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夜空中凡星点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的拐弯处

    这就是凤来一中!这就是他的爷爷要他努力争取考上的凤来一中!

    没有亲眼见到这所学校,叶章宏总是不明白爷爷的用心!现在,终于踏进这所学校的土地,亲眼看一看这里的一切,叶章宏的内心无疑被震撼了!

    这一种震撼,让他产生了一种期待——他渴望着将来有一天,能够在这一所学校里读书学习。

    当然,这不是一件光是期待就能够实现的事情!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得以实现……

    这时,一个与上山




第七十五章 童话故事
    叶建设带着他的学生,来到一栋外墙贴着白色瓷砖的楼房前。

    他站在门外喊了一嗓子。

    很快,一个和他年岁差不多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

    一番客套之后,中年男子将叶建设一行人请进家门。

    中年男子姓陈,是叶建设的老相识。叶建设领着两名学生,就是奔老相识家里解决午饭问题的——凤来一中不管午饭,而且现在已经十一点,采石坑的小巴车早就打道回府了。

    老陈当即吩咐家人准备午饭,并拿出烟茶招呼也建设,还拿了几个苹果招呼两个小客人。但两个小客人拘谨地坐在叶建设的身边,根本不敢把苹果接过去。

    建叶设给他们一人拿了一个苹果,并让他们赶紧吃,好垫一垫肚子。

    叶章宏和叶冬雪这才小心翼翼地吃起苹果。

    若要说吧,叶冬雪是因为认生以及性格内向,才不敢接过老陈的苹果。而叶章宏则是受到他爷爷的影响——爷爷经常教导他,在别人家里要礼貌客气,而且不能随便吃别人家里的东西。如果随便吃别人家里的东西,就会显得没有家教。

    两个老相识相谈甚欢,而两个小客人却是拘谨地吃着手里的苹果。就在他们吃完苹果,规规矩矩地将苹果核放进垃圾桶的时候,老陈生怕怠慢了他们,赶忙喊来他的儿子,要他带他们到二楼看电视。

    老陈的儿子是高中生,自然和两个小学生玩不来。他把他们领到二楼,打开了电视机,就一头钻进他的房间里。

    电视正播放着《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

    一阵哀怨的古乐幽幽响起,一脸愁容的黛玉缓缓移步而来,一首忧伤的《葬花吟》,在纷飞的落花中响起: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死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红楼梦》为大成之作,但以叶章宏和叶冬雪的年龄,如何能够体会这高深莫测的《红楼梦》若播放的是《西游记》,他们肯定会看得十分投入!就在贾宝玉出场的时候,叶章宏再也没有心思看下去,离开客厅走到阳台。

    没有多久,《红楼梦》的片尾曲响起,接下来就是广告时间了。

    阳台下面的庭院里,有一棵高大的白兰,白兰的一个枝杈,竟伸到阳台里面——只见丛簇的绿叶之中,点缀着几朵含苞待放的白兰花。

    叶章宏认得白兰。去年,爷爷带他到彩凤姑姑家里做客,姑姑的家门口就种着几棵白兰。白兰可以长得很高大,白兰花又有一股奇特的幽香。不过,山上几乎看不到白兰,因为山上种植的都是一些有用途的树木,不会种植这种没有什么用途的观赏性树木。

    叶章宏并没有在意这些白兰花,而是趴在阳台上,低头看着庭院里种植的几株月季。

    若要跟娇艳的月季花相比,树杈上的白兰花就显得很普通了。

    广告结束了,电视又开始播放新一集的《红楼梦》。

    叶冬雪还以为会播放其他节目,没想到依然是《红楼梦》,就没有心思看下去,干脆也来到阳台。

    她一下子就发现了树杈上的白兰花。

    花朵亭亭玉立于绿叶之中,显得那么的洁白无瑕。

    她被这些洁白无瑕的花朵吸引住了。

    叶章宏抬头看着叶冬雪,发现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树杈上的白兰花。这倒也不奇怪,女孩子嘛,都是比较喜欢一些花花草草,更何况是这一种山上几乎看不到的白兰花。

    他看了看四周,确定四下无人,就迅速从绿叶丛中摘下一朵白兰花,递给叶冬雪。

    特冬雪犹豫着把花接了过来,然后凑到鼻子前轻轻嗅了一下——一股沁人心肺的香味,钻进她的鼻孔!

    这一股香味让她又惊又喜,竟也忘了爷爷对她一再的告诫,主动向叶章宏问道:“这是什么花好香!”

    “白兰花……”

    看着她惊喜的表情,叶章宏索性又从树杈上摘了一朵。

    叶冬雪急忙提醒道:“别摘了!这是在别人家里……”

    经她这一说,叶章宏这才猛地想起爷爷的教诲:不能随便吃别人家里的东西,也不能随便拿别人家里的东西……

    午饭准备好了。

    也许是担心两个小客人会不好意思,老陈特地给他们盛好了饭和汤。

    午饭很丰盛,烧鸭、红烧鱼、小炒肉、西红柿炒鸡蛋……山上难得能有这么丰盛的午饭,可见叶建设和老陈的交情非同一般。

    距离叶章宏最近的是一碟西红柿炒鸡蛋。在众人都开始吃饭之后,他夹了一些西红柿和鸡蛋放在碗里,就低头专心吃饭。桌子上有很多好吃的菜,尤其是放在桌子中间的红烧鱼,他也正处于贪嘴的年龄,但他由始至终都没有伸长手,去夹那一些让人流口水的菜。爷爷教导过他,在别人家里吃饭,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不许贪嘴、更不许站起来夹菜!

    就着一些西红柿与鸡蛋,他很快就把饭吃完了。山下的人跟山里的人生活习惯不同,饮食习惯也不一样——山里的人都习惯用大碗,而山下的人则是用小碗。山里的大碗,一碗差不多顶山下的小碗两碗。说实话,以他的饭量,再用这样的小碗添上一碗饭是没有问题的。但他没有去添饭,而是默默把汤喝完。随后,他放下碗筷,对在场的人说道:“叔叔阿姨、建设老师,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

    说完,他默默走出客厅,走到外面的庭院里。

    其实,叶章宏无非就是吃个半饱,但爷爷又有教导——在别人



第七十六章 何以为家
    夜幕下的河心村商业街,音像店的高音喇叭,正在播放着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

    大街上人头攒动,闪烁的霓虹灯昭示着夜的不安。炫耀夺目的灯光下,劳累了一天的人们,以各种形式开始了他们的夜生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河心村的人口一下子多了起来。而来自凤来县的外来务工者,也是几倍、几倍地增加,一时间成了河心村里人数最多的一个群落。凤来人自古就有外出谋生的传统,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南亚各国,而这一次他们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又开始了他们的异乡求生活、谋发展之路。

    距离1984年第一批凤来人踏入河心村的土地,已经过去十个年头了。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河心村也由一个以农耕为生、且偏于一隅的小村子,慢慢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繁华社区。

    最早来到河心村的凤来人,远离家乡故土已经十年了,他们早已适应了这边的生活。因此,就在村委决定出租土地给外来人口建房子的时候,立即在凤来籍群落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前面已经提到,颜玉莲向刘丽凤表达了想要在这边建房子的想法。当然了,颜玉莲很快找到村里相关人员,了解了详细情况与具体操作。

    村里陆续将小鱼塘填平了,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片十几亩的住房用地。这一些住房用地,除了一部分分配给本地居民之外,其余的都将以土地租赁的方式,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外来人口。土地租赁规定了年限,分为三十年、五十年、七十年与永久租赁,每年将按照租赁土地的多少产生地租;地租因租赁年限而异,租期短的,地租较少,反之则相对较高;合同到期之后,土地使用权收归村里所有。

    这种方式,在河心村周边地区通行,颜玉莲与丈夫周景生通过咨询与了解,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两人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以七十年的年限,向村里租赁一百五十平方米的土地,建一栋商住两用的楼房。以他们家的经济能力,他们计划着建一栋两层的房子,房子的一楼建成店铺,将来出租出去,或者自己做点小生意,二楼则是自家的住房。

    很快,周景生夫妇决定租地建房子的事情,在凤来籍群落里传开了。

    刘丽凤早就知道了颜玉莲打算租地建房子的想法。但当她得知颜玉莲作出决定的时候,她依然感到很是惊讶,也由衷佩服颜玉莲的勇气与能力。

    老六陆陆续续承包到一些小项目,事业逐渐有了一些起色,越来越有包工头的模样。为此,刘丽凤从老家过来之后,就不再到制衣厂上班,而是专门照顾一家大小以及叶德安等人的饮食起居。但在闲暇的时候,她也会从制衣厂或者电子厂里拿一些东西回来加工,赚几个零散钱帮补家用。

    在这段时间里,她也发现河心村的人口一夜之间多了起来,不论是上班时间还是下班时间,大街上满满当当到处是人!人口一多,吃的、喝的、用的……各种需求也就急剧增长,一些生活必需品还因此涨价了。

    有一天晚上,老六招呼叶德安、刘政军喝酒,但铁皮房里太闷热了,他们就把桌椅搬到铁皮房门口。没想到这样的做法让人误会了,居然前后有三批操着各样口音的人以为这里是小饭馆,走过来就要点酒点菜。

    河心村是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商业街,但商业街的商铺有限,如今已经供应不了人口日益增多的消费需求。一些有生意头脑的人,开始在自己租住的铁皮房里,兼营一些日杂,或者在门口放几张桌椅板凳,卖一些小炒酒水,也能赚几个钱。

    看到这些个情况,刘丽凤觉得自己也可以做一些小买卖。她联想到表妹刘丽萍——表妹在家里经营着小卖部,一家四口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小卖部的收入。她寻思着,干脆在铁皮房里开一间小卖部,做生意的同时,也不影响照顾这一大群人的生活。

    不过,现在租住的铁皮房已经没有多余的房间,若真想开一间小卖部,除非腾一间房出来。可是,在铁皮房里居住的,不是她的家人,就是她的亲友,让谁腾出来都不合适。就算是把叶兴文和叶德隆的房间腾出来也不合适——他们的家人把他们托付给她和老六,都是一个坡上的人,还沾亲带故的,照顾不周的话,也不好跟他们的家人交代。

    这事还真难办了!

    但刘丽凤不想错失机会。她思考再三,决定让老六在铁皮房旁边再搭一间房子。

    她的想法得到了老六的支持。

    老六很快就买来材料,开始搭建铁皮房。谁想,铁皮房刚搭了一点,村里的工作人员就上门阻挠,并强烈要求老六拆除刚搭了一点的框架。

    之前,这种私搭乱建的行为,在河心村很是普遍,村里通常也不会严格管束。见到有人前来阻挠,老六一开始还以为这些人是想捞点好处,就赶紧让刘丽凤到附近商店买了一些香烟、汽水,想以此把这些人打发走。

    看到了老六的“诚意”,这些人的态度渐渐软化下来。他们抽着烟、喝着汽水,还很友善地和老六聊天。

    带头的工作人员说,之所以会过来阻止他们的行为,是因为村里已经下达了通知,将要坚决制止这种私搭乱建的行为。

    老六



第七十七章 心意已决
    对于所有离乡背井的人而言,家——确实是一个无比的奢望!

    而对于刘丽凤而言,她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待在丈夫的身边,每天晚上听着丈夫细微的鼾声,她就能够睡得安稳踏实——她可不想再过那种丈夫不在身边、无依无靠的生活了!而且,只要能够待在丈夫的身边,只要能够看到三个孩子,就算日子再苦再累,她都无怨无悔……

    对于刘丽凤家里的经济情况,颜玉莲也是了然于心。虽然叶老六这一两年闯荡开了,怎奈他的事业刚刚起步,加上拖家带口的,以及叶德安那一大群人,确实够他们应付的。若要说让他们也租地建房子,恐怕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情。

    这几年积累起来的情谊,颜玉莲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刘丽凤一家子考虑,也可以力所能及地帮他们一把。两家的情况差不多,随着相继在这边站住了脚,势必会长期在这边发展下去。除非天灾,或者政治时局的剧变,那他们也只能回老家当农民。出于长远的考虑,在这里拥有自己的房子,才能够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才能够找到一种归属感;有了归属感,方可放开手脚,无顾无虑地打拼一番……

    不过,刘丽凤家确实不具备那个经济能力,颜玉莲也只好不再言语。

    她也有心要帮刘丽凤一把,但目前她也是力不从心,要知道她家里因为建房子的事情,现在也要承受不小的经济压力。建房子的事情,现在就差正式到村里签订合同了,合同签订下来的话,十一月底估计就能正式动工。她和丈夫所制定的计划,已经详细到材料的用量以及人工的费用,甚至还想好请老六来负责施工,到时候再让叶德安、刘政军他们来帮工。

    他们已经和老六商量好,现在也是时候跟叶德安他们说一声了。颜玉莲打算让刘丽凤回去先跟叶德安他们打一声招呼,让他们还有一个准备,到时候她再亲自去说。就在她准备开口的时候,她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她家只打算建两层房子,但这一方面村里又没有限制,想建几层的房子,全看个人的能力。既然这样,何不干脆让刘丽凤在上面再加一层,也就是一些材料和人工的事情,根本不会产生别的负担!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刘丽凤家住房的问题,也让他们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同时,两家住得更近了,相互之间也可以更好地照应。

    这真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

    想到这一点,颜玉莲兴奋地说道:“我家只打算建两层房子……干脆这样吧,我和景生商量一下,让你家在上面加一层。”

    刘丽凤不由得一愣!但她很快就回过神来,惊讶地回想着颜玉莲的话。

    她意识到,这是一件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她知道,也就是颜玉莲念在两家交情不薄,才会为她家如此考虑。只不过,虽然是一件好事,但终究要看经济能力——这是最为现实的一个问题!

    考虑到自家的经济情况,她无奈地说道:“这主意倒是好!可是……”

    “钱的问题,总有办法解决的!”颜玉莲知道她想说什么,就打断了她,“你们出门这么多年了,老六这一两年也有起色,总不能说连一点积蓄都没有吧!就算不够,到外面借一些……这年头,借钱也不丢脸,把房子的事情落实了,才是关键!只要你有想法、有决心,办法总会有的!而且,别忘了你还有三个孩子,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环境,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

    这一番话,虽然不能完全打消刘丽凤的顾虑,但至少能让她开始认真考虑颜玉莲的建议。

    排除经济的因素,颜玉莲能够把这等好事给她,她自然是求之不得。她当然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家,而不是永远在简陋的铁皮房住下去。而且,正如颜玉莲所说的,她还有三个孩子——能够给孩子们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她又何乐不为呢!要知道,他们千里迢迢跑到深圳来,不也是为了孩子们吗难不成,只是图夫妻俩自己的快乐那又何必大老远的,跑这里受罪!
1...1411421431441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