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七八分钟的样子,一刻相当于后世的十五分钟。

    要是报错了一点,就会受到处罚。

    而处罚还是背诵;要背出当天所有的相关信息,比如日期,值日同学的姓名,重要的活动,当天讲了哪些课程

    甚至当天距离过年还有多少天,这些都要报得丝毫不差。

    陈远宏经常耍一些小手段,比如说班级里当一个同学升到了前三名。

    这三人会升入到年级里的甲级班,最后三名会降入丁级班。

    所有班级同学不是固定的,随时上升或者下降,每个同学身上都像上紧的发条一样,让所有人都在力争上游。

    每一个同学的离开,也让所有人难过。

    学生们至今难以忘记自己在餐厅的一次经历。

    月底最后一天,两万多名师生一起进入大餐厅。

    大家就座后正要用餐,忽然传来一个声音:“请注意,校长讲话。”

    陈远宏说道:“我沉痛宣布,你们的教官徐一飞在剿匪中阵亡。

    请大家和我一起,为你们的教官悼念。”

    在一片寂静中,师生们感到自己心跳得特别厉害。

    那一刻,大家真正明白了身为军人的意义就是要随时准备牺牲。

    他们也明白,有朝一日,这里面有些人的名字也可能被念出。

    “不要问国家给了你什么,问问你自己,你给了国家什么。”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




第二百九十五章:太白军官学校(九)
    阳春四月,是踏青的好时节。

    山中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美不胜收。

    几条拓宽的官道直通太白路军小学,沿途丛山起伏,有村落处,桃花红李花白。

    满山绽放着各种颜色的杜鹃花,最多最灿烂的是猩红的太白杜鹃花也叫映山红。

    田野里,麦苗返青,一望无边,仿佛绿色的波浪那金黄色的油菜花,在绿波中闪光。

    清明时节的春雨期已过,即将进入时雨时晴的难测的。

    这几天艳阳高照,道路不再泥泞,太阳暖洋洋令人神清气爽,穿夹衣也感到浑身舒畅。

    山里的人们,也必须穿单衣了。

    午后第一节劳动课,陈远宏正带着师生们在学校里的三十亩麦田里忙活着。

    这也是他力排众议搞出来的,学校里还有菜地和养殖场,每天有半个时辰的劳动课。

    这样既锻炼了师生的劳动技能,不至于让他们十指不沾阳春水,最后学习毕业了,连麦稻都不分。

    最后读成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严重与现实脱节。

    太白陆军小学逐渐走上了正轨,陈远宏非常满意,他决定,以后所有的学校都照太白陆军小学为母本开办。

    虽然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大家干得很轻松,陈远宏带着大家用镰刀割野草,虽然轻松,但额上依然见汗。

    这时王盼走到他身边,低声说道:“公子,您名单上的大部分人物全部到了。”

    陈远宏直起腰,把镰刀递给了他,接过毛巾擦了擦汗。

    “哦,太好了,我马上回去,你们继续。”

    看着花厅里,一百多揣测不安的人,陈远宏不由得乐开了花。

    这些人都是大宝贝呀!其中一个叫赵元奇的瘦弱年轻人,是赵士祯的儿子,属于陈远宏名单上前三名人物。

    赵士祯可以说是陈远宏最敬佩的明朝科学家中的几个人之一。

    他生于1554年,大约在1611逝世,中国明代火器专家;字常吉,号后湖,浙江乐清人。

    他发明的火箭溜、制电铳、鹰扬炮等,在当时抗倭战斗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他著的《神器谱》、《备边屯田车铳仪》等书,受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高度评价。

    在明代火器发展史上,涌现过一大批对火器生产、制造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他们对火器的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不可低估。

    明神宗万历年间的赵士祯,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

    他曾对多种火器加以改造,经他改造过的火器更加实用,杀伤力更强。

    赵士桢研究火器的范围很广,包括枪、炮、火箭、炮车等等。

    他的研究工作,不但得之秘传、参之载籍,正之素经战阵之人,并且穷搜冥思,苦坚生慧,巧熟两凑。

    因而在总结和接受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并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改进和提高。

    例如,他研制出掣电铳后,发现因相接处稍有喷泄之患,就加以改进,结果聊变其制,克服了这个缺陷,便能免致薰灼两旁士卒。

    又如万历二十六年进呈的迅雷铳,可以连发五弹;至万历三十年,就发展成为战酣连发,可以一气发射18弹。

    赵士桢还非常注意国外火器技术的发展,并加以摄取和创造性的运用。

    所以他的发明往往能够较旧器则数倍其利,较倭铳则便利倍之。

    如当他得悉日本人使用一种新式火器大鸟铳,威力大,命中率高,十分厉害。

    他就旦精竭虑,取其长处,结合其他火器的优点,发明了鹰扬炮,足以压倒日本的大鸟铳。

    难能可贵的是,赵士桢的整个研制工作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他得不到经济的支持,就自掏私囊,散金结客,捐资鸠工,苦心经营起来。

    到了晚年,健康状况恶化,仍然勉力坚持,不稍怠懈。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以薄柳孱弱之躯,备极劳苦,孳孳吃吃,恒穷年而罔恤,且以一生辛勤耕笔之余,千金坐散而不顾。

    他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作出如此重大的成绩,是令人敬佩的。

    因为将官和士兵轻视火器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赵士桢采用上奏折、著书立说等方式。

    他制造舆论,广引古今中外战例,极陈火器之利,驳斥种种陈腐落后的观念,慷慨陈词,大声疾呼,以期引起朝野的重视。

    他还针对当时一般武人“器不知制,制未必精,艺不肯习,习未必攻”。

    以及“知之者既深藏固秘,不知者又加诋毁”等情况,着意进行火器知识的普及教育。

    他编写的《或问》《杂说》等材料,都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便于广大士兵阅读,表现了一个爱国科学家的热诚心肠和豁



第二百九十六章:太白军官学校(十)
    说到鲁密铳,就不得不说鲁密铳的改进版掣电铳。

    为了解决雨雪天气火绳枪的缺点,和战阵之间天填充慢的缺点,赵士祯改进了鲁密铳。

    掣电铳:单兵燧发枪,这是赵士桢吸取鲁密铳及取欧洲火绳枪和小型佛郎机的优点自行创造的一种燧发枪。

    铳长约6尺,重六斤,采用后装子铳的形式,子铳6个。

    发火装置与鲁密铳不同,是撞击式燧发枪,构造和性能与鲁密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将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

    击锤上夹燧石,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燧石摩擦发火。

    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射击精度更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射。

    且下面加有护圈,子铳预先装填好,轮流装入枪管发射,可以加快射击速度。

    欧式火绳枪的枪身长于鸟枪短于鲁密铳,可以发射五六次。

    小佛朗机比火绳枪重,虽然不便于单兵发射,但它有子铳。

    赵士桢改造掣电铳避去二者之短,兼有二者之长。

    其形酷似火绳枪,可单兵发射,其子铳似小型佛朗机,可轮流发射。

    前面用溜筒,既母铳铳管,后部可安装子铳。

    其母铳管安于铳床上,每支母铳配五个子铳。

    从侧面看,铳筒上部有准星,照门。

    子铳长六寸,大约20厘米,重十两,开有火门,能装24钱火药与两钱铅丸。

    子铳平时装于皮袋中,每袋可装四个,子铳中间部分用一铜盘压住。

    防止发射后有烟气从缝隙中泄露出来,熏灼射手的眼睛,盘上打眼,兼有照门作用。

    下二角用销钉销在铳床上,铳床的形态和用料,都和鲁密铳铳床一样。

    枪托类似于近代的步枪枪托,因为掣电铳有子铳,是近代单兵火器射速最快的燧发枪。

    射程类似鲁密铳,从构造特点看,掣电铳是赵士桢所创火绳枪中性能最好的一种燧发枪。

    “射程和鲁密铳相比怎么样”

    “鲁密铳对无甲之人有效射程是两百到两百五十步。

    轻甲一百到一百五十步,重甲的话五十步。”

    “掣电铳对三层甲多少步能穿透”

    “二十步!”

    “一杆造价多少”

    “十五两。”

    “这么高”

    “精铁太贵,耗时太长。”

    “还有其他毛病吗”

    “主要是子铳和母铳铳管配套问题,空隙配合不好的话,漏气严重,射程会缩短。”

    陈远宏点了点头,尺寸问题好解决,造价问题也可以用流水线作业的方式降低,钢材问题也好解决,不是还有秦钢集团吗

    想到这里,他对刘甲吩咐道:“去把李汉生给我叫来。”

    陈远宏又转头对赵元奇说到:“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听说你父亲还制造了一种轮转式火铳,叫迅雷铳是不是

    赵元奇点头介绍了起来,其实迅雷铳应该算是最早的机关枪了。

    迅雷铳是一种将五支鲁密铳的铳管绕成一圈装在枪柄上的火绳枪。

    装有五根铳管的火绳枪,铳管环绕在一木制铳杆四周,铳杆中部有机匣,前面套有盾牌,中间有一小斧做支架,整体造型十分独特。

    据记载,5支铳管共重10斤,单管长两尺多,铳管固定在前后两个圆盘上,呈正五棱形分布,夹角为72°。

    各铳管均装有准星、照门及供装火药线用的火门。

    5根火药线彼此间用薄铜片隔开,以保证发射时的安全。

    铳杆的前部中空,内装有火球一个,另一端安装一铁制枪头。

    中部的机匣,上有点火龙头,下有扳机,供5根铳管点火、发射用。

    前面的盾牌外包生牛皮,里面垫有丝绵、头发和纸等物质。

    中间开



第二百九十七章:太白军官学校(十一)
    比如大英帝国称霸全球的过程中,一款狗锁式的褐贝丝燧发式火枪,一直陪伴英军从16世纪末一直用到18世纪末。

    这款步枪可说是英国最重要的军用步枪,期间衍生出许多种改良款式,但基本外观甚少变化。

    此款枪伴随英军走遍全球无役不与,可说是英队的枪械代表,其优异的表现,被士兵亲昵称为褐贝丝而得名。

    1730年式火枪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枪机构造是全新的新式制动器设计,燧发枪自此而为发展成熟的实战型兵器。

    枪机取消了大型后卫保险扣,而改用轮楔机心设计。

    这种新装置也是后期所有各国燧发枪的标准设计,制轮楔有两个卡榫沟槽的固定机心,与制动阻尼形成两道保险。

    第一道就是装填黑火药至引药盆的机动待发状态,第二道就是射击待发状态,制动阻铁连动扳机,这种构造可上下滑动,使之闭锁与击发。

    陈远宏直接跳过了狗锁式枪机,而改用成熟的轮楔机心。

    他从房间里拿出资料,和赵元奇直接讨论起来,他不仅要把狗锁式枪机改成轮楔机心。

    还准备把枪管改为螺旋膛线。

    据文献记载,意大利最早在1476年就已有螺旋形线膛的枪支。

    螺旋形膛线可使弹丸在空气中稳定地旋转飞行,提高射击准确性和射程。

    “膛线”英文为rifle,音译为“来复”,线膛枪也因此称为“来复枪”。

    17世纪初,丹麦军队最先装备使用了来复枪。

    但由于来复线制作成本高和从枪口装填弹药不便,所以许多国家的军队不愿装备使用有螺旋形膛线的枪。

    早期的枪械都是前装膛枪。

    1520年,德国纽伦堡的一个铁匠戈特,简化前装手续。

    为了不让枪膛里的气体泄出,使弹丸在枪膛内起紧塞作用并提高装填速度,发明了直线式线膛枪,采用圆形铅球弹丸。

    由于“膛线”一词的英文译音是“来复”,所以线膛枪也被称作来复枪。

    至今,印戈特姓名和1616年生产日期的步枪还保存在博物馆内。
1...7879808182...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