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王泽毫不迟疑的点头,冷冷的说:“每逢春夏之交,便有梅雨,如果,这时若有溃堤洪涝,这粮食减收,是定然的,朝廷则一定会抚恤免税。”
众人都倒吸口凉气,溃堤洪涝,一泻千里,这有多少人要受灾,要死多少人。
够毒!够狠!
王泽说完之后便没再说话,只是注意各人的神情。
“计是好计,可这是天灾,能扳倒顾玮吗”老祖宗迟疑下问道。
“天灾,我看是**。”王泽淡淡的笑道。
“对啊,天灾还是**,这得朝廷怎么定。”盛怀大笑。
“那么谁去办还有在那溃”老祖宗又问。
“溃堤不能只溃一处,江南江北都要溃,而且,顾玮就算有所警惕,可他找不到人,也没钱。”王泽压低声音说道:“江南的事就托老祖宗了,江北的事,就由张家来办。”
“成,”老祖宗很干脆的答应下来:“不过,盐田不能淹。”
“那是自然,盐田又不交税。”王泽露出会心的笑。
正说着,下人进来报告,虞文和张荥前来拜访。
----------------------------
陆家老祖宗的这一手,迅速传遍江南,得到士林学子的高度赞扬,陆峤在当天又去拜访韩家,给韩家送去百两银子,同时将韩家的产业赎回,归还了韩家,此举再度得到扬州百姓的称赞,陆家的声威不但没有因陆康的犯罪滑落,反而有更胜一筹之势。
陆家的这一连串举动,让柳寒迷惑不解,他当然不是市井小民,本能的感到这里面肯定有什么阴谋,可究竟
第794章 网开一面
“我是内卫中。”柳寒冷哼一声,宋嫂母女三人噗通跪下,柳寒转身静静的看着她们。
“大人的好意,我们知道,只是我们母女真无处可去,莫昆东躲西藏,不还是被找出来了吗,大人既然要救我们,那就救到底。”宋嫂神情平静,可面若死灰,两女跪在她身后,珍儿还不太懂,脖子扬得高高的,不高兴的叫道:
“你要帮我们,不能只帮一半,我们最后确是落个死,那好死不如赖活着,还不如留在这。”
柳寒微怔,转念一想,心里萌发一个主意,点头说:“这话有理,这样吧,你们到帝都去,宋嫂,身牒的事,我给你们安排。”
“大人,身牒,属下已经办好。”宋嫂说着从怀里拿出三张身牒,她们早就准备了。
“那就好。”柳寒接过来看了眼,是正规的身牒,想想也对,作为内卫,连这种小事都办不到,还作什么内卫。
“你们到帝都后,住进正阳门附近的如意客栈,这个客栈是今年新开的,掌柜的姓苏,你们要编一个天衣无缝的身世来历,要经得起调查。”
宋嫂点点头,又问:“然后呢”
“你们到了再说,我会派人告诉你们具体任务。”柳寒说道。
“是,大人。”宋嫂磕了个头,起身站在边上。
柳寒迟疑片刻,将身牒仔细看了看:“你们的身牒是扬州的,这个身牒只能用到徐州,你们到徐州后要换船,身牒用并州的,你们会说并州话吗”
宋嫂为难的摇头,她们一直在扬州,没有去过并州,柳寒感到为难了。
宋嫂看着他,虽然不明白为何扬州的不行,但她可以猜测,和以后的任务有关。
“汝南行不行”秀娘试探着问道,柳寒扭头看着宋嫂。
“我们曾经在汝南执行过任务,会汝南话,对那也有一定了解。”宋嫂解释道。
柳寒没有回答,沉默半响:“这样吧,你们不要直接上帝都,而是先到汝南,生活一个月,我只有一个要求,大街小巷,都要熟悉,街道有什么特色,那儿有颗树,街上老字号的掌柜叫什么,你们选择的住家附近,有什么店铺,都要了解清楚,要经得起盘问调查。”
宋嫂点头:“放心吧,我娘家其实就在汝南怀城,干脆我回怀城一段时间。”
“这样也好,你们在怀城待上一到两个月,然后再去帝都,到时候,会有人来找你们的。”
“明白。”宋嫂应道。
柳寒再没说什么,转身走了,宋嫂母女三人面露喜色,珍儿一下就蹦到桌边,拿起身牒,冲姐姐做个鬼脸,学着柳寒的语气:“要经得起盘问调查。”
可宋嫂和秀娘都没笑,宋嫂上去拎着她耳朵呵斥,小丫头哇哇乱叫,三人收拾好东西,关上房门,宋嫂回头看了眼,深深叹口气,这是她偷偷建立的避难所,可没想到,压根早就在别人眼中,这次扬州风波,来的若不是柳寒,恐怕母女三人尸骨已寒。
让宋嫂母女三人上帝都去,是柳寒临时起意,原本只是同情她们,可宋嫂的理由让他改了主意,他在帝都的人手看上去挺多,可实际上,有经验的人比较少,这母女三人有经验,是外地陌生面孔,到帝都后,可以作些事。
更主要的是,这事不麻烦,宫里压根不会知道。整顿扬州内卫在他的职责范围,少上几个人,很正常。
不但宋嫂母女三人要走,从吴县也调出来俩人,这俩人也得离开,他们直接上荆州内卫总管那报道,柳寒都不认识。
人员调整,意味着,扬州内卫整顿到了尾声,内卫要发展起来,需要时间和银子,这需要时间。
现在柳寒手上的人手其实并不多,范守盯着盛怀和刺史府,小刀盯着江湖,方梅氏盯着漕帮,顾府依旧是大脑,他则掌控城卫军郡国兵和水师,可以说,整个扬州的武备都在他控制下。
可柳寒觉着还不够,所以,处理了宋嫂母女三人后,他便开始整顿郡国兵和城卫军,开除了一批低级将领和老弱士兵,然后重新招了一批人,这些人多是北方来的流民,这个过程中,他自然作了些手脚,悄悄塞了些人进去,这些人都是老黄和柳铁秘密挑选出来的。
这些事,他都先向宫里报告,得到宫里批准后才实行,当然,宫里也不是省油的灯,给了他四个人,让他塞进了城卫军。
这一切顺利得让柳寒都感到意外,还是老黄给他作出解释,宫里相信他,因为他在大晋没有根基,与任何势力都没有关系。
城卫军实际是郡国兵的一部分,而州兵则是个泛称,平时并没有州兵一说,以扬州为例,州兵的最高将领是校尉,这个校尉平时手下并没有多少兵,兵都在各郡,战时需要时,州校尉凭太尉府的命令,调集各郡郡国兵,组成一支军队。
所以,扬州下属郡国中,最重要的便是扬州郡,控制了扬州郡国兵便控制了扬州城,这城卫军是郡国兵的一部分,平时负责夜间巡逻,守卫城门等等。
在之前,扬州郡的都尉已经换成虎贲卫军侯谢实,被柳寒开了的军官便是他提供的名单。
郡国兵经柳寒整顿后,剩下的训练便丢给了谢实,在这上面,柳寒是能少干一点是一点。
五月,阳光渐灼,扬州的花开得更艳,柳寒摇摇摆摆的回来,在门口被一个年青人拦住,年青人冲他深深施礼,柳寒含笑接受,随后带他到行辕里。
“身体好些了”柳寒打量着眼前的这个很是瘦弱的年青人,长期的牢狱生活严重摧残了他的健康,脸色苍白无血,瘦得象根竹竿,一阵风就能吹走。
“多谢大人关心,草民已经好了。”年青人恭敬的答道。
&
第795章 韩澄入幕
抬眼看见韩澄疑惑的眼神,他笑了笑:“我加入虎贲卫不久,很多事还不清楚,你现在还确定要加入虎贲卫”
“我确定。”韩澄毫不迟疑,肯定的答道。
柳寒点头:“那好,现在你暂时留在钦差行辕,暂时作我的主薄吧,我这假校尉应该可以有个主薄,正式的任命,我得上报宫里,等宫里的正式任命。”
“卑职明白。”韩澄起身抱拳施礼,领命。
“家里安顿好了吗”柳寒问道,韩澄点头:“只要我平安,家母不会有事。”
柳寒笑了,对韩澄更加满意,不过,他还是提醒道:“现在应该没事,以后咱们要离开扬州,家里就要重新安排了。”
“晚生明白,多谢大人关心。”韩澄再度抱拳施礼,柳寒又说:“这里的事不用着急,你先回家,对了,我略通医术,要不要我给你看看。”
韩澄略怔,迟疑下将手伸出来:“如此,劳烦大人了。”
柳寒给他把脉,脉搏还可以,又看看他的脸色,然后提笔给他写了张药方,告诉他去那抓药。
“你呢是身体虚弱,这几年牢对你损害挺大,这张药方主要是补,唉,恐怕你要折几年阳寿。”
韩澄淡淡一笑:“我在牢里的时候,以为自己活不了,现在居然还能活着出来,看见梅花,还能伺养老母,已经是赚了,没啥大不了。”
说完再度冲柳寒施礼:“多谢大人。”
拿了药方,缓缓出门,柳寒看着他的背影,轻轻叹口气。
会咬人的狗不叫,这陆家将来麻烦不小。
转身坐下,喝了两口茶,便出来转悠,很快转到后院,遇上句誕带来的小厮,告诉他,句誕请他过去。
柳寒赶紧赶到句誕的房间,进门便看见书案上摆着几份朝廷廷寄,坐在句誕的旁边。
“大人,今儿怎么啦”柳寒开口问道。
句誕示意书案上的廷寄,柳寒拿起来,一本一本的看,句誕没有打搅他。
柳寒看得很快,这些廷寄中,最要紧的是两份,一份是大晋军队出征塞外,太原王统帅八万大军出征中部鲜卑,另外还有白山匈奴的三万大军;第二份便是要求各地将粮食送到帝都。
“大人怎么啦”柳寒有些纳闷,在他看来,这些都与他们无关。
“子民兄,你对这次出兵塞外怎么看”句誕幽幽的问道。
“风险与收益同在,如果不恋战,速战速决,我们胜算大,战事若是拖延下去,那就不好说了。”柳寒叹口气,他其实并不看好这次出塞作战,太仓促,各方面准备都不充分。
句誕苦笑下:“唉,先哲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真的很担心,朝中诸公是不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子民,我们自己都知道,胡人会就这样与我们决战先帝三次出塞作战,有两次都是追入大漠深处,作战时间超过半年,损失马匹过半。”
柳寒沉默的点点头,泰定帝在将鲜卑人赶出中原后,泰定帝便制定了反击方略,三次远征大漠,除了第一次,鲜卑人都采取的诱敌深入,其中第二次惨胜,第三次则是战败,被鲜卑人拖在草原深处,人员马匹疲惫不堪,要不是方回当机立断,撤兵回国,恐怕就要全军覆灭。
每一次出塞作战,代价都极大,第三次出塞作战,十万匹战马损失了六万,十五万大军只有十二万回国,这还是没有发生大规模战斗的结果,可谓损失惨重。
柳寒没有经历过那些,但知道一件事,战争不会按照你的设想发展。
“唉,大人忧心国事,可,现在大人最要紧的是把身体养好,这才能为皇上分忧,为黎民造福。”柳寒叹口气,在心里嘲笑,这句誕什么时候也开始忧心国事了。
句誕轻轻锤打床铺,叹道:“可问题是这些事,唉,若塞外战败,势必天下震动,严重的话恐怕有不可言之事,咱们今天作的事,将来可能全部作废。”
柳寒忽然明白了,句誕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若塞外战败,朝议纷纷,士族趁机发难,皇帝能扛住这压力,到时候来个改弦易辙,他们这帮人不就成了罪人。
其实,这也是柳寒担心的,这万恶的封建社会中,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皇帝的意志,而这个皇帝急躁冒进,很容易留给对手攻击把柄。
“大人不用担心,这事好早着呢,”柳寒笑嘻嘻的宽慰道:“咱们不过是奉命行事,大人多心了。”
句誕重重叹口气,抬手下,又无力的放下:“你看看大军刚出塞,这不,就开始催粮食了。”
柳寒再度笑了下:“这不要紧,这是盛怀的事,他要收不上来粮食,朝廷处罚的是他,与咱们有什么干系。”
“这你不懂,我可以断定,最后这事还是要落在咱们身上。”句誕无奈的苦笑下。
“那行啊,这盛怀就把刺史交出来,”柳寒笑道,丝毫没在意。
“你呀,有怎么简单就好了,唉,你倒是轻松,顾玮这么拉你做事,你就是不肯,是不早就看明白了,这事不管怎样,都落不到你身上。”
“大人,您这话就诛心了,咱们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跑不了您,也跑不了我。”柳寒在心里疑云暗起,这句誕倒是想作什么,今儿这话没头没脑的,不管是出塞还是粮食,与他有多大关系。
心中有了疑窦,便生出探寻,可句誕却叹着气,疲倦的闭上眼,柳寒只好起身告辞。
第796章 贺坚上任
同样担心出塞大军的还有秋云,他不住上疏,请皇帝下旨警告太原王,要谨慎进军,万不可侥幸突进。
他的不断上疏,让皇帝不厌其烦,可又无可奈何,只好将他的上疏留中不发。
不过,皇帝还是为塞外之战作出应对,组成了由前车骑将军曹晃,秋云和太尉潘冀,布衣张猛,组成他的军事幕僚,负责指导塞外作战。
在帝都还有一个人也忧心忡忡,那就是延平郡王,粮库案爆发,田家几乎被抄灭,但粮食已经无法追回,帝都粮食储备大幅减少,可以说已经到了危险地界。
从去冬开始,帝都粮价便逐步上扬,到春天,粮食价格已经翻了两番,上涨势头依旧没见缓和。
延平郡王上疏,提醒皇帝注意帝都粮食紧张的情况,告诉皇帝,如果塞外作战持续下去,帝都再无粮可调。
皇帝看到这份奏疏,想起粮库案,不由怒从中起,梁琦奉旨追查粮食去向,同时追缴赃款,暗地里,皇帝通过穆公公告诉梁琦,至少得追回三百万两。
可到现在,几个月过去了,梁琦只追回了不足百万两,然后便不住上疏,称实在追不回来了,追查粮食去向也没结果。
皇帝将延平郡王和蓬柱叫到御书房,向他们问策,如何解决帝都粮食问题。
大晋的粮仓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扬州,蜀州,冀州,其中,扬州是帝都的主要粮食来源,蜀州粮食产量虽然高,可道路艰难,转运困难,所以,蜀州粮食一般就近提供给黔州和云州。
“臣查阅了最近十年的粮食运量,要填满几个窑,臣认为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延平郡王语气沉重,每年扬州荆州都要向帝都送大批粮食,这些粮食要满足帝都数百万百姓需要,剩下的才能入粮窑。
蓬柱脸色也不好,眉头拧成一团,见皇帝看着他,他重重叹口气:“冀州的粮食要送到并州,还有幽州,青州可以抽调部分粮食,还有荆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