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末之中州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孤舟
一个正是陈秀才,他是从开封而来,负责接收洛阳后续之事。不过,陈秀才也带来新消息,张献忠出了四川,到了湖北襄阳一带。
“南阳之地,再也不能耽搁了,必须尽快拿下。另外,给南洋商社飞鸽传书,命他们即刻从上海调运50万石粮食,从长江转汉江最后转白河送至南阳城下。
对我们来说,打南阳犹如走平地,可是要南阳安定,就非得有粮食不可。”
南阳位于河南湖北交界之处,又毗邻陕西,近些年来兵来兵往,百姓可谓灾难深重,所有百姓又都处于饿死的边缘。
南阳又是大府,人口众多,至少现在还有50万人以上。
要彻底安定此地,非得有50万石粮运到南阳。
南阳又是盆地,地形受限制,若是用马车来运,只有叶县那里可以走方城到南阳,不知要运多久。
最快的办法,就是李亭直接动用南洋商社的船队,从上海调集货船走长江入汉水,然后用小船转运白河,可直达南阳府下。
“可现在张献忠、罗汝才等一众匪寇都在襄阳附近。”陈秀才皱起眉头,眼神中带些疑虑。
李亭叹口气道:“救人比什么都要紧。再说我们南洋商社之船队,大小船只齐备,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既然李亭这么说,陈秀才点头赶紧忙着去办理。
李亭和袁时中集合车队先行,连夜往南阳之地进发。炮队放在后面慢慢赶上来。
此刻,李亭为了赶速度,没有直接往南,而是绕行禹州,过襄城,奔叶县,直达鲁山,从鲁山带着车队急急往鲁阳关内而进。
鲁阳关往南40里到云阳关,又称作三鸭路。
此地地势险要,嘉靖年间的南阳府志:两山壁立,中有流水。晋朝张协写的最形象:朝登鲁阳关,峡路峭且深。流涧万余丈,围木数千寻。李白也有诗云:胡风依代马,雪拥鲁阳关。
来到关内,两侧山并不算高,但是延绵不绝,气势雄壮。
李亭命人一路往前,一直到云阳关,停好车马之后,然后上到两侧之山上树林枯草从中埋伏起来。
李亭设置好伏兵,等候着李自成进来,然后一举灭之。
……
李自成还在伏牛山中,随时防备着身后铁拳军骑兵到来的骤然打击。
才两三天时间,他的队伍从20万,到2万多,现在总共只剩下五六千人。
今天,偷偷跑回山寨50多个在洛阳被抓的俘虏,带来一个消息,李自成暂时藏身的山寨之上,骤然出现一个巨大的危机。
正午时分,天空依旧阴云弥漫,北风呼啸的刮过山顶,四周的衰草在冷风里起伏。
起伏的草丛中偶尔闪现出人影,正是闯王派出的各路暗哨。
这是他们以前打下山寨,地势险要,山林密布,从外面极难被发现。
山顶之上,一处衰败的草房子里,两队人对峙,手举刀剑,一脸的仇视。
西边是李自成多年的旧部,都是陕西人,如袁宗第、田见秀、高一功等,东边则是新归附的要人,都是河南人,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一斗谷、瓦罐子等。
现在屋内势如水火,彼此难以想让。
“都给我住手!”随着一声怒吼,李自成阔步走向中间,两边之人,自觉的收起刀剑,但是眼神之中,还是带着不服气的怒容。
望着屋内对峙的两派人,都是自己的心腹股肱,李自成心中一阵揪心的疼痛。
尤其是看着宋献策,他心里更是百感交集。
是他,告诉自己是有天命在身的,他就是要灭掉大明王朝的那个人。
他就是未来的皇帝。
这是多少造反者想都不敢想之事,而他也自信地认为宋献策所说都是真的。
这半年来的发展,让他一度看到成功正在向他招手。也就在几天前,他还是兵马雄壮,包围洛阳,觊觎开封,整个中原眼看就要到手。
这美景,这梦想,所有的一切,在李亭进军洛阳的那个晚上转眼间烟消云散。
哪怕是此刻,他心中依旧难以释怀,因为那个梦实在太过诱人,而他实在不愿醒来。
可此刻,他不得不清醒的告诉自己,一切都完了,现在他要
第二七七章 所有的布局
李自成来到屋中,还是压的众人再也难有激烈的争吵。
宋金星又说出了离间之计,屋内不少人也在思索,房间内,好一阵没有人说话,古怪的气氛笼罩着屋子。
好一阵子,袁宗第终于开口道:“不管怎么样,李亭是不是离间之计……我们军中人心浮动,即使我们能够和衷共济,下面的小兵会怎么想他们还会和以前一样毫无区别的对待各地之人吗”
沉默,所有人都在思考。
即使将领能够合在一起,小兵们会怎么考虑,真正李亭之兵杀到眼前,他的战友还值不值得信任他是直接投降,还是血战到底对每一个人都会有致命的影响。
李亭的一个离间举动,本来无须讨论,可是众人思索之后,想到各种局面,才意识到他们面临事态的严重性。
“在我眼里,河南之兵已经靠不住了。真的到战场上,我很难说是对面之敌还是身边之人给我致命一击。
他哪怕只是不守他的位置,不拼命死战,我再死战,已经毫无意义。”李自成的小舅子高一功摇头说道,
“心已经不齐,要想脱离李亭的魔掌,可就更难了。”
“都给我闭嘴!”
李自成瞪大双眼,一声怒吼,他终于再次发飙了,眼光冷厉的扫视着屋内所有人。
“还在吵!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追兵正在四处查找我们,我们随时要准备再次逃跑,你们还在吵!”
屋内沉寂下来,李自成在屋内走了一圈,站立正中,冷冷的说道:
“还不明白吗我们现在是在逃命。随时都有可能被李亭的骑兵发现,被他们砍杀。这里的所有人,外面的所有人,只要他们发现我们,我们都活不下去……说一说,下一步怎么办吧。”
“看来……看来我们只能分兵了……”宋献策犹豫一下,还是开口说道。
“分兵则势弱,到时候就打不起大仗了。”牛金星眉头紧皱地说道。
李自成一脸凝重地看着宋献策道:“现在军心虽不定,难道真的要分兵不成”
“我们内部有隔阂还在其次。”宋献策平静的说着,眼光扫过所有人:“各位,我们要想的是争取多一点人,逃出李亭的天罗地网,兵多分,就是多一条活路。”
在山里要想逃出去,对于李自成来说,以前总是轻车熟路之事。李亭兵力再强,大山之内,他总是有隙缝可以藏身。
但听宋献策之说,感觉事态比他想的还要严重,皱眉道:“难道真的到那一步了吗”
“我们的对手,正是李亭。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考虑对付我们,才是我们此刻要弄清楚的。”宋献策顿了顿,接着说道,“李亭可谓筹谋已久啊。”
“筹谋已久何以见得”就连袁宗第也一脸诧异。
“那他为何不早点动手呢”高一功也不可置信的说着。
屋内一阵议论声,李自成扭头冲宋献策道:“军师,你是怎么想的说个清楚,我们也好做好下一步的应对。”
宋献策有些犹豫:“我其实也都是猜想,但是……这些又不一定,一切只能从我和他见面开始说起,大家看看对不对”
战场之上,了解对手的未来,不如从他的过去查起。他的做事手段,风格,才能一点点看的出来,以后也难有大的变化。
宋献策接触李亭之后,很长一段后才真正回归闯王,算是对李亭看的清楚的。
“现在
第二七八章 李自成覆灭
李自成一脸焦虑,一旁众人,也有些心神不宁。
这时,宋献策急忙道:“不过,闯王莫要担心,终究天意应在你身上,别人终究是抢不去的。”
李自成脸色稍稍和缓一些,扫视众人厉声道:“虽天意在我,此刻看来我们也是危机重重,我们必须尽快出河南,然后再图以后。”
众人纷纷点头。
“我命令,以前之兵,由我带领,即刻南下。而剩下之人,在此多留两天,一旦发现铁拳军骑兵踪迹,你们再行出发。”
“是!”
……
李自成的队伍,行进很快,如同丧家之犬般,在山林小路中前行,远远望去,如同一条条蜿蜒的黑线在山野间延伸。
山路两旁不见人烟,枯草一人多深,他们快速的走过山谷,越过小河。
一边走,李自成心中越是担忧。
后面一直不见追兵,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前面已经布置好了伏兵
骑兵不再急于追击,而是在后面山野中搜索
李亭条件便利至极,已经有时间从容布置伏兵。
李自成从来不奢望从李亭手下能够侥幸存活。
李亭杀伐果决,从不跟人客气,无论对手是谁,哪怕就是亲王们,他从不手软,更何况他一个贼寇呢
此刻他唯一的机会,就是赌一把,李亭要忙于洛阳之事务,或者是急于处理南阳的唐王,实在没时间处理他的事情。
正月二十四眼看快到午时,他已经来到鲁阳关口。
再有四十里地,只要到了云阳关,他就不往南阳行进,而是掉头往西,往陕西方向而去,到时候只要出了南阳之地,他就彻底安全了。
此刻,想着他是天意所归,他一咬牙,心一横,大手一挥,带着他的队伍,冲进鲁阳关内。
李亭正站在一处山坡之上,在密密的枯草丛中,透过望远镜望向关口之处,一脸平和。
李亭这里布置好,就但等李自成大军何时能到,早就派出探子,四方侦探,所以早就了解李自成的行踪,这里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处理掉李自成,南阳再拿下,河南之地,已经彻底能成为根据地。只要将民安好,自己的根基是谁也难以撼动的。”
看着李自成大军如同一条长长的黑线在山谷里蜿蜒,李亭慢慢的想着。
这次出兵洛阳南阳,他不光将李自成打的大败,更是收获不少民心,洛阳之地,百姓对于铁拳军的印象就好极了,那些官员,大多也能安心在自己手下做事。
就这一点,已经比他预想的好多了。
这更是让李亭明白,只要民心安定,什么官员读书人的想法,他们自然会跟着民心去走。
以后,他就是高举造反的大旗,只要民众生活安定,百姓没有衣食之忧,他就拥有了最大的支持。
朝廷定会想法让那些读书人,甚至官员大骂他乱臣贼子。
“哼!这些算什么只要百姓跟我走,你们再多废话也是枉然。”李亭嘴角泛起一丝微笑。
半个时辰之后,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完全进入鲁阳关内,总共也就2000多人,队伍前后也就10里上下。
“哼!兵力布置的有些多余。”
看到这样的局面,李亭手一挥,命令早早准备好的伏兵当场开火。
山谷之间,顿时无数一道道火光在闪烁,子弹带着破空之声,啾啾啾,划破整个山谷。
枪声一响,李自成脸色大变,心道不好,还是中了埋伏。他急急传令,靠向山脚下。
可是这山谷,有的地方极其狭窄,上面之人将下面看的一清二楚,就连逃也没地方
第二七九章 怒火万丈
李自成覆灭,他剩余的那些贼寇,李亭就派小股队伍去处理。
正月二十六,他带着车队在细雨中到达南阳城下,周边几个县城,主动派人来找李亭,表示服从。
李亭一边派人去处理民政之事,一边也急催粮食过来。
因为下雨,他的枪炮一时无用,虽南阳城内之军也不敢出来,可是他也进不了城,就在城外白河岸边扎营等着粮食,还有攻打城池需要的晴天。
雨一直下到二月初三,这一天,终于天晴了。
早上,白河之上,薄薄的白雾升起,岸边的柳树已经泛起鹅黄,早春二月,已经悄然来到。
随着太阳的东升,白雾散去,白河之上,白帆高挂,一艘艘大货船排成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边,正从南边缓缓行来。
船头之上,一个个草苫子被揭开,装粮食的麻袋如小山般堆积在船头。有些白米,似乎遭了雨,也端出来晾晒。
这时,李亭还正站立白河边一株柳树下,看着滔滔的流水,等候着船只的到来。
突然,城内一阵喧闹声传来。
李亭转头看去,只见东城城门大开,一堆瘦骨嶙峋的官兵从东门涌过来,直接跑到白河西岸,跪倒在地,高声喊道:“请告诉李总兵,我们投降了,给我们一碗饭吃吧。”
此时,从城内出来之人,犹如炸锅般,一直跑出来不停,前面红红一片,全是官兵,后面则是衣衫褴褛的百姓,也高声哭喊着,请求给点粮食。
李亭扭过头来,笑着对身旁的袁时中道:“你带500兵,尽快过河,先将第一批的粮食运过去。将所有投降之兵,全部看押起来,连着5天只准吃粥,绝不可吃过饱。百姓也让他们节制着吃,决不可过量。
另外,也莫放走了唐王,还有一众官员。”
“是!”袁时中笑着接令,点起500铁拳军兄弟,乘小船过河,进城处理事宜。
一刻钟之后,第一批船来到岸边,粮食还没卸下,就有一个青衣老者,看到李亭,急急跑了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