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凡星点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的拐弯处
叶冬雪慢慢站了起来,但她似乎有一些紧张,脸上也有些许红晕,轻声地说道:“我叫叶冬雪,今年9岁。”
她是春婶抱来给叶进来小儿媳妇当“引子”的,听说她的生母在隔壁石岭县。她早就到了读书的年龄,但守财奴叶进来舍不得将钱花在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女”身上。后来,还是学校的老师和村干部多次上门劝说,他这才不得不把她送进学校。
这里顺便提一下——即使有了一个“引子”,叶进来的小儿媳妇还是没能“下蛋”。听说最近叶进来又在拜托春婶帮忙抱一个男娃,好完成他家传宗接代的“神圣使命”!
陈老师看出她是一个比较内向害羞的女生,就微笑着鼓励道:“大胆一点,不要害羞,明白吗不然,怎么能够当好副班长呢”
叶冬雪红着脸、轻轻地点了点头。
陈老师示意她坐下,然后从第一排第一张桌子开始,逐个让学生们做自我介绍。
一堂课过去了三分之一,同学们也都做完了自我介绍。陈老师说了一些鼓励大家好好学习的话,就翻开书本准备开始教课。
就在这时,校长叶永诚到这边巡查来了。
他站在门口,看了看里面的情况。
叶章宏和叶德明都急忙坐得端端正正的。
叶永诚微微一笑,满意地离开了……
数学和语文都有布置作业。
叶章宏和叶德明
第五十五章 提前退休
期中考之前,一个消息在上山村小学传得沸沸扬扬——叶永诚校长准备退休了。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年一班的张向阳,亲耳听到校长说起的。
这天,张向阳拿着粉笔,在后山男厕所门板上画猪八戒,不幸被校长逮了一个正着。校长严令他把门板擦洗干净,并把他带回办公室接受教育。校长对他循循善诱,但他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只记住了校长无意中说起的一句话。
校长说:“我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也差不多要退休了,到时候想管也管不到你们了……”
张向阳真的以为这个素来严厉的校长准备退休了——这下子终于少了一个能管住他的老师。离开办公室之后,他是兴奋不已,立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同班的叶平和。
叶平和也在厕所门板上画过猪八戒,但他比张向阳幸运,没有被老师逮到。不过,他也经常因为调皮捣蛋而被老师责骂。得知这个好消息,他同样也是欣喜万分,随即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赵吉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直至传遍了整个学校。
大家都对这个消息感到惊讶,而对此最为惊讶的莫过叶章宏与叶德明。一个是校长的孙子,一个是校长的侄子,作为校长最亲近的人,他们居然对此事一无所知!
不过,相对于多数师生,倒是有两位老师面上显得较为平静——一个是叶建设,另一个则是张利民。
叶建设是三房定阳公的子孙,今年刚满四十岁。他家里人口并不多,但出了不少能人:他的爷爷,早年在跟随过朱德红军,后来却意外染病身亡,没能将革命进行到底;他的爸爸当过公社领导,村里的水渠就是在他主持之下修建的;而的他哥哥,就是上山村现任村长叶永盾。
张利民是驼背岭人,他的老婆是幼儿班的老师,还兼了村里的妇女主任。在驼背岭上,他们家的情况算是比较出众的。
校长一旦退休,势必要有人出来接任他的位置。连同一名幼儿班老师、三名代课老师,全校总共有十二名老师,这些老师当中,能够接任校长位置的,公认的就是叶建设与张利民。叶建设是副校长,管理水平强;但他这个人存有私心,也曾经让校长背了黑锅。而张利民的教学水平很高,所教的班级整体成绩一直很好,不仅深受学生家长喜欢,也深受校长的器重;但他没有什么管理能力——这一点就不能与叶建设相提并论。
如此一比较,两人倒显得半斤八两、旗鼓相当。
当两人听到校长准备退休的消息时,他们面上都显得较为平静——校长也差不多到了该退休的年龄了,这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不过,虽然他们面上平静,但心里根本平静不得……
叶永诚还是从陈金兰的嘴里,得知自己“准备退休”的消息!
陈金兰一向敬重这个校长。当她听说他准备退休的消息之时,心中很是不解,就找校长问了一句,看是否确有此事。
叶永诚当场就蒙住了!自己工作得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变成“准备退休”了。他对陈金兰说道:“没有呀!你这是听谁胡说八道的真是莫名其妙!”
陈金兰回答他:“大家都在说!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也这样说。”
这平白无故的,着实叫叶永诚百思不得其解!他挠着头皮,好半天才想起自己跟张向阳说的那一番话。如此看来,肯定是自己无意中说的那一番话,叫张向阳拿去到处宣扬了。
“这个小兔崽子,小小年纪居然学会造谣了!”他暗骂了一句,然后对陈金兰做了一番解释。
陈金兰上课去了,叶永诚却陷入了沉思之中。虽然只是张向阳散播的谣言,但这个谣言听起来似乎真是那么一回事——他今年五十五岁,也确实接近退休的年龄了,离开工作岗位也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他在教学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几年。这三十几年时间里,他不敢说什么桃李满天下,但也为上山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不说别的,就连叶建设与张利民也都是他的学生。在整个上山村的教育事业里,他可谓是居功至伟。
这不是大言不惭!从他二十七岁开始,学校的每一届毕业生都是由他亲自送走。村里十三岁到四十岁年龄段之间,有到上山村小学读过五年级的人,任谁都是他的学生!
时光荏苒,转眼间三十几年过去了!曾经风华正茂的他,如今已经双鬓斑白,如今他的孙子都开始读小学一年级了。他突然发现自己老了。这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老了!而他竟然开始考虑是不是真该退休了!
不过,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他还没有达到退休年龄,而且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亲自教他的孙子读五年级!
这是他目前最大的心愿……
叶永诚批改完作业,夕阳已经下山了。他整理好办公桌,起身离开了办公室。原本喧闹的学校,此时只剩下几个还在操场玩耍的学生,以及准备吃晚饭的住校老师。
学校里有食堂,教职工只要预先报膳,就可以到食堂吃饭。伙食还算可以,午饭和晚饭都是三菜一汤,伙食费从个人工资里扣除。负责做饭的,是叶进来的老
第五十六章教学楼
期中考的成绩出来了,叶章宏的语文和数学都考了满分。他的成绩在班里排名第一,在年级里也是排名第一。
这样的成绩,让叶永诚很是欣慰,孙子总算没有辜负他的一番苦心。
很快,他就利用前往学区开会的机会,向领导表达了自己提前退休的想法。
领导表示理解,并建议他先从校长的位置退下来,等教完这一届毕业生,再从教师的岗位上退下来。
叶永诚同意了。
接着,他向领导提出了一个要求——他希望在退休之前,为上山村小学修建一栋教学楼。
领导惊讶之余,又面露难色。思考了一番,他说道:“现在的教学经费很是紧张!这半个学期都过去了,原本给镇上一些学校拨的款,到现在还没有全数给到学校!修建教学楼的想法是好,可是……上面没有钱啊!”
叶永诚早就料到他会这样说。这三十几年时间里,学校一有事情,他来找领导商量解决,领导嘴里永远都是诸如此类这样的话——不是这困难,就是那紧张!他早就习以为常。但是,这是他退休之前想为上山村小学办的最后一件事情,岂能够让领导一句“没有钱”,就给打发了!
他说道:“你是知道上山村小学情况的。那些教室早已破旧不堪,柱子、椽子不是遭了白蚁,就是已经开始腐烂;屋顶漏水、墙体开裂,采光也不好,实在是为难了这些孩子。你也知道,几年前我就向上面汇报过这个问题,但是上面一直没有回复,我们学校只好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也准备退下来了,真的希望在退休之前,再为学校做点什么!”
说到情切时,叶永诚竟然激动起来。
领导当然知道他所说的都是实情,但领导也有领导的难处。镇上大大小小十几所小学,今天这所缺这个,明天那所缺那个。可每年能争取到的经费都相当有限,顾得了东头,却顾不得西头,也很是难为。有时候,甚至也只能忽略像上山村小学这样的山村学校,以确保镇上学校的需要。
不过,看着激动的叶永诚,领导也知道他真心希望在退休之前,为学校办一点事情——这是一件实事,受益的将是上山村小学全体师生。再说了,叶永诚为教育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他在退休之前有这样的心愿,也实在不能让他带着遗憾,离开他为之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工作岗位呀!
领导又是一番思考,说道:“我尽量帮你争取!这段时间你可以先做一下预算,看需要多少资金,我好向上面申请。”
叶永诚笑逐颜开,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末了,领导又说道:“关于下一任校长的人选……你回去在学校的老师里选出两个提报上来。”
叶永诚明白他的意思。这种山村小学的校长,一般都是由本村的老师担任,他退下来之前,就要事先找好人选,并上报领导给予考查,考查通过了,方可正式接受委任。
他早就考虑好人选了——叶建设与张利民,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
上山村又轰动起来!
当然了,这次倒不是因为哪位村民不幸离开了人世,或者谁又干出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是关于校长准备退休,以及学校计划修建教学楼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嘴里议论的都是这两件事情。就碰巧路上遇见了,大家都会问上一句:“嘿……你听说了吗永诚校长准备退休了!”
“我当然知道!我还知道校长希望在退休之前,为学校修建一栋教学楼……”
人们的言语里面,总是包含了三种情愫——一是惊讶叶永诚的决定,二是惋惜叶永诚即将离开教育岗位,三是佩服叶永诚仍然不忘为学校做一件实事!
每个人都知道他为学校付出了无数的心血,培养了无数的学生,整个上山村的教育事业里,他是功不可没的。
不过,人们似乎只有在得知他即将退休的消息之时,才会猛然想起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几年,他已经为了学校、为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付出了三十余载……
叶永诚开始为修建教学楼奔走。
他把学校与村里的主要负责人召集起来,就修建教学楼事宜开了一场会。
会上,他提出了建一栋三层高教学楼的初步设想——建成之后,一楼、二楼作为教室,三楼作为办公室、文体室以及图书馆。
他刚把自己的设想说出来,就遭到了叶文明的反对!
叶文明说,这需要相当大一笔投入,上面断然是不会批准的。
通常情况之下,想找上面要钱办事,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他还举了例子,说是年初村里向上面申请一笔疏通水渠的款项,好不容易批复了,但资金直到年中才到位。
听他这一说,叶永诚只好打消了自己的初步设想。
经过一番探讨,学校与村里的主要负责人,一致决定修建一栋两层教学楼。每层楼六间教室,分给包括幼儿班在内的各个年级使用,剩下的一间就作为教职工的办公室。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讨论教学楼的选址,但中间产生了分歧。
以叶文明为首的几个村干部,倾向于推倒学校的两排半教室,再把教学楼建在原址上;以叶永诚为首的学校领导,则是倾向于重新选址,原来的两排半教室留作他用——图书馆、文体室之类的,也需要场所。
双方争执不下,干脆来到学校操场上进行实地论证。
叶文明一只手叉着腰,一只手指着两排半教室,说道:“这样破破烂烂的教室,留着也没有多大用途,还不如推倒了干净了事。而且,村里就属学校这一块地方平坦,别的地方都不适合修建教学楼。”
叶永诚很不喜欢他的腔调。
他在心里说道:“你是村里的一把手,眼见着教室破烂成这副模样,怎么就不见你到上面反映一下”
 
第五十七章 捐资助款
半个月之后,领导就上山村小学教学楼修建事宜,回复了叶永诚——上面已经批准了叶永诚的方案,并且同意拨款五万元人民币。
叶永诚接到通知,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上面的批准了他的计划,忧的则是上面只拨了五万元款——那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岂是这五万元就能够建得起来的!
他当即向领导表示资金不足。
领导依然面露难色,然后摆着官腔,说这五万元是他费劲唇舌才争取下来的;还说这是上面看在他的薄面,以及念在叶永诚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才肯如此通融。
叶永诚一个劲地说着好话,想让领导再向上面争取一些资金。
领导摊摊手,表示爱莫能助。刚好有一个电话打了进来,他接完之后,就对叶永诚说有会要开,有什么事情以后再说。
他拿起公文包夹在腋下,又拿起一支钢笔插进上衣口袋里,转身往门外走去。但在离开之前,他向叶永诚提了几个关于资金的建议。
他说道:“可以让村里想想办法嘛!也可以发动全校师生、全体村民、以及社会贤达,为教学楼捐资助款呀!”
说完,领导转身出了办公室。
叶永诚很是无奈,但也无计可施,只能悻悻地走出办公室。他已经为教学楼建设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也投入了很大的热情与精力,只要上面批准以及资金到位,教学楼就可以开工建设了,可不曾想上面就拨了这么一点款下来。
这如何是好!
他走到大街上。
原本对教学楼的热情,已经被资金不够的不利因素给冲淡了。此时,正值下班的高峰期,并不是很宽敞的街道上,行人与自行车混作了一团。从农村来的小贩,挑着担子挤入人群中,极力兜售豆腐豆干、蔬菜瓜果,更加加剧了这种混乱。看着这个混乱的场面,永诚的心里也纷纷乱乱。
他小心地躲闪着行人与自行车,以极慢的速度往集市走去。老伴交代他买一些干香菇回去,虽然心里烦乱,但他还记得这件事情。家里的干香菇吃完了,如果不买一点回去备着,亲朋好友来走亲戚的时候,就没有东西下锅做那一碗缺不得的香菇瘦肉汤了。
他刚走到集市大门口,不料被人从后面一把拽住,他本能地回过头一看——是叶世新。
叶世新到镇上办事,刚好看见了叶永诚,就挤过来打招呼。
“你这是去哪里”叶世新问道。
“想买点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