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战斗时,步队则鸟枪、郎机在前,而三眼、火箭在后,骑兵则弓箭、三眼大炮连环叠用。

    为此,在火器配置上,步兵则鸟枪、郎机在前,三眼铳、火箭在后,骑兵也要配属三眼铳和火炮。作战时,步、骑才能更出迭入,不仅骑与骑、步与步自相更叠,而且骑之与步,步之与骑也互相更迭。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营之马、步、炮、矢,无一人一器不更番叠阵。

    所以,只有叠阵才能使长短兵器,冷热兵器连环叠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火器威力的发挥。

    再看看拿破仑的步兵编制,和咱们有什么区别又有哪些共同之处”

    陈远宏对刘甲点了点头,刘甲开始把万陈远宏画的世界地图放大版挂了出来。

    这是陈远宏在《坤舆万国全图》上的改进版。

    同时还挂上了孙承宗和拿破仑的步兵图,大家围在这些图旁边,嘴里啧啧称赞。

    陈远宏指着拿破仑的步兵军阵,侃侃而谈道:“步兵是拿破仑时期军队的主体。

    相较于其他兵种,步兵往往承受最大的伤亡,但又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那时的步兵通常分为三类:普通步兵,又叫燧发枪兵;掷弹兵;轻步兵。

    掷弹兵会由最为“英勇”“健壮”的士兵组成。

    个人认为,“掷弹兵”就是重步兵,“掷弹兵”只是名称而已,并不会真的“掷弹”。

    轻步兵则由“身材较小”“身行敏捷”的士兵组成。

    西夷各国对轻步兵有不同的叫法:法兰西叫猎兵,英格兰的叫轻步兵或来复枪兵。

    前两类步兵通常排成较紧密的队形,从而发扬火力。

    轻步兵则会形成“散兵线”,己方进攻时,用来动摇敌人防御阵线;己方防御时,用以打乱敌人进攻节奏。

    &nb




第二百九十二章:五年计划(二)
    陈远宏指着地图上,奥匈帝国的地盘说道:”奥军将领认为;散兵的零星射击,根本无法动摇一个训练有素的步兵阵列。

    随着法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队形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

    通常会有一个营纵队,跟在散兵线后面给予支持,这种战术当时收效很好。

    拿破仑上台后,欧洲各**队也都引入了散兵线战术。

    法国的散兵线的干扰效果大打折扣,动摇敌方阵线的任务更多的由炮兵来完成。

    因此,散兵线被适当削弱了,攻击纵队则被大大强化。

    拿破仑后期的战役,甚至动用整师的兵力,形成攻击纵队冲击敌方防御阵地(滑铁卢就用过)。

    相比较,其他国家的三列线性队形就有点单薄了。

    1806年,奥军采用了类似法军的攻击纵队。

    1807年的普军、1810年的俄军也相继进行了类似的改革。

    唯一保持横队的是英国(攻防通用),英国的条例规定的是三列横队,可是惠灵顿等英国将领,常常采用的是两列横队。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保持较宽正面,更好地发挥火力。

    “营”是当时军队的基本战术单位,由于没有当时其它国家的资料,只好以法、英两国的情况为例了。

    早期法军一个营建制内有8个连,1808年依照拿破仑的训令,改为6个连.

    但是全营的人数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连的规模增大而已。

    无论是6个连还是8个连,均包括一个掷弹兵连和一个猎兵连,其余为燧发枪连。

    按照训令,法军一个营应该有800人左右,不过多数部队达不到这个人数。

    通常法军一个营约有600~700人。

    滑铁卢战役时,法军平均每营560人左右。

    下图是一个6连营的行进、攻击纵队(8个连的类似),后面两个是掷弹兵和猎兵连。

    如果需要形成散兵线,猎兵连会被抽走,后面仅留一个连。

    掷弹连并不总在后面,当士气较低时,较精锐的掷弹连在后面押阵,稳定军心,防止前面的部队崩溃。

    当士气较高时,掷弹连通常在纵队的右前方引导攻击。

    连保持三列横队,列与列之间间隔约1米。

    连与连之间的间隔约为8~10米,整个纵队的纵深为25米左右,行进时可能拉得更开一些。

    有时,缺猎兵连的营纵队会采用一个连为正面,五个连依次排开,不过这种纵队并不多见。

    英军一个营由10个连组成,包括一个掷弹连和一个猎兵连,军官士兵共计640人左右。

    下图为英军营防御进攻通用队形――两列横队,正面宽约200米。

    军官的图例与法军基本一致,黑色圆点为鼓手。

    英军的行军队形也是纵队,每连两列,10个连前后依次排开。【   ……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骑兵的存在,对步兵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虽然展开的步兵队列,可以应付正面的骑兵冲击,但是薄弱的侧翼和后部却极易受到攻击。

    步兵对付骑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形成“方阵”――四面向外的“刺刀丛”。

    形成方阵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部队调动,因此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

    在情况复杂的战场上,步兵可能会因为没有及时形成方阵而遭受重大的损失。

    英军在西班牙与法军作战期间,约翰科尔伯恩将军的旅,曾被突如其来的大雨遮蔽了视线。

    雨停后才发现侧翼,有两个法军轻骑兵团正准备攻击。

    匆忙间,有三个营没来得及形成方阵。

    结果,短短的五分钟内,这三个营就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80名军官和1568名士兵中伤亡了1248人。

    方阵虽然能有效的对付骑兵,但是也有明显的缺点。

    首先,营的正面被大大缩小了,无法发挥原有的火力。

    如果敌方的骑兵与步兵协同得当,就会利用暂时的步兵火力优势,大量杀伤方阵里的步兵。

    其次,密集的方阵队形,正是炮兵的极佳射击对象。

    根据一名英军的回忆,在滑铁卢,两个布伦瑞克方阵,在法军的猛烈炮火下既已崩溃,根本没有坚持到法军骑兵的冲击。

    最后,如果在骑兵冲锋的强大心里压力下,方阵的



第二百九十三章:五年计划(三)
    “话题扯的有点远,我们先来说说这场抗倭援朝战事。

    朝庭军队里有很多外国兵,包括日本兵、暹罗兵以及黑人兵。

    还有赴日明人群体及在日明人群体等。

    我们得知的情报怎么来的万历朝时。

    东亚出现了一个以我朝为中心,以朝鲜和琉球为左右翼,针对倭国的巨大情报体系。

    其中,最突出的跨境人员莫过于朝鲜被掳人。

    这些朝鲜被掳人中有一些朝鲜知识分子,大多受到礼遇,限制较少,在日行动相对自由。

    较为知名的是有被俘日记存世的姜沆(《看羊录》)、鲁认(《锦溪日记》)、郑希得(《月峯海上录》)等。

    其中,鲁认(1566-1622),咸平鲁氏,字公识,号锦溪。

    抗倭援朝战争爆发后,作为义兵随都元帅权慄出征。

    丁酉再乱时(1597),32岁的他不幸被俘。

    在萨摩藩藩主岛津义弘处,度过了一年七个月的俘虏生活。

    其中5个月的日记(1599.2.22-6.27)存世。

    1599年在福建军门谍使林震虩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日本,抵达福建。

    此后留居福建的不足半年内,鲁认将在日本所刺探的倭情通过福建官员呈报朝廷。

    根据这些情报我们得知,我军在朝鲜战场上,近身战中使用的是一种拥有着惊人威力的,被称作子母枪的火枪。

    对于子母炮,参加碧蹄馆战役的武士们是如此描述的:“共有三个枪口,三个枪筒相连,可自由选择发射一次或三次。”

    骑马的轻骑兵手拿长柄火枪,也就是三眼铳。

    柄长六尺有余,带有长约一尺的枪身,其上插有刀刃,故枪身分为两部分,一旦靠近武士就会开枪。

    他们的衣服外层是红色的毛毡,里层用铁链连着一块被切割成大约三寸四平方米大的钢片,有着像道服一样长长的下摆。

    盔甲是用磨白的钢制成,护臂也是钢制,刀枪不入。

    他们的主要兵器是三眼铳,而三眼枪的齐发三弹,能更好的杀伤既将冲过来的倭马,还能当作短矛拒敌骑。

    在三四十步,三眼铳齐发的三弹,对成排冲过来的倭骑,也有很高的命中率、很强的威力。

    我个人认为三眼枪能加强火力,与火炮火铳配合,在肉博战之前杀伤骑兵。

    伺敌骑三四十步,齐发三弹,之后将三眼铳当长枪用,以拒敌骑。

    敌人骑兵近身时,如大棒敲击近身敌骑,或用枪头刺击马眼。

    当马匹被击晕或是眼部受伤倒落时,马上骑兵随之落马,此时用枪头刺杀骑兵。

    边军长期与鞑子交战,三眼铳的好处,也在实战中体现了出来,这点王林大叔应该深有体会。

    下图为欧洲步兵方阵图,当敌骑靠近时,部分火枪要退入方阵内,只留下两层火枪兵。

    因为长矛手只能保护两层火枪兵,虽然他们的长矛很长。

    这时步兵方阵的火力会大大减弱,欧洲火枪兵要保持火力连贯至少要六列,这点火力面对骑射是远远不够的。

    我提出一个假设,以后你们在演习中可以试一试。

    若在方阵前面,安置三排身披重铠的三眼铳手。

    敌骑若想冲锋或骑射,当火枪发射完,敌骑冲到三四十步时。

    前一排三眼铳手就起身发射三眼铳,随时弥补火枪装弹的火力空白。

    齐发三弹之后,蹲下将三眼枪当长枪用,以拒敌骑。

    这时装好弹药的火枪手,可精确射杀三眼枪弹雨后的漏网之鱼。

    骑射要在三十步才能有效命中、杀伤敌人!

    在三十步之外,三眼铳的三发子弹就算打不穿骑兵的重铠,也能在五十步之内重伤不披甲的战马。

    而援朝战争中,李将军的厉害在于,他的战术厉害!先看军阵。

    他结合了中原及蒙古军队的阵形,改进并制定出新的战法。

    他在布阵时,通常将一个万人队分为五个横队,前二后三排列,前排是重骑兵,后排是轻骑兵。

    每个横队单列,各横队之间相隔很宽的距离。

    五个横队的前



第二百九十四章:五年计划(四)
    “王盼、黄龙、柳海、张炯。”

    “到!”四人立正回答道。

    “你们几人今后的主要目的,分别是研究步战马战、海战、和船只战舰的建造。”

    “是!”

    “咱们接着说,其实,赵老先生对火器方面的研究还不止这些。

    他还发明了几件火器发射架。

    其中最重要的是火箭溜,用此器则火箭永无斜冲逆走之患。

    可见这是一个使火箭飞行稳定的发射装置。

    它实际上是一条滑槽,火箭循槽滑出自不致歪斜了。

    在此之前,火箭的发射没有固定的支架,随便靠在一个带枝枒的物体上,命中率很低。

    火箭溜的发明,使得火箭发射有了固定的方式,命中率大大提高,这是我国火箭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对于火器局部性能的改进,赵士桢也做了许多工作。

    据当时人郭子章的记载,赵士桢曾根据朵思麻所藏的枪型而加润色之,置机床内,拨之则前,火燃自回。

    如遇阴雨,用铜片作瓦覆之,成了当时最远、最毒的一种枪型。

    他的三长铳,后尾小环钩着鞓带,负之肩上,即穷日跋涉,亦不觉其累身劳动,便于携带,利于行军。

    他的九头鸟特别适于夜战;翼虎铳则以体短,可以藏匿见长,这其实就是后世的手枪。

    由于赵士桢收集的火器图式多,见识广、善于采用最新技术,又能从实际出发,所以研制出来的火器性能精良。

    例如他的震叠铳为上下双筒,其筒可以按目的物之远近而调节。

    鹰扬炮装有水溜,即采用水冷却装置。

    其精良程度,有佛郎机之便。

    而准则过之;有大鸟铳之准,而便则过之。

    对垒之际,敌一举放,我已三四发弹(《续神器谱》)。
1...8081828384...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