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但第一天发生的事情,就远远出乎了卖方的意料,到中午的时候,五千份报纸已经被哄抢完毕。
“甚么时候印好啊”
“是啊!给个准话啊!”
“家主还在翘首期盼呢!”
“谁家不是啊”
“这都半个时辰了……”
数百名家丁聚集在报馆门前此起彼伏地发着牢骚,如果不是大家只是嘴上嘟囔一番,附近负责维护秩序的锦衣卫就要当场将其拿下了。
报馆虽然不是官方衙门,只是名义在通政司注册了,实际是自负盈亏的私人媒体,不过由于创办者是永安公主与驸马爷,所以厂卫都会严加保护。
根据之前的夫妻分工,永安公主在自家府邸里负责数钱记账,驸马巩永固则要常驻报馆,来运营和指导日常工作。
眼下报馆只有一名主编和四名编辑,但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负责圣旨和政令的,有负责奇闻轶事的,有负责科技解读的。
主编便是湖广巡抚方孔炤的儿子方以智,今天二十有八,与巩永固算是笔墨朋友,此番赴京赶考,便被驸马爷拉来做了主编。
由于家父就是巡抚,所以方以智对官场的黑暗是非常清楚的,但有父亲作为榜样,他还是立志打算步入仕途,以安一方百姓。
但巩永固也有自己的一番说辞,今年殿试不同往年,若是他不懂其中奥妙,难免会名落孙山,不如在报馆盘踞一年,等掌握了相关门道,明年殿试必定会一鸣惊人。
方以智年少时随父亲游历多地,又饱读海内书籍,自认为有些才学,但架不住驸马爷的一再劝说,而且巩永固对其还透露了一个绝密消息。
翰林院与国子监的某些人勾结在一起,妄图在今年殿试上徇私舞弊,所以他最好不要参加,否则不但不能金榜题名,反而会连累到令尊。
方以智思前想后,最终只得忍痛割爱,打算先在京城暂居一年,看看今年殿试的题目再说,不过在报馆当主编也是一个不错的差事。
驸马爷一次性支付给他六百两的年薪,而且管吃管住,就住在自家府邸,主要是害怕做到半道撂挑子,忽然不干了,那他还得重新找人。
对于这份新工作,方以智也没有让重金聘请他的好友失望,每份文章都是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进行审核,连太子引子仙界的标点符号都是从头来学。
方以智也对报纸这种新鲜事物抱以极大的热忱,内容包罗万象,渠道通达万珉,从此之后,贪官污吏在不敢巧立名目,确系为一款普惠百姓之佳品。
太子监国之后发布和实施的诸多举措,方以智是十分赞同的,与他实现筹谋好的部分愿景算是不谋而合,所以在报馆做主编不光有成就感,还隐约显现出一丝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于成立科学院,招收相关人员的事情,由于涉及诸多西方科技,他也是非常感兴趣,经过太子的许诺,今后可以对其特批,进行调职,在科学院为其找一个合适的差事。
通过与驸马爷多次的沟通,以及晚上夜深人静的沉思,方以智发现自己似乎更适合编辑或科研工作,要么以正视听,要么福祉百姓,对于乌烟瘴气的官场倒是不那么上心了。
“静一静!此地乃是报馆,不是印刷之地!”
一个门卫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只得出言安抚众人。
“我等非要执意叨扰,只是奉家主之命前来买报,不然实在无法交差啊!”
“是啊!是啊!”
“皆是如此!”
门卫的一席话不但没起作用,反而激发起了众人的埋怨。
他们不敢闹事,也不想闹事,可买不到报纸的话,回去还要被主人一顿痛骂。
大家的主人们都在翘首期盼十文钱一份的“丹书铁券”呢!
趁着这个百年不遇的天赐良机,好拼命囤积……
巩永固与方以智都听见了外面的嘈杂声,驸马爷一看报头便知道了问题所在。
报纸有名称、时间、日期、版数、主办方、创办人、主编,甚至连标点符号的解释都有了,报馆的位置也刊登在上面了,唯独没有印刷厂所在地,这就让买报的人都涌向了报馆。
但这里并不能印出成品报纸,大家就堵在门口到天黑也是无济于事的,巩永固便吩咐门卫将印刷厂的位置告诉大家,让他们去印刷厂等候。
即便如此,也要优先报童,不会让印刷厂自行贩售,根据某太子的最高指示,每个环节必须各司其职才行。
报童是报馆的人力资源也是流通渠道,即便有的酒楼茶馆关门歇业了,只要报童还在,就不会出现没有销售点或者重建销售网络的问题。
如果出现瓢泼大雨不能在街头贩售的天气,报童还可以跟着送报纸的马车,充当搬运工,向各个固定网点运送报纸。
这些半大孩子今后除了卖报,还可以卖些烟草和其他商品,将他们部署在京城大街小巷,便是一张不错的情报网,运作成本非常低廉。
“从现在开始,接受各家之年度订阅!”
从里面出来一位编辑和一位账房先生,身边跟着两位伙计,当众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敢问何为年度……订阅”
好消息把家丁们弄得一头雾水,完全听不出好处,都是面面相觑。
“便是在此向报馆缴纳一年的报纸费用,不论风霜雨雪,报馆均会派人送报上门,无须排队等候,也无须担心报纸卖光买不到!”
巩永固本来没打算直接上套索,不过见到销售形势一片大好,便想起了某太子的计策,似乎可以试上一试。
“此事还须小人禀报与家主!”
一份十文钱倒是不多,可天天都买的话,全年下来便是三四两银子,决计不少了,若是银子继续贬值,上五两也说不定。
来的大部分都是家丁,根本就没有拍板的权力,都要回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主人,等到同意之后才能回来订阅。
“让开!让开!某来订阅!”
人群里面当然也有说了算的小土豪,兜里有钱,便气势甚大,出于炫富的心态,走起路来好像跟螃蟹一样。
“敢问这位仁兄,一份报纸若是定一年,是何费用”
先得问清楚价码,然后对照兜里的银子,再想如何下订。
“乃是三两六钱银子!”
对于同意成为年度订阅的忠实客户,就可以享受零抹去的待遇了,报馆还会自行承担银子贬值的耗费。
“那就订五份好了,来,给这位先生二十两银子,是由报馆每日都送报上门吧”
花钱是次要的,土豪最看中的是送报上门这个服务。
既然花同样的钱,与其派家仆出门去买,莫不如等着人家送上门来。
这多方便啊,还省去了买不到的烦恼,天天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大事,多舒坦啊。
“您说的正是,这是找您的二两银子,此为凭据,还须您签字按手印,以便核对!”
凭据一式三份,报馆留一份,驸马爷的府邸存一份,客户自持一份。
“……好!”
由于报馆是驸马爷所创,诚信度非同凡响,这只土豪便毫不犹豫了。
“您可遣家丁前去印刷厂领取今日五份报纸,或在府上静候报童送报上门!”
这位编辑特意开具了一份凭据,可以专门用来领取今日订阅的报纸。
土豪要是太懒,就将凭据交给报童,让报童送报上门就行了。
这种事,报童是最愿意干的,因为不用吆喝就能落袋五文钱。
“甚善!多谢!”
土豪顿时秒懂了,报纸说是卖完了,其实根本就还有一部分在惜售。
这些报纸就是给订阅的顾客准备的,只要交钱订阅,立刻就能领取报纸。
不过生意嘛,都能理解,各行各家多多少少都有这种事,司空见惯。
有了第一只“螃蟹”登场亮相,人从里余下的“螃蟹们”便按耐不住了。
纷纷上去主动掏钱,今天都这番模样了,明天能不能买到都是回事了。
此事一处,不出半个小时,报馆门前便排起了一字长龙,全都是闻风而来的各种土豪的家丁们。
他们各自的主人则在轿子或者马车里侯着,等拍到自己了,家丁在禀报,正主再前去签字按手印。
对于年度订阅顾客,可以每天都能领取现货,但是却不能继续囤积廉价的“丹书铁券了”。
由于印刷厂产能有限,加班加点,一天一夜撑死也就能一万份,还要给留下一部分零售给普通百姓,所以每家土豪最多只能订阅十份报纸。
说是每家而不是每位,是因为有的客户企图采取用多位家人排队的方式来增加囤积量,结果被其他客户当场识破。
还想多买的话,就只能让家丁们早上在街头守候报童,或者在茶馆或酒楼等着。
有不服规矩的土豪还想炸刺,没等正式发作,便被身边的一群土豪给喷死了。
报纸都让你买去了,大家还买个屁,收拾的便是你这样有眼无珠的憨货。
对于狂喷,报馆的门卫与锦衣卫都是不管的,只要别当众围殴就行。
当着差爷的面,土豪们是不敢讨论朝廷政令的,于是油炸蝗虫与奇葩镜花缘就成了他们讨论的主要话题。
说到吃,众人都是不差钱的主,一个个便立刻变得跃跃欲试起来。
关于蝈蝈、蛐蛐还是蝗虫在炸过之后更美味,众说纷纭,土豪们都合计回家去挨个品尝一番。
外形倒是狰狞丑陋,不过真要是像报纸上所说的那样美味,自然不能错过。
至于那个打赌的郝健,大家认为有了诸多前提条件,花光一万两银子是很难实现的。
所以只要第二期报纸送来,自己必须第一时间看到。
以后白天就再也不会无所事事了,看完报纸就出去找好友讨论一番,这日子倒是过得有滋有味。
第203章 指点驸马
“殿下,到报馆关门时,供有一千零八十二户订阅全年报纸,订阅量已达四千七百五十一份!”
这些都是吃穿不愁的大户人家,平均每户订阅超过四份,也就是老爷一份,夫人一份,长辈一份,子女一份,如果有小妾,也要订一份。
凡是愿意包年的顾客都是不差钱的主,而且报馆承诺不论风霜雨雪,一律送报上门,且向年度订阅的顾客优先供货,所以土豪们也就慷慨解囊了。
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十几两银子,但对乐安公主夫妇而言,一天便进账了一万七千余两银子,几乎已经把他们给吓傻了。
即便是乐安公主下嫁给巩永固,陪嫁的嫁妆也未有如此之多,而区区几张报纸便轻而易举地做到了。
如果不是之前某太子让厂卫抓进去了上千只各种蛀虫,年度订阅量可以轻松翻倍,那总额就更加骇人听闻了。
土豪顾客此时都喜滋滋地认为自己占了大便宜,毕竟用十几两银子就买下一年的“丹书铁券”和圣旨,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黄金的美事。
朝廷乃至畿辅地区发生的大事小情也无须再另行花银子上下打点一番,坐在家里,甚至躺在床上便能从报纸上得知,还有什么服务能比这样更加妥贴呢
“嗯,不错,等到京城恢复秩序之后,订阅量还会继续上涨的!”
现在签约的顾客只是城内的用户,要是算上城外有地皮的250纯土豪的话,翻倍应当不难,他们顶多会派仆人进城打探消息,自己绝对不敢轻易拖来送银子的。
包年订阅这事,仆人说了不算,拿出十文钱买份回去报喜还行,若是直接套十几两银子的话,一来兜里没钱,二来也怕被骗。
“士绅百姓都将此报视为天赐之物,争相抢购,臣的印刷厂从昨夜至今晚,已然印出一万五千余份报纸,可市面上依然是供不应求。”
对于来自各方面的求购,巩永固自然是来者不拒的,只是印刷厂的工匠们都已经累得身心俱疲,需要休息,再这么干下去,大家都要累瘫痪不可。
驸马爷也不是冷血动物,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也就没有逼迫工匠们继续挑灯夜战了,因为第二期马上就要开印了。
“无妨,本宫会让印绶监与通政司助姑父一臂之力,姑父亦可趁此机会收购城内其他印刷厂,只要条件合适,便可买下,以分担当下庞大的印刷数量。”
为皇室服务的印绶监是可以印刷书籍报刊的,通政司也有自己的相关作坊,这两处加在一起,十二小时印刷数千份应该问题不大。
公主夫妇兜里有了银子,也能直接发动收购行动,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充己方的产能,达到每昼夜印刷两万份报纸的标准。
即便如此,只怕要满足畿辅地区的需求量也是杯水车薪,只要听到风声,远在保定的商家都会闻讯而来,成麻袋的买报纸,好回去贩卖。
某太子认为作为开天辟地的第一期,至少也要印上五万份才行,起码要让顺天府及周边的地区城市与县城的百姓都知道有这么个媒体能够传达太子和朝廷的声音才行。
“臣代公主多谢殿下提点,臣定尽快办妥,让印刷数量再创新高!”
他们家可是她老婆当家作主,古时均是男主外,女主内,不过巩永固的老婆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否则他也不会是驸马爷了。
考虑到姑姑的家底做生意可能不算太丰厚,某太子才教了他们预付款这招,保证屡试不爽,而且能够快速募集到大量资金。
巩永固回家之后见到院子里堆满了成箱的银子,已经高兴到心花怒放了,乐地合不拢嘴了。
作为当朝驸马,自然不会跟银子过不去,但他内心与太子提醒的一样,都要秉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理念。
这样合理合法的赚钱就是正途,他也从未想过办报纸真就能赚到如此巨款,虽然夫妻俩只能拿到其中的三成。
可这并非是纯利润,其中很大一部分都须重新投入印刷报纸上去,最后能剩几何还不得而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