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苍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南匈奴是大晋北方的一道屏障,有了这道屏障,才能保证并州边境的安全,同时威慑中部鲜卑。
“丁轩的这道奏疏,尚书台有何意见”皇帝忍下口气,转身拿起一道奏疏问道。
“万万不可。”没等潘链开口,秋云便率先开口道:“丁大人此举乃竭泽而渔,告缗令会摧毁整个大晋的商业,皇上,此举万万不可行!”
皇帝将丁轩的奏疏仍在桌上,转身看着几个辅政大臣冷冷的问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现在府库空空,今年朝廷支出要比去年还高一成,收入却比去年要少两成,这么大的窟窿,怎么堵诸位爱卿说说吧。”
众位辅政大臣沉默着,皇帝气哼哼的坐在案几后面,端过茶杯,还是习惯的端起茶杯,用杯盖拨了拨,抿了口茶水,随即勃然大怒。
“黄笈!”
黄公公连忙过去,小跑到皇帝跟前:“皇上,怎么啦”
“你泡的什么茶”
“回万岁爷,这是狮峰茶,今年雨前采摘。”
皇帝看看手里的茶杯,又闻了闻茶香,“咣当!”,细瓷茶杯被率在地上,黄公公吓了一跳,不知那不对了,赶紧跪下。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奴才不知皇上要什么茶,还望皇上明示。”
“明示!”皇帝冷笑一声:“朕没说过吗!宫里用度一切从简!除了太后,其他一切削减!狮峰!哼!一两狮峰要十两银子,你当朕不知道!”
黄公公不敢分辨,只是低头称罪,皇帝骂了一阵,才怒气勃勃的告诉黄公公,以后他的茶不得超过二两银子,饭食不得超过五两银子,黄公公不敢劝谏,领命退下,到殿外不住擦汗。
小太监过来,黄公公告诉他将剩下的狮峰茶封存起来,小太监有些意外,黄公公恨铁不成钢的骂道:“皇上不过是心里不快,万一又要喝了,咱们上那去找!”
殿内的众大臣看着皇帝发作皇帝发作黄公公,谁也没上前劝谏,包括候在一旁的穆公公,大殿内寂静无声,只剩下皇帝冷厉的声音。
“顾玮!现在你掌控度支曹,你说!怎么堵上这个窟窿!”皇帝厉声问道。
顾玮不是尚书台尚书,但今天的要议的财政,所以特旨让他参加,此前他一直没开口,现在听到皇帝咨询,他上前一步躬身答道:“回陛下,其实财政窟窿没那么大,并州之事并没有那么严重,中部鲜卑的威胁没那么大。”
“哦,此言何解”皇帝眉头微皱,不解的看着顾玮。
“皇上,这中部鲜卑的主力是段氏火狼部落,段氏的长子还在帝都为质,臣听说段氏极爱此子,欲将汗位传给他,所以,这要这个人在帝都,段氏断不敢反,段氏不动,中部鲜卑便不敢动;其次,中部鲜卑向与西部鲜卑有仇,此前,西部鲜卑拓跋部落西征,所获甚多,实力暴涨,中部鲜卑深感威胁,此刻,若他敢挑动边衅,我们只需联合西北鲜卑即刻轻易剿灭之;更何况还有个北部鲜卑在中部鲜卑后方虎视眈眈,臣料中部鲜卑断不敢动,他们威胁南匈奴,不过是想向我大晋要点钱粮以渡冬季。”
皇帝听着顾玮的话,神情渐渐平和下来,可听到最后一句,忍不住又皱起眉头:“这不还是要钱粮,朝廷不是就缺这个吗!”
第269章 殿议
“说说陈国的事。”皇帝盯着那堆奏疏说道,在陈国清查土地,是他登基后第一个重大决定,可这个决策推行极端困难,陈国郡的门阀士族联手对抗,蓬柱在那边每走一步都困难重重,蓬柱试图调动郡国兵支持,可陈国郡郡守和都尉都坚决拒绝,相反却暗地里支持各大门阀世家。
不但陈国郡的门阀世家拼命阻截,兖州的其他郡国门阀也全都行动起来,他们在朝堂的门人弟子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对蓬柱的弹劾,尚书台每天收到数十封弹劾奏疏,来势汹汹,似乎不把蓬柱给弄下去,绝不罢休。
尚书台的大臣们沉默无声,这个反应让皇帝有些意外,他转过身来,挨个看着他的辅政大臣们,辅政大臣们都没接他的目光,皇帝不由有些气恼的哼了声。
“怎么都没声了清查土地是朕的第一项国策,朕绝不容许失败,现在国策推行不利,诸卿是父皇留给朕的辅政大臣,都说说,这土地该怎么清查”
殿内的辅政大臣们互相看看,还是没有开口,朝廷里没有秘密,这里的话很快便会传出去,说话的势必受到遍布朝堂的门阀士族的猛烈攻击。
“太师,你是朝臣之首,你先说!”皇帝有些不耐烦了,干脆直接点名。
潘链迟疑下说:“陛下,臣以为,清查土地非同小可,应当派稳重大臣推行,蓬柱年青,行事孟浪,臣以为可以换个人主持。”
皇帝温言禁不住皱起眉头,目光转向潘冀:“潘太尉,你的意见呢”
潘冀想了想小心的说:“臣以为清查土地,滋事体大,当谨慎从事,蓬柱行事过于刚烈,可以考虑换一个人主持,臣,举荐左辰左大人。”
皇帝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没有说话,又看着秋云,秋云毫不犹豫:“圣人说,当以一贯之,陛下当坚持,现在不管蓬柱有什么,陛下当一力支持,臣以为,陛下当授节于蓬柱,另外,太尉府当调整陈国郡甚至兖州的军职。”
皇帝愣了下,有些意外的看着秋云,当初秋云是唯一反对在陈国清查土地的,没想到现在却是他在坚决支持蓬柱,要在陈国郡清查下去。
正想进一步问,秋云却已经退后一步,露出后面的甘棠,甘棠今天比较安静,几乎没说什么话。
甘棠见秋云将自己让出来,不由在心里苦笑下,冲皇帝躬身答道:“臣以为,陈国郡清查土地,牵一发而动全身,蓬柱年青,行事孟浪,臣赞同潘太师之议。”
皇帝脸色进一步阴沉,又看着左辰,左辰慨然不惧,躬身大声答道:“臣愿往!”
皇帝脸色阴晴不定,好一会才说:“老师年岁已高,每天陪着朕这样熬着,朕已经深感不安,陈国情况复杂,老大人身体不好,朕于心不忍。”
左辰闻言不由大为激动,抬头看着皇帝:“臣,臣.。。”
皇帝点点头,安慰道:“老师,别说了,这事就这样吧,唉,潘太师,秋大将军所言,你以为如何”
潘链毫不迟疑的答道:“不妥,不妥,秋大将军此举十分危险,陈国势必大乱,结果难以预料,臣以为还是换人为好,既然左大人身体不适,臣举荐秋大人,先帝就曾说过,秋大人老成谋国,乃国之柱石,此去一定能将国策推行下去。”
皇帝闻言目光瞟了下秋云,秋云默不作声,神色丝毫没动。
“臣不同意。”没等潘链说完,潘冀却已经开口反对,他正色说道:“秋大人乃骠骑大将军,有统军作战之责,他若离开,一旦边境有事,何人统军还请陛下三思。”
皇帝点点头,扭头看着秋云温言问道:“秋爱卿,你的意思呢”秋云没有丝毫迟疑:“臣反对,不是臣不愿前往,而是臣恭为骠骑大将军,此乃军职,朝廷有制度,没有特旨,军职不得干预政务。”
“秋大人军政双优,以前在凉州时,不也将凉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潘链不动声色的说道。
秋云不慌不忙的反驳道:“凉州乃边境,当时朝廷为防御鲜卑入侵,不但凉州如此,并州幽州都是如此,这些年,朝廷也渐渐将权力收回,目的便是军政分流,军不理政,政不管军,如此天下才能长治久安。”
“秋大人所言乃是正理,”不等潘链反击,左辰便不动声色的支持道:“政军分离,乃天下安宁之道,秋大将军赤胆为国,令人佩服。”
皇帝不动声色的点点头:“秋卿所言极是,军不干政,政不治军,这也是为何刺史不再兼管州兵,郡守不再管郡国兵的缘故,潘卿此举不妥。”
潘链没说什么躬身领命,皇帝也只是淡淡的评说了一句,并没有责备潘链,不过,他很失望,轻轻叹口气,转身看看顾玮,这个顾玮看上去倒是个人才,可惜度支曹离不开他,至少现阶段度支曹需要这个人在那顶着。
“传旨,度支曹尚书田凝,年老体衰,朕怜惜之,同意其告老致仕,所遗度支曹尚书,由顾卿接任。”
顾玮心中一喜,表面却依旧不动声色,只是躬身谢恩,潘链则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这时,潘冀却上前一步:“陛下,臣有本上奏。”
皇帝愣了下有些不高兴,心说我才刚提了你潘家推荐的人,怎么还不满足。
潘冀低着头说:“陛下,当初先帝提臣出任太尉,臣曾对先帝说,臣兄为太师,为尚书台掌令,臣就不该出任尚书台,兄弟俩人同为尚书台,本朝历史上尚未有过,可先帝却说需要臣掌控太尉府,臣勉力接任,现在朝局稳定,臣深感臣才无力掌控太尉,故臣请辞太尉,请陛下另选贤能。”
皇帝大为惊讶,完全没想到潘冀在这个时候请辞太尉,一时之间,他不知道该说什么,潘链心里着急,有心劝阻,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目光四下乱看,想要寻求支持。
没等他找到支持,皇帝已经开口,温言道:“太尉不要畏谗惧讥,朕看这太尉府还非你不可,爱卿要尽快拿出一个调整各地州郡掌兵校尉都尉调整方案来,这些人在那待得太久,该动动了。”
潘冀叹口气,他是真心不想在这个位置上干,现在顾玮也成了尚书,虽然还不能参加尚书台议政,但也是朝廷中非常重要的一职,潘家的势力越来越大,这让他暗暗心惊,急流勇退之心更重了。
皇帝见他象是还要推辞,连忙说道:“潘卿先不要着急,你回去将青州兖州冀州徐州的调整方案做好,朕不会猜忌忠臣的,你把心稳稳的放在肚子里。”
皇帝将话说到这里,潘冀也只好躬身领旨,无论潘链还是秋云,当听到冀青兖徐四州时,心里都明白皇帝的意思。
前段时间齐王病危,皇帝派延平郡王携御医前去探望,可没想到,延平郡王还在路上,齐王便病故,延平郡王身份一转,便成了皇帝代表,参加了齐王的葬礼,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大度,没有削爵,齐王世子承袭了王爵而不是公爵,这也是潘冀说天下太平,其实便是指齐王已死,皇位的最大威胁已经没了。
没有削爵,这是天大的恩惠,众大臣以为随着齐王故去,此事已经过去了,可没想到皇帝还是在担忧,冀青兖徐四州是齐王支持最多的州郡,调整这四州的州郡军官,其中目的不言而喻。
但皇帝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看看殿内的辅政大臣们,皇帝叹口气,挥手说:“诸位爱卿先下去吧,替朕想想,陈国郡的事。唉!”
众位大臣先后向皇帝施礼,然后转身退出去,穆公公依旧站在一边,这期间他一直没开口,无论是皇帝着急还是大臣们建策,他就像个哑巴似的,站在角落,一言不发。
皇帝再度重重叹口气,站在案几前,拿起奏疏翻看,越看心里越烦,忽然控制不住,将案几上的奏疏一股脑全推到地上。
“都是一些混蛋!!!”
穆公公悄无声的走过来,蹲在地上,将一本本奏疏拾起来,整理好放在案几上。
皇帝怒气冲冲的坐在边上,好一会才说:“你怎么看”
“皇上不问,老奴便不便插话,皇上要问,老奴也就说说,说得不对,还请陛下原谅。”
“唉,你也这么多话,有什么就说,朕不会怪罪的!”皇帝有些着急,穆公公稳稳的先冲皇帝施礼,然后才说:“其实,秋大人的意见是正确的。”
“什么意思”皇帝问道。
“老奴的意思是,秋大人说,现在无论如何不能换人,还必须将陈国郡的土地清查出来。”穆公公神情郑重的说。
皇帝微微皱眉,穆公公将奏疏推了下,冷冷的说:“全天下都知道,
第270章 穆公公的忧虑
穆公公同样皱眉,不过看着薛泌的目光却是惊奇的。在他看来,皇帝刚才考校薛泌,不过是为了安慰皇后,后宫之中,权力之争比之外朝更加激烈,太后潘家,几乎掌控了尚书台,而皇后薛家,只有一个薛泌勉强掌握了点权力,这势必引起皇后的不满,可薛家确实没什么人才,这薛泌还有个纨绔的名声,皇帝将他提到中书监,已经是破格提拔了。
可没想到,薛泌在皇帝的考校中却给出了令人惊奇的答案,穆公公可以肯定,这个答案一定会引起皇帝的兴趣。
但皇帝却没说什么,只是冲薛泌点点头:“嗯,朕会考虑,你先下去吧,将诏书起草好,马上送来。”
薛泌躬身答应,转身出来,他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皇帝倒底想的什么。
“你怎么看”皇帝开口问道。
此刻殿内只有穆公公一人,自然不是问别人,穆公公略微思索便回答道:“老奴对这个不懂,不敢枉自揣测,陛下可征召尚书台诸位大人征询。”
皇帝没有作声,呆呆的看着殿外,皇宫里秋色一遍,草木凋零,他再度感到自己身边可用的人太少,尚书台之人,能指望他们吗
良久,皇帝重重叹口气:“朕想征召秦王入京,进尚书台,穆公公,你觉着如何”刚说完,皇帝又补充道:“父皇临终前,曾对朕说,穆公公你赤胆为国,乃国之忠臣,要朕信你,用你,你不要有什么顾忌,尽管直说。”
穆公公温言禁不住眼眶湿润,连忙跪倒在地,叩首道:“先皇待老奴之恩,老奴粉身碎骨难以回报,老奴,老奴,”穆公公老泪纵横,哽咽难语,皇帝叹口气转身走过来,将他扶起来:“父皇称你小木子,你比朕的年龄还大,朕自然不能这样称呼,以后,朕就叫你老穆吧。”
“老奴不敢!望陛下千万不要。”穆公公大惊,连忙叩首:“陛下恩典,老奴深明,可上下尊卑之礼不可乱,老奴不敢承受!”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温言道:“起来吧,穆公公,你看让秦王入尚书台如何”
穆公公很坚决的摇头:“绝对不行,陛下,宗室入尚书台后患不小,齐王便是前车之鉴,陛下现在还没有子嗣,秦王年富力强,一旦进入尚书台,将来恐又会出现兄终弟及之说。”
皇帝神情一变,去年淑妃怀孕,都以为是儿子,可最终淑妃生下的是个公主,这让他和太后非常失望。
穆公公又补充说:“以老奴观之,秦王胸怀大志,陛下不但不能让其入尚书台,相反要寻机将其从雍州调离。”
皇帝愣了下,秦王给他的感觉一直很好,在兄终弟及之争中始终坚持支持他,治理雍凉两州,竭尽全力,先帝说起他来,也赞不绝口,在临别之际还告诉过他,牵制齐王的两个重要人选,一个是中枢的秋云,另一个是雍州的秦王。
若齐王没死,秦王继续留在雍州倒没什么,可现在齐王既死,秦王继续留在雍州则没有意义,现在中枢缺人,完全可以将他调入中枢,可这穆公公却反对!
“为什么内卫是不是查到什么”皇帝疑惑的看着穆公公。
穆公公摇摇头:“若是有证据,老奴的建议便不是这个了,陛下,先帝曾说,对宗室即要用,也要防。”
皇帝凝视着穆公公,似乎要看出他的真实用心,穆公公则神情坦然,皇帝心里一叹,挥手让他下去,穆公公转身离去,然后小心翼翼的将殿门关上,整个大殿里就剩下皇帝一人。
“孤家寡人!”皇帝在心里哀叹,难怪以前父皇总说孤家寡人,现在他总算体验到了,坐上这个位置便是孤家寡人,没人可以完全相信。
黄公公看到穆公公出来了,赶紧迎上去,要去扶穆公公,穆公公却摆摆手,低声告诉他,注意下里面的动静,黄公公明白的点点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