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从九品禄米60石,俸钞30贯。

    后来只给少部分米,其余的折合成钱。

    因折算得不合理,官员的实际收入变得很有限。

    宣宗初年,有一位叫孔友谅的知县上书说:“大小官自折钞外,月不过米二石,不足食数人,仰事俯育,与道路往来,费安所取资”

    意思是说,上要养老,下要育小,加上送往迎来,实在是拿不出钱来。

    光靠这点微薄的薪水是无法维持官员们的奢侈生活的,所以他们拼命想着法捞钱。

    地方官们有火耗,淋尖踢斛等,京官们靠地方官们冰敬,炭敬等,这些还是朝廷默认的,算合法捞钱。

    每逢朝廷修建工程或赈灾时,都是各级官员大捞的最好机会,除此之外徭役,征派都可捞钱。

    陈远宏为什么要建立大同党,不改革官制,改革卫所制度,改革俸禄。

    按照这套形式下去,不管打多大的胜仗,打下多少地盘,最后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卫所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兵营制度,相当多的卫所,不仅是一个军事单位,还是一个地理单位,掌管着一块类似布政司、府、州、县管辖的地区。

    这部分土地除用于卫所正军的屯田外,还包括余丁、军妻及其子女的耕地,而且还有一些民户的耕地。

    相当数量的卫所于自己独立的辖区内择地筑城,即卫城、所城,独立管理其所辖地区。

    卫所补充、更新兵员的办法,采用了世袭制度。

    军士携带家口,世居一卫所,远离祖籍。

    子孙一人世袭为军,代代相传,并有严格的户籍制度以保证军民分籍。

    一人为军,其在卫所的军家便须世世承袭为军,其在祖籍的军户在军家无人为军的情况下,要另行提供一名军丁。

    军籍控制极为严格,必须皇帝特许,才能免除军籍。

    如正统初年兵部左侍郎邝埜,家为军籍,时西鄙有警,埜独任其事,上嘉其才特除籍以示优宠。

    (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三十)这种强化控制,使卫所的兵源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由军户世袭的卫所制度,是纯自然经济的产物。

    随着吏治的败坏,军队地位的下降和军屯制的破坏,卫所制渐渐不能维持。

    明朝初年都指挥使司与布政司、按察司并称三司,号封疆大吏,在朝廷上掌握大权的官员也不分文武,而武臣较文臣为重。

    但随着文臣地位的提高,武职日益为世所轻。

    而且军职渐多冒滥充数之辈,在




第二百八十章:太白军官学校(三)
    但后来营兵渐渐代替了卫所军,卫所军只承担屯田租税,也不再操练,而以务农为主了。

    营兵与卫所兵不同,已经和将领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关系。

    到万历年间,又有家丁出现,家丁与将领的关系更为密切。

    家丁有招募者,有抽调于卫所者,也有将领的子弟。

    起初,家丁费用由将领自己负担,但后来家丁得到朝廷认可,改由官府颁给粮饷,但将领仍以私产供应家丁。

    家丁是将领的私人武装,随将领而去留调动,他们也是更能战斗的力量,为将领所倚重。

    将领以之为资本,可以夺战功,可以博官位。

    家丁的出现,使一般士兵受到忽视,反而削弱了其战斗力。

    但家丁往往能够战斗,将权因而得到提高,家丁是明末作战的重要力量。

    所以自己招收四千人矿丁,也可以以家丁的名义报上去,去京城武选的时候,可以多方打点一下,多半能成。

    至于说军官学校所用的教材,可以古今结合。

    由于明朝用兵频繁,用兵规模大,所以先后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领。

    明开国名将之外,中后期也不乏其人。

    抗击瓦剌的兵部尚书于谦,抗击倭寇的总兵官戚继光等等。

    他们在实战中所表现出的军事才能与指挥艺术,丰富了中国战争史和军事思想的宝库。

    晚明多故,因而世风尚武,许多人喜谈兵事,这样就产生了一批兵书。

    其中以戚继光的著作最为突出。

    所著《纪效新书》十八卷、《练兵纪实》九卷、《杂集》六卷、《将臣宝鉴》一卷。

    吸收了前人的成就,又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和同时代人的经验,是几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优秀军事理论著作。

    明朝又是与外界广泛联系的时代,海外的新式武器,通过东西方的途径传入中国。

    尤以火器最为突出,佛郎机炮、鸟嘴铳在晚明各种战争中广泛使用,影响了战争的战略和战术。

    同时,由于西人东来,西方的军事思想也随之有所传入。

    后来的郑成功在台湾与荷兰人作战,便接受了荷兰降兵汉斯的建议,采用了汉斯在欧洲参战的经验。

    部队最多到年底,就要大面积换上枪炮了,所以指挥艺术也要随之改变,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四川奢家造反这段时间,神机营的枪炮火器,大量流入民间。

    民间大量改制的结果,是火器日渐精长,各地名匠辈出,各式俱备。

    重型的有红衣大炮、大将军、盘炮、雷火炮。

    中型的有百子炮、过山鸟、抬铳、鸟枪。

    小型的有手枪、九连枪、沙铳、鲁密鸟铳、掣电铳、迅雷铳这是火器的黄金时代。

    数千年来;家天下皇朝禁止民间造兵器,禁止民间制造奇器异物的权威,在大乱期间无形崩溃瓦解。

    因此攻城时,万炮齐鸣,冲锋时万枪齐发,极为壮观。

    后来的李自成攻开封,炮火轰击黄河对岸的援军,有效地助止援军渡河救援,那时的炮火,射程已经远及十里外了。

    中国的火器,在明代已是战争最普遍的武器,喷火器与地雷,在当时已不足为奇。

    满清入关之后,火器更是大量出产。

    后来马佳图海和周培公率兵剿除吴三桂的大军中,各式枪炮仍是主要的武器。

    水师的船舰上,大将军炮已经上了船,小艇上也安上了百子炮(散弹)。

    从武陵山区进攻辰、沅诸府的步骑军,也携有大量的各式中小轻型枪炮。

    吴军的火器也大量使用,双方对阵,炮火震天,弹丸如雨。

    往昔将帅率领兵马叫阵交锋比武式的战争场面,已经再也看不到



第二百八十一章:太白军官学校(四)
    对于军人的福利,其实朱元璋做得非常好,也非常合理。

    只是后来文官集团得势,把它给废除了,陈远宏准备把它捡起来。

    比如他们对军官的生老病死和家人照顾得很周到,但是士兵就没有这个好运了。

    比如朱元璋定下来的;军职疾故,子弟年十五得承袭官职者,比试武艺而官之。

    试不中者,不得辄入选。

    老而无子者,月给全俸。

    早亡而妻守寡者,月给俸二石。

    子患残疾不能承袭者,月支俸三石。

    十年内有子,仍袭祖职。

    十年后有子,不准袭,令为民。

    无子而有孤女者,月给俸五石,年至十五住支,名曰优养。

    故官子弟年幼未袭者,亦给全俸,名曰优给。

    在任犯罪监故,子弟应优给者,月给半俸。

    出幼即承袭者,免调别卫。

    年二十以上者,俱调卫,仍支全俸。

    至永乐间,凡以奉天征讨得功者,子弟俱容至十六岁承袭,且免比试武艺。

    子患残疾者,给全俸终身。十年后有子,俱准承袭。

    父犯罪监故,子承袭者,不拘年之长幼,一例免调卫。

    孤女优养者,不拘出幼,至适人,始住给。

    凡事优厚于旧,名曰新官,而以开国功臣名曰旧官。

    新、旧官之间的差别在选簿中同样可以得到印证。

    可以说,土木堡之变之前,小旗以上的军官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福利待遇也说得过去。

    土木堡之变过后,文官集团全面掌权到现在,军官稍微好一些。

    士兵成了叫花子,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连妻子儿女都无法养活。

    社会地位更是比乞丐还要低贱,现在是到了把它扭转过来的时候了。

    以上的规章制度里面有些条款需要修改,不能全部照搬。

    要不然军队会形成针扎不进,水泼不入的一潭死水。

    也不利于新鲜血液的流动,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固化阶层。

    士兵陈远宏准备按照后世的标准来制定,必须要想方设法提高士兵的待遇和后顾之忧。

    自己的理想才能实现,这是华夏民族称霸全球,做地球球主的基本条件,教育、军事、经济、科技一起发展。

    自己这个团体现在还比较小,正好可以作为试验田,有什么错误也好及时改正,船小好调头嘛。

    讨论激烈了起来,陈远宏力排众意,坚持照搬后世的共和国兵役制度。

    一;志愿兵役制士兵:六级士官、五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二;义务兵役制士兵:上等兵、列兵。

    士兵军衔按等级分为:

    一;高级士官:六级士官、五级士官;

    二;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

    三;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

    四;兵:上等兵、列兵。

    海军、陆军士兵在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陆军”二字。

    兵:服现役第一年的士兵,授予列兵军衔;服现役第二年的列兵,晋升为上等兵军衔。

    初级士官:士兵服现役期满,被批准为第一期士官的,授予一级士官军衔。

    第一期服现役期满,被批准进入第二期服现役的一级士官,晋升为二级士官军衔。

    以此类推,一直到六级士官。

    六级士官为最高士兵军衔,六级士官享受享受正团级待遇,其他士官以此类推。

    另外,永乐给每个士兵五十亩地,一亩田只收两斗四的税粮,但是没有饷银。

    陈远宏做了微调,列兵给二十亩地,一亩田税粮不变,一个月一两银子,五升大米,也就是半石米。

    上等兵二十五亩地,其他条件不变。

    因为士兵



第二百九十一章:太白军官学校(五)
    三人全站起迎客,几个下人知趣的退下。

    “百户大驾光临,未曾远迎,尚请海涵,请上坐。”潘蔚客气的行礼揖客上坐。

    陈远宏客气地先向潘蔚行礼,再向众人虚揖,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封拜帖,双手送上笑道;“陈某来得鲁莽,潘大人海涵。

    大人自上月抵步迄今已届月余,不才因私务繁忙,未能专诚拜望大人,深感歉疚。

    不才今日才得空闲,前来投帖问候大人万安,特此向千户大人致歉。”

    “不敢当,不敢当,潘某疏于致候,深感愧疚!”潘蔚客气地说道。

    三人见陈远宏言词客气友善,不由大为放心。

    大红拜帖上的具名,端端正正写了九个字:“军中后学陈远宏百拜。”

    区区九个字,包含了不少意思。

    军中后学,是谦虚,写出名字,是礼貌,百拜,相当客气。

    总之,这是一封相当善意的拜帖。

    潘蔚请陈远宏落坐,随从献上一杯香茶。

    三人相继落座,潘蔚心中大定,开门见山的说道:“我们三人无后台,无野心,托祖先荫庇,才能在百户这里混口饭吃。

    今后百户但凡有所差遣,只要在我等能力范围之内,无有不从。”

    陈远宏淡淡一笑,点了点头,这三人的底子清白,又如此聪明上道,有些事情可以交给他们做,观其言而察其行嘛。

    “三位明天可以去军营报道了,我这里的军制和其它地方不同,比如”

    既然陈远宏如此坦诚,三人也放下了心思,也帮着出谋划策,查漏补缺,毕竟三人家学渊源。

    四人相谈甚欢,安排好三人的事情后,陈远宏告辞而去。

    “怎么样”潘蔚问道。

    “前程不可限量!”吏目盖球揪着他的鼠须,笑呵呵的感叹道。
1...7677787980...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