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凡星点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的拐弯处
丽萍这才想起她爸妈睡在永胜的屋子里。那间屋子空了好久,不仅又潮又霉,屋子里还住着一些个跳蚤、蚊子。估计她爸是被跳蚤、蚊子咬得难受,才会不高兴的。
这也难怪!镇上的生活远比山上优越,他哪里受得了这些折磨。
知道原因之后,丽萍一个劲
第十一章 建房子(第四节)
第十一章
第四节
自从经营了小卖部,以及从德安手里接过碾米厂,这几年丽萍也挣了一些钱。挣的倒不是什么大钱,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也不可能有什么大钱可以挣。但这几年,丽萍夫妇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地方,吃的、喝的都是家里提供的,他们无非就是时不时割一两斤猪肉、捡几块豆腐,或者逢年过节给老人小孩买点东西。
身上不缺钱,丽萍心里总寻思着办几件事情。她最渴望买一辆紅嘉陵,方便丈夫到县里进货。但以叶文明、张坚定为首的几个能人,竟然准备把紅嘉陵换成黑嘉陵了,让丽萍更加按捺不住了,心想着干脆也买一辆黑嘉陵。不过,家婆连紅嘉陵都不同意她买,更别说是价格更高的黑嘉陵了。
她只好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除了摩托车,丽萍也寻思着建几间房子。由于小卖部以及碾米厂的屋子都是四房集体所有,四房个别几个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一说起这件事情,话里话外总是透露出一丝不满。她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占着这几间屋子,她觉得自己干脆重新找一个地方建几间房子,把小卖部和碾米厂都搬过去,这样就没有人会酸溜溜地说三道四了。另外,房子建好了,她一家三口就搬进去吃住,也方便一些。
只是,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他们一家要分出去过了,恐怕这件事情是不会得到丈夫和家人同意的。
她只好也打消了这个念头。
话又说回来,家里住房紧张的情况,也让她很是忧虑。随着几个小孩子一天天长大,这个问题愈发突出。她早就有了再要一个孩子的打算。不过,要是这个孩子生了下来,自己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屋子里,恐怕会很不方便,也不是长久之计。家里已经没有多余的屋子,永胜的屋子也只能暂时借用一下,是不可能占为己有的——他们若是长期占用,张爱华肯定要说三道四。再说了,家里还有远赴深圳的德安夫妇,他们若是回来了,住哪
一家四口挤一屋还是住到永胜的屋子里
这只能解决一时。
如此一来,建房子也确实是一件当务之急的事情。若家里确定要建房子,她是一定会全力以赴支持的……
经过和老伴的一番深思熟虑,永诚终于下定决心要建房子了。
老两口目前还有一点积蓄,如果两个儿子各出一些钱,建房子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就算有困难,他们还可以像以前那样到外面借。借钱这种事情并不丢人,而且他们要办的是正事,更加没有什么好丢人的。
人嘛,不能说身上没有钱就不办事。能赚钱是一种本事,能借得到钱也算是一种本事,不偷不抢不坑不拐的。但正所谓“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借钱的前提是要守信用,说好什么时候还,就要什么时候还。永诚夫妇在外面借钱又不是一回两回了,老两口为人公正、守信用,永诚也有不错的名望,因此在外面借点钱终究不是什么难事。
老两口决定下来,就先找到德兴夫妇商量这件事情。
德兴夫妇当即表示赞成。
丽萍说道:“我是赞成建房子的。你们不用担心钱的问题,需要多少,我和德兴就拿多少。实在不够的话,我还可以回去找我爸先借一点。”
永诚知道她会同意,但这不是她一个人的事情,钱的方面也不能尽看她一个人。
他说道:“要说这房子的事情,我们这当父母的,自然有责任要为你们落实,但家里的情况……”
丽萍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现在可不仅仅是二老的责任,别忘了我和德兴也是当父母的人了!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建房子的事情上,二老以及德安、德兴两兄弟,一边各出一份,三方合力将房子建起来。”
这一点正是永诚所考虑的。
看到丽萍的态度明朗,他觉得这件事情好办多了。他说道:“那好,我给德安写一封信,看看他的态度如何。如果他也同意了,我们就把这件事情确定下来,并尽快落实。”
很快,永诚就给远在深圳的德安写了一封信,信中言明了家里建房子的计划。
信寄出去之后,他又找到永实和永胜,诉说了他家准备建房子的事情,并征询他们要不要一起建房子。
家里也就他们兄弟三个了。虽然已经分了家,而且永胜去了石岭县就很少回来,但怎么说他们都还是一家人,是一个不可以分割的整体。
在房子的问题上,永实家里也面临着不够住的困境——彩娇已经十四岁了,现在跟德明住一个屋子里。德明年纪尚小,姐弟暂时挤一屋里还说得过去,但随着两人一天天长大,恐怕不能再挤一屋了。虽然永胜去了石岭县,但终究根在上山村的土地里;不管他去什么地方,早晚也有落叶归根的一天,好歹也建几间房子放着。
两个弟弟均表示同意。
永诚早就构思好建房子的事情——兄弟三个合建一所砖楼!
供奉祖先灵位的厅堂,由兄弟三人共有;厅堂的左边,归人口较多的永诚;右边则由永实、永胜一家一半。这样的分配很是合理,也跟目前老屋的分配一样。不同的是,新房子的面积会更大,房间也会增多,环境各方面也会变得优越。
当然,厅堂的钱由兄弟三人平摊,其余的由各家自行负责。
建新房子可是一件大事,万万马虎不得,总得有一个周全的方案。
首先,综合家里人口、经济、建筑面积等因素,新房子由五间卧室、一间客厅、一间厨房组成。五间卧室中,他们夫妻一间,两个儿子一人一间,剩下的一间让老人和彩蝶住。老人已经表态要守着老屋终老,彩蝶终究要出嫁,目前可以先住在德安的卧室,或者跟玲玲住在一起;如果几个孩子长大之后不够住,就往上面再加建一层——这是后话了。
其次就是建房子的土地。这在前面已经提过了,永诚打
第十一章 建房子(第五节)
第十一章
第五节
德安收到他爸来信的时候,工地上正好因为缺少材料,放了一天的假。
他们现在在建一个五千多平方米的铁皮厂房,周边还有宿舍楼、办公楼,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永强的身份还是一名管工。不过,他倒是抓住机会,和周景生合作将铝合金门窗以及水电项目承包了下来。
若要跟89年相比,河心村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先是以前的荒山野岭,全部种上了荔枝、龙眼、芒果等果树;接着,村里的农田全部弃耕、弃种,经过一番平整,准备建设一个住宅小区;在村头地势平坦的地方,两个规模不小的工业区也已经规划好;村里中心地带,已经建成一条商业街,经营着饭馆、便利店、服装店、歌舞厅……
一到晚上,商业街就成了河心村最热闹的地方,逛街的、做买卖的、吃饭的、喝酒的……
德安也是这时才知道什么叫做“夜生活”!
这个地方可比上山村要好上百倍!琳琅满目的商品、形形色色的男女、喧嚣热闹的夜景……而最吸引德安的,还属商业街中心的两家歌舞厅。
每当夜幕降临,歌舞厅大门口的霓虹灯就开始闪烁,高音喇叭也播放着时下流行的港台歌曲。稍晚的时候,一个个穿戴时新的男男女女,纷纷走进歌舞厅里,唱歌、喝酒、跳舞、**……
这个地方很是吸引德安。
不过,就凭德安的身份,实在没有办法到里面消费,通常还是永强把他捎带上。
永强的老板为永强搭了几间铁皮房,以安置他一家五口。永强为了照顾跟随他来深圳的德安等人,不仅让了一间房子给德安夫妇,还在旁边搭了一间房子,给政军、兴文以及德隆住。
丽凤和月华都进了制衣厂上班。上班的同时,她们还得照看三个读书的孩子,以及照顾这一大群人吃喝;除此之外,她们经常从制衣厂里拿一些剪线头、钉纽扣的活回来做,也是为了多赚几个买米买菜的钱。
这边不论什么都要花钱,甚至连一棵蒜苗也要花钱去买。丽凤和月华之前尝试过自己种一点菜。还不容易开垦出一块巴掌大的菜地,菜种下去之后,好不容易长了起来,可夜里尽遭贼光顾,有时候甚至偷得干干净净,烂菜叶子也不留一片。两人种了两三次菜,结果没有一次能够有收获,也就只好尽花钱去买,而且尽买便宜的肉菜……
德安真是想不到,自己这才离家几年,家里竟然有能力建房子了。
信里,他爸不仅征询了他的意见,还说如果他赞成,就尽快寄钱回家——五千块钱。
把信看完,德安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他倒是赞成家里建房子,他也寻思着在这边赚到钱了,就风风光光回老家。不过,要让他现在寄五千块钱回去,恐怕就为难他了——直到前段时间,他们夫妻俩才存了三千块钱,而且还被永强拿去应急了。
他和月华刚来深圳的头一两年,也就德安在工地上干几天活;到了前年,月华才经熟人介绍,进了制衣厂。虽说来深圳已经四年了,但经不住什么都要花钱,夫妻俩根本没有剩下几个钱。他们是吃住在永强家,但哪有白吃白住的道理,这一个月的伙食费、水电费还是要分摊一些,不然这么多人,永强夫妇哪里应付得了!除了这一些,德安总是改不了抽烟喝酒的习惯,他一个人的烟酒钱都要花费不少,更不用说是一些交际应酬,以及还要往老家寄几个钱。
夫妻俩还算节俭,但一年到头实在剩不了几个钱。若是手上有钱,德安夫妇也不至于出来四年了,连老家也没有回去一趟。若是手上有钱,难道月华会不想回去看看两个儿子难道爱面子的德安,会不想回去显摆一下
但是,既然家里开口了,德安知道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做到。怎么说他也是这个家的一员,怎么说他的两个儿子还在老家,更何况他出门这么多年了,他也不想让家人觉得他连那份建房子的钱,都拿不回去。
晚上。
月华加完班回到住处,德安便把信拿出来给她看。月华不怎么识字,德安只好把情况说了一下。
月华当即就说道:“钱我哪有钱”
德安说道:“前段时间,老六不是从你这里拿走了三千块钱吗”
月华不高兴地说道:“我们出来几年了,也就存了这么一点钱!你可别想打这三千块钱的主意!”
德安说道:“不是家里要建房子嘛……”
月华还是一脸的不高兴。
德安只好很有耐性地说道:“家里的事情,我们总不能推脱吧!再说了,章宏和章扬不是还在家里吗我们大老远地跑到深圳来,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生活!”
也许是两个儿子触动了月华,她咬咬牙,目光里流淌着一种思念之情。
最后,她说道:“要拿你自己去找老六拿!还有,剩余的两千块钱,你自己出去借,自己负责还……”
有了她这句话,德安当真找到永强,说明了家里建房子要钱的事情。他不仅向永强要那三千块钱,还开口想要找永强借一点。
若在以前吧,德安家里有事情,别说德安开口,永强也会主动提供帮助。但他为了承包的那两个项目,不仅找德安借了钱,还找刘政军借了不少钱。目前,他要支付材料费,还要支付手下工人的工钱,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没想到在这个时刻,德安会来找他要钱。
他没有向德安诉说自己的难处,而是让德安宽限一些时间。
他急忙让丽凤想办法准备三千块钱。
丽凤一下子急了起来——她还以为丈夫发生了什么事情!直到永强把德安家里要建房子的事情说了出来,她这才安下心。
不过,她马上反过来问丈夫,凭她如何能有三千块钱
永强点了一支烟,猛抽了几口,说道:“我那边都发不出去工钱了,你再不给我想想办法,我就该去跳西林河了!”
这里之所以叫做河心村,是因为有一条名叫“西林河”的小河流经,河心村正好位于西林河的中游,所以取名为河心村。
&nbs
第十一章 建房子(第六节)
第十一章
第六节
颇费一番周折,永诚终于与金田、金水两家换好了地。
永诚得到了属于金田家三分之一的菜园子;金田如愿地得到了金水老宅旁边的空地;而金水连着挑了两天,要走了永诚家最好的两块水田。
土地换好之后,永诚就让德兴到采石坑买了几拖拉机石料,准备着手打地基了。
就在这个时候,学校那边出问题了——教学楼二楼墙壁上的白灰层,不知为何出现了开裂、鼓包以及脱落的现象。原本只是一两个地方出现开裂,但随后又出现了鼓包的情况,轻轻一碰鼓包的地方,白灰就会脱落下来。二楼已经出现了多处脱落的地方,但一楼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个情况很快引起了学校领导以及村干部的重视,他们立即来到学校调查原因。
永诚作为前任校长以及教学楼建设的总指挥,自然也格外关心这件事情。
不过,几个人经过一番调查,却查不出什么问题。还好脱落的面积不大,也没有什么实际影响,几个人一合计,就决定买点白灰回来,补上了事。
这件事情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很关心这件事情,也纷纷猜测白灰开裂、脱落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看法,有的说是天气原因,也有的说是白灰质量差,还有的说是负责粉刷的人手艺没有学到家……然而,却有极个别不一样的声音传了出来——有人怀疑教学楼施工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才会出现白灰开裂、脱落的情况。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的声音一出现,很快就有了附庸的人。他们结合了教学楼建设总指挥叶永诚家里正在建新房子的事情,于是乎,一个可怕地谣言产生了——叶永诚一定是贪污了教学楼的钱,并用这些钱给自家建新房子。
这可是有“依据”的。当初建教学楼的时候,负责指挥的是叶永诚,负责施工的是叶德兴,父子俩联手起来,神不知、鬼不觉,难保不会偷工减料、中饱私囊。另外,前几年叶永诚还四处借钱给小儿子娶媳妇,如今才过去几年的时间,他们家就有钱盖房子了他们家又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买卖生意,为何一下子就有建房子的能力了
有人甚至还说,难怪叶永诚当初那么积极,原来这背后是有着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些人说得有板有眼,乍一听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因此,相信这个说法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背地里纷纷质疑永诚父子,都说想不到他们是这样的人……
入夜之后,老人小孩都早早上床睡觉了,上山村慢慢宁静下来。只有几户人家的家里亮起了灯。没有点灯的人家,女人们借着灶膛里煮猪食的火光,忙着最后一点家务,做完这些家务,她们也会上床睡觉。男人们则是趁着月色走出家门,有的去邻居好友家串门,有的前往村里的小卖部——这是入夜之后,山上仅有的几个去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