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护军与护军哨兵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每人更是身披三层甲,可谓刀枪不入,连胯下的战马都披甲了,防御力并不比当年称雄一时的金军铁浮屠差多少。
唯一的缺点就是棉甲保暖,但不透气,长时间穿戴会造成身体脱水,故而己方必须速战速决,战事拖得越久,八旗兵体力下降的就越快。
“真是一群碍事又挡路的蠢猪!”
续顺公的人马在哈尔古积眼里一钱不值,死尸还挡住了己方冲刺的道路,八旗兵必须减速缓行,否则一旦被尸体绊倒就得自认倒霉。
八旗兵非常善于观察战场形势,见到有虎蹲炮的一处貌似没有土坑,便于迅速突破狗蛮子的步阵,立刻蜂拥而至。
上杉军武士们射过去的箭矢并未取得之前那样的战果,一来是由于八旗兵善于骑乘,都伏在马头上,二来则是战马也披了一层甲。
“举枪刺马!”
长枪足轻在他们的指挥官,也就是“足轻大将”的号令下,作出本能的防御动作。
“足轻大将”只是个用来指挥大名麾下足轻部队的虚名而已,并非经天皇或幕府将军批准的正式头衔。
虽然上杉军足轻所使用的长枪是非常长的,但由于哈尔古积所部都是重甲骑兵,之前也没有遭到重大减员,几乎是完整建制投入战场,冲击力绝非沈志祥的人马可比。
在损失了十几名骑兵之后,很快便将对面步阵冲开了一个宽达五丈的缺口,也刚好是上杉军没有挖坑的距离。
长枪足轻被清军骑兵冲得往后一撤,这直接导致上杉军步阵发生了大规模的混乱,战场形势立刻倒向了清军一边。
虽然上杉军依然在用长枪足轻负隅顽抗,但由于骑兵自身的巨大优势,加之哈尔古积手下的八旗兵都是真正意义上的“锐兵”,上杉军终究还是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不到万不得已,上杉定胜是不想投入宝贵的武士集团的,可眼下己部即将兵败,也吝啬不得了,更没有犹豫的时间了。
武士的战力与意志明显高于足轻,约四百武士里只有大概一百名马战武士,其余都是步战武士,立刻取代了畏敌不前的长枪足轻,与八旗兵混战在一起。
由于身高所限,马战武士多用长枪,而步战武士则善于使用薙刀。
不论是长枪还是薙刀都属于长兵器,对战八旗兵并不吃亏。
“杀蛮子~!”
哈尔古积只认识百十来个蛮明的文字,见到“毘”字战旗,自然认为是蛮明的人马。
这字具体是甚子意思,不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眼下就是要杀得对方尸横遍野。
既然是多年的手下败将,那就无需多虑了,让手下恣意砍杀便是了。
护军是八旗大兵里的精锐,护军哨兵更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两部人马便是整个镶红旗所辖的五个甲喇的精华所在。
正因为如此,哈尔古积才会如此的骄横。
但今日不巧,所部碰上了一批“硬茬子”。
八旗兵与对方进行了不下一刻钟的白刃战,可谓是浴血奋战。
尽管斩获颇丰,却仍旧无法突破对方的防线,只是造成了布阵的混乱而已。
好像一个个狗蛮子都不怕死似的,刚杀退一批,旋即又冲上来一批,真是层出不穷。
哈尔古积早年打败过白杆军,后来又率部大败关宁军,这种酣战场面早已多年未见了。
尤其是对方骑兵少,步兵多,己方都是骑兵,居然还占不到多大便宜,更无法瞬间冲垮步阵,让哈尔古积既奇怪又恼火。
“啪啪啪~!”
来自仙台的伊达家与庄内藩酒井家等人马的支援,援军见到正面已经难以下手,便从两侧包抄过来,土坑不便于骑兵冲杀,但足轻走路是没问题的。
数百铁炮足轻虽然不能近战,可是在近距离开火却能轻而易举地打穿战马的薄甲,这让哈尔古积的人马在左右两翼遭到了突然袭击。
护军八旗兵防备不及,接二连三的被铳弹撂倒在地,不少人都被战马压断了一条腿,成为了累赘,更使得部曲的伤亡人数在直线攀升。
哈尔古积的手下可不是普通的八旗大兵,每一个都是无比宝贵的,死一个就少一个,很难得到及时且足额的补充。
贝子爷硕托只能投入十个不满员的牛录,总计两千九百人不到,而倭军第四军名义上是满编,其实是超编了两千余人,可以投入作战的官兵高达万人之多。
倭军拥有四倍于对方的兵力优势,借助自己较为擅长作战的山地地形,顽强阻击了清军骑兵的强势推进。
由于倭军并没有明军对清军所存在的恐惧感,每路人马都在奋勇杀敌,不计代价,使得沈志祥的人马根本就没机会冲开倭军的步阵。
护军牛录章京哈尔古积所部倒是冲进去了,还给倭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由于兵力实在过少,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战术目标。
硕托给哈尔古积的任务是在沈志祥身后,率部为他的主力人马在山脚下冲开一条路,结果整个护军加上护军哨兵一头扎进去了,一时半会还无法脱身了。
哈尔古积此时心里都在滴血了,即便用一个手下的性命换五个狗蛮子,他都赔大了,而眼下所部根本就达不到这个战损比。
这支狗蛮子部曲的战力非常高,而且勇于拼杀,尤其擅长短兵相接,更是悍不畏死,每战必然以命相搏,这才是让哈尔古积感到可怕的地方。
他的人马总计不过三百余人,可不是用来与这些低贱的狗蛮子同归于尽的,不尽快脱身的话,不说全军覆没,也要死伤过半了。
可想要迅速脱离战场哪有那么容易?
从山上冲下来的倭军越来越多,密密麻麻,数量无算。
连贝子爷硕托亲率的三个牛录的八旗兵都被死死挡住了去路。
怎能如此?
这场打得真是见了鬼了!
硕托心里都凉了半截,因为一是见到蛮明的人马非但没有被冲垮,反而是越聚越多。
二来则是哈尔古积所部已经完全被大量的狗蛮子给包围了,四面受敌,死伤不断。
他原本认为自己所率的三千铁骑足以冲垮蛮明的三万步兵,但是真到了交战时,发现完全不是预想的那样。
续顺公沈志祥的人马已经被打没了一多半,所部的战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余下的就看八旗兵的本事了,硕托隐隐的感觉到己部已经无法给旅顺城内的守军解围了。
但他并不愿意相信这个直觉,之前与蛮明厮杀十数年,大清铁骑都未曾落败,岂能在这小小的旅顺外围栽了跟头?
眼下不过算是正在酣战而已,只要八旗勇士们再坚持一下,意志薄弱的狗蛮子就会全线崩溃了……
(iishu)是,,,,!
第569章:硕托兵败
【】(iishu),
哈尔古积眼见己部被狗蛮子们团团包围,立刻命令左右各派二三十名巴牙喇冲开一条通道,供所部突出重围。
不光是硕托,久经沙场的哈尔古积也预感到情况不妙,按理说狗蛮子根本就不经打,用护军发动一次冲锋,他们的步阵就得被冲垮。
结果眼下对方倒是被逼得步步后撤,阵型也早已混乱不堪,但距离全线溃败,乃至被己方顺势掩杀还很远。
更重要的是,对方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山上获得援兵,冲下山的狗蛮子是越来越多,层层叠叠,不计其数。
护军(阿礼哈超哈)与护军哨兵(葛布什贤超哈)都是镶红旗中的精锐,可不是这个消耗法。
要是麾下这三百来巴牙喇死伤大半的话,镶红旗此次便无法救援旅顺了,那贝子爷不败也败了,狗蛮子不胜也胜了。
“轰~!”
“啊……”
炮响之后,从对面传来十几个巴牙喇的惨叫声,伊达军的铁炮足轻部队不光有铁炮,还抬来了两门虎蹲炮。
对准冲过来的巴牙喇就是两炮,在不足十步的距离,简直对不可一世的巴牙喇们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纵然身披三层甲,也被瞬间打穿了,距离虎蹲炮口最近的一个巴牙喇,连人带马都被打成了筛子。
巴牙喇们根本就想不到狗蛮子可以忍到最后才放炮,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今番遭遇了,也来不及后悔了。
伊达军跟上杉军都来自本州岛的北部,只不过伊达家的封地比上杉家更加靠北和偏远,仙台是出了名的穷地方。
来自仙台的武士和足轻无一不是好恶斗狠的角色,因为伊达家的封地面积是上杉家的五倍有余,然而石高却还不到两倍。
所以可想而知,这地方有多穷了。
不当兵就没活路,当兵不发狠就赚不到钱。
可以说伊达军是比上杉军更加凶猛的角色,好不容易出一趟国,自然要拼命赚钱才行。
“混帐!给我冲~!”
带队的巴牙喇见到自己的坐骑已经不行了,立刻从地上爬起来,恶狠狠的命令手下,今番死也要给牛录章京冲开一条活路。
“杀!”
余下的十几名巴牙喇都放弃了长枪,拔出了锋利的腰刀。面对上百名狗蛮子,毫无畏惧地发动了冲锋。
就在这时,忽然从步阵里丢出来数十个小型陶罐,每个只有巴掌那么大,躲闪不及的巴牙喇们只能对其进行劈砍。
陶罐很容易被钢刀劈开,但里面的夜色液体瞬间就大量溅到了盔甲上,弄得巴牙喇们都是不明所以。
但是他们旋即就知道这玩意是火油,因为对方射出了火箭!
“啊……”
一些身上被溅到大量黑水的巴牙喇的甲胄开始燃烧起来,火势越来越大,一时半会儿还难以破灭。
“后撤!武士上!”
铁炮足轻正在装填弹药,只能用长枪足轻先行抵挡一会儿,但伊达军的足轻大将也看出了问题所在。
这些清兵身披重甲,连火炮都难以将其击毙,只能通过短兵相接的方式将其击杀,所以武士们就派上了用场。
头戴鬼面的武士从足轻阵线的缝隙里鱼贯杀出,由于人员密度太大,难以施展,只能放弃了长度较大的薙刀,拔出了武士刀作为近战兵器。
倭人普遍矮小,武士们除了比足轻强壮一些之外,身高也不会过于突出,单挑清军的巴牙喇完全不占上风。
不过武士都会剑道,对于剑道里垫布打法都是驾轻就熟,这是最为凶悍的攻击战术,能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冲击。
戚少保在《纪效新书》中说:倭喜跃,一迸(同蹦音,即爆发)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我短兵器难接,长器不捷,遭之者身多两断……
垫布打法简单地说就是左脚蹬地,右脚借力向前跨一大步,越击距离可达三米,也就是戚少保所说的一丈。
被袭者以为自己与对方还有一段距离才会接战,实际上由于使用了垫布打法,就是眨眼的一瞬间,武士的刀就会落到被袭者的头顶!
“啊……”
巴牙喇们今番便看到了这种盛况,冲过来的“狗蛮子”在约一丈距离的时候便飞到了半空,然后对他们发动了异常凌厉的攻势。
“当……”
眼见对方的刀就要从自己头顶砍下,巴牙喇们只能本能一挡,算是勉强接下一招,用于势大力沉,被巨大的反作用力打了一个趔趄,有的更是直接做到了地上。
修炼剑道并不需要多强的体力,反而是可以锻炼人的注意力、判断力和爆发力。而且剑道最重视“一闪”,即一击必杀!
在垫步打法的帮助下,处于人数优势的伊达军的武士们瞬间便化解了巴牙喇们发动的攻势,然后便向对方发动了更为猛烈的反击。
对于这种先是飞到半空,再兜头盖脸劈下来的打法,巴牙喇们都是头一次遇到,而且一时半会都难以适应,他们之前遇到的狗蛮子,都完全没用过这种招术。
即便这样,巴牙喇们也不甘示弱,还想击杀对面的“狗蛮子”。但是一打一的话,巴牙喇或许还能逞威,但一打三,一打四,他们也只有被动挨打的份了。
三四个武士围攻一名巴牙喇,连续发动垫步爆击,这对巴牙喇的体力来说,就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因为每次垫步劈砍,武士都会用足力气。
巴牙喇能用腰刀挡住,那便可以,挡不住的话,恐怕脖子上的玩意就得被对方硬生生地削掉一半了……
在战场上,千招会不如一招熟,就这么一招,处于人数极大劣势的巴牙喇们便难以做出有效应对。
等第一名武士劈砍动作完毕,连给巴牙喇们反击的时间都没有,第二名武士就已经飞到了半空。
巴牙喇们被武士们死死挡住,想要靠近铁炮足轻,继而杀出一条生路,都是已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护军牛录章京哈尔古积看到了两边都陷入了泥潭,便再派出了一百名巴牙喇,只有不断投入兵力,才能改变战场上的被动态势。
但不论是伊达家还是酒井家的兵力都不少,前者出征八百人,后者也有六百人,其中武士就占了四成。
伊达军派出两百名武士便足以对付五十个巴牙喇了,四打一再打不赢的话,那还不如切腹自尽好了,有何脸面回到本土?
加上上杉家出征的九百人,三家合计约两千三百人,便将哈尔古积的三百多巴牙喇给死死挡住了去路。
通过实战接触,倭军官兵也逐渐意识到了对方的强悍程度,尤其是眼前这些清兵,除非是伤及手部或者头部,否则用刀或箭都难以给对方造成致命伤害。
经常看到一些清兵哪怕身中四五箭,非但不倒不死,反而可以生龙活虎的与武士们搏杀,其身上的盔甲就像上面事先说的那般厚实。
明国皇太子实现已经将清军单兵的弱点写成了册子,交予了德川大将军,为了避免付出轻敌的惨重代价,后者对此也极为重视,将册子抄写之后,下发到每个出征的大名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