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混在1275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哥是出来打酱油的

    刘禹从来没有听到他说过这么长的话,微微有些奇怪 :“怎么议论的”

    “此乃天机,而抚帅......”杨行潜目光灼灼地说道:“则是天使!”

    刘禹怔了好一会儿,“扑”地一下子笑了起来,直笑得前仰后合、涕泪横飞,丝毫没有一点上位者的形象。

    “你......行潜,你这厮,居然有几分弄臣的潜质,老子好久没有这么笑过了。”

    杨行潜一脸肃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话中有什么可笑的,不过他还是耐心地等待了一会儿,让后者慢慢平复下来。

    “抚帅说得不错,若是能看到那一天,属下就算做个弄臣,也在所不惜。”

    “你究竟要说什么”

    “属下希望,有朝一日能将“弄臣”的那个弄字去掉。”

    杨行潜看着他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

    ......

    刘禹回到山上的别墅时,府里已经准备好了晚膳,家中人口不多,除了几个大丫环,几个




第一百四十一章 动员(五)
    “锣鼓响,征旗烈,爹娘送儿上战场,妻子别夫从军行,古人有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之共利者,仁也,仁之所至,天下归之。今日之琼州,是何人之仁当咱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时,腹中无隔夜之粮,囊中无经日之米,又是谁带着咱们披荆斩棘,建起这美好家园琼州虽暖,天下犹寒,我等可以拒鞑子于海外,却无法阻止他们的铁蹄肆虐,国失中原百五十年,眼见又要失却江南,忍见河山尽膻色,不意城头皆胡旗,同胞们,数年前,我们另可一把火烧掉自己的家园,也绝不留给鞑子,今日,我们已经积蓄了力量,誓要从鞑子的手中夺回来,将它建设得更美,为此每一个民众,都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涓涓细流,终成江海,我们不光有这里的数百万人,还有中土大陆的几千万同胞,这样的力量足以排山倒海,将侵略者烧成灰烬,让他们后悔来到这世间!”

    “下面我宣布州府第一号动员令,一:凡年满十七岁之男子,非是家中独子者......”

    琼山县第九行政区的一幢居民楼里,岑二婆娘和同楼的几个妇人一边淘米,一边竖起耳朵,听着大喇叭里传来的声音,往日这个时节,不是说书段子,就是唱曲戏文,再不济也是什么当日新闻,或是政策讲述、律法释疑什么的,这几天,却是天天都在播放什么《动员令》,虽然楼中护使每晚也会同她们细说,可这么郑重其事地放到喇叭里头,谁人心里没个突突

    这是要打仗了啊。

    打仗也没什么,左右琼州这几年就没消停过,一会儿是征南洋,几千条船运上几万人,跑到一个谁也不曾听闻过的地方去打那里的土人,这有什么可怕的,大家伙儿那个时节还住在窝棚里呢,没有人把自己的命当回事,本地又出_台了极为丰厚的阵亡者抚恤条例,死了就当给家人挣个前程,南洋打下来,琼州也建了一半,家中有点底子了,心里就会患得患失,日子过得越好,就越担心失去,那会子,护使天天讲,鞑子打到哪了,离着咱们琼州还有多远,说不担心是假的,可接下来,更多的海船把更多的人送上了不远的半岛,又是几个月提着心,终于传来了前所未有的大胜,这可是几十万的真鞑子啊,那天胜利大游行的时候,与其说是在欢庆胜利,不如说是在发泄积压的情绪,一切直到各自的亲人回到家中,才能把心真正放下来。

    四个月过去了,欢呼声言犹在耳,官府突然之间又颁下了动员令,这一回更是不得了,连“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之类的话都喊出来了,这是要上天哪。

    “岑家婶子,你有啥可担心的,大丫才十二岁还是个女娃,老二不到十岁,老三刚下地,哪像我们家老大,死活要去当什么官,一旦有个什么闪失,家中这老得老小得小的,可怎么得了”

    岑二婆娘却不再是当初那个大字不识毫无见识的村妇了,一听之下,细细开解道。

    “你莫要心急,大郎是学堂出身,一从军就是佐官,不是冲锋陷阵的军士,这是其一,其二,官府说过了,从军的学子都是宝贝,军中断不会让他们无端牺牲,将来还有大用呢,你可不知,我家那口子,做梦都想着从军,年龄大人家不要,转着弯子也要去投什么工程兵,说是铺路架桥不用打仗,我估摸着啊,也和你家大郎的教员差不多,将来万一挣个军功啥的,孩子老人不都有指望了”

    “话是这么说,可刀枪无眼哪。”

    同楼的几个妇人家中或多或少都有这种顾虑,如今的日子既安稳又红火,官府急需有知识的人材,若是不从军,去新设的预备干部培训学堂,将来一出来就是官啊,又安全又体面,虽然没有军功来得风光,至少没有性命之忧啊,真可谓几家欢乐几家愁,这样的情形,伴随着铺天盖地的宣传,在琼州的各个居民楼里上演着。

    聊归聊,妇人们是做惯了的,嘴上再是唧唧呱呱,手脚上都不曾停过,忙乎了半天,一大锅的饭菜很快成了形,然后是冷却、加工、包装、装箱,事情堪堪做完,楼下面响起了喧哗声,各家的男子回来了。

    “咣!”

    看到男人的一瞬间,岑二婆娘手里的饭勺掉到了地上,眼泪在眶眶里打着转,再也不复之前劝导她人时的从容镇定。

    “嘿嘿”

    岑二大步流星地走过来,拉着她的手就进了屋,反手一脚将门给踹上。

    “你......你当真投了军”

    岑二婆娘摸着他身上那件簇新的军服,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

    “瓜婆娘,哭啥子嘛,叫人笑话。”

    岑二笑得满脸都在打颤,解开头上的黄色聚脂安全帽递到她的手中。

    “抚帅亲自下的令,组建工程都,归抚司直领,咱们就算是抚帅的亲兵啦。”

    “可......可你不是说,不上战场的么”摸着那顶帽子,岑二婆娘依然不敢相信。

    “工程兵,告诉过你了,只是铺路架桥,搭搭房子什么的,你男人我,如今大小是个官儿了,军官的待遇,文官的出身,从七品文林郎,相当于州府里的县丞呢,那可是仅次于老父母的官儿,你说你哭个什么劲儿啊”

    岑二婆娘看着男人得意地将领章拽给她看,上面绣着一把斧头和一把锯子,还有几道斜杠,男人向她解释,那是代表阶级的,他的级别是从七品文林郎,职务是土木工程师,上头还有总工,下头则是工程员,所有的民夫都归他们领导,必要时还能调动军队协助,不是军人胜似军人,又是自家惯常的活计,怎么不心生得意呢

    “抚帅说了,咱们虽然是为了军队服务,可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开拔之前,还要进大营参加训练,今日呆一天,明日就要入营了,你可别哭哭啼啼地,掉我的脸子。”

    岑二婆娘心知事情已成定局,慢慢收了声:“俺知道拦不住你,四楼老钟头,就是赶牛车那个,快七十的人了,也报名参加了民夫队,俺再蠢也不能让人戳俺们的脊梁骨,在这一片以后抬不起头来,将来大丫出嫁都找不到好人家,让儿女们埋怨,你要去就去吧,只是莫要忘了,家中还有这么多小的,好生回来。”

    “这才是呢。”岑二将她搂进怀里,摩唆着婆娘丰膄的身子,笑着说道:“这一去就不是几个月了,趁还有时间,再给咱们三儿添个弟妹,老子拼了命挣下的基业,两个孩儿可不够。”

    他婆娘红着脸啐了他一口:“这还是白天呢”

    “顾不得了。”

    岑二一把将她抱起,急吼吼地冲进了里间的卧室。

    ......

    离绣坊不远处的一幢普通居民楼,里面住的大部分都是女子,其中又有绝大部分是



第一百四十二章 动员(完)
    半岛战事结束的伊使,虎贲军的两个厢就分别攻向了蒲甘和安南方向,前厢在蒲甘境内与从云南南下的后厢会师,然后沿着伊洛瓦底江一直北上攻入云南行省,而后厢而调回国内休整并换装,同时另一支从安南腹地进入了广西路,基本上是元人入寇时的反方向,跨过两地之的界山,也就是那座闻名遐尔的关隘,长驱直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军北上之后,经由占城到安南的主干道,也就是象林城到升龙府的硬质路面,总长度六千余里,工期为四个月,预计在一个半月后完工,动用民力二十六万,其中咱们的人不超过八万,其余的都是当地土人,我们需要提供一日两顿吃食,工钱方面倒是很便宜,油、盐、糖、布匹、铁具都可,比全数用咱们的人至少节省七成,这条路一旦建成,从占城粮产区到安南乃至广西路,须臾可至,汽车都已经在做准备了,按照规划,将在沿途设立二十座油仓,同时做为屯兵之用。”

    孟之缙侃侃而谈,刘禹笑而不语,这个纨绔子弟已经有了几分实干家的风范,做事情有板有眼,又主动又能干,倒底是名家之后,底子还是很强的,难怪在元人那里也能混得风生水起。

    “老孟,六千里路,两百多万步,二十六万劳力,一个人差不多要筑十步远,你打算修多宽啊”

    “和琼州一样啊。”

    那就是双向十车道,难怪,刘禹摇摇头:“琼州有五百万人口,将来一定会过千万,这么大的人口密度,车道自然要宽一些,我如今还有些后悔应该再拓一些的,将来万一要再重建,比新建还要麻烦,规划嘛就是要想在前头,做在前头,可半岛不同,他就是个粮产区,矿产区,将来主要的居住者是农夫和矿工,再加上作工者,百万人就顶上天了,将来技术发展了,劳力的数量还会降低许多,至少二十年以内都会如此,如今最要紧的是快,否则也不会一次性调用这么多人,咱们的人都是熟手,负责主要工作,那些土人完成基本的土方量,每一百步设立一个责任人,层层包干,哪一段出了问题就问责哪一个,一个人修十步长、二十步宽的路面,从开挖到下料到成形,连两边的泄水槽、绿化带、路灯桩子一块儿算上,一个月怎么也能完成了,就算考虑到熟练程度,将这个过程翻上一倍,两个月也是绰绰有余,四个月的工期,有一半都是备料和勘测吧。”

    “子青是个明白人,一说就到了点子上,半岛上的土质疏松,开挖土石方并不困难,九个人两班倒,一昼夜就能挖出路基,可除此之外,还有天气、地形等制约之处,旁的不说,这六千里路,子青可知有多少条大小河流”

    孟之缙喝了一口水,伸出两根手指:“两百六十七条!”

    难怪,刘禹点点头:“纸上不过一条线,现场或许一整年,所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纸上谈兵必出败绩,河上要架桥,山路要盘绕或是打涵洞,都是筑路的困难之处,这些工程做完了,咱们的建筑水平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老孟你的功不可没。”

    “都是份内事,琼州建设咱没赶上,半岛上练练手罢了,就说这架桥,拱桥、桩桥、拉索桥,竟是每一种都不同,那些老工匠,喔如今叫做工程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边学边建嘛,工期上自然会慢上一些,某相信,这条路修成了,咱们的队伍可以把路修到天下任何一处,都不在话下。”

    孟之缙自信满满,刘禹不想打击他的信心,天下地形何其复杂,以后世华夏基建狂魔的胃口也不敢说修遍天下,不过态度是好的,值得鼓励。

    “说得不错,安南与广西相仿,筑路大军每修成一段,就将人手往前调,一步一步向前延伸,穿山越岭才是真正的考验,你们也不用急,新技术新装备总要有个适应的过程,等到将来进入中土了,还会涉及到一个征地的影响,或许会受当地百姓或是乡绅的阻挠,这就需要军队的保护了,所以才会成立工程兵,以军队的组织来管理这一块,同时,每一个作工者都要进行训练,要会操作火枪,不要求他们进攻,至少能做到保护自己,可以减少后方的负担。”

    孟之缙一怔,这倒是个问题,要说将土地看得最重的,莫过于咱们的百姓,琼州人经过这么多年的潜移默化,多少淡化了一些,不过只要看到农场成立之后,多少人主动报名过海,就知道那种感情有多深刻,百姓可以忍受异族人的统治,可一旦失去田地,只怕天王老子也会拼命。

    这条路是重中之重,因为它关系到整个大军将来的后勤补给,为此,元人大军被围歼的第二天,就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也就是刘禹所说的地形勘测和材料、工具的准备,好在人手是现成的,前前后后组织了二十万土人,由孟之绍的新附军降兵押解,沿着道路和方向铺开,这些土人失去了家园,又因为降元而受到惩罚,相比那些上山采矿挖石头的,筑路已经是很轻的劳作了,何况宋人并不苛待他们,不光下发了优质的钢铁工具,还让他们吃上了足以饱食的热饭热菜,与琼州过去的师傅是一样的待遇,再加上完工之后的奖励,已经与花钱雇佣相去不远了,这样一来,至少在管理上方便了许多,那些原本有想法



第一百四十三章 北伐(一)
    常服还是朝服,这是个问题,琼州为三个新军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军服,却没有人想到,这官服是不是该换了。

    陆志侃来到琼州时,为他带来了正二品的全套冠服,也是大宋第二位带相位的路臣,紫色的袍面由整匹贡锦裁剪而成,每一个针脚都有着繁复的花样,整件衣袍上却十分简洁,几乎没有什么花纹和装饰,实际上,就连官家的龙袍上,也不会绣上龙,与男子的冠服相比,璟娘的正一品楚国夫人,却是完全相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点着翠羽的翟冠更是贵妇人的顶级穿戴,与两位圣人的区别只是少了几颗珠子。

    摸着这套从未上过身的冠服,刘禹的心情很复杂,虽然一直以来,琼州有意识地淡化了国家的概念,可在百姓的心目中,那面飘扬的红旗,依然有着他的名字,为此,属下不只一次明示或是暗示过,不过他从来没有回应,二十一世纪过来的人,心里不会有多少封建的观念,王侯将相那些被扫入垃圾堆的名词,难道还要再拾起来可一次跨进现代政治,根本没有那个条件,从历史进程来看,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百姓对政治产生兴趣,首先就要让他们识字,因此,如今的琼州,有点像是二十世纪初的华夏,国民九成九是文盲,封建残余势力占据了大头,这不是几项黑科技就能改变的,万里长征才刚刚走出第一步,任重而道远啊。

    “夫君若是不喜欢,咱们就都不穿,如平常那样吧。”璟娘攀着他的手柔声说道。

    刘禹拍拍她的手:“那样不好,陈府君、胡通判他们都会穿得很正式,所有的家眷也是,你和我不能太过随意,其实穿什么不重要,关键在于做什么,咱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百姓,有了这种信念,别的就不用太在乎。”

    “夫君一定要走么”

    “晚一点吧,走是肯定要走的。”刘禹笑了笑:“这回会有一些久,又要委屈娘子孤身一人在此,守着咱们的基业。”

    “奴不委屈,也不是孤身,有思然呢。”璟娘回了他一个笑容:“把听潮带去吧,一走这么些日子,总要有个贴心的人服侍,奴才能放心。”

    “征战不好带女子的,再说了,有听潮帮衬,你不会那么累。”

    “奴不能什么事都指望听潮,夫君休要瞒我,桃儿、管娘子、赵医士不都是女子随军么,听闻十一姐儿也会走,若不是走不开,奴其实也想看看,北地是个什么情形呢。”

    “既然你想好了,就让听潮跟着吧。”

    刘禹从善如流,长夜漫漫有个暖被窝的也不错,他又不是清教徒,当真可以几个月不闻荤腥,璟娘很高兴,指着那些冠服,询问他的选择。

    “夫君说吧,奴为你系上。”

    刘禹按住她的手:“告诉你一件事,你心里要有数。”

    璟娘心里一紧:“怎么了”

    “福州城破,陈君贲殉国,元人的前锋已经越过泉州,直逼漳州,朝廷遣秀王赵与择为主、殿帅马暨为副坚守,这是进入广东路的最后一道屏障,他们集中了所有的兵马,一旦失守......”

    他没有说会怎么样,璟娘又不是小女孩了,如何能不知

    “那爹娘”

    “你与大郎二郎商议吧,尽量把他们接过来,告诉他们,你的爹娘就是我的爹娘,将来一定会好好侍奉。”

    璟娘的心一抽抽地,夫君这么说,就堵死了一条路,这才是他执意要离开琼州,而将自己放在这里的目地吧,她低下头,用极低的声音说道。
1...452453454455456...496
猜你喜欢