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所以倭军上下对于清军的战略战术,乃至单兵装备都有一定程度了解,甚至连棉甲都看过从战场上缴获来的实物了。

    倒是清军对于登陆来的“狗蛮子”的情况一无所知,晋商皆灭,关内少了一个最为主要且妥善的情报来源,对于海外的时局变化,大清更是一无所知。

    硕托既不知道来犯之敌的实际数量,也不知道对方所使用的策略与兵器,只能先顾眼前,便是给旅顺解围。

    然而包括硕托本人所率的三个牛录的人马之外,梅勒章京桑固里与噶尔呼机各率的牛录也早已在两翼与蛮明的军队交锋,均未能突破其临时防线。

    开始的时候,清军由于都是骑兵,冲锋起来势头强劲,在不计伤亡的情况下,倒是杀得对方阵线连连后撤。

    可近三千清兵死命拼杀了一刻钟之后,也仅仅是逼退了倭军而已,随着双方开始大规模的混战,战况已经进入了焦灼的态势。

    前方尸体太多,遍地都是障碍物,倭军还有大量的长枪足轻作为掩护,清军骑兵就是想冲都冲不起来了。

    就在这时,从二龙山东侧的鸡冠山驰援来了约两百马战武士,他们都隶属于第五军,属于过来的帮忙的。

    而从案子山出发的一百多马战武士也从硕托所部的背后杀出,两股人马虽然不多,但加起来也相当于一个牛录的编制人员了。

    更重要的是,案子山与鸡冠山上埋伏的倭军大队人马都已经开始向二龙山这边靠拢了。

    如果能够完成对在二龙山脚下作战的这股清军的包围的话,那就是三万打三千了。

    倭军拥有十倍兵力优势,单兵战斗力又不差对方很多,那就没有战败的道理了。

    坐镇旅顺外围的阿部重次得到前线发来的消息之后,决定时不我待,调集第一军与第二军的大量马战武士,驰援战场。

    虽然两个军所能派过去的援兵加起来也仅有二百人而已,但在倭军缺乏战马的情况下,这也只一股不容小觑的机动力量。

    登莱水师总兵官茅元仪已经答应为倭军提供五百匹战马,到目前为止尚未运抵滩头,估计是赶不上是役了。

    即便单凭自身力量,也能解决战斗,阿部重次已经或许是役清军来援的人马不超过五千,可能只有四千而已。

    对付这些敌兵,并不需要太过倚仗马战武士,只要步阵不会轻易发生大规模溃败,配合大量火器与山脚下挖的土坑,便足可以迟滞清军骑兵的推进了。

    阿部重次觉得只要己方不犯下较为严重的错误,清军就难以得到获胜的机会,这么认为从理论上当是有很大可能实现的。

    “爷~!再这么耗下去,您的巴牙喇就要死光了!”

    护军牛录章京哈尔古积觉得是役已经很难获胜了,他的手下已经战死了上百人之多,惨烈程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哪怕是在锦州外围长时间的拼杀,镶红旗的护军也没死过这么多的巴牙喇,今番哈尔古积在心里已经认栽了。

    打不赢这里,就无法给旅顺解围,还谈甚子把狗蛮子赶下海的事情啊???

    “轰……”

    硕托这里的日子也不好过,前面混乱不堪,后到场的骑兵根本没有冲杀的空间,还不断得挨山上佛郎机的炮击,简直就是在白挨打。

    往上冲,冲不开,全都是人。

    往东冲,全是坑,那还不如往上冲。

    往西的话,就是撤离战场,等于主动认输了。

    此时此刻,硕托心里的郁闷之情是外人难以想象的。

    这仗打得真是让他窝火又压抑,所向披靡的八旗勇士就在这么个破地方栽了跟头。

    他手里要是有整个镶红旗人马,也就是五个甲喇的八旗兵,还用担心对面的狗蛮子?

    要怪就只能怪自己那个亲爹,居然给了满达海三个甲喇的人马,真是偏心眼到家了。

    硕托本意是不想轻易撤退的,一旦撤退,就意味着抛弃了旅顺城里的守军。

    在数万狗蛮子围攻之下,守军能跑出来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搞不好要全军覆没在城里。

    但是眼下这情况,让硕托有一种破口大骂的冲动,但骂人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杀啊!”

    第五军大约三千人已经赶到了二龙山,立刻从山上犹如下山猛虎一般冲杀下来,来晚的话,连银子都赚不到了。

    正在前线英勇奋战的倭军官兵得知援军抵达战场,立刻再次亢奋起来,开始对清军发动反攻,攻势一浪高过一浪。

    “贝子爷,不能再犹豫了!不然复州城也……”

    哈尔古积欲言又止,这种不吉利的话,最好不说出来,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贝子爷的人马在二龙山折损之后,狗蛮子势必会趁势北上,围攻复州城。

    而且跟旅顺城一样,复州城就建在海边,一旦狗蛮子从海上登陆,后果不堪想象。

    “……全军撤回复州!”

    所部现在腹背受敌,狗蛮子又获得了大量的援兵,再打下去也没法取胜,这是明摆着的事情。

    思索片刻之后,面色荫沉的硕托只能心有不甘地下令撤兵,那么多战力出众的巴牙喇,就白白死在这鬼地方了,这血海深仇,也只能择日再报了。

    不能等回到复州,必须立刻向皇上求援,若是晚了的话,只怕复州城都被狗蛮子给打下来了。

    至于兵力空虚的金州,硕托已经决定放弃了,守军还不到千人,那能守几天?

    硕托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若是情况急转直下的话,连复州都得放弃。

    落脚点自然是位于复州北面,现属于恭顺王孔有德驻地的盖州城了……

    (iishu)是,,,,!




第570章:团团包围
    【】(iishu),

    硕托今番已经认栽了,战场上的损失只能回去想方设法补充一些了,一想到自己的亲爹会借此事向皇上污蔑自己,硕托心里真是既恼火又愤恨。

    但旅顺不是辽西,更不是关内,不是清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因为在倭军上下看来,他们之前忙活了大半天工夫,挖了一地的坑,就是为了捕捉这些“活银子”!

    一个清兵在武士眼里就等于一匹上好的战马,或者能让肚子里缺油水的足轻大吃大喝上半年之久,哪能轻易放过?

    除负责围城的第二军,以及正在与清军交战的第四军之外,位于案子山的第三军和在鸡冠山埋伏的第五军,都在快速向交战区域围拢过去。

    在阿部重次的命令下,连最为精锐的第一军也从旅顺口西岸向内陆进发了,赶得上就打,赶不上就只能回头参与围城了。

    别说四个军围攻清军不到两个甲喇编制的人马,就算参战的只有两个军,乃至一个半军,清军都早已扛不住了。

    在武士们的积极带动下,战斗力相对孱弱的铁炮足轻与长枪足轻也不再惧怕几乎刀枪不入的巴牙喇,想方设法地对已经被团团包围的猎物发动正面攻击或者侧面偷袭。

    明国皇太子利用登莱水师,向倭军提供了大量的火油和陶罐,其作用就是让足轻投掷出去,用来对付清军引以为傲的棉甲。

    棉甲比普通札甲更为保暖,也正因为如此,有两个致命缺点,第一就是不透气,尤其不合适夏季作战,不能长时间穿戴,不然披甲兵会由于大量脱水而虚脱。

    第二就是怕火烧,被火箭射中还好一些,及时拔出来就行了。一旦被油料点燃,那就变成“天灯”了,披甲兵有灭火的工夫,自身都被对方射成刺猬了。

    足轻投掷出的陶罐命中率其实并不算高,十个里能砸中一两个就不错了,但架不住总量大,所以是起到的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

    砸不中人不要紧,砸中马也行,只要被黑油淋到的东西,不管是人还是马,武士们便会争先恐后地开弓放箭。

    哪怕只有几秒钟的分神,巴牙喇们也会遭到对方无比精准的颜≈ap;射攻击,一旦被射中面门,即便不死,也会瞬间丧失战斗力。

    巴牙喇们在野战时没遇到过这种打法,前排用长枪硬顶,后排要么放鸟铳,要么扔火油,简直是卑鄙无耻,太不要脸了。

    最前排的巴牙喇的坐骑几乎都被足轻给弄死了,使得巴牙喇们只能徒步作战,然而对战倭军武士,他们一点便宜都占不到。

    对方不但人数占优,打法更是稀奇古怪,巴牙喇们对这种“旁门左道”的格斗之术完全不适应。

    武士刀采用了覆土冷却技术和局部淬火工艺,前者让武士刀产生出优美的弧度,更适合劈砍工作。后者让武士刀兼顾了韧性和硬度,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杀敌利器。

    而同样是冷兵器作战,武士所使用的兵器质量要明显好过清军普遍装备的腰刀,在一些时候,连刀都被武士们砍成两截。

    比较盔甲质量,无疑清兵披挂的棉甲在防御力上占优。

    然而在对攻战时,兵力占优的一方更加重视己方的攻击力。

    处于人数劣势的清军只有在弓箭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然而位于前排的巴牙喇根本就没有放箭的机会,都在疲于招架武士们发动的“垫步一闪”。

    很多与关宁军交过手的巴牙喇都在第一时间对关宁军与眼前的狗蛮子做了对比,认为这些持刀的狗蛮子的战斗力并不逊于关宁军最为精锐的夷丁突骑。

    只不过对方不都是骑兵而已,但好恶斗狠的程度比夷丁突骑有过之而无不及,更可怕的就是他们似乎不计伤亡,个个都奋勇争先,生怕落在后面。

    这是夷丁突骑决计不具备的,在战场上,夷丁突骑多半是不会采用如此打法的,因为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祖大寿可是不会傻到这个地步。

    但是今番,镶红旗护军牛录章京哈尔古积便遇到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对方的架势似乎就要跟己方同归于尽,位于包围圈外层的每个巴牙喇都在遭到狗蛮子的围攻。

    “啪啪啪啪~!”

    第四军的铁炮足轻已经放弃射杀移动较为灵活的骑兵,转而对清军的战马下手。

    这个目标更好瞄准,更容易命中,也可以留下更多的猎物。

    直接导致大量巴牙喇失去坐骑,也失去了快速逃离战场的可能。

    倭军铁炮足轻部队的武器妥善率很高,远超敷衍了事的明军同行。

    为了出征能有收获,各个大名也是抽调了不少优质武器,可以让每个足轻的铁炮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不少铁炮足轻的心里还有一个打算,那就是只要自己打死了对方的战马,那就可以吃到马肉了……

    这么想是绝对没错的,吃对方的战马又不会违背己方的军规,还能满足自己的食欲,何乐而不为呢???

    上面规定是武士和足轻能拿到六成银子,但足轻们知道,真正分到他们手里的也就是百十来个铜钱而已,因为历来都是这么分的。

    武士们把油水的大头都捞走了,自己只能跟着喝点汤,所以吃马肉就成了这个群体的第二诉求,开始非常默契地大规模“啪啪”清军的战马……

    可以说来辽东的倭军上下都有自己的打算,大名们出兵是为了养兵,武士们出征是为了买装备,足轻们参战是为了打牙祭。

    最后这个诉求惨是惨了点,却是内心真实的写照,他们改变不了自身的命运和身份,就只能趁机改善一下生活,这是无可厚非的。

    倭军足轻和明军最底层的士卒过的日子其实是大致相似的,除了小头目能稍微好过一些,大部分人都是为了一口饭吃在为自己效力的大名卖命而已。

    换个活法?

    抱歉!

    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能力。

    有能力的人要么是商贾,要么是武士,最次也是浪人。

    没钱,没能力,没胆量,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做足轻,好歹不会被饿死。

    只要遵从大名下达的命令,配合武士们尽量多杀敌人,肉汤还是可以喝到的。

    世界上很多悲剧都源于一个想法!

    足轻们的想法直接导致对面的巴牙喇们没了马!

    没有一个巴牙喇敢拍胸脯保证自己能骑着一匹死马逃出战场!

    随着胶着战事还在的持续,已经有七八成的巴牙喇失去了坐骑。

    尽管高频次释放火器产生的烟尘很大,但由于战场距离海边并不算太远,海风还是可以及时稀释并吹散些许硝烟的。

    虽然能见度低了一些,但倭军最擅长的就是混战,尤其是大规模的混战,战场越混乱,倭军占到的便宜就越大。

    从战国时代到关原战役,基本上就是各路人马厮杀在一起的“百村大战”,没有“指物”(旗帜)作为识别的话,自己人都能打死自己人。

    眼下情况还算是好的,因为清军与倭军的盔甲款式截然不同,即使在数十步开外,也能轻松辨认出来。

    “呜~呜~呜~呜~”

    听到寓意撤退的牛角号声,疲于招架的巴牙喇们都如释重负,心想总算可以从这个该死的鬼地方走人了。

    可是即便贝子爷下令撤退,大部分还在作战的巴牙喇也无法尽快溜之大吉了,被狗蛮子们围得水泄不通倒是其次,他们连战马都没了。

    难道要走着回复州???

    在硕托的严令下,三个牛录的中军总算是杀退了外围敌人,打通了与哈尔古积所部之间的联系。

    然后,加上左右两翼的人马,整整六个牛录的清军就被倭军给团团包围在了二龙山脚下……

    往后退都不可能了,从案子山跑过来的倭军第三军死都不愿意再拖着沉重的盔甲跑回去了,他们也是来吃肉的。

    从鸡冠山赶来的第五军主力也已经抵达了二龙山主战场,这等于近三万倭军对付三千清军。

    前期清军已经折了数百人,虽说都是续顺公沈志祥的人马,可也是不错的肉盾,没了他们,死的可都是精锐的八旗兵了。
1...357358359360361...4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