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很野蛮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牧尘客

    “二少爷,其实五万贯看似很多,但只要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件事,很快还会发现其中大有商机,这个技术不光是修破碎的玻璃,没破的照样也可以修。”

    “没破的怎么修”二少爷愣了一下。

    “自然是砸碎了再修啰!”赵颀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

    “嘶”二少爷呆了许久猛吸一口凉气霍然站起来,脸上露出极度明了的表情。

    “呵呵,二少爷想通了对吧,你只需要把大食人的玻璃购入,好坏不论,新旧不论,然后重新用这个技术加工,一个变两个甚至三个四个,但价格却会翻好几倍,而且市场上就你一家有这么好的玻璃,可以将其他的玻璃商全部压死,这才是真正的独门生意,一年下来赚个几十万贯都不成问题,所以五万贯看似很大,是实际上回报也极其丰厚,二少爷是聪明人,应该不需要我再多说!”

    “你能保证这个方法绝不会传于另外的人知道”而少爷握紧拳头直勾勾的看着赵颀。

    “这个二少爷放心,我们都是茅湾村的人,一家老小都在这里生活,自然不会拿身家性命开玩笑,我们也可以找人作保立下契书,保证不会说出去,但二少爷也知道商业有风险,一旦吕家改良大食玻璃的消息传出去,有人觊觎偷学去了,也不能全部赖到我们头上,俗话说放牛的娃子赔不起牛,我们一群苦哈哈承担不起这么重的后果,所以二少爷自己想好,看是高价买断技术,还是低价买一个安心,其实吕家花五千贯,照样可以在短期内大量购入大食玻璃,尽快弄出一批好玻璃制品出来抢占市场,说不定吕家的工匠还能改良这门技艺,一直将高端玻璃市场垄断下去,甚至未来吕家还能通过不断的研究,最终破解大食人的玻璃秘法,制作出比大食人更好的玻璃来,到那时,吕家就是大宋最大的玻璃商,将大宋的玻璃远销到高丽日本三佛齐和西方诸国……”

    二少爷背着手在凉亭里面转来转去。

    脸上时而激动时而严肃冷峻,嘴里也嘀嘀咕咕念念有词。

    赵颀一席话,似乎为他打开了一扇不同的窗户,让他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

    虽然他知道赵颀说的话虚虚实实大部分都不能当真,但的确也没有乱说。

    大食人的玻璃之所以贵,就是因为制造方法严格保密,听闻大食玻璃商都不知道制造方法,都是大食王族把控,而且还是放在一些荒芜的小岛上让奴隶制造出来的,在大食这些玻璃本来就很贵,然后万里迢迢通过海船运送到大宋,一路颠簸破损,十件运到完好的只剩下三五件,因此价格不可能便宜。

    而只要掌握修玻璃的技术,那么就可能慢慢摸索找到烧玻璃的技术,最多只是材料的问题,说不定多多试验就能找到。

    越想越通透,越想越兴奋。

    来来回回走了足足半刻钟之后,二少爷猛然站住脚说“赵大郎,修玻璃的技术我们可以独家买断,但你说过修玻璃的时候杨大元和二麻子都在旁边看过,因此你也不敢保证他们不会说出去对吧”

    “二少爷放心,我绝对不会说出去”杨大元脸红耳赤的赶紧保证。

    “那二麻子呢”二少爷盯着杨大元。

    “这个……”杨大元犹豫着不敢替别人打包票。

    “赵大郎,既然你们自己都不敢保证不说出去,因此也不能赚了我们吕家的钱却让我们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我可以花一大笔钱买你的技术,但因为你们知道的人太多,风险也太大,因此五万钱是不可能的,而且此事比较重要,我需要回去和我爹商讨一下再给你答复!”二少爷看着赵颀。

    “好,不过时间不能太久,最多给二少爷两天时间!”赵颀站起来。

    “那好,今天就这般说,希望你们严格保密此事,两天之后我给你答复,至于价格……我们吕家尽量会让你们满意,告辞!”吕家二少爷说完转身就走,很快就穿过院子的小门离开。

    。




第54章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小颀,我……我没有做梦吧,二少爷还真的答应了……”

    离开商行,杨大元感觉还如同在做梦一般,脸色呆滞脚步蹒跚,好几次踩进车辙之中差点儿摔倒。

    “颀哥儿,你们到底跟二少爷怎么说的”二麻子追问。

    “二少爷还没答应,需要回去和吕员外商量,我给了他两天时间考虑,此事先不要问,也不要传出去,免得走漏了风声就不好弄了!”赵颀摇头提醒说。

    “对对,二麻子,你现在就去找二毛,让他千万别多嘴,这两天你们也不要去仓库了,都呆在家里等我和阿颀的消息!”杨大元也回过神来赶紧叮嘱。

    “好,我这就去!”二麻子对杨大元一直言听计从,拔腿就往二毛家跑去。

    “哈哈,嘿嘿,发财了发财了……”杨大元一路走一路流口水,浑身血液感觉如同江河奔流一般浩荡奔腾,轰隆如雷鸣般在脑袋里面嗡嗡作响。

    “大元叔也别高兴的太早,五万钱是不可能的,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我狮子大开口也不过是多一些讨价还价的余地而已,吕家不会轻易拿出这么多钱来,还有,若是吕家要和我们合作你千万别答应,记住,我们只要钱,别的都不要!”

    “放心放心,自然是要钱,钱多好,有了这笔钱,我央人去鄞城找县学的学正走走门路,之水说不定明年就能考上县学,有了功名,将来也能做官,到时候让他多照顾照顾你,唉,可惜,你和之水同龄,小时候有些疯疯傻傻的不能读书,你小时还吃过你林婶几个月的奶,和之水也如同亲兄弟一般,如今都有出息了,我也高兴,你爹娘若是泉下有知,肯定高兴……”

    平日略有些沉默寡言而且性情稳重的杨大元,被赵颀今天这番神操作弄得有些兴奋过头,如同磕了药一般,不仅说话结结巴巴舌头打结不说,而且还有些颠三倒四。

    赵颀哭笑不得的同时也满心感慨。

    要说杨大元对他们一家也真的算是仁至义尽了,和傻子短命的老爹从小光屁股玩到大,半岁丧母之后,村里哪家媳妇有奶水,就送去嘬几口,林婶儿的奶吃的最多,因为扬之水仅仅比赵颀晚出生两个月,刚好接上趟。

    可惜傻子从小身体不好,慢慢长大之后又疯疯傻傻,加上老爹也死了,只剩苏老太一个孤老婆子照顾,家里能卖的卖了,能当的当了,最后沦落到穷困潦倒住窑洞的地步。

    杨大元虽然努力接济他们一家,但毕竟只是个普通农民,家境也不好,而且还要养三个娃子,特别是老大扬之水读书每年要花不少钱,这也使得杨大元的压力更大。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无论杨大元怎么去想这件事,赵颀都不会有太多想法。

    即便是他要花钱让大儿子博取一个功名,而且赵颀知道这个功名将来如何的不靠谱,但他还是要去支持和鼓励。

    因为扬之水就是杨大元人生最大的希望,只有这个希望成功了,才能彻底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同时也才有更大的能力来帮助赵颀一家人,以不负当初赵颀老爹临死前的嘱托。

    这些话,都是昨天晚上吃饭的时候聊起来说到的,而赵颀也第一次对杨大元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是一个如同他父亲的角色,值得赵颀去敬重。

    回到村里,杨大元去找杨大虎交流信息,而赵颀也去找刘太爷说了一下和吕家二少爷交流的情况。

    “咳咳咳咳……啥你说啥五……五万贯……”

    正坐在屋檐下歇凉的刘老头儿被赵颀这个消息弄得差点儿一口气没喘过来,剧烈的咳嗽着一把紧紧抓住赵颀的衣服,胡子眉毛抖的快成马赛克了。

    “您别激动,这只是我们提出的条件而已,吕家肯定不会出这么多钱,到手估计也没多少!”赵颀赶紧帮刘老头儿拍背顺气,这么好个老头儿,以后自己做玻璃都还要靠他,要是一激动挂了代价就太大了。

    “咳咳咳……吕家二少爷既然没有拒绝,那也肯定不少,颀娃子欸,你这脑瓜子真不是一般的好使,山神一定好好摸过开光了,等拿到钱,一定要马上去修山神像,用香火供起来……”

    “一定一定,这件事您心里有数就行了,别告诉别人,我去镇上买点儿酒,晚上去我家吃饭,再一起商量一下具体的安排!”赵颀连连点头。

    “买酒,嗯一定要买酒,你等下,老头子还有几贯钱,省吃俭用存下来的,你拿去卖几斤肉,你做的回锅肉特别好吃,老头子一想起来就流口水……”

    刘老头儿麻溜儿的进屋,很快提着一个小口袋出来,打开,里面除开几十枚散装的铜钱之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银子,还有一卷会子,打开看看,都是三五百文的小额零钞,有些都已经发黄了,都是好几年前的,林林总总加起来约莫有六七贯。

    “太爷,这些会子您如何不拿去用,原来值钱,现在都不值钱了!”赵颀哭笑不得。

    宋朝的纸钞在初期币值还是比较稳定,与铜钱的兑换基本上是一对一的比例,但到了这南宋末年,朝廷为了弥补亏空连连增发大额纸钞,导致会子的购买力直线下降,以前五百文可能就是半贯铜钱,眼下一百文都值不了,放的越久越不值钱。

    所以宋朝人拿到纸钞一般及时就花掉了,不喜欢存。

    “这些都是义庄每年发的一些油盐钱,老汉也不怎么生火做饭,就慢慢积攒下来了,咳咳咳咳……老头子就已经去你家吃好几顿了,顿顿大鱼大肉的还有好酒,你才去码头扛了几天货,那点儿工钱哪里够吃,我一个孤老头子天天混吃等死,这些钱留着也没用,你先拿去花,买酒买肉,缺啥买啥,等吕家给钱了谁还在乎这几贯钱!”刘老头儿很是豪爽的使劲儿摆手。

    赵颀哭笑不得,想想自己身上的确也没多少钱,也堪堪只够今天喝一顿酒,于是也不再推辞,将钱袋子塞进衣服里面,背上背篓出发。

    。



第55章 扑一整条街
    赵颀在镇上打了十斤酒,又买了三斤五花肉和几斤猪板油,然后看着肉铺还挂着一串肥嘟嘟的猪大肠,一问价格,竟然一斤也要三十文钱,舍不得的同时又想起热腾腾浓香劲道的肥肠臊子面,于是拿出十文钱与卖肉的屠夫扑了一次,没想到竟然扑中了,几乎白得了几斤肥肠,顿时把赵颀高兴的合不拢嘴。

    所谓扑,就是赌,而这种赌在大宋无处不在,而宋朝人也无所不赌,像二麻子等人,只要身上有钱,看见卖水果凉面的,都会忍不住上去赌一把,一文两文,三文五文,赢了吃点儿喝点儿,输了也无所谓,就当图个乐呵。

    但往往就在这种乐呵呵无所谓中,一天辛苦挣来的钱大多也都跟着打了水漂。

    就像杨公镇,一条大街都在扑,而且扑卖扑买的声音熙熙攘攘,随处都能听见扑中的欢呼声和扑坏了的哀叹咒骂声。

    提着肥嘟嘟的肥肠离开肉铺,赵颀笑的后槽牙都露出来了。

    以前还真不太懂南方人说扑街的意思,眼下他终于明白了,这不仅是扑街,而是扑一整条街,因为只要参与扑赌的人,大部分都是满脸悻悻,一边走一边吐口水,干你老母和入你娘子的亲切问候声音不绝于耳,一股世俗的粗鄙气息扑面而来,一个个绝对是扑的一塌糊涂。

    有了肥肠,赵颀又哼着小曲去杂货铺买了一些八角香叶桂皮等大料。然后直接去了杨大彪的铁匠铺,拿到了上次自己定做的那根细铁管。

    这根细铁管自然是赵颀准备用来吹玻璃用的。

    以前在古玩界混的时候,有些爱好者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自己在家弄个坩埚煤炉加高温喷枪做一些青铜器、玻璃、琉璃灯小玩意儿。

    至于那些整村整村造假就更多了,上到商周时期,下到明国时期,青铜玉器、瓷器字画、鎏金佛像,只要是有的,都能给你做出来,即便是没有的,也能拼拼凑凑做出来,古玩街上摆摊的那一堆堆的宣德炉、刀币、清明上河图,产销一条龙,形成的是一个庞大的遍布全国的文玩造价地下黑市,只要是混古玩界的,没有人没有吃过药打过眼。

    赵颀虽然没有亲手吹过玻璃,但亲眼见过,过程并不复杂,做的好不好主要还是看材料和经验。

    而经验这种东西只能靠时间慢慢积累

    接下来赵颀背着背篓用铁棍挂着一挂肥肠在杨公镇上逛了一下,去书店买了一份报纸,想想家里快没米了,于是又去米店买了一石大米和十斤面粉,多花了二十文钱让镇上的脚夫帮忙把米面酒肉都送回破窑去。

    此时已经快到中午,赵颀扛着一根铁管准备回去。

    “站住!”

    “抓住那个小贼”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传来两声呼喊,赵颀转头寻声望去,就看见一个衣衫褴褛戴着一个破帽子的矮小身影正沿街奔来,落后十多米还有两个年轻书生正在追赶,但背着行李加上长衫绊腿跌跌撞撞的样子明显是追不上。

    大街上的行人也都纷纷侧目。

    这情形一看都明白,一定是前面这个小乞丐偷了两个书生的东西。

    不过这种事太多了,镇上码头上到处都有,鱼龙混杂三教九流皆都混迹其中,因此路人皆都纷纷不由自主的捂住自己的钱袋子,但却没有人出手帮忙。

    赵颀眉头一皱,看看小乞丐已经距离自己不太远,于是手中的铁管一摆就拦在了路中央。

    “站住”

    小乞丐明显有些慌乱,试图绕过赵颀逃走,但赵颀却没打算放过仍旧拦住去路。

    “晦气,给你!”看看身后两人已经快追了上来,小乞丐将手中一个绣花荷包狠狠的砸在赵颀怀中。

    赵颀耸耸肩收回铁棍,小乞丐狠狠的剜了赵颀一眼混入人群之中消失不见。

    荷包做工挺精致,但却轻飘飘的,用手捏了一下似乎没多少钱

    “多谢多谢,多谢小兄弟!”两个青年书生上气不接下气的跑上来,一个瘦高,一个矮胖,皆都满身尘土,满头大汗头上的帽子都有些歪斜。

    “勿谢!”赵颀笑着把荷包递给矮胖的书生。

    “幸亏小兄弟仗义出手,不然今天我二人就要露宿街头了……”矮胖书生打开荷包,犹豫着从里面拿出来五文钱递给赵颀,“这些算是谢资,小兄弟拿去喝一碗凉水!”

    “不用,这码头附近小贼特别多,出门在外还是看好随身物品!”赵颀摆手扛起铁管转身准备离开。

    “小兄弟等等!”瘦高的书生开口叫住赵颀。

    “不知两位还有何事”赵颀疑惑的问。

    “是……是这样的,我二人本是广州人氏,刚从京师到这里,本想找一艘商船回广州,但人地生疏,小兄弟不知对码头的商行货船是否熟悉,能不能帮忙引荐一番!”瘦高书生急忙说。

    “码头上的事我也不熟,但想来多花些钱搭乘货船并不难,去码头问问便知!”赵颀微微摇头。

    “那个……实不相瞒,我二人盘缠怕是不够付船资……”瘦高书生脸皮发红的开口。

    “小兄弟若是愿意帮忙,他日定有重谢!”矮胖书生同样有些羞赫的拱手。

    “原来是这样……”赵颀捏着下巴有些为难。

    码头上的海船每天来去都有数百艘,但赵颀除开吕家商行之外基本上都不熟悉,而且从宁波回广州,距离将近三千里,坐船少说也要十天,船资自然也不便宜,加上路上还要吃喝拉撒,两个人的开销不会低于十贯铜钱,搭这么远的顺风船,怕是自己没这么大的脸帮忙搞定,村里一群在码头帮工的人估计也没这个能力。
1...1516171819...1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