以上的货船,确保海运业务的运力。4艘5000吨级以上的货船,成交价格将超过200万银元,这样一大笔开支,自然需要王宇亲自处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就是在上海和公司的主要股东协商,公司总部的搬迁计划。现在华运物流公司的总部设在青岛,这也是很合理的安排,除了青岛是首都之外,还因为在华运物流公司的前身,运输公司成立的时候,华东政*府还没有占领上海,海运的范围只有天津到青岛,因此自然也只能把总部放在青岛。
但现在华东政*府的地盘扩大,华运物流公司的海运业务最北可以达到辽宁大连,南端则是上海,马上又要延伸到浙江温州,尽管青岛还是目前华东政*府的首都,但无论是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现代化程度都远远比不上上海,何况华东政*府已经决定将首都迁到北京,因此华运物流公司的总部依然放在青岛,显然是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于是王宇早就产生了将公司总部由青岛迁到上海来。
这个想法也得到了王乐之的支持,因为华运物流公司的业务是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公司总部的选择,首要是经济,其次才是政治,尽管京青线是华运物流公司新的业务增涨点,但从长远来看,沿海地区才是物流公司最主要的业务来源,毕竟沿海地区才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而上海不仅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而且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间和长江出海口,兼具海运和长江水道运输的双重优势,自然是华运物流公司总部所在的首选地点。而且现在上海也是华运物流公司目前股东最多的地方。
虽然王宇在华运物流公司的控股超过半数,从理论上来说她有权力决定公司的任何决策,而无需考虑其他股东的意见,不过王宇还是想听一听股东的想法,最好是说服其他股东,接受自已的决定,这一方面是对其他股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维持公司内部的团结,毕竟所有股东都是元老,抬头不见低头见,没必要闹得不愉快。当然王宇也有充份的信心,可以说服其他股东。
最后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杨育新、蒋怡有一个新项目,正在招集元老投资,杨育新、蒋怡也是华运物流公司的股东,夫妻合计占股10%,是仅次于王宇的第二大股东,同时蒋怡还是上海分公司的负责人。当然华运物流公司的股份,只是杨育新、蒋怡夫妻资产的一小部份,他们夫妻还有其他的产业。
其实拉其他元老一起投资参股新的项目,在现在的华东政*府很流行,只要自己控股超过半数,确保对公司的完全控制权就行了,这样一方面是分散风险,另一方面也是积资广益,而其他投资参股的元老,也是广泛投资,互相都有收益。因此王宇对杨育新、蒋怡的新项目,也很感兴趣。毕竞他们夫妻的经营也做得很大,丝毫不输于自己。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四一一章 出差(上)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以前王乐之在天津主政的时候,王宇也是经常出差,青岛、上海、北京、济南等地来回跑,毕竟是工作需要,王乐之也没有异议,而且现在孩子们在杭州的学习也走上了正轨,就算王乐之不在杭州,出去视查工作了,家里也有佣人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可以完全放心。
于是两天以后,王宇离开杭州,去了上海。当然王宇也不是一个人出行,首先是政*府给她配备的两名警卫,而且这么多年的经营,王宇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心腹人员,其中有保镖、生活助理、秘书、随从人员等等,共计有10余人,同时为了在各地生活方便,王宇在青岛、上海、天津、济南、北京等地都购置了房产,因此到了这些地方,都可以有地方居住,不必住在饭店里多有不便。
其实从杭州到上海并非要走海路,在内陆也有一条水路可以直通,首先在杭州走杭州渠到嘉兴,进入京杭大运河,至苏州转入吴淞江,可以直达上海外滩码头,全长约200公里,要比海路近了约120公里,只是河道狭窄,不能走大船,因此这条内河水路的运输价值并不达。当然从杭州到上海还有道路相通,只是这条道路还是原来清廷的官道,由于质量尚好,华东政*府也没有重新修筑,先对付着用。
王宇最终选择的是走内河水路,而且直接包了一条200吨的内河船,一行人上午6点从杭州出发。由于是在内河行驶,因此船速也不能太快,时速约在15公里左右,当然沿途可以欣赏江南水乡的风光,到也不无聊。一直到晚上7点多钟,才到达上海外滩码头。
由于王宇己提前安排,上海的住所己有人打扫干净,因此可以直接入住,在家里休息了一夜之后,第二天王宇才来到华运物流公司的上海分公司办公大楼。
这时负责华运物流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的蒋怡,己经带领公司的中高层人员,在办公大楼的门口等着迎接王宇的到来。并且打出了欢迎横幅,并且在地上铺了红地毯
王宇也有些意外,没想到蒋怡会给自己安排了这么大的阵仗,不过现在王宇也是见过场面的人了,因此在公司门口对众人发表了简单的演说,鼓励众人努力工作。
然后遣散众人,王宇来到自己的办公室里,只有蒋怡跟进来,王宇笑道:“这是搞的什么明堂。”
蒋怡也笑道:“老总亲自过来视查工作,怎么能不搞得隆重一点呢!你现在也是身家过千万的人了,就别老想着怎么低调了,要慢慢适应现在的身边。”
王宇道:“那也没有必要弄得这么夸张啊!就在公司里拆腾一下就行了,有必要弄到大街上去吗?”
蒋怡道:“别忘了你可是元老啊!元老就要有元老的排场,就别在这件事情上纠结了,别的地方怎么样我管不了,但在上海就由我作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