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我的澳洲天际线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德帆
其实英国人老早在1817年就开始喊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休闲的口号了,但是很可惜,英国资本家不同意,一直维持在最多10小时工作制,而且年轻人不在此列,就是说,你没资历的话你要老老实实做12小时。
美国也是10小时工作制,他们也学英国喊口号,搞罢工,可美国不一样啊,乖乖,芝加哥四名工人被芝加哥当地警察当场枪杀,还有人像工人集合地区投掷炸弹,事后警察还以高危犯罪分子的罪名逮捕了8名工会成员,其中4人被法庭判处死刑……
美利坚的空气不止不香甜,还贼血腥,不要以为美国只有种族问题突出,其实最后全都是资本问题,每一件看似不特别的事情背后,资本家都是幕后推手,欧洲如此,美国亦是如此,8小时工作制极大影响了资本家的利益。
整个澳洲目前能贯彻国际劳工组织的号召的也只有西澳,东部各州大部分工厂企业仍旧是10小时工作制。
要注意的是,现在是没有双休的,只有单休,就是礼拜天。所以很简单的,你如果周六早上9点上班,得晚上7点才能下班。
这年头也很少不包工作餐的企业工厂,毕竟欧美基本都包,至少会包午饭,澳洲自然不能例外。
西澳由于贯彻国际劳工组织的8小时工作制,所以晚餐一般就没有包了,不过西澳存在加班制度,超过工作时间后,每一小时企业工厂就要支付1.5个工时的薪资,就是加班两小时可以拿到正常3小时的工资。
福克斯当时在澳洲留学的时候,从事服务业或者白领工作的人基本没人加班的,就算加班费不少,注意,仅限于“澳大利亚人”,移民的不在此列,特别是来自亚洲的中日韩移民。
像律师吧,要是你大晚上需要找个律师咨询一下问题,大部分白人律师会拒绝,他们会让你白天,并且是他的工作时间才可以问他,晚上一般是他的私人时间,他不会接工作,也不想被打扰。
但是如果你找遍了所有律师的电话,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愿意提供咨询,不要怀疑,他绝对是个亚裔,或者是其他的什么少数族群律师,他们私人时间接工作很多是因为他们不介意,并不是看上那点加班费。
显然的,欧洲人后裔为主的澳洲人对时间也有“私人”的概念,他们觉得私人时间和私人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同样的,他们也绝对不会在工作时间做什么私人事情,可能也没那么绝对,但是也没几个人。
倒是像工匠技师之类的职业呢,他们超过8小时倒是比较常见,因为需要人接班,像等待同事,临时变故,多劳多得等方面的原因的话,主管一般都会给你加上你的工时,如果主管不加你可以告他就这么简单,澳洲的律师每天都很忙,哪怕是个菜鸟律师。
&
第230章 剑指(3)
萧文向舰长麦迪逊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他作为唯一的一名航空参谋,很多事情可能会忙不过来,像这样的普通情况舰长代为下令是再好不过了,现在也不算什么战争状态。
这次的行动代号是“稻田特急”,计划便是通过摩羯宫号上的舰载机来执行运输荷属东印度的违禁物品走私入境,虽说叫走私不太适合,就当作是走私吧。
航线已经规划的很清楚了,飞机也不需要挂载副油箱,航程是绝对足够的,因为那些飞机按照计划就没打算回来,应该说是没打算立刻回来,他们都需要在巴达维亚郊外的一处稻田降落,卸载违禁物品。
在卸载货物完毕后才可以进行回程,所以今天所有放飞的飞机基本上当天是不可能回来的,除非出了些意外情况,比如飞机机械故障,飞行员出现一些问题,身体问题又或者其他什么的问题,这些就需要马上返航了。
这次的任务原则上是不允许随意抛弃飞机的,倒不是心疼一架飞机那两万澳镑的费用,只是任务性质是必需要隐蔽,留下一架飞机难免会落人口实,这种事情是绝对要避免的。
所以当一架飞机出现机械故障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看下还能不能返航,能返航自然是最好的,如果尝试过后不能返航,那么宁可迫降到印度洋里也不能坠毁在东印度境内。
一般来讲,二战时期的各种机械都不能保证绝对的可靠性,其实哪怕是21世纪,机毁人亡抛锚死火的事情又能少的了哪里去,无非是尽量压低事故的几率罢了。
摩羯宫号就只有36架飞机,改装的时候福克斯也忘了还有“备用飞机”这么一说,于是就是实实在在的36架,如果出了什么问题,那可是绝对没有备用飞机顶替的。
不过在备用飞行员的准备上但是做的挺好,36架飞机一共配了一百余名的飞行员,按照f.13一般也要配两名飞行员的配置,这个飞行机组和飞机数量的比例也有差不多1.5,还算ok。
飞行员富余是肯定要的,不然真打仗起来同一名飞行员一天飞个两三波,是很耗费体力和精力的,到时候战斗力自然会打一个大大的折扣,面临死亡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这和草菅人命并没有什么区别。
换人不换机,福克斯到底是个21世纪的人,即便不太熟悉历史,也知道这种基本操作,不然一条航母36架飞机,只配个36个飞行员,这简直就是白痴嘛,要是有好几个飞行员状态不好或者身体抱恙,岂不是空有飞机而没有能发挥航母的全部战力
所以这个飞行员数量,肯定要比航母上搭载的舰载机要多,不然出了什么事,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没地方哭去。
澳大利亚二战历史上并无航空母舰的配置经验,但是澳大利亚当时拥有两艘水上飞机母舰,都是几千吨的排水量,并不大,可以搭载9架水上飞机,其中3架是备用。
就是这区区6架水上飞机,都准备了30个勤务人员和8个飞行员,因为后面3架只是备用,一般情况下是前边的出故障才可以组装起来使用的,不是说可以一次性放出9架水上飞机,所以配8名飞行员是比较合适的。
萧文也知道目前摩羯宫号上所使用的飞机并不能进行机翼折叠或者并拢,单翼机一般是把两侧机翼向上折叠以节省空间,而双翼机则是把两侧机翼向后方飞机尾部进行并拢,毕竟双翼机是两片翅膀的,折叠的话会高出一截,所以一般都是把机翼往后收。
 
第231章 剑指(4)
福克斯可不管英国人教官当时是如何吹牛笔的,他在客客气气地让他滚蛋后,自己自己把词改成了声呐,并向众人解释了为什么叫声呐。
由于基本都懂英语,大家都觉得福克斯弄出来的这个词比英国人的词更接近声音这个词的发音,于是都拍手叫好,殊不知福克斯脸不红心不跳地剽窃他人的主意早就是家常便饭了,今天剽一下德国人,明天意大利,后天法国,大后天美国,至于英国
福克斯恨不得天天剽,最好是白剽,白剽不用钱啊哈哈,澳大利亚也好名正言顺地独立出去,让英国的殖民帝国见鬼去吧。
再等下就来个上挑英吉利大妈,下挑法兰西法妖,割喉奥图曼土鸡,腰斩苏维埃俄毛,肢解小德子蛮族,爆炒意呆利面条,脚踢米利坚山姆,最后把波兰当球踢哼哼。
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包括声纳员也是如此,能听个什么鬼嘛能听个鲸鱼出来算好的了,运气不好啥都没有,只能听到隐约的己方引擎声,没意思。
命令到底是命令嘛,明面上是属于西澳海警的他们也算是个准军事化组织的说,服从命令自然是勿须多言的。
随后的一小时内,陆续再有两架飞机因为其他原因不得已也进行了返航,不过这两架飞机倒是没有像第一架一般运气那么差,他们都成功降落在了飞行甲板上,并被勤务人员拖拽回了机库。
倒是两架飞机,不,三架飞机上的武器弹药很是可惜,特别是那些37mm的炮管,炮弹倒是不可惜,炮管这东西合格的产品西澳也没多少存货,如今都扔海里了很是浪费。
西澳的军工工业只能算刚起步,生产出的弹药合格率比较高,可炮管属于精细加工的工业产品,西澳的炮管产品,次品率比较高,这也让福克斯比较汗颜,总不能用次品的炮管打架吧……
放眼整个澳大利亚,虽然西澳的重工业可以说是冠绝整个澳洲,可是军工产业一直是被牢牢抓在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手里的,西澳南澳昆士兰几乎没有军工产业,别说熟练工没有,接触过的人都几乎没有。
要不是英法逼着德国签条约的时候福克斯用了点办法圈了几千名克虏伯,莱茵金属等公司的失业技工,别说炮管次品率高,可能连一根试验品炮管都拿不出来,就更别说仿造甚至自己加工生产坦克了。
别不相信,如果福克斯下手不快点,这些被福克斯圈过来的技工现在应该在生产蒸汽机车,火车车厢,农业机械,打字机之类的东西,这都是英国法国强迫的,战败国嘛,得有个战败国的样子。
别问福克斯怎么知道的,莱茵金属公司的打字机,福克斯就一直在用,之所以不用英美的打字机,是因为这年头没有输入法,你要打的字母如果没有,那就没有得输入,你只能找代替字母。
比如英文就有26个字母吧,但是你打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的话,很容易面临无法输入?u??ie之类字母的窘况,毕竟英文算是欧洲拉丁字母国家里最少字母的国家的。
所以一般人都会选择购买或者使用母语的打字机,比如福克斯这个人,他需要经常和德国人联系,再加上母语就是德语,而且英语有的字母德语也有,字母排列几乎一样,很显然的,用
第232章 剑指(5)
“第二批的飞机怎么还没来”第一批的飞行编队领航员抱怨了一句,不过他并没有在电台内抱怨,在离爪哇岛200公里距离之时,大家都按照规定执行了无线电静默,没有谁会破坏规则去使用无线电。
他的话也只能被他的副手听到,他的副手接话道:“我们之前没有这么大规模的编队飞行任务,时间上是会出现些出入的。”
“我们也没飞错地方啊,难道是他们偏离了预订航线吗”领航员再次核对了地图和测定了具体方位,发现与预订计划并无出入。
“嗨,反正天黑了我们就要深入陆地,他们来不来都要去的,反正他们来早了不是也要和我们一起转转圈子,对了,你说后边那些弹药怎么回事,我听说我们陆军是使用7.7mm口径的弹药啊,我看那些箱子上不是写着点30就是点45,点50的。”副手瞟了一眼舷窗外正在逐渐西沉的余晖。
“还能有什么,摆明出了问题可以把嫌疑目标甩给美国人呗,美国人在30年前和西班牙打了一仗拿下菲律宾后荷兰可是紧张得很呢,生怕自己就是下一个西班牙,呵呵。”
“赤道地区的白天真是够长的……嗯”领航员再次抱怨了一句,忽然他注意到了南边那边浮现了一群黑点。
副手也有些动容:“看来是他们过来了,我们没走错路,他们也没有走错路。”
“还用你说,等天黑了立刻深入陆地,前往目标所在地,看好油量,别飞到半路就栽下去了!”
两支飞行编队汇合在一起后共有33架飞机,在空中盘旋稍作等待天完全黑下来后就以最快速度冲进了爪哇岛的陆地上空,朝着巴达维亚的方向飞去,他们还是需要赶一下时间的。
同样在争分夺秒的还有巴达维亚南郊的一处大型水稻种植农场,这里名义上是属于荷属东印度政府的一等公民,某位荷兰籍阔佬的产业。
其实这位荷兰阔佬是克虏伯秘密安置在荷兰研制潜艇的基地工作人员的亲戚,因为克虏伯同样在西澳拥有潜艇研制基地,所以派了几个荷兰籍的人给予福克斯争取帮助。
所以这个荷兰阔佬的水稻田农场的配有数十个配枪“保安”的事情并未引起荷属东印度殖民政府的怀疑,甚至还时不时给予一些关照,毕竟这可是自己到不能自己的自己人了。
巴达维亚郊外人少,不止他们一等公民荷兰人少,东印度土着人也少,因为东印度土着人都比较懒,大部分都是好吃懒做的主,郊外基本上有主的稻田果园,都被各自的主人给围成一个个的农场,并且这些农场主很不欢迎那些好吃懒做的人,基本上不会招土着人做工。
他们基本都是招华裔日裔这些东亚人农民来做工,他们可比本地土着勤快多了。
至于土着们在哪里干活谋生自然是在西郊和东郊了。
整个爪哇岛,至少是巴达维亚这一块地方,水都是从南往北流的,就是说,南边是水的上游,水资源一直很充足。
当时的农业没有如今的什么精确控制灌溉技术,用水量是很大的,特别是水稻,直接就是漫灌,很是浪费。
虽说爪哇岛水资源也比较丰富,但到底是赤道地区,雨热同期,蒸发量也大,比较典型的热带雨林季风性气候,在4月到11月之间的漫长东南季风期,雨来的很快去的也很快,河流水量会有所减少。
这也就导致了到7,8月的时候巴达维亚下游地区的农业会出现一阵用水紧张的局面,从而引发某些暴力争斗事件。
第233章 剑指(6)
“干嘛呢,动作快点,动作快点,哎呀你这秸秆高度不够啊,圆锥形,懂吗,圆锥!堆大点,大点!不然等下点火起来在上边不好识别懂吗”好几个看上去是管理层模样的人正在指挥农场的农夫们抓紧布置地面引导标识。
“水牛都赶紧牛棚了吗到时候那些牛可别跑出来一两只,那可是会酿成大祸的。”
爪哇岛仍旧是比较原始的工作模式,不是因为殖民者和商人不愿意提供拖拉机等农业机械,而是爪哇岛也算是和中国江南一般是水网密布之地,大规模的机械化适得其反。
能用的上机械化的农场很少,但是的确也有,某些荷兰阔佬的农场也在此列,不过农场仍旧是留存了大量的水牛,因为这个农场也有不少梯田地段,拖拉机比较难操作,水牛正好作为补充。
这个农场不止有稻米香蕉,也有很多其他作物,包括金鸡纳树(近代对抗疟疾药物奎宁的主要原料)只不过水稻是主要种植品种。
足够讽刺的是,无论是哪里的农场,哪里的天地,基本上都是以种植水稻这种还算高产的粮食作物为主的,至少明面上是这么回事。
然而巴达维亚这个爪哇岛的首府,整个荷属东印度的殖民地政府所在地,在总督府的几个街区之外,每逢晚上,巴达维亚城区总是游荡者各种无业游民,流氓地痞,流浪汉,他们在城区扫荡者那些没有什么保护措施的食物,值钱的物品,小偷小盗,入室抢劫那是常有的事。
无论是居住在巴达维亚城区的本地土着还是华裔日裔,晚上基本都是紧闭大门闭门不出,同时也会多少预留一些剩饭剩菜在院子内,好让那些闲汉免于打扰自己。
东印度殖民政府也不算毫无作为,他们城区的警察每天晚上都会成群集队地跟着一个班的雇佣军士兵象征性巡逻一下街区,成群结队到什么程度呢
一般都在30个警察以上,配上一个班的雇佣军士兵,妥妥4,50人的队伍。如果人数不足他们还会减少巡逻的范围和时间,并且会配备至少两把以上信号枪。
除了夜巡部队之外,东印度殖民政府的人基本上晚上也不会出门,就算出门都是要军警陪同,阵势是相当的大,不大不行啊,饿着肚子的流民谁都怕,人不多你有枪照样把你掀了。
流民们对夜巡部队也有些忌惮,他们一般远远听到那群人的脚步声就识趣地远离这个区域,只敢远远的望着他们,他们可是领教过了的,倒在夜巡部队枪口下的人已经很多了,挨枪子的人都是以“过分靠近治安队伍,队伍安全受到威胁”的理由击毙的。
虽然在告示栏贴有公告但是那个时候能流浪街头的又有多少个识字的基本上都清楚晚上碰到巡逻队要远远避开这件事,都不知道是多少条命才换过来的。
巴达维亚之所以很久没有再“乱得一塌糊涂”完全是东印度殖民政府的高压暴力统治,土着以及其他欠发达国家移民敢怒不敢言,这完全被打怕了的后果,他们都觉得已经承受不起损失的代价了。
福克斯没怎么了解过具体的东印度历史,不过我还是发现在某些方面本地土着和亚裔等移民相处的还是不错的,当然那些暴-民例外,至少在所谓的荷兰殖民地政府议会上,土着议员和亚裔议员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立场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