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孤舟
高康还是尽量压住脾气,在高福的带领介绍下,跟李亭相见,互相认识。
高康本有千言万语要对李亭说,不过此时,跟张凯言明某些事才是王道。
“韩举大叔,张凯大哥,我家父当年在元城小滩承蒙韩举大叔的救命之恩,一直不敢忘记,常常教导我们,要心中知道有这么个恩人,曾经帮助过我们高家。
天可怜见,去年韩举大叔竟然来了,叫高康如何不高兴,如何不喜欢报答当年救命之恩的机会终于来了。
可是,韩举大叔不是他一人,他身后还有将近200天雄军兄弟。我高康让旧宅院腾出来,让各位兄弟入住。
虽说各位兄弟吃不好,穿不暖,可是我高康还是源源不断送粮食过来吧你们要出去,万一有个闪失,有问题的可不光是你们啊,还有我,还有我们高家上下几十口人啊!”
高康说完,有些气鼓鼓的坐下。
酒桌上,一下子沉默下来,没有人说话,因为彼此都了解。张凯一出去,恐怕就有危险。高康如果不管,则陷入失义的尴尬。。张凯有张凯的苦恼,高康有高康的麻烦。
好长时间,都没人言语,李亭看起来简直好笑,这很好解决吗,活人岂能让尿憋死。
这时,李亭站起身,抱拳拱手道:“也许我的办法可以一用。”
所有的眼睛瞄向李亭,如同发现一个稀奇动物般看着李亭。
这等难题,大家想破了头,都毫无办法,你个李亭,又有什么妙策不成
杨嗣昌现在是首辅,大权在握,他就是跟卢象升大人不对付,哪怕卢象升大人已死,他也不愿意有丝毫放松对卢大人的打压。
只要是大明朝的天下,这些天雄军的弟兄,就无所逃遁。
“兄弟,有什么办法,你快说。”张凯急吼吼地问道,“现在各位兄弟天天都闷在院子里,再闷下去,大家都快发霉了。”
高康叹口气道:“是啊,李义士如有妙方,不妨说来一听。这天雄军兄弟也苦,我高家越发觉得对不起各位兄弟。”
李亭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高员外,首先第一步,就是以镇上士绅名义组成护粮队,我可任队长,队员用天雄军兄弟即可。这护粮队还是由张凯大哥来管,就在九湾哨附近驻扎,那里几乎没什么人烟,更是没人敢查。”
众人眼前一亮,是啊,现在哪吒这么猖獗,合流镇上很多人都恨死哪吒。刚好李亭又新杀了水耗子,这个机会,成立护粮队,谁也不会怀疑给这些人新的身份,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有了李亭这个官军的帽子护卫,下面就是做什么事,也不会有人来查的。
李亭之策,瞒天过海,一下子将这些逃兵,变成合流镇上的民兵。
张凯、陆冲对视一眼,眼睛里满是兴奋,这,他们的难题不是解决了吗两人同时看向高康。
高康有些沉吟不决,皱眉道:“只怕士绅出钱时候会有麻烦。”
改名永远不是大问题,问题是谁养他们。
李亭从怀里掏出一个篮布包裹,放在桌子上道:“我再给各位看看这个。”
说着话,李亭将包裹打开,馒头大小的雪堆摆放在桌面上。
众人一起睁大眼睛,好久没下雪了,李亭怎么能将雪藏在自己身上。
高康毕竟见多识广,稍稍一愣,高声问道:“这是盐吗”
随着高康的发问,高福、韩举、张凯、陆冲一起围过来,趴在桌子上,仔细打量这洁白如雪的精盐。
好半天,他们才连连点头,似乎恍然大悟般:真没想到,真的是盐。
实在是太不可思议,天下竟有这么洁净的盐。
李亭笑道:“正是。高员外,你们品尝一下这盐如何”
高康用手蘸了一下精盐,放在嘴里尝了尝道:“这盐竟无一丝苦味。”
“你们都来尝尝看看”,高康介绍着,一旁的韩举,甚至张凯、陆冲、还有高福都尝了尝。
“绝佳好盐。”
“从未见过此等好盐。”
“味道之正,芦台盐也比不过。”
芦台盐乃是贡盐,高福的评价让众人都知道,这个盐可不是一般的好,简直是当世最好的盐。
李亭将盐包拿在手,环视一周,朗声开口道:“众位,我这个通盘计划,以我去九湾哨为契机,就是围绕着精盐做文章。”
张凯、陆冲、韩举、甚至高康、高福,眼睛里充满期待,这种盐绝非寻常,李亭说围绕盐做文章,看来他是有所准备。
李亭接着说道:“护粮队就可以养活自己。”
高康疑惑道:“真的”
李亭笑着看看高康,又看张凯一眼道:“张凯大哥,你守着沙河这个交通动脉的,这里面贩私盐的船比鱼都多。我要做精盐,可是需要有粗盐的,这个我就指望你了。”
张凯疑惑地问道:“兄弟,你是说让我去抢劫私盐贩子”
李亭点头道:“贼吃贼,越吃越肥。”
张凯马上意识到,他只要有了李亭的掩护,做什么事情,只要李亭同意,就绝无问题。一下子,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他要做什么都可以啦。
“好主意,这个贼我们做定了。”张凯连连答应道。
众人一阵大笑,看向李亭都是佩服的眼光。高康则是陷入沉思。
张凯抢私盐,李亭熬制精盐,高家售卖精盐,所有人都在一个完整的链条里。张凯有了进项,高家有了新的商机,而李亭在其中承上启下,掌握着关键的要害。
更重要的,对于高家,少了天雄军这样一个巨大的包袱。
然而对于天雄军,却有了李亭这个官军的保护伞,又离开繁华闹市,他们的身份基本安全了。
一举多得,又有钱可以赚,简直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方案。
张凯、陆冲有围住李亭道:
第十五章 立威
夜色昏沉,密林杂草掩映之中,一个不起眼的草房子亮起昏暗的灯光。
灯光如豆,火苗来回摇摆,灯光下,4个黑影正在说着悄悄话。
这里正是水贼哪吒在地上的巢穴,极为隐秘。只有关键时刻,他才将重要人物召集来此,商议事情。
今天,又是一个关键的时刻。
“大哥,我们要为水耗子他们报仇啊,他们不能白死啊。”
头目朱锋急急地说道。
“是啊,大哥,水耗子他们已经死了3天,你只派人出去打听那李亭的消息,可怎么不让我们打他呢”
头目刘新山也跟着说道。
“大哥,别忘了,不光是水耗子,还有其他50多个兄弟,可都是因为李亭而死在合流镇。还有两艘运盐船,足足900多石盐。”
这是军师陈秀才的发言,提醒着哪吒此次损失有多大。
良久,哪吒低沉的声音才开口道:“各位兄弟,我忘不了哪吒丁发这些兄弟,更永远记住那57个死在合流镇的兄弟,还有900石盐,2艘运盐船。他怎么杀我们,我就会怎么杀他们,而且要他们加倍赔偿!”
哪吒的声音依旧坚定,心中的仇恨还是深藏在骨子里的。
几个兄弟赶忙附和道要让他们加倍赔偿。
“不过,这个李亭一出手,就连杀丁发和水耗子我们两员干将,着实不可小觑。可是你们想过没有,纵使他再强,码头上靠他和百姓,能连杀我们57个弟兄吗”
众人沉默了。
那是50多个水贼,身经百战,杀人如麻,老百姓岂会轻易打的过
“大哥,你的意思是,李亭还有其他人帮手”
陈秀才问道。
“正是。这就是我们不能轻易去打李亭的原因。陈秀才你派人去调查清楚,李亭到底有多少人,到底有哪些势力”
“是!”
“最后,我哪吒对天发誓,不杀李亭,誓不为人!”
“不杀李亭,誓不为人!”
草屋里,所有贼寇头目一起发誓。
……
合流镇上的护粮队成立了,合流镇的几个大商家都参加了。
募兵很顺利,一下子募兵300多人。当然这里面张凯等200多人也藏身其中。
募兵完成,李亭同时身兼护粮队队长和九湾哨的什长,率着船队出发。
正月二十三午时,李亭船队来到九湾哨。
队伍一份为二,李亭率领着常社巡检司之人,和护粮队新募的兵来到沙河南岸的九湾哨。
而张凯带着天雄军弟兄,则是奔赴沙河北岸,虽相距不远,却各自为政。
张凯上了北岸,眼前都是树林和一人深的枯黄野草,在这里安营扎寨,任由谁也难以发现。
张凯心道:终于安全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的睡觉了。从此,天雄军就有一个新家了。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张凯一声令下,全队上岸,就在此地安营扎寨。
忙碌之际,张凯还不断回望南岸,心里暗道:李亭兄弟,你可是救了我们啊。
……
李亭同样率队来到九湾哨大门口,眼前是残破的石头房子,院子里枯草一人多深。随着李亭走进院子大门,前面枯草里,野鸟飞起,野兔惊慌地乱窜。
在他的身后,是15个常社巡检司过来的兄弟,还有新募的114个弟兄。
巡检司这边原本只有9人,后来郑云九又忽悠了6个在常社过的不如意之人,有高鹏,有梁高达等,都是能打之辈,在常社感觉前途不大,但来这里,至少能做一什长。因此上,一下子好几个人跟了过来。
看着眼前荒废的九湾哨,黑压压的人群,顿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这就是九湾哨吗这能住人吗”
“是啊,这也太破旧了吧”
“这分明成兔子窝了,哪能住人啊”
“我们回去吧。”
……
人群中,顿时一顿慌乱,真的有人扭头往回走。队伍马上没了样子,散乱一团。
高鹏站在人群之中,发现是有几个平日在合流镇上见的无赖混在其中。护粮队是那些商家召集的,一来每人就先发了5两银子,因此报名的人很多。这些
第十六章 任命
高鹏又回到队伍中,感觉跟刚才已经截然不同。那种对李亭的敬畏本就因为李亭的杀人事而存在,今天当场杀人,才使得整个敬畏渗透他们骨子里。
李亭讲每一句话,那些小兵眼睛盯紧李亭,耳朵恨不得支起来,不打算放过李亭嘴里的每个字,反应不敢有一点不及时。
高鹏心道:这队伍成形真快,一刀下去,立马令行禁止。
这时,李亭的第一道命令下来:“所有识字的人,到我这里报名,有参加过科考的,要专门说出来。其余人等,就地休息,不可走远。”
人群或站或坐,就在原地,没有一个敢多走半步。
大门口开始有人排起队来。
李亭看着排成的长队倒是大吃一惊,识字的人远比他想的多,接近一半人。
好在有7个曾参与科考之人,甚至还有3个童生。
李亭大为欣喜,将7人全部先用于识字人的登记工作。登记下来,有49个识字的。
稍微考核后,这识字之人几乎全部给予任用,大多做了组长,还有一些任命为内务委员。
参加过科考的最为吃香,除了吕贺被任命为文书,其余人都是什长。
这些人虽不懂其意,李亭也不解释,让他们慢慢跟着干,很快就明白。
李亭再一番下令,三人一组,由组员各自挑选组长,组长再挑选什长,闹了半个时辰。
总共118人重新站定在李亭面前。
有了组织,一切事都好办了,李亭先让他们各自归队后,直接对什长下令,各自带自己的人去清理垃圾,将九湾哨和周边都打扫出来。
他们在忙碌的时候,李亭站定在九湾哨大门,望着前面奔腾的河流,心里头想着各种心思。
今天杀那六个地痞,本不是计划中事,但是既然他们作死,那就成全他们,顺便在军队中开始将纪律建立起来。
明末的军队,最大的问题就是军纪不行,将百姓任意屠杀,肆意凌辱,视作家常便饭。军纪败坏,令行不止,这军队还有什么战斗力
不光如此,骄兵悍将,随时对主将构成威胁。
明朝末年大将左良玉堪称军纪败坏的典型,他自己不遵朝廷之令,随意行事,拥兵自重,骄横跋扈。他的手下自然有样学样,以至于他的家小被自己的兵灭了门。
李亭第一步就是要立下军威,以此军威,逐步在自己的队伍中形成严明的军纪,最后才是形成战斗力。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组织的力量,这也是他从小组建立组织的用意。传统的伍长什长还是不够密集,李亭直接3人一组,这样军官更加密集,再加上其他的军官,军官能站到接近一半的比例,这样这支队伍就能牢牢的粘结起来。
李亭回首看着院子内外,在什长组长带领下,忙和的热火朝天,荒草一片一片的被拔掉,垃圾一堆堆被清扫出来。
文书吕贺被李亭指派负责检查,这一刻,他也是耀武扬威,带着一群内务委员,跑来跑去,不断地大声吼叫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