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孤舟
李亭这里,有个沈家的管家做助手,李亭说什么工具,很多都买的到。
经过五天的忙碌,李亭的模型做好。
然后放在早准备好的一个个大小木制框架,用细沙和黏土混合成黏合剂,然后加入少量的水,填在雕刻出的模型周围,然后将框架盖好,将铸铁烧化,通过木框架中间的一个个细孔流入其中。
一阵阵白烟弥漫,铁水的滋味弥散四方。
好一阵子,将框架打开,一个个模具就成了。
这模具成,还是十分的粗糙,经过很多精细加工之后,李亭才将他们一个个送到炼钢炉那边去。
然后将刚刚炼制好的钢水倒进去。
大致过程如此,十分繁琐复杂。
又过了半天,一个个配件坯料才出现在李亭面前。
李亭一个个修整之后,将他们抬到一个水车旁,与水车连接,通过水车的动力带动车床的运转。
车床做的很一般,上面还毛毛糙糙的,有些配件本来模型还可以,真的成品出来,看上去就歪斜。
不过,试验一下,这车床竟能工作。
天啊,李亭自己心内这次是激荡不已。
机床,在他眼里,可谓是比蒸汽机相提并论的发明。
有句话说,再强大的人都不能提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离开大地。
但是,机床若是人的话,他就可以。
车床作为机床的一种,而且是最基础的一种,更是有这个能力。
&nb
第一二零章 关于弹道
杜亚生果然不一般,他是以前登莱巡抚孙元化的仆人,从15岁就跟着孙元化。
登莱巡抚孙元化的一生中,有件事具有历史意义,就是将西方的炮术引入国内,并请300葡萄牙人教习火炮之法。虽中间有各种阻挠,最后有25名葡萄牙人来到登州。教习火炮之术。
也许天命不遂,孔友德之人的造反将大炮抢到建虏去,明朝从此连守城的优势也丧失殆尽。
当年,孙元化见杜亚生聪明好学,便有空教习他西洋的数学和大炮类的知识。后来又跟着葡萄牙人学习。
当年叛乱起时,他只有18岁,却是一名小有名气的火炮专家。
这几年功夫,他只学这一样东西,自然是学的很快。
孔友德叛乱之际,杜亚生被他们掳走,后来他带人逃出来。可是后来孙元化一样被朝廷所杀,他当年毕竟只有20岁上下,吓的惶惶不可终日,后来趁乱带人一路难逃。
这几年他一直躲在淮安的私盐场烧草熬盐,天天担惊受怕,唯恐一日官府找来。
郑元贵交往人甚多,也知道他们的事,一直没说,李亭一提制作兵器的工匠,他立马想到杜亚生等人。
杜亚生身后那个50多岁之人,叫做赵庆杰,原来是登州水师一位哨官,当年大乱,孔友德几乎将登州水师全部带走。
他没走,甚至也有人要找他的官司,跟他勒索钱财,他也是一跑了之,和杜亚生一样,躲在茫茫的草海里熬盐。
老薛介绍完之后,一拱手道:“李公子,我家二公子这几天去了山东,让我带话给您,您交办之事,再有5天,一定能完成。闪舞
这些人,我就给你留在这里。”
“很好!”李亭放下心来,看来铅块之事,已经有了着落。
说着话,老薛转身就要离去。
“我要回去熬盐!我要回去熬盐!”那个杜亚生突然惊慌地冲着老薛嚷道。
那个赵庆杰倒是一声不吭。
杜亚生感觉自己被骗了,他在草海中熬盐,虽也有些担惊受怕,可是这么多年,那里像他这样的流民多了,渐渐也习惯了,也不用想以前之事。
老薛找到他,说带他出来,以后跟着一个李公子,那个李公子如何神通广大,以后不光吃的好穿的暖,而且肯定不用担惊受怕,甚至过的比那些盐贩子还要好。
李公子只要对炮对铳比较懂之人,你到他那里,他定会重用你。
可他今天跟着老薛来到这里,见到这个贵公子,竟穿的普普通通,他不知道李亭这些日子为了造机床,只顾着穿些普通的衣服,不再像往日那样装作贵公子一样。
住的地方,简直跟他熬盐的地方差不多。
这跟着他,还能过什么好的日子
“要走就走吧,我也不强留。跟孙元化学过几年,能学什么东西”
李亭淡淡的说道,没有一丝挽留之意。
杜亚生眼睛一亮透出怒火来,没想到有人侮辱孙元化大人,竟说他没什么才学
说他倒没什么,说孙大人,那简直是他的信仰一般。
反正也不打算留这里,他傲然地看着李亭道:“孙大人学究天人,岂是尔等可知”
“呵呵,不妨你以孙大人的学问考考我啊”
杜亚生睁大眼睛,他没想到,这个李亭竟如此胆大,竟让他用孙大人学问考他真是自取其辱!
孙大人跟他的老师徐光启学习《几何原本》,后来又致力于西洋炮术,学问之深,焉是你这个年轻人可以想象的
“你来看!”
说着话,杜亚生手执一木棍,在地上画了一个大炮,然后画出一个直角,一边写勾,一边写股。
“勾股内分十二度,你之炮,该如何才能射的最远。”
李亭哈哈大笑道:“直角为90度,45度角理论上射的最远。若像你分十二度,则是6度最远。”
孙元化在其书《西法神机》中,做过一个实验,就是直角十二度均分,炮口仰角在六度射程最远。
自从他死后,这些东西,早就没人知道。
杜亚生只感觉脑袋一阵阵轰鸣,李亭所言,更不可思议的是,根本没有从那个西法神机上说起。而是从那那几何原本上一样,直接将直角说成90度。
孙大人之书,就是怕别人看不懂他的意思,才说成12度均分,刚好6度射程最远。
他若不是看过他何以知晓
可是他如此年轻又从何处学来这等东西
他心中疑惑不已,还没来得及问他和孙大人是什么关系时。
“可是你知道为何是这个角度吗”李亭冷冷地问道。
杜亚生有点傻眼,这还有为什么这是孙大人当年一炮炮试验测出来的!
这时,只见李亭从他手里抢过那个木棍,就在他的图旁边画了一个图,只是没有写勾股,而是写上xy两个他觉得陌生的符号。
然后那两条直线上,李亭分别带上箭头。
第一二一章 造枪和子弹
李亭带着这些人和以前的兄弟一起,将工坊的工作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那就是正式造枪。
虽有一些简易的机床,但有些工序,却也少不了很多熟手的工匠。
就像枪管的制作,先把送来的钢锭烧红,用锻锤的方式打成长条片状薄钢板,然后将钢板再次烧红,用锻打的方式卷在一根钢芯上。
一边卷一边用炭粉铁粉将接口焊接牢靠。
为了后期加工方便,钢管要先打磨成六边形。
钢管下一步就是上钻床,加工后,再上镗床,加工完毕,然后才是拉床拉成膛线。然后再是燧发机等配件的加工,最后才是组合安装等。
杜亚生带来的不少是熟手工匠,以前造铳造炮都不在话下。
即使如此,杜亚生还是十分惊奇地发现,这里水车旁边的铁‘床’在发挥着以前难以想象的作用。
以前几个工匠一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在那些铁‘床’之上,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动之后,几乎眨眼间就呈现在他的面前。有些事,没有这些铁‘床’,以人之力,他反复想了想,终究是做不出的。
这几天来,李公子已经将他们所有人划分成一个个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道工序,上面的完成,紧接着才是下一道工序。
一开始还有些生疏,半天下来,每个人要做的事,都是固定的一些程序,所有人的速度都在慢慢加快。
这个李公子竟然无声无息地将生产速度加快,而且你还是不知情的情况之下,当他发现这一结果之时,李公子已经在旁边画着图形,又不知做出什么新奇的铁“床”
远远的那边山脚下,炼钢炉还冒着滚滚的黑烟,这边一台台机床在水车的带动下,叮当声中,火星四冒,颇有点以前车间的感觉。
李亭画着图,看着旁边茶树上,竟有黑灰掉到茶叶之上,不由得一生长叹,这个大概就是工业化吧。
在对这些工匠分组,按照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改进之后,李亭看制作枪支已经能够稳定下来。
平均下来,一天也能造十支枪,后面老韩就快过来,再带100多个熟手工匠,一个月内赶制出800支枪,已经没什么问题。
他现在画图,则是为铅弹的生产流程做准备。
至于炮的问题,他已经没有时间来生产出来。就这样,光生产线膛枪和铅弹,他估计就要耽搁一个多月时间。
吕宋那边,他的历史记忆中,真正的杀戮马上就要到了,他要尽快能够出发。
没有先进的大炮,那就要有先进的枪支,这是这么短时间内,李亭所能想到最好的办法。
现在吕宋岛上,西班牙人应该早用上燧发枪,加上以前西班牙大阵的历练,军事素养不会太差。
又有坚固的城池,尤其是各个教堂,也会成为他们坚强的据点。
李亭光用燧发枪,是有些单薄,只有将自己兵器提升到整体线膛枪的阶段,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李公子,听说我们这些人会去南洋”赵庆杰见李亭已经停止画画,坐着那里一直在想问题,他就小跑过来问道。
赵庆杰并不算什么工匠,李亭暂时安排他做质检。
整个流水线上,就他最轻松,这里跑跑,那里转转。
李亭点点头,看看他花白的头发,示意他坐到旁边道:“不光去南洋,而且还要打仗,只要我们这里兵器准备好,随时都有可能出发。你要是不想去,可以留你在这里。”
赵庆杰嘿嘿一笑道:“李公子,去南洋走海路,自然少不了我们懂海之人不是”
“你也想去”
“当年登州之乱,打断了我的官路,现在就只想着挣点养老钱了。我在国内,一个没人要的武夫能做什么还不如出去闯一闯。”
“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赵,就冲你这句话,我要定你了。不过,你也要知道,现在是朝廷无人可派,也没有任何力量派出来。
我们是一支孤军,没有任何援军,身边出现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敌人,水路之上可能连炮都没有。
我们只有靠自己去完成这一件大事。没有别的选择!”
李亭一番话,赵庆杰没有畏惧,相反赵庆杰心神一阵阵激荡,腾地站起身,昂首说道:“我老赵跟着李公子赌上这一把!”
这时,远远看到一辆辆牛车正往这里赶来。这是先用船然后转车送到这里的。
李亭一指道:“我们可以造子弹了,
第一二二章 新枪打靶
后山,一片铺满尺许高的草地上,已经整整齐齐站立好50个弟兄,昂首站立,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紧紧盯着站在前面的李亭。闪舞www
李亭手里拿一个新造的线膛枪,手里拿一根通条,正在比划着,嘴里厉声喝道:“看清楚了吗”
“看清楚了!”50个弟兄同时发出震天的吼声,山谷四周响起阵阵的回声。
郑元贵、杜亚生、赵庆杰三人站立旁边,等着看这线膛枪的效果。
他们跟李亭一样,这两天也习惯喊枪,不再说什么鸟铳。
听到这吼声,郑元贵一哆嗦,他怎么没想到50人竟有这等气势。
就连杜亚生、赵庆杰心里也是佩服,他们见过无数队伍,没想到还有队伍有这等雄壮。
李亭教习如何使用这枪完毕,就见对面大约100步,200步,300步,400步的地方,开始有人扛着木靶在草地上跑来跑去。
杜亚生见过孙大人无论是炮还是鸟铳都做过很多试靶,只是他不明白,这里只是试枪,又不是打炮,放那么远的木靶能有什么用难道他叫做枪还能射到100步以外吗可怎么也不能射到200步远
难道他们打完,还要往前跑
正疑惑间,100步远的木靶立起来,奇怪的是上面画着一个个红红的圆圈,他数了数,总共10个同心圆。
杜亚生更加看不明白。
就在这时,第一排10个士兵,同时举起新造的枪,“嘭嘭嘭!”枪声已经响起来,淡淡的白烟袅袅升起。闪舞www
硝烟弥漫中,杜亚生听到李亭厉声喊道:“报靶!”
“六环!”
“五环!”
“七环!”
……
一连串的报靶声中,杜亚生才明白那些同心圆是起什么作用,原来这是看他们射的水平如何。
偶尔中间还夹杂10环,9环,大多也就是五环六环。
在杜亚生看来,这已经是很不得了的成绩,对面之敌,几乎一定中枪,非死即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