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苍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




第167章 曲终
    交还是不交这是个问题。

    很多人徘徊在生死之间,比如那个叫哈姆雷特的,还有更多的人徘徊在男女朋友之间,为了一个选择辗转反侧,可归根到底,这是个利益和良心问题。

    选择利益,违背良心;选择良心,损失利益。

    柳寒不是那个哈姆雷特,没有犹豫多久,便果决的说:“留下她。”

    老黄轻笑下点点头,眼中全是赞赏之色,柳寒解释下说:“我不是发善心,方家小姐在府里已经半天了,我们再交出去,恐怕会授人以柄,此外,交出方家小姐,损益对半,一目了然,可留下她,虽然危险,但可规避,咱们这府这么大,藏个把人应该没问题,一旦她逃出帝都,回到并州,咱们的收益将远超现在。”

    老黄听后忍不住轻轻摇头,这家伙总不喜欢高尚,即便作了近似这样的事,也总要把目的弄成低级趣味。

    姑娘还在沉睡,柳寒看了看,轻轻将她手臂拿出来,给她号了号脉,又输入道内息,发现她的内伤挺重,经脉有些混乱,好在没有伤及丹田。

    老黄在边上很安静,柳寒精通医术,丹师都通医术,这也是他断定柳寒有丹师修为的重要理由,在西域时,商社的伙计受伤,轻伤由大夫负责,重伤都是柳寒亲自出手。

    姑娘在查探时被惊醒,睁眼看见柳寒和老黄,稍稍惊讶了会,便要起身下床,柳寒立刻制止了她。

    “不要动!正在给你治伤!”

    姑娘感觉到有股内息进入自己体内,慢慢的梳理自己那混乱的经脉,滋润已经干枯的丹田,这股内息初始细弱,慢慢的变得宏大,充满生机,所到之处,犹若春雨降临干裂的大地,春风吹裂了冰冻的长河,枯干的树枝上,生长出细细的嫩芽。

    “此人是谁内息如此宏大端正!”姑娘心中大惊,睁眼看着柳寒,见对方正抓着自己的手,两根手指搭在自己的脉门上,而内息的起源正是这里。

    “不要动!抱神守一,顺其自然!”

    柳寒的声音很温和,姑娘赶紧收敛心神,翻开心扉,任凭内息在体内循环,一步一步梳理自己混乱的经脉。

    几个循环后,伤势恢复了小半,柳寒收束内息,将姑娘的手臂放回被内。

    “大恩不言谢,请教恩公尊姓大名,若有机会,方慧芸日后定当回报!”

    柳寒冲她微微一笑,心说这方大小姐有其父风范,直爽中带着几分精明。

    方府之事,瞒不过帝都人,自己这个样子,肯定与方府有关,与其巧言相瞒,倒不如坦然相告,如此更易赢得对方的信任。

    “我叫柳寒,你好生养伤,其他一切都不要想。”

    方慧芸默认了,柳寒起身准备出去,方慧芸低声问道:“恩公,我父帅.。”

    “不知道,朝廷还没公布,不过,不管方大将军能不能逃出来,你都要先将伤养好,而后才说得上其他。”柳寒答道:“哦,对了,不要想偷偷跑出去,外面正在全城搜索,以你现在的伤势,京兆府一个衙役便可对付你,所以,你现在最需要作的是,将伤养好,有了你父亲的消息,我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

    方慧芸不是那种士族小姐,从小便被父帅当男孩养,骑过烈马,见过血肉横飞的战场,进入魔门后,又曾经在雁门关外的草原上追杀过马贼,见过生死。此刻听柳寒这样说,便没再开口。

    柳寒见她稍稍激动便沉默下来,心中暗暗称赞,倒底不愧是方回的女儿,审时度势,杀伐果断。

    “方回授首,全府326口,只有方回的女儿方慧芸在逃,应该躲在城里的某个地方,现在京兆尹衙役,虎贲卫,内卫,还有九门都督府兵丁,已经全体出动,挨门挨户搜索,相信要不了多久便能缉拿归案。”

    雅文阁内,林公公向皇帝报告,穆公公依旧坐在皇帝床前,程公公在外屋,皇帝床前还多了两个人,太子和潘链。

    潘链坐在穆公公的下首,而太子则是站着的,站在潘链的下首。

    虽然还在初冬,房间里已经点起了火盆,上品的徐州细碳冒着幽蓝的火光,没有丝毫碳气,将整个房间熏得暖暖的。

    林公公屈身站了很长时间,皇帝依旧没有开口,他的额头冒起一层细汗,忍不住偷眼瞧瞧穆公公,穆公公低着头,苍老的身体微弯,根本没有向他这边看一眼。

    潘链心里有些紧张,奉召到雅文阁不是一次了,可他从来没今天这样紧张。皇帝出乎意料的让他坐下,而太子却还站着,还站在他下首,这个信号太明显了!

    皇帝轻轻咳了两声,穆公公连忙拿起毛巾,将皇帝嘴边的口水擦去,皇帝稍稍示意,穆公公又将皇帝扶起来,将枕头垫得更高,让皇帝靠在上面。

    随后,穆公公又将参灵汤端来喂了皇帝半碗,皇帝的脸上稍稍有了点血色,然后他轻轻摇头,穆公公又将碗放在旁边,又拿起毛巾给他擦了擦。

    这一切他做得很熟练,也很快。

    皇帝轻声嘀咕了一句,穆公公扭头看着潘链和太子说:“皇上问,并州那边情况怎么样了”

    潘链赶紧躬身答道:“方回死后,并州总督和护匈奴大将军出缺,臣等商议,由破弩将军王元接任,并州刺史由原并州刺史别驾隗秀接任。”

    这两个人选是尚书台商议的结果,有鲜明的士族特征,王元和隗秀都是士族出身,王元出身祁县王家,祁县王家乃并州赫赫有名的大门阀,其家族渊源可以上推到前代大夏之时,在天下士族中排名可以进前十,比起什么河东三大家,秋云秋家还要靠前。同样,隗家也不简单,隗家乃冀州士族,虽然没有王家那么显赫,祖上也出过丞相太尉,在冀州也是名门望族。

    这两个人选绝对不会遭到士族的非议,相反会得到他们的赞赏。

    不成想,皇帝听后轻轻嘀咕了句,穆公公平静的转述:“皇上不同意,诸位大人,现在边郡太平,鲜卑已经分裂,对我大晋的威胁早无威胁,匈奴内附,成为我朝屏番,并州不需要再驻守一支庞大的边军。”

    太子闻言目光陡然明亮,看着躺在床上的父皇,露出敬佩的目光。

    皇帝虽然病重,可思路依旧敏捷,这个想法看似突兀打破常规,可实际上是最好的处置办法。

    “皇帝的有意设漠北都护所,安北都护所,云中都护所,作太原王燕溱遥领漠北都护所都护,着东营公燕腾任安北都护所大都护,持节,兼任中山太守,原中山郡守他调,尚书台自行安排;着常山孝郡王燕衡领云中都护所都护,兼任雁门郡太守。并州刺史由太原王燕溱兼任。”

    &n



第168章 国丧
    至治元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得比往年晚,干冷的空气吹裂了大地,天空变得阴沉沉的,帝都高大的城墙,变得更加灰扑扑的,就像多年没擦洗过的家具,落满灰尘。

    洛水两岸,满山都是干枯的枝条,以往的青翠被萧瑟取代,山峰露出了他干枯的地表,大雁早已经飞向北方,天空中飘着淡淡的铅灰色的乌云,长清渠码头也冷清多了,脚夫们无聊的聚在一块聊天玩色子,衣衫褴褛的他们使劲的哄笑着,皆以驱散河风的冰凉。

    屋檐下飘荡着白色的纸条,空气中隐隐还有香烛的味道,奉天观里道士们依旧在唱着从远古传来的颂词,这些颂词记载于道典,也由德高望重的贤人解释,在这块大地传颂了数千年。

    朝中官员依照《礼典》,每天在各自的场合为先皇祈祷,《礼典》上关于国葬的礼仪规定只有百十个字,可历代贤人的解释便有数十倍,数千年前的大贤鸸君专门作了批注,从此这个批注便成了历代所遵循的标准,秋品便是以这个标准来品鉴士子的德行。

    泰定驾崩,按照《礼典》,大晋应为国丧,天子当守孝三十六日。按《礼典》,父丧,子结庐守孝三年,但天子非常人,需治理天下,故以日代月,取日为月,三年三十六个月,故为三十六日,这期间不能沾荤,不能临幸妃子,不能欣赏歌舞。

    天子都在守孝,天下臣民自然也该守孝,皇帝为天下臣民之父,皇帝升天,天下臣民自然也该守孝,不过,由于天子都只守孝三十六天,朝廷也不难为天下臣民,也只守孝三十六天。

    这三十六天里,青楼妓院全部关门,无论士庶,家庭中的歌妓舞姬均不能表演,否则便是欺君大罪;酒楼禁止卖酒,否则也是欺君大。

    当然你在家是否喝酒,官府没看见,那管不着,可要是被人告发了,官府也要治罪,特别是皇子,若犯了任何一条,皆是大罪,重则失爵,轻者斥责,削减属地。

    奉天观实际是皇家道观,皇帝要举行祈天仪式,或是许愿还愿,都在这里举行,奉天观就在皇城边上,紧靠朝阳门,道观并不是很宏大,却是历史悠久,好像帝都还是小城时便有了这座奉天观。

    泰定帝的灵柩就停在奉天观正殿奉天殿的正堂上,大堂分左右两侧,皇太后潘芷带领泰定帝嫔妃在右侧,大殿被布置成白色的海洋,守灵的人穿着白色麻衣,殿梁上飘着白色布条,长明灯用白色的台柱,粗大的柱子被白色的布条包裹起来。

    守灵已经几天了,所有人都很疲惫,至治皇帝起身到太后潘芷面前,轻声劝潘芷休息一会,潘芷顺从的起身,从侧门出去往后殿而去,那里设有专门的休息间,没有人能这样守上三十六天,观里早准备好了这些。

    潘芷的皇太后称号是前两天皇帝登基时同时颁布的,是皇帝的第一道圣旨。这道圣旨没有受到任何质疑,潘芷虽然不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可她是皇帝的姨母,对皇帝爱护有加,也是泰定帝的皇后,当上皇太后顺理成章。

    潘芷年岁并不大,只有三十来岁,没入宫前便是帝都有名的美女,前皇后病重期间,曾经入宫照顾,宫里有传闻,泰定皇帝便是在那个时候与她暗通款曲,前皇后只知不起后,顺水推舟,请皇帝在自己死后,立堂妹为后。

    皇帝陪着潘芷出来,到了休息间的院子口,潘芷才轻声对皇帝说:“皇上,你也累了,去休息吧,不用管我。”

    皇帝点下头:“母后放心,这几天没什么,我年青,还顶得住。”

    “年青也不行,你父皇就是太操劳了,先是鲜卑贼子闹,后来又是水灾旱灾,你父皇这一生,没过过几天舒心日子,皇上,你现在身系天下安危,用不着事事亲躬,尚书台那么多大臣,交给他们处理吧。”

    皇帝闻言心中略微有些不喜,泰定驾崩后,太子和尚书台诸位尚书在雅文阁聆听遗诏,遗诏中除了太子登基为帝外,泰定皇帝还太子年青为由,设立了五个辅国大臣,分别是太师兼尚书令潘链,太尉潘冀,骠骑大将军秋云,丞相甘棠,太子太保左辰。

    这五个人是泰定帝精心挑选的,潘链潘冀是外戚,料来对新君不会有异心;秋云军政双优,在军队中有很高的威望,更难得的是没什么野心,他和潘冀配合可以掌控军权;甘棠虽然圆滑世故,可擅长政务,而左辰在士林中有很高的威望。

    有这五个人在中枢,可以保证皇权顺利过渡到新君手中,只要有个五六年,新君便可以掌控全权力。

    而在这个过渡期间,宗室虽然在中枢没人,但地方上实力强劲。

    宗室在地方上有强大权力,也就不担心中枢出现问题,若这五人中有人敢行大逆之事,地方宗室可以举兵讨伐。

    泰定皇帝将他的想法详细告诉过新君,至治皇帝当时很高兴,可当遗诏宣布之时,至治皇帝心里却有几分不舒服。

    辅政大臣一般是皇帝未成年才设,可他已经二十二了,两次监国,数次代天子巡幸地方,对朝政十分熟悉,完全没有必要再设辅政大臣,不过,由于丧事忙乱,他还没心思来处理这个事。

    此刻太后关切的提醒他,可在他耳中却象响起了重鼓,五个辅政大臣,有两个是潘家人,他心里掠过一道阴影,疲倦的点下头:“母后说得是。”

    潘芷轻轻叹口气,转身进去了。皇帝顿了下,才转身出来。

    刚走到门口,潘链和一个青年人已经急匆匆过来,至治眉头一皱,刚才那丝不快又想起来了。

    &nb



第169章 大赦
    “爱卿此言极佳,就这样办吧,”皇帝起身站起来,略微思索:“让赵王回来吧,嗯,再加一个怀王吧。”

    怀王是泰定帝最小的叔父,当今皇帝的叔爷,今年已经六十多,不过他的藩国倒是距离帝都很近,就在司隶州的南面,快马一天便到。

    潘链等人告辞出来,皇帝将蓬柱留下,又吩咐人去将穆公公找来,然后靠在书案上,神情很是疲倦。蓬柱见状迟疑下要告辞出去,皇帝微微摇头。

    “爱卿还记得当年我们在香山相遇时所谈吗”

    “臣无时敢忘。”蓬柱精神一振,上前一步说道:“当今天下之弊,首在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之源在于士族特权,士族占有天下过半的土地却不纳税,国库空空,养兵无钱,赈灾无钱,天下百姓贫无立锥之地,却还要养天下之兵,养天下之官,陛下,一年辛苦,却养不活老婆孩子!灾年荒年,士族从不减免租,百姓无路可活,不得不逃亡成为流民,这种状况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必须改制!否则过不了百年,我大晋天下将发生臣不敢言之事。”

    皇帝腾地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走动,神情渐渐严峻,这口气他也憋得太久。

    数年之前,他也是监国,那时他便立志要改这天下之弊,可他刚刚作了一点,皇帝便立刻制止了他,皇帝告诉他,说什么,动了士族,天下就要动乱,好像天下就离不开他们似的!

    岂有此礼!

    那时他无法与皇帝对抗,只能偃旗息鼓,跟随他的官员,被贬的被贬,被流放的流放,好在还不像邵阳郡王的属官那样,被抄家灭族,可从此便有了什么兄终弟及,太子之位差点动摇。

    他无法忍受,可蓬柱告诉他,要忍,忍到他登上大位,忍到他成为皇帝,那时他们便有足够的权力来动这天下之大弊!

    现在他等到了,他是皇帝!

    谁也不能阻拦他,谁也没有能力阻拦他!

    他要为天下百姓改改这规矩!

    “姚果,王猛他们现在那里”

    蓬柱先是怔了下,随即大喜,这姚蓬张猛都是皇帝潜邸时的干将,追随太子革除弊端,可惜他们的运气没那么好,太子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保住,现在俩人还被流放,一人去了凉州,另一人去了粤州,到今天生死不知。

    “我这就让人去查!”蓬柱高兴的转身要走,这时从门外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老奴应诏而来,恳请陛下赐见。”

    “进来吧!”皇帝冲蓬柱作个手势,示意他留下。

    穆公公掀帘进来,先恭恭敬敬的皇帝磕头行礼,皇帝温和的让他起来。

    “穆公公,你知道姚果张猛他们在那吗”

    穆公公微微迟疑,皇帝神情不悦的说:“当年他们的案子是内卫主办,不会这么快便忘记了吧。”

    穆公公慌忙跪下磕首道:“回皇上,张猛在凉州,已经解除羁押,只是不准离开凉州,姚果在粤州,因水土不服,前年病故了。”

    蓬柱闻言神情惨然,皇帝重重叹口气,喃喃自语:“都是忠臣啊!”

    穆公公犹豫片刻,偷偷打量下皇帝,正好遇上皇帝的目光,他慌忙低下头,皇帝冷言道:“怎么啦有什么话就直说,朕是你看着长大的,先帝对你信任有加,你对先帝也是赤胆忠心,先帝相信你,朕也相信你。”
1...5657585960...3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