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不过现在离顾拜旦的到访,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而且华东政*府也不可能为了奥运会中断其他的事情,因此很快就又恢复了正常的工作。
这一年华东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消化这两年占领的地区。总体来看,北京地区、山西由被华东政*府占据的时间较早,而且华东政*府也花了大力气管理,因此到现在基本稳定下来,并且大部份地区己经进行了土地改革,建立了基层的行政管理体系,而陕西地区由于是西北军区的司令部所在地,在强大的军队威慑下,华东政*府不仅顺利建立地方行政系统,同时也展开了土地改革,也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但甘肃和青海的情况就十分复杂了,一方面这两个地区的地域广阔,加起来超过了100万平方公里,而且人口的民族成份复杂,地方势力更是盘根错节,在清廷统治的时期,就曾多次发生叛乱,虽然两地的清廷官员基本都像华东政*府投降,包括像七世章嘉活佛这样的宗教人士,也都投靠了华东政*府,但在甘肃、青海仍然有许多地方势力没有向华东政*府表示臣服,而是在静观时局的变化。
而在收取了甘肃、青海之后,华东政*府一方面建立地方行政管理体系,一方面布置军事据点,因此暂时也没有动这些地方势力,以免节外生枝。双方到是暂时相安无事,华东政*府占据了城市及周边地区,而地方势力则盘据在城市以外的乡村或山区。
不过这种平衡局面终究是暂时的,华东政*府绝不会允许在自己的统制区域内还会有其他的势力存在,因此在控制了甘肃、青海的城市,并且布置好了军事据点之后,自然要向乡村或山区发展,和地方势力的矛盾也自然就会激化,争斗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根据情报部门的报告,有一些地方势力己经和沙俄有所勾结,打算合力对抗华东政*府,那么也就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
甘肃、青海的地方势力是在近代以来,清廷势微,对西北地区的控制下降的情况下发展起来,以家族为主要骨干,并由其亲戚、同乡、同民族、同宗教的人士凝聚而成。而且由于清廷对西北地区的控制力度下降,对这些地方势力的倚重加强,因此对他们扩充势力的行为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这就更助长了地方势力的气焰,有的甚致公然不将清廷的地方官员看在眼里。
现在西北地区的地方势力主要有三股,为首的人物都姓马,又都是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西乡人。主要分为马占鳌、马千龄、马海宴三个集团。旧时空著名的西北三马军阀集团,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都是他们的后人。
不过这个时候,三马集团的第一代首领都己经过世或退隐,当权主事的是他们的儿子。分别是马安良、马福祥、马麒三人。其中马安良的势力主要是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州)和凉州(今甘肃武威地区)地区;马福祥的势力主要是在甘肃西北、青海北部和绥远地区(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马麒的势力主要是青海东部以及河西走廊,这三马各自拥兵超过万人。旧时空著名的西北三马,马鸿逵是马福祥之子,马鸿宾是马福祥之侄,马步芳是马麒之子。
当然华东政*府决定在这个时候对三马集团动手,也是因为有足够的把握,这个时候西北军区己经基本完成组建,整个军区共计有4支野战军,军区直属骑兵旅2支,炮兵旅2支,装甲团1支,摩机团1支,军用卡车300余辆,总计兵力约30万,并且在甘肃、青海均设立了分军区,建立营级据点30余处,连级据点100余处,可以说据点己遍布甘肃、青海地区,军事准备基本完成,甚致是对三马集团的控制地区形成包围之势,只等军区下令,就可以对三马集团动手了。
另外清廷的官员也有部份留任,七世章嘉活佛也回到青海,帮助华东政*府稳定西北局势,并且频频向三马集团传话,希望三马集团能够看清局势,主动向华东政*府投诚,以及自误。而即使是发生战争,也能尽力将战争控制在一个小范围进行,不会波及太广。
而在蒙古势力失败、溥伟集团又逃到南方之后,俄国将扶植的目标分为两批,一批是新疆;而另一批就是这三马集团,这也给了三马集团不小的信心,因此直到现在,三马集团虽然没有对华东政*府表示服从,也是有这些倚仗。
但三马集团对华东政*府仍然相当忌殚,毕竟华东政*府的战绩摆在那里,连俄国都是华东政*府的手下败将,只要稍稍一打听就能知道这些情况,因此他们并不想和华东政*府武力对抗,只希望能够借助俄国势力,和华东政*府进行谈判,争取保持在清廷时那种在名议上服从,但事实上独立超然的地位。不过华东政*府通过前清廷的官员开出的条件显然是和三马集团的预期相差甚远,但三马仍然还抱有一定的幻想,认为华东政*府这只是谈判的手段,因此对华东政*府建立军事据点,慢慢收缩,挤压三马集团时,也不敢轻举妄动,怕彻底撕破悛。
而相比于西北地区基本只能用武力来解决,对南方的浙江省,华东政*府则尽力不要动武,毕竟华东政*府是打算将浙江省做为南方的典范。当然浙江的地方势力也没有那个胆量,敢公然和华东政*府武力对抗,他们采取的是迂回战术,希望能通过舆论、走上层路线、装可怜等手段,拒绝土地改革。
新任的浙江省长王乐之上任之后,浙江的士绅乡贤们是怀着很大的期望,因为他们己经打听到这位省长大人喜好书法,看来也算是个风雅之士,士绅乡贤们对这种人是很有手段的,有爱好就好办,最怕的就是那么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官员。
但王乐之在上任之初,去在参观西冷印社时,曾在社里提了一幅“耕者有其田”的字幅,实际也是表明自己的态度,也让士绅乡贤们颇为失望,不过他们还是不甘心,毕竟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初来乍道,装装样子也是有的,这种人也见得多了。
于是一些士绅乡贤试着请王乐之为他们提匾,写对朕,写碑文等,这当然是少不了是有一笔润笔费,给得也是名正言顺,也有人干脆就送给王乐之一些名家字画印章之类。
对于提字,王乐之当然尽力满足,毕竟写几个字也花不了多少功夫,但对润笔费却是尽力推辞,而送来的名家字画印章之类,则全部拒收,不过这些士绅乡贤也都见惯这一套,自然都有一番说辞,总之说得都是头头是通,一定要求王乐之收下。而王乐之推辞不过,便表示自己不能收,但可以捐赠给西冷印社,也算是支持国粹。而士绅乡贤们当然明白这个套路,无不满口答应,同时也写下了捐赠字据,以为这不过是王乐之找的个收礼的名议,这数百年来,什么套路没玩过。于是都满意而归。
那知王乐之收下了润笔费、字画印章之后,居然真的都赠给西冷印社,并且让西冷印社公示了捐赠字据,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对这些士绅乡贤支持国粹表示赞扬,结果这些士绅乡贤只能是哑吧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而王乐之则下令,任命周馥为省政*府特聘顾问,并下令成立浙江省土改指导工作组,自己亲自任组长,并下令浙江省各地,要求各地都要成立土改指导工作小组,做好土改工作的准备,只能省政*府派下工作队,立刻在浙江省各地展开土改工作。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四零七章 内务(二)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王乐之的命令下达之后,浙江的士绅乡贤们也意识到前面的工作都白做了,看来想要拉陇王乐之,恐怕是很难做到,因此只能使出了最后一招,就是制造舆论,由士绅乡贤们组织浙江的社会名流、名士,向省政*府请愿,并且撰写文章,宣称“地主的土地是靠勤劳耕种获得”“地主养活农民”、“地主和佃农相依为命,互相依存”、“地主对社会的供献” 之类的理论,甚致还有接受过外国教育的人搬出“私人财产不可侵犯” 的名议,同时又夸大土改过程中对地主的打击,有人甚致污蔑土改就是一场公开的掠夺,希望通过这些宣传,制造一些舆论压力,迫使华东政*府能够收回诚命,不在浙江进行土地改革。
对于这些来请愿的人员,王乐之并没直接拒绝,而是让请愿的人员选出几位代表,自己可以接见他们,并且和他们进行公开的辨论,同时王乐之还提议将双方辩论的言论全部在报纸上公开发表,让所有人都看到,所谓正非自有公断。这个举动也让这些来请愿的人十分意外,因为他们想了很多种结果,也许会被赶走,也许会有人告诉他们,省长己经知道了,然后打发他们回去,也许会让个低层次的官员接待他们,敷衍一下,但谁都没有想到,王乐之会亲自接见请愿的代表,并且还要和他们进行辩论,而且辩论的言论还要在报纸上公开发表。
其实这也是华东政*府的一惯做风,如果要有人以强硬态度抗拒土改,华东政*府自然是以强硬手段应对,而如果是用舆论手段,华东政*府当然也是用舆论方式应对,毕竟华东政*府决不会害怕和任何人进行辩论。
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旧时空里,土地改革是有一套十分严密的逻辑理论基础的;而在另一方面辩论也是有一定的技巧,不是那一方的人数多,嗓门大,就有理的,而在这两方面,华东政*府都有充份的准备,并且还对地方的官员进行过专门的培训。
不过到了这一步,来请愿的人员也不能退缩,虽然他们都是浙江的士绅乡贤们花钱请来帮场的,但其中也不乏有人,确实是出于各种原因,反对华东政*府的土地改革,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充份的理由可以难倒华东政*府,因此也都纷纷涌跃报名,最终选出了10名代表,和王乐之见面。
但双方一辩起来,这些名士才知道不行,因为辩论可不是靠讲仁义道德这些虚幻的东西,或者是用扣大帽子压人就行了,而是讲论点、摆论证、说论据,王乐之用严密的逻辑理论,详实的数据基础、事例,证明封建土地制度的危害,对佃农的剥削,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阻磋,并且逐一的反驳什么“地主养活农民”、“地主和佃农相依为命,互相依存”、“地主对社会的供献” 之类,请愿人员自以为充份的理由。
本来对请愿人员最有利的道理是“土地私产”理论,这也是一部份请愿人员有信心的基础,无论华东政*府提出的什么“耕者有其田”、“发展生产力”等理论,但土地改革的本质是抢夺地主的土地,这一点华东政*府恐怕怎么也难以自圆其说的。
那知华东政*府己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并掌握了大量地主通过种种手段,占据农民的土地,以及地税的细节,证明地主获得土地的主要手段并不是靠什么省吃俭用,精耕细作,而是巧取豪夺而来,又是如何过地税,占有了大多数生产成果,证明抢夺地主的土地是有其合理性的,由于证据确凿,事例的细节明确,因此请愿人员也很难驳斥。
而且华东政*府也有自己的大杀器,就是自从华东政*府成立以来,所有的元老都没有通过土地改革,为自己谋取一亩土地,这也使华东政*府占据了道德致高点,说明华东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完全是大公无私,一心为国,毫不利己时。而这一点请愿人员也无法反驳。
结果经过了2个小时的辩论,10名请愿代表提出的反对土改理由,都被王乐之一方驳到,而王乐之提出施行土改理由,请愿代表们却提不出什么反驳的道理,因此一个个都被说得哑口无言,在离开王乐之的办公室里,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当然这10名请愿代表铩羽而归,但还是有其他请愿人员不服气,于是王乐之又组织了两次辩论,其实后面参加辨论的请愿代表也就是那些理由,没有多少新的东西,因此结果也都差不多,一个个信心满满的进去,却又垂头丧气的出来。
而这三次辩论的内容见报之后,其他的请愿代表也就都泄了气,因为能说的,能找的理由,这三次辩论基本都己经说完了,既然都被王乐之驳倒,又找不出新的理由来,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而华东政*府所提出的施行土改的理由,如“减轻对农民的剥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耕者有其田”这些,都找不出反驳的道理,既然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再要去找王乐之辩论,岂不是自取其辱吗!因此被浙江士绅乡贤寄以厚望的请愿行动,制造舆论,也就这样无疾而终了。
见请愿代表偃旗息鼓了,王乐之索性在报纸上宣称,欢迎社会所有人参与这次辨论。而办完这件事情之后,王乐之的秘书来通知他,到了去码头接船的时间。
原来今天是青岛方面派来的土改工作小队成员到达杭州的时间,这次共计派来了300余人,每小队由6个人组成,其中有一大半的人是参加过其他地区的土改工作,经验十分丰富,因为这次浙江的土改工作十分重要,因此青岛方面也为此配备了精兵强将,而到达杭州之后,将由省政*府分配各小队到浙江省的各地去负责具体的土改工作,当然到了地方之后,会从地方上再挑选合适的人加入进来。
另外王乐之的妻子王宇,4个孩子,还有西冷印社的两位创始人王福庵、吴隐也跟着这艘客船一起到达杭州,王宇是因为华运物流公司的北京工作事务都处理好了,于是带着孩子赶到杭州和王乐之汇合团聚的,此后就在杭州定居下来,当然王宇还有物流公司的事务,以后会经常往返青岛、上海、天津、北京等地,但在这段时间里,最终的落脚还是在杭州。
而王福庵、吴隐两人则是由王乐之安排,到天津去考查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然后探讨西冷印社以后的运行方式。这一路的费用都由王乐之承担,并还委托王宇在天津接待两人。
王福庵、吴隐在天津书画院考查了10余天,不仅了解天津书画院的运行模式,并且和天津书画院的书画金石名家也进行了不少经验交流,两人都觉得大有收获。
后来王宇打算启程去杭州和王乐之汇合团聚,于是众人才一起启程出发。而在返回杭州的途中,王宇又在青岛停留了几天,因为华运物流公司的总部在青岛,王宇在这里还有一些事情处理,而王福庵、吴隐则在青岛参观了华东政*府的工业、经济成就,对华东政*府有更直观的认知,毕竟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要有强大的工业、经济基础。
等王宇处理完了青岛的事情之后,正好这时青岛组织的浙江土改小队也要赶奔杭州,开展工作,于是王宇一行和他们乘座同一艘客船去杭州。
于公于私,王乐之自然都要亲自到码头去迎接,因此王乐之专门让秘书到点提醒自己,以免自己的事情太多,忘了时间。现在得到秘书的提醒,王乐之赶忙放下手里的事情,从省政*府办公处赶到杭州码头,正好他到达码头的时候,轮船也进港靠岸,因此时间不长,轮船停靠,搭低了舷梯,乘客从船上依次下来。
王乐之首先迎接的,当然是浙江土改小队的代表,毕竟先公后私,王乐之对他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并希望他们在浙江省的工作顺利,完成各自的任务。而土改小队在杭州的住处都己经安排好了,有专人、专车带领他们前去,并安排各人的住所,这些事情当然就不用王乐之操心。
接着是王福庵、吴隐两人,相见之后,两人向王乐之再三道谢,并且表示这次的天津之行收获颇丰,而王乐之也客气了几句,说了些一路辛苦之类的话,毕竟在码头也不是谈正事的时候,简单的说了几句之后,王福庵、吴隐也告辞离开,而且自有西冷印社的车辆来接他们,因为有王乐之拉来的一批捐赠,现在西冷印社的资金也有些宽裕,因此也买了两辆马车,毕竟有车了,来往迎送也方便多了。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四零八章 内务(三)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王福庵、吴隐两人刚刚离开,只见3、4个幼小的身影己向王乐之飞奔而来,王乐之也弯下腰,张开双臂,迎着他们。
这一次当然就是王乐之的家人。王乐之和妻子王宇生了一对龙凤胎,又收养了两个小孩,一共是四个孩子,年龄都不大,虽然王乐之夫妻对孩子们的管教十分严格,但也同样对孩子们十分疼爱,包括两个收养的孩子,也都是一视同仁,而且由于两个收养的孩子年龄更小,因此对这两个孩子的关怀还要更多一些。孩子们己和王乐之分了3、4个月,这时相见,自然都是十分激动。
把每个孩子都抱过了之后,王乐之才和妻子王宇相见,一家人终于在杭州团聚,而王乐之的秘书、警卫等人也都赶忙去帮王宇拿行李,这一次到杭州实际就是搬家,因此王宇带来的东西很多,大部份物品都办了托运,自然有航运公司送到王乐之的住所去,不过随携带的衣服物品也不少,足足装了6个行李箱,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行李箱,而王宇的东西最多,有2个大行李箱。当然王宇即是元老,也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老总,不仅配有警卫,所到之处也许多有随行人员,到是不用她操心这些事情。
一家人离开码头,回到王乐之的住所。现在省政*府用的还是原来的巡抚衙门,并且将周边的房屋都买下来,做为政*府官员的临时住所。当然巡抚衙门旁边的房屋,自然不会是平民的住宅,非富即贵,都是有几层院落的大宅子。王乐之的级别最高,而且还有老婆孩子,因此分配的住所是一整套院子,占地面积近200平方米,三方都是房间,一方是入口,还有一个小侧门,两侧各三间房,正中是堂屋和主人的卧室,中间是一个约40平米的院子。
王乐之入住之后,将左边的三间房改成四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单独的房间,而且房间的大小家俱布置也都完全一样,当然房间的装饰风格就要等孩子们入住之后,根据每个孩子的喜好而定。王乐之夫妻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因此尽管现在孩子们的年龄都还不大,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当然以王乐之夫妻的条件,也可以现实这个要求。
回家之后,王乐之夫妻让自己的警卫、随行人员去休息。因为家人有佣人,不需要这些人继续留着帮忙。王乐之首先带孩子们看了自己的房间,在房门上都己经挂着孩子名字的木牌,然后帮他们把各自的行李箱搬到房间里,让每个孩子自己在房间里清理随身的衣服物品。这些事情王乐之夫妻一般是不会帮忙的,是要煅练孩子们的自己动手能力,即使是年龄最小的王献,也是自己动手整理房间。当然王乐之夫妻并不反对孩子们之间互相帮助。
把孩子们的事情都安置好以后,王乐之才帮着妻子,把她的行李箱挪到自己的房间里来。他们夫妻的房间紧靠着堂屋,大约有30余平米,是由一间卧室加一间书房组成。
两人一边清理着东西,一边闲谈,毕竟分开了3、4个月,当然有许多事情要说,王乐之最关心的,还是妻子的事业,虽然他是走从政路线,但妻子的事业,也同样是自己的事业,因此问道:“京青线的业务都处理好了吗!”
王宇点了点头,道:“都己经处理好了,铁路那边每天给我们10节车厢,上午、下午各一趟车,如果要临时增加车厢,需要提前2天申请,可以再增加10节车厢,但税车费要增加20%,另外在每个车站都租了仓库,合同为期是3年。现在那边的事情是老唐负责。”
王乐之道:“嗯!老唐这个人还是可以放心的,这个结果可不错啊!一天10节车厢可不少了,不过这条线路有没有那么多业务,如果没有那么多业务,那个就要白付租金了。”
王宇笑道:“放心吧,业务的事情根本不用担心,北京是未来的首都,青岛是现在的首都,运输业务能少得了吗!而且北京的城市改造马上就要进行了,因此只要是往北京去的运输业务,就是只会多不会少的。”
王乐之呵呵笑道:“即然是这样,那干嘛只签3年的合同呢!多签几年不好吗?3年之后再续签的话,税车费肯定要涨价的。”
王宇道:“这一个我们也研究过了,3年之后,这条线路的业务量至少会曾加3倍以上,就算是达10倍的提升,也不是不可能,到那个时候一天10节车厢,肯定是不够用的,但如果现在每天租20节车厢,在近期时间内的业务量又不够,不仅是浪废租金,而且也浪废运力,因此3年时间大概是1个平衡点,只能等3年之后再根据当时的业务量重新签合同,只要是有业务,税金高就高一点吧。”
王乐之点了点,头道:“那到也是,即然你们研究好了,那我也就不瞎操心了。这边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手续关系我都己经打好招呼了,直接叫人去办手续就行了。码头仓库,还有办公的地点,我让小周去找了几个,过两天让他带你去看,不过租金要你和业主去谈,我怕影响不好。” 顿了一顿,又道:“不过租金是事情,我让小周去调查过市场均价,别贪便宜,这边的事情复杂的很,为了土改,这边的士绅乡贤可都拼得很凶,想从我这里找到突破口,只是没能成功,你这一来,也许又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说不定有人还打再算玩一曲暗渡陈仓的把戏呢!”
王宇道:“这个道理我当然明白,浙江这边的事情我都知道,以前又不是没有遇到过。其实只要是浙江这边的业务起来,收入可不仅仅是这一个省,而是把整个沿海地区,甚致是长江流域的业务都能带动提高,每年至少可以增加近千万的业务量,这是多大的利润,我们还会在乎这点租金吗!放心吧,我们是不会让别人找到空子钻的。”
华东政*府对元老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是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条件,在税收和手续上都有相当的优惠政策,但绝对严禁将商业经营活动与政治挂勾,进仅权利的交换,不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出台一份相关内容的内部文件,提醒元老不要触及这根红线,而且这也是对官员的纪律考核的一个重点审核内容。
当然到目前为止,总体上大部份元老官员都还能够守住低线,一来是元老们在旧时空里基本都是社会的中下层人员,大部份人都养成了小心谨慎的习惯,既使现在大权在握,也不敢随便胡做非为,而且现在元老们所取得的成就,己经是在旧时里做梦都难以企及的高度,因此多数元老也都一种心满意足,贪多无益的心态;二来也是华东政*府对元老们监管十分严格,而且各种纪律、制度也都十分齐全,只要是元老稍有出格行为,就会立刻受到相关部门的警告,于是极时收手,也不至于酿成大祸。
1...521522523524525...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