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境鬼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子
康宁看了一眼身份证上的照片,发现照片上的人的确和自己有几分相像,年纪比自己小一岁。
心念一动,他把身份证还给了长发小子:“谁知这证是真是假再说上面这人存不存在还另说呢,你走吧!”
“老哥、老哥你听我说嘛!见你不是本地人,也不像条子,我就实话告诉你吧,这是我刚刚碰到的一个弟兄‘顺’到的,丢包的那人现在估计还在黄三狗肉店喝酒,听说是林场的司机。”
长发小子神神秘秘地向康宁解释,随后立刻亮出底价:“这样吧,你就给三百好了!”
“一百!”
“哎呀你这人……这可是货真价实的真家伙啊!我退一步,两百五,不能再少了!”长发小子咬着牙做出一副痛苦的样子。
康宁想笑但还是忍住了:“你他妈的喜欢二百五啊没出息!一口价两百,不卖你就滚!”
长发小子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赌气将身份证塞到康宁手里:“如果不是看你会说桂柳话,老子才不卖给你呢,拿钱来!”
康宁拿出两百元放到他伸出的掌中,看着他迅速离去,转眼间就消失在前方不远处的小巷口,这才微微一笑,低头仔细看手中的身份证,在康宁眼里,这个名叫吴小华的倒霉蛋一下子变得非常可爱。
扔下矿泉水空瓶,康宁向一辆微型出租车走去,询问价钱之后也不还价就开门上车。
康宁之所以不还价,只是因为这七十元的车费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余地,与其为了一二十元拉扯半天不如早点启程。
七十多公里的路程异常顺利,傍晚时分康宁就到达河池城北的岔路口下车,顾不上吃饭便登上一辆返回南丹的中巴,坐下后扫了一眼车上的乘客,发现大多是神色麻木的农民和小贩,于是便坐在车厢后部的窗口处闭眼休息。
中巴在大山之间盘旋起伏,但是总体上还是以爬坡居多,一路走一路停乘客上上下下,车上的人越来越多,就连过道上也挤满了人,因此车速十分缓慢。
晚上九点左右中巴来到距离南丹县城十五公里的车河镇,迎面开来的一辆中巴在会车时停下,向康宁所在的中巴车司机通报消息。
“老四,县城路口又设卡查车了,交警刑警都有阵势挺大,如果超载的话你要小心,搞不好罚个三五百的划不来。”
被称作老四的司机大声回答:“多谢了二哥,我在关卡前面放人就是,不会再上警察的当了。”
康宁紧张起来,很想立刻下车规避风险,但听司机说会在关卡前面停车放人也就暂时忍耐,如果下车返回河池说不定更加危险,因此康宁决定到时再根据情况随机应变,否则要是留在此处还真不知道何时才能过去。
中巴继续前行,二十分钟之后在距离关卡两公里左右的路边停下,车上的售票员也不管乘客有何意见,连哄带骗一个劲地往下赶。
康宁站起来自觉地走下车,站在十几个带着大包小包的乘客身后目送中巴离去。
&nbs
第二十六章 瑶寨风情(一)
可怜的康宁根本就不知道三个瑶族女孩原生态的歌声里唱的是什么,只是觉得三人配合起来歌声颇具韵味。随着歌声响起两分钟不到,大门外已经围着男男女女二十多个人。
一片善意的笑声中,康宁在老头的示意下从中间那个女孩手中接过一碗酒。
喝了一口,感觉这种甜甜的低度酒口感非常不错,也就端起碗将剩下的一饮而尽,结果换来门里门外一阵喝彩声。
女孩客气地接过康宁手中的空碗,第二个女孩又将盛着满满半斤多酒的大碗送到康宁面前。康宁在二十几双眼睛的注视下,只能硬着头皮接过来缓缓喝下,三碗酒下肚之后一张俊脸开始发烫。
门外的人都涌进堂屋,女人们到后面帮忙去了,七、八中青年男子和老头围着康宁坐下热情地攀谈起来。
一个矮壮的年轻小伙子笑着对康宁说道:“哥子,如果刚才你不喝完三碗酒,我肯定马上转头回家继续睡觉。”
“别听他瞎说,他闻到酒的香味就象蚂蟥闻到血一样。”
边上一个长相精明的中年男子急忙插话,大家一听轰然大笑,待大家笑完,他对康宁问道:“听我姑婆说下车后所有人都离开,没有一个人理她老人家,是你连夜帮她挑担送她回来的,谢谢你老弟,如今外面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我们瑶家一般情况下不怎么相信外人,但是今晚你的举动让我感觉你是咱们的兄弟!我姓何,老弟怎么称呼你是汉族还是壮族”
康宁擦去头上的汗水礼貌地回答:“我叫小宁,汉族。各位叔伯兄弟,这么晚打搅大家我很过意不去,几位老人家那么大年纪该早点儿休息才是,稍作休息我也要告辞了。”
“这你就不知道了!兄弟从来没有进过咱们瑶寨吧”
看到康宁诚实的态度,中年汉子大有好感,于是详细地介绍道:“这就不怪你了,咱们白裤瑶从来都是热情好客的,平常有人走进山寨都会很客气地款待,何况你还是帮助我们的朋友,我代表村里三百多号老老少少感谢你!”
康宁一听有些意外,看来这中年人很可能是村子的村长支书类的人物,否则怎么会如此熟练地使用外面通行的客套话
康宁于是客气地说道:“举手之劳哪用如此感谢,老哥的桂柳话说得很地道,一定是见多识广的人。”
中年人看到康宁的神色立刻明白过来:“哈哈,老弟有水平,我今年都快五十了,我们这是八圩乡小洞村,我当了二十几年的村长经常出去开会,做了十几年的人大代表。哈哈,这几年上级非常重视我们瑶族,每年各村都会挑选一批人到兰宁、桂林等大城市交流、学习和表演歌舞,我们白裤瑶的铜鼓和竹笙可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嘿嘿,不过在村里官最大的不是我,族长是我这位姑丈,全村谁也不敢得罪他老人家,当然,我姑婆除外。”
&n
第二十七章 瑶寨风情(二)
通过交谈,康宁才了解到一些白裤瑶的风俗习惯。这是一个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独特族群,千百年来从不与外族通婚,通常是妇女在家庭中拥有比男人更大的权力,依稀残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影子。康宁也了解到,只要是尊贵的客人到来,村里最漂亮的姑娘一定来陪酒,并且都以客人能留宿在自己家里为荣,许多女孩不惜拿出珍藏的锦被给客人使用,还在床头挂起一个特制的香囊以示尊重。
于是,新一轮的敬酒随即开始,在姑娘和小伙子们的歌声中,康宁不知被灌下了多少碗酒。
连续一个多月来的潜逃和躲避,巨大的心理负担让健壮的康宁足足减轻了十公斤,深切的忧虑和紧张的防备无时不在折磨着他的心智,此时在这远离危险繁杂都市的偏僻瑶寨,面对如此诚挚直白的情感,康宁终于可以将紧绷的神经放松,几碗香醇的瑶家甜米酒下肚之后,康宁终于抛开所有的顾虑和哀伤,尽情地享受着这纯朴热烈的亲情。
第二天,头痛欲裂的康宁在一阵细雨声中悠悠醒来。
当他头重脚轻地下床之后,四下打量起自己所处的陌生环境来。不一会儿,他就认出这是一个女孩的房间:一面墙上贴满了外面世界电影明星们的海报,另一面墙上挂满了女孩的银饰和奇特的绣染彩服。
也许是听到康宁起床的声音,昨晚坐在康宁右手边的那位十七岁姑娘匆匆跑了进来。
康宁一时间竟然忘了自己只穿着一条裤衩,下意识地站起来打招呼。姑娘看到康宁裤衩前面那高耸的突兀,红着脸扭身跑了出去,模模糊糊的康宁这时才惊觉自己的失礼,连忙找来衣服裤子穿上。
随后,他从床头自己的包里拿出装着牙刷牙膏的小袋子以及一套干净衣裤,找来毛巾走出房间。
出门一看,堂屋墙上悬挂的石英钟已经指向了下午四点五十分的位置。睡了十几个小时的康宁不禁暗自摇头,随即向正在堂中织布的姑娘询问洗漱的地方在哪儿
姑娘似乎尚未从刚才的羞涩中回过神来,用手指了指大门几十米外翠竹环抱的小溪,又低下头继续织布。康宁微微一笑说了声“谢谢”,转身离开堂屋向小溪走去。
小雨已经停止,远方的山巅挂着一道彩虹,康宁看了一会儿心情颇为舒畅,便顺着石板小路穿过几丛高大的竹子来到溪边,抬头一看,眼前的情景让康宁目瞪口呆一脸赤红:十几个赤身露体的女人泡在清澈的溪水中,齐腰深的溪水让女人们白花花的身子清清楚楚进入康宁的视野。
短暂的发呆之后,康宁迅速转身落荒而逃,没走出二十米,他身后随即传来一阵女人们爽朗的笑声,让本就一脸潮红的康宁更加难为情,他象做贼似的加快脚步往回赶。
织布的姑娘见康宁这么快返回,瞪着惊讶的大眼睛看着他,对他满脸通红一头大汗的样子十分不解。
康宁指了指小溪方向,有些尴尬地说道:“那里全是……她们在那里洗澡,我一个大男人不能去。”
姑娘
第二十八章 铜鼓舞
白裤瑶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至今仍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瑶民们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大石山区里,与山清水秀翠竹环抱的小洞村不同的是,白裤瑶的多数村寨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在与自然环境搏斗的艰难生活中,白裤瑶民族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铜鼓舞最具有代表性。
康宁眼前看到的这面铜鼓据说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小洞村的祖辈们在战争年代用的战鼓,如今时过境迁,也只能在农闲时节为五谷丰登或重要节日、或老人过世时敲打。
铜鼓被看成是民族的象征和家族人气兴旺的寄托,一年中使用铜鼓的次数不多,每次抬出铜鼓载歌载舞,不仅是一种村与村之间的交往和娱乐,还是白裤瑶青年男女幽会定情的佳期,不少年轻人都是在跳铜鼓舞后的晚上结成称心如意的伴侣。
康宁猜想,在这接近原始的自然村落寂寞单调的山寨生活中,估计白裤瑶男女青年心中都在盼望金秋时节的铜鼓舞,特别盼望拥有跳铜鼓舞后的美好夜晚。
而眼前这些欢乐景象中,最吸引康宁的,还是矮桌上那一碗碗肉质鲜美的瑶山鸡和瑶山黑猪肉,因为这时的康宁早已饿得肚子“咕咕”叫唤了。
直径约一米的铜鼓就摆在族长家门前台阶下的晒坪中央,康宁和老太太以及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台阶上欣赏,满口黄牙的族长老头一改昨晚的憨厚木呐,穿着一身崭新的白裤瑶传统服装,威风凛凛地擂响铜鼓,两百多名瑶族男女呈两个圆圈围着高高架起的铜鼓吹响竹笙载歌载舞,让康宁眼界大开深受感染,一时间竟然忘掉了饥饿。
在老太太细心的解说下,康宁对整个白裤瑶的历史与民风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有一点康宁还是很不习惯:尽管女人们穿着黑蓝相间绣着红、黄蚕丝镶边的百褶裙跳起舞来十分飘逸柔美,但是上身那件由前后两块布组合的简单衣服,根本就无法遮掩里面的春guang,透过身子两则宽大的缝隙一眼看去,胸前的“内容”一览无余——因为白裤瑶的女人们从来就没有穿内衣的爱好和习惯。
敲完铜鼓跳完舞,原本数百人的晒坪很快空无一人,回到屋内坐在酒席前的康宁非常惊讶,原以为又要被灌酒的康宁此时有种如释重负之感,但满堂都是长者又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康宁向身边的村长问道:“老哥,乡亲们怎么都不留下吃饭”
“哈哈老弟,这你就不懂了,年轻人个个猴急都上山去了,其他人大多都到自己的亲家、老僮(瑶族对结义兄弟的称呼)家里喝酒,我们在座的十个人都是没什么地方去的老家伙,不在一起喝酒还能上哪去哈哈,来,喝一口!”村长端起酒碗热情地和康宁碰了一下。
放下
第二十九章 涉险过关
第三天一大早,身穿一身白裤瑶服装、腰挂三尺木壳砍刀的康宁出现在众人眼前,挺拔的身材和俊美的笑脸,让村里的姑娘们一楞之后看得如痴如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不停地品评起来。
把康宁接到自己家里留宿的春兰母女,站在高坎上注视着十米外的康宁,心里感到既欢喜又难过,欢喜的是康宁身上的衣衫出自母女俩的巧手,难过的是为什么康宁偏偏是个汉人!春兰伏在母亲肩上默默流泪,当她看到康宁感激的目光投向自己时,竟然忍不住离别忧伤掩面而去了。
在数十位村民的注视下,康宁将目光收回,怀着隐隐作痛的心与依依不舍的两位老人话别。出发前,深怀感激的康宁偷偷在老人的枕头下放了一千元钱,他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义了。
老太太拉过康宁的手递给他一只银手镯:“孩子,把这拿上,等哪天你娶了媳妇,就把这镯子给她戴上,把它领回姑婆家里来,让姑婆和你姑公好好看看她,只要她戴上这个镯子,无论走到哪一个瑶寨,都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康宁动容地说道:“姑婆,姑公,你们多保重,如果哪天我把手头的琐碎事情都办好的话,一定会回来看望你们的,几天来,我一直感到这里就和我家里一样亲切,一样安逸,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记住这里的一切!”
老人频频抹泪句句深情,康宁紧紧握住手镯双眼湿润连连点头,最后向两位老人深深鞠了一躬,接过老族长递来的缰绳,牵着一匹黑马和同村十五个青壮一起上路。他不敢回头再看一眼,生怕一回头自己的泪水就往下掉,一旁的老何看到康宁如此真诚善良至情至性,不禁心里一暖随即悠悠叹息。
康宁身上的这套白裤瑶服装,是康宁刻意了解到行走路线之后,以留个纪念为借口骗到的,他知道如果自己能够穿上这样的服装,跻身于一队真正的瑶民之中,对自己的安全将会更有保证,在生命安全与诚实正直的比较之后,康宁还是难过地选择和前者,虽然此时他仍然感到深深的内疚。
昨天,为了骗到这套服装,康宁不少花心思考虑。深思之后,他颇感难堪地向老何开口,谁知豪爽的老何哈哈一笑,立刻回家取出一套他出去开会才穿的衣裤送给康宁,并开玩笑说:“明天你干脆穿上和我们一起走,到时我倒要看看,里湖乡几个自命不凡的老兄弟,是否认得出你是汉人。”
康宁回到姑娘家里自己的临时住处就换上试穿,发现除了上衣短小一些之外裤子还是挺合适的,这得益于白裤瑶男子的裤子都是刚刚盖过膝盖的宽裆灯笼裤。
让康宁没想到的是,春兰姑娘和她母亲看见后皱眉不止,立刻命令康宁进房脱下来。
母女俩接过满头雾水的康宁递来的服装,麻利地拆开裤子改了又改,白色的齐膝绑带裤被加长加宽,两只裤脚用绣花的黑色花边装饰起来,黑色无扣上衣被爱美的姑娘扔到一边,母女俩依照康宁的身材立刻赶工新做了一件黑色上衣,衣襟和袖口同样用绣上精美金银花图案的蓝色镶边装饰,两条一米多长巴掌宽的白色和黑色包头,两端竟然都绣上一只锦鸡,康宁接过这套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服装,一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n
第三十章 误会
骑着马穿过不大的县城之后,康宁才将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过关前他非常担心连续当选十几年人大代表的村长会遇到熟悉的警察停下说话,搞不好他真的会自豪地向警察隆重介绍自己,此时虽然安全通关离开险地,康宁想想还是后怕不已。
二十多公里走下来,已经适应骑马的康宁打马上前赶上村长:“老哥,刚才我们进城前看到许多警察,是不是每天都有那么多警察在路上值勤”
“你说的是那些公安吧我也感到奇怪,记得是六月下旬城外就开始设卡检查了,连续一个月都不撤下,而且只查由南向北进城的车辆和人员,刚开始我还以为是香港回归要稳定治安,后来想想不对就问了县人大主任,他说具体情况他也不清楚,只是听说是全区范围内公安系统的内部命令,没想到刚撤离几天又出来设卡,按照以往的经验判断,我估计很可能是发生了什么重大案件。怎么你也觉得奇怪”村长老何露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一席话说得十分轻松。
康宁连忙回答:“也不是很奇怪,我原来以为这个地方是广西和贵州的交界,两个省区之间设卡应该是很正常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