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的芳华年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柳岸花又明

    冯迪荣冷着眼看了看杨汝忠,带着彭峻原几个话事人也离开九龙冰室,黄定波下楼前对着苏宝华凶狠的瞧了瞧。

    两人是不同字头在油尖旺区的扎fit人,平时磕磕绊绊晒马砍人都是常事,现在这架势新记明显又想抢生意,黄定波能有好脸色才怪。

    苏宝华耸耸肩不当一回事,许立炎交代的任务已经完成,成功的让熊白洲欠下一个小人情。

    “杨sir,这个扑街你带回去罗,明天我搵住赔车的钱去你们警署。”苏宝华说完就想下楼,杨汝忠对车不感兴趣,对人却很有兴趣:“这位大陆来的熊先生咩背景。”

    “唔知。”苏宝华怎么会和差佬多说话,抖着肩膀就下了楼梯,刚刚还热闹的九龙冰室瞬间冷清下来,看着桌上散落的红豆冰沙,杨汝忠只觉得一地鸡毛。

    熊白洲离开九龙冰室后,丝毫没把晚上的事放在心上,反而趁这个机会带着陈庆云三个人步行从庙街出发,又拐到申城道,然后兜至砵兰街,最后在油麻地的一处大排档坐了下来,领略下油尖旺的夜景。

    浅水湾毕竟是富人区,晚上熊白洲站在阳台的床前看着远处的海滩,只觉得风习袅袅,盈水千华,飞檐亭角沉默无言,意境是很美,但缺乏热乎气。

    油麻地这里就不同了,有双层巴士的鸣笛声,有路边牛杂铺的冲鼻香味,还有高楼大厦之间的小巷,熊白洲觉得这里才是更能反应香港性情生活的舞台。

    步行其中,能够从蛛丝马迹中发现香港普通人的生活痕迹,不是富豪大亨,不是字头社团,也不是律师议员逗留、只是白领或者档口的




253、没有早餐的清晨
    企业有企业的文化,字头也有字头的风格。

    现在香港的三大社团,以新记综合实力最强大,和记历史最悠久,号码帮成立最晚。

    号码帮虽然成立最晚,但却最凶最恶。

    号码帮不仅敢和差佬公然对抗,甚至还做出暗杀港英政府高官的疯狂举动。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社团猛人太多,创始人葛照煌去世后,帮里各个派系谁也不服谁,最后各自为政,其中实力最强大的是“孝、德、毅、勇”这几个字堆。

    号码帮也是江湖上双花红棍最多的一个社团,一个大字堆的双花红棍数量几乎与整个和记持平。

    如果这些字堆能够凝聚成一团,那和记与新记大概都不是对手,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事有外也有内。

    号码帮仅仅一个“孝”字堆都能分成几个派系,甚至为了争夺地盘大打出手。

    就在冯迪荣与杨汝忠在九龙冰室对峙的第二天,号码帮“孝”字头大佬,绰号“大哥成”的潘旭成听完汇报后,气的当场摔掉了茶盅。

    “挑他老母的大d荣,自己被差佬抓住把柄,反而踩着我们去威胁o记。”

    昨晚,突然有大量手持凶器的和记马仔在旺角油麻地汇合,虎视眈眈的盯着砵兰街。

    砵兰街是香港最有名气的寻欢场所,有将近1000家马栏、骨场和凤楼,这些场合没有字头看场根本做不下去的。

    所以,砵兰街肯定有字头在后面撑腰,而且只属于潘旭成一个人。

    人称“清一色”。

    清一色就是整条街上没有其他帮派,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人话事。

    好比上下九老街之于熊白洲,但熊白洲是先推平了耿彪,再和全老猫还有范绪文进行了利益交换,又收编了黄仲权和黄瑞波才得以成功的。

    香港的地下势力要比粤城复杂的多,潘旭成能把砵兰街打成清一色,没有其他字头敢来插旗闹事,已经说明这位号码帮“孝”字头大佬的实力有多强悍。

    所以昨晚潘旭成虽然心里纳闷,但其实并不怕,一边召集手下做好准备,一边联系冯迪荣问明原因,砵兰街是潘旭成最赚钱的买卖,1000家骨场马栏的生意他都要抽水的,这种核心利益如果不是想全面开展,谁都不会大胆去碰。

    等到潘旭成这边准备好迎战,和记那边突然的收兵偃旗,这一来一回把潘旭成搞的莫名其妙,立马就发动关系寻找原因。

    香港才多大地方,和粤城番禺差不多大的面积,第二天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查清楚了,知道是冯迪荣准备拉着自己一起威胁反黑组,潘旭成觉得自己无形吃了个亏。

    “大佬,今晚我就把潮州仔嘅场扫平。”

    潘旭成的头马,双花红棍“铁人东”邓励东开口说道。

    邓励东他是很久没晒马手痒,再加上号码帮颜面受损,开口提议把面子扳回来。

    “唔要搞大,砸了和记申城道那几个酒吧就收手。”潘旭成也认为应该予以反击。

    邓励东觉得还不够:“那个大陆仔呢,要不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熊白洲的身份也并不难查,号码帮也有不少在粤城做生意的会员。

    “得啦,他不仅是个大佬,还是个老板,我们没必要主动招惹他。”潘旭成想了想说道,看到邓励东眼里还有凶光,他又提醒道:“你唔要惹事,帮里很多叔伯都在粤城有生意,现在不比以前,大家都想去北面发财。”

    听到大哥成这么说,邓励东才恨恨的说道:“这个扑街,新记和记都接触了,偏偏绕过号码帮,是不是瞧不起我们。”

     



254、谁都是混蛋
    香港被称为“港岛”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山多靠海,为了合理的利用空间,再加上风水玄学的影响,有钱的富豪都喜欢把房子建在山上,这样有自上而下的俯视感和成就感。

    除了浅水湾的传统豪宅区外,位于中环至太平山顶这一块地方也是有钱人喜欢居住的地方,《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句话:“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这块区域的精髓所在正是在半山腰,这就是香港著名的“半山豪宅”。

    半山别墅的地理位置极好,山景资源植被丰富、空气新鲜,交通其实比浅水湾还要方便,既可一览维多利亚港景色,又邻近上环、中环、金钟这些商务中心,可谓是集景观、城市中心区、生态资源的结合共同体。

    此时半山的一栋别墅旁,停着郭孝胜的宾利座驾,这栋别墅周正通透,依山就势,自然得体,挑高的门厅和气派的大门衬着郁郁葱葱的植被,雍容华贵又蕴含蓬勃生机。

    郭孝胜站在这样一栋豪宅里,但现在他丝毫没有欣赏的念头,反而催促着佣人:“她还在上面做什么,每次过来我都要等半个钟。”

    话没说完,就从遍饰雕刻、工致华丽的楼梯山走下来一个50多岁的中年美妇,看五官相貌与郭子娴郭子婧两姐妹有几分相似,虽然晾了郭孝胜这么久,但她姗姗来迟的脚步一点没加快。

    “郭大亨今天这么着急,连过来都不提前告知,我都没时间去迎接。”中年妇女气质典雅,但说的话却一点不客气。

    这些语气郭孝胜已经习惯了,再说今天过来还有其他意见想征询,郭孝胜抬头说道:“今天过来不是和吵架的,而是和你商量下女儿的大事。”

    这个中年妇女正是郭子娴和郭子婧的亲身母亲赵亚茜。

    听到郭孝胜说起女儿的事,赵亚茜才开口放行:“进屋说话。”

    原来,郭孝胜一直都没进正厅。

    “子娴和子婧有什么大事,子娴与我昨天晚上才打过电话,都没听她讲。”赵亚茜进屋也不吩咐倒茶,自己端着一杯咖啡,就这么让郭孝胜干坐在椅子上。

    “子娴有喜欢的人了”郭孝胜也不在乎能不能喝到一口水。

    赵亚茜扬了扬柳叶眉:“对方是谁”

    郭孝胜没有解释,先反问道:“你对子娴子婧寻找男朋友有什么标准”

    对于这个问题,赵亚茜明显思考过:“她们自己开心就好咯,再说子婧子娴年纪都不小了,有喜欢的人不是很正常。”

    “家庭背景没有要求吗”郭孝胜皱着眉头问道。

    “没要求。”赵亚茜又顺便挖苦郭孝胜:“万一大家族都像你这么混蛋怎么办”

    郭孝胜无奈的摇摇头,心想还是这幅臭脾气。

    赵亚茜出身于香港的律师议员世家,父亲以前是香港的执业律师,后来做了湾仔区议员,现在已经退休,但郭子娴的几个舅舅要不就是元浪区议员,要不就是某某区商会荣誉会长的职务。

    香港的法律制度比较西方化,政治和商人没有特别的区别,商人可以是议员,议员一般也都来自于商人和律师。

    郭孝胜听到赵亚茜讽刺也没有生气,两人离婚的确是自己的问题,现在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两个女儿身上:“家庭背景没有要求,那对方的职业呢”

    “没有要求,只要她们喜欢就好。”然后都没等郭孝胜提问,赵亚茜继续说道:“仲有啊,我觉得你也不应该操心这种事,她们都有选择的权利。”

    “哪里像当初我们一样,听着长辈的命令就结婚。”赵亚茜对这件事依然耿耿于怀。

    “如果对方是大陆人呢”郭孝胜忽略了事情里的其他情绪。

    赵亚茜一点都不奇怪:“你不是经常说大陆现在经济腾飞,香港好似日渐衰微的老妇人,大陆又有什么关系呢”

    郭孝胜抬起头,扫了几眼赵亚茜:“有点不像你的作风。”

    “我什么作风”赵亚茜笑了笑:“子娴独立自主,子婧乖张活泼,但两人脾气其实都很倔,我们插手有什么用呢”

    郭孝胜本以为赵亚茜在香港



255、换汤不换药的商业运作
    熊白洲和林达邦本质上都是生意人,再加上熊白洲今天去找他本来就是有所目的,所以两人在邓骊君家的大厅里简单聊了两句,双方都觉得观感不错,于是专门到楼上找了一间安静的书房深入交谈。

    这间书房幽深静谧,古色古香的黄梨木书架上摆放着的都说一些旅游和音乐书籍,有英文也有中文,邓骊君的几张经典大碟就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书桌上摆着邓骊君的演出照片,巧笑倩兮宛如真人就在眼前。

    这种情形之下,如果再想到楼下就有邓女士的黑白照片被人祭奠,一般人可能都觉得脚底凉风嗖嗖,不过偏偏这两人一点都不怕。

    林达邦是将自己当成了邓骊君的家人,如果邓骊君突然出现在他眼前,他恐怕只会痛哭流涕;

    熊白洲就更不用说了,只在心里感叹“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的世事无常。

    看到林达邦沉浸在缅怀的思绪里,熊白洲的耐心也很足,抽出一本书刊坐到沙发上静静的翻阅,不一会儿林达邦眼眶有点红的走到沙发坐下:“不好意思,看到照片不禁追忆旧人,让熊老板久等了。”

    “没事,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林总还是不要忧思过甚,免得伤了自己身体。”熊白洲安慰道。

    林达邦也曾在驰骋商场中历经风雨洗礼,所以简单收拾情绪后,就和熊白洲攀谈起来。

    熊白洲也没有一开始就直接谈生意,而是先从社会时事开始,中间夹杂着中泰两国之间的文化联系与诧异,林达邦惊讶发现这位英武沉稳的年轻人的阅历很深,甚至还超过了自己。

    等到林达邦逐渐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的时候,熊白洲正式和他谈起自己目的,不过随着商业谈判的开始,刚刚的脉脉温情似乎一下子消失不见,只剩下商场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

    熊白洲希望林达邦参与爱声vcd的投资,但林达邦对周美电器更感兴趣,甚至熊白洲生动讲了一遍泰国vcd市场可能出现的爆发情况,但林达邦却一直没有松口。

    “妈的。”熊白洲心里骂道:“真是又弹性又坚持自己意见的混蛋。”

    林达邦心里也没有什么歉疚感,他虽然很感激熊白洲在这个时候选择坚定的支持邓骊君,但所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企业家谈生意的时候,双方就需要为各自的利益开展争夺。

    谁都看出来周美电器才是正在下蛋的金公鸡,市场效应和品牌口碑都已经推广出去了,现在只要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把据点占稳就行,其他时候只要数着银行账户上的金额不断增长就可以。

    熊白洲倒是不担心林达邦有注资稀释股权的想法,周美电器除了刘庆锋这个职业经理人有2的股权激励,其他股权全部都属于熊白洲的可控范围。

    尤其“百城百店”计划实施后,周美电器的规模在疯狂扩大,现在已经错过了稀释股权的最好时机了。

    林达邦只是想在周美电器占据一定的影响力,这属于“布局先机”。

    熊白洲也喜欢运用这个套路,他对万燕就是这样的情况,随着熊白洲对万燕影响力的扩大,姜万孟都拦不住离职的研究员涌向粤城。

    林达邦大概也是一样的心思,如果能够在占据中国华南地区的家电零售渠道里埋下一颗棋子,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发挥作用。

    熊白洲呢,只想拉着林达邦一起拓展vcd的泰国市场,国内市场对周美电器来说都在既定的计划之内,没有遇到特殊的冲击熊白洲不会引入外国资本。

    周美电器以后的定位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产品终端渠道,保持持股人的单一性,国家会对周美电器会放心不少。

    这种容易造成行业影响的大企业,如果控股资本太复杂,国家一定会在里面埋钉子监管的。

    看着坚持“投资周美电器”这个大原则不动摇的林达邦,熊白洲想了想,决定换一种林达邦能接受的商谈方式。

    “既然林总坚持要和周美电器合作,我除了欢迎这两个字,其他还有什么可说的。”熊白洲突然顺从起来。

    &n



第258章 江湖里的生意场
    这次商谈的最后,林达邦也没有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熊白洲也不以为意,把vcd市场运作置于周美电器的框架下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招数并不新鲜,不过单纯从效果看,林达邦还是有一点动心的。

    林达邦的好奇心不是vcd项目,而是能够通过这次注资寻求与周美电器更深入的合作机会,这一点熊白洲也心知肚明。

    商场谈判就是这样,有阳谋有阴谋:

    熊白洲把爱声vcd项目置于周美电器的框架下就是阳谋,摆明告诉林达邦要想接近周美电器要不乖乖“入瓮”,要不果断离场;

    但是之前,熊白洲把旧的计划书拿出来诓骗,这就是典型的“阴谋”了。

    所以,林达邦的含糊其辞在熊白洲看来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应该有的素质,不要说林达邦还在考虑斟酌中,就算已经有了决定,也应该稍微吊一下胃口,争取占据合作中的主动关系。

    谈完了公事,熊白洲和林达邦都不约而同的跳过这一章节,他们这些有经验积累的企业家对生意谈判的“尺度”把控的都很好,过量了会有反作用力,需要给彼此预留一定的思考时间。
1...7576777879...1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